↑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0 题,其中:
选择题 15 题,填空题 3 题,推断题 1 题,探究题 1 题
简单题 14 题,中等难度 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5 题
  1.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加碘盐        B.雪碧        C.酱油       D.干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13年1月份,保定市出现了持续雾霾天气,下列做法对减轻雾霾天气无效的是(  )

    A.增大燃煤供暖力度

    B.春节期间减少燃放烟花炮竹

    C.禁止露天烧烤、焚烧垃圾落叶

    D.鼓励市民采用公交、自行车、步行等出行方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闻气体气味      B.检查气密性        C.点燃酒精灯      D.倾倒液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空气的某些性质能反映出其组分气体的性质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导致石灰水试剂瓶内壁附着白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2013央视3.15晚会曝光某品牌的黄金首饰中掺杂铱元素.铱是一种化学性质稳定,最耐腐蚀的单质之一.如图是铱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铱是一种金属元素

    B.铱原子的核电荷数是77

    C.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7

    D.铱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2.217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因果关系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四个因果关系你认为正确的是

    A.金属单质能导电,所以能导电的单质一定是金属单质

    B.铵盐能和某些碱反应,所以铵态氮肥不能和碱性化肥一起施用

    C.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和放热的现象,所以有发光和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D.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的溶解度

    B.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乙溶液都变饱和

    C.t℃时,甲和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t℃时,向100g水中加入50g甲物质,只可以得到130g甲溶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活动不是由化学变化提供能量的是(  )

    A.蜡烛照明

    B.使用天然气做饭

    C.利用电熨斗熨烫衣服

    D.利用火药爆破拆除楼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善于用化学的眼光看世界,能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下列变化事实和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

    事实                                                                                        解释

    A     装有相同体积空气和水的注射器,空气容易压缩      分子之间有间隔

    B      氧气可供人呼吸,一氧化碳有毒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

    C      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D     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                                    原子本身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关于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合金的硬度一般比成分金属大       B.石蜡是晶体

    C.砂石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大       D.常温下铝的导电性比铜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对下列生活现象的解释,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雨后彩虹——光的折射

    B.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光速大于声速

    C.暖气片上涂铝粉防腐——铝的化学性质稳定

    D.食盐水能导电——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如图所示的实验不能达到目的是(  )

                      

    A.                 B.                   C.                 D.

    A.研究影响音调大小因素

    B.验证Zn、Fe、Cu的活动性

    C.稀释浓硫酸

    D.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学习科学知识可指导生活实践,从而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潮湿的手去拔掉电源

    B.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必须使用三孔插座

    C.家用净水器中使用明矾可以吸附水中的异味

    D.发生煤气中毒后应立即服用鸡蛋清减轻毒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如图所示的实验中,有一个实验没有利用到其他三个实验共同应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该实验是(  )

    A.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

    B.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C.伏安法测电阻

    D.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请回答下列有关金属的问题.

    (1)如图1是某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装置.一段时间后,能观察到U型管液面左端高,右端低,说明铁钉生锈后使试管内气压  

    (2)铁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铁锈,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怎样转化为铁呢?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_ 

    (3)图2所示的四个装置中,不属于连通器的是 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3 题
  1. 如图是化学实验中常被称为“万能瓶”的装置.

    用途一:做储气瓶.若要排水集气,此时气体应该从 ________ 端进入.如果需要测量所收集气体的体积,可将排出的水直接引入 ________ (仪器名称)即可.

    用途二:做洗气瓶.在医院里给病人输氧时,往往在氧气瓶与病人呼吸面具之间安装盛有水的该装置,既可以过滤杂质,又可以达到 ________ (答出一条即可)的目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生产、生活、科技、环保等都离不开化学.

    (1)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央视新闻曝光的用工业明胶制成的医用“毒胶囊”和“毒酸奶”震惊全国.其中混有的重金属铬对人体有害.这里的铬是指 ________ (填“元素”、“单质”或“离子”).

    (2)日常饮用水的硬度过大和过小都不利于身体健康,我们可以利用生活中 ________ 区别软水和硬水.

    (3)材料的应用与发展,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请举出“三大合成材料”中的一种 ________ 

    (4)当空气受SO2严重污染时,可通过飞机喷洒X粉末,使空气中的SO2含量明显降低,该过程发生的反应是2X+2SO2+O2=2CaSO4+2CO2,X的化学式是 ________ 

    (5)市面上出售的饮用水分为弱酸性水和弱碱性水两种,实验室可以用 ________ (填字母)测定溶液酸碱度.

    A.紫色石蕊试液      B.pH试纸      C.酚酞试液

    (6)最清洁的化石燃料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图甲是探究质量守恒的实验装置,锥形瓶内插有一根上端系有一小气球、下端能与白磷接触的玻璃管.

    (1)引燃白磷,气球胀大,待锥形瓶冷却至室温后,又看到气球变瘪,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在玻璃管上方系一气球的主要目的是 ________ 

    (2)实验结束后(锥形瓶已冷却到室温),将锥形瓶瓶口倒置于盛满水的水槽中(如图乙所示,瓶口贴紧水面),拔下瓶塞,发现水进入锥形瓶中,则进入瓶中的水约占锥形瓶的容积的  ________.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________ .(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分子种类    ④分子数目      ⑤元素种类

    ⑥物质种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推断题 共 1 题
  1. 如图所示的是初中常见物质之间的反应及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省略),其中 甲、乙、丙、丁、戊都是氧化物,A和B组成元素相同,乙和丙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是液体,丁常用作食品干燥剂,G为蓝色沉淀,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 ________ 

    (2)将甲和B的混合物先溶于水,然后经过 ________ 操作即可分离出甲物质;

    (3)转化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________ 反应;

    (4)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探究题 共 1 题
  1. 小芳和同学们一起研究酸、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一】同学们将稀盐酸与刚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未观察到明显现象.

    【实验二】小芳改进了实验,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镁,没有现象,说明 ________ .再逐滴加入稀盐酸(如图实验二).

    (1)开始时没有气泡,持续滴加后产生气泡,说明盐酸确实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2)请你帮他们再设计一个实验,(写出操作及现象)也能证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________ 

     ________ 

    (3)实验二给你提供的信息是: ________ 

    【实验三】小芳将稀盐酸加入到盛有氧化铁的试管中,发现溶液颜色逐渐变黄,证明发生了反应,反应化学方程式是为: ________ 

    【表达交流】有些反应伴随固体消失、变色等现象,有些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出现,可以通过 ________ 将无现象实验显性化,获得结论.

    【反思应用】根据大家的交流,若继续向实验三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发现刚开始没有沉淀,过一会儿有红褐色沉淀出现,说明________ 

    【拓展延伸】若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也无明显现象,请你设计一个实验 ________ (实验操作及现象),说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