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6 题,其中:
单选题 11 题,多选题 4 题,填空题 4 题,实验题 2 题,流程题 1 题,推断题 1 题,科学探究题 1 题,计算题 2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1 题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榨取果汁 B.燃放烟花 C.切割玻璃 D.汽油挥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日常生活中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的“碘”和“钙”指的是(  )

    A.单质 B.分子 C.原子 D.元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蒸馏水 B.空气 C.海水 D.生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过滤 B.点燃酒精灯

    C.检查气密性 D.加热液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保护环境利在千秋,功在当代。为了保护环境,你认为下列措施切实可行的是 (   )

    ①大量砍伐森林,作为燃料代替燃煤   ②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③使用风力、水力发电代替火力发电     ④控制烟花爆竹的燃放    ⑤控制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

    A.只有②③④⑤ B.只有①③④⑤

    C.只有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钒被誉为“合金中的维生素”,钒元素的部分信息如下图。下列有关钒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原子序数为23

    C.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 D.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g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可用于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一组药品是       

    A.Fe、Cu、H2SO4溶液

    B.Cu、Ag、FeSO4溶液

    C.Fe、Ag、CuSO4溶液

    D.Ag、FeSO4溶液、CuSO4溶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的反应中,已知恰好完全反应,生成,若A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6,则D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42 B.168 C.35.5 D.84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将零散的化学知识进行梳理、归纳,会使你的头脑变得更聪明。下列归纳中,全部正确的是(  )

    A.化学巨匠及杰出贡献

    B.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张青莲﹣﹣测量相对原子质量

    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

    门徒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

    缺铁元素﹣﹣发育迟缓智力低下

    缺钙元素﹣﹣会发生骨质疏松或患佝偻病

    缺碘元素﹣﹣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C.生产生活中安全常识

    D.日常生活中经验常识

    煤气中毒﹣﹣由甲烷引起

    煤气爆炸﹣﹣由一氧化碳引起

    假盐中毒﹣﹣由亚硝酸钠引起

    食品干燥剂﹣﹣常用浓硫酸

    硬水与软水﹣﹣常用肥皂水检验

    煤充分燃烧﹣﹣煤制成蜂窝状

    A.A B.B C.C D.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实验对应的图象正确的是(   )

    A.将等质量的镁和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

    B.向pH=2的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向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向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A.A B.B C.C D.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

    A.有机物都含碳元素,含碳元素的物质都是有机物

    B.酸和碱生成盐和水,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两种化合物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碱溶液显碱性,显碱性的溶液﹣定是碱溶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多选题 共 4 题
  1.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实验方案能够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CH4中是否含有H2

    将气体点燃

    B

    鉴别NaOH溶液和Ca(OH)2溶液

    分别向溶液中通入CO2

    C

    除去NaCl中的Na2CO3

    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D

    比较铁和铜的活动顺序

    将其分别加入ZnSO4溶液

    A.A B.B C.C D.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对露置在空气中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样品进行的相关实验中,实验现象及结论合理的是(  )

    A.取一定量溶液样品,滴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证明原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

    B.向溶液样品中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可除去样品中的杂质

    C.取少量溶液样品,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D.取一定量溶液样品,滴入稀盐酸,立即有大量气体产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某K2CO3样品,可能含有Na2CO3、MgCO3、CuSO4、NaCl中的几种杂质.取该样品6.9g,加入5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同时产生2.2g气体.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反应后得到无色溶液,说明样品中一定没有CuSO4

    B. NaCl不与盐酸反应,说明样品中一定没有NaCl

    C. 所加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D. Na2CO3和MgCO3都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说明样品中一定有Na2CO3和MgCO3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4 题
  1.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现有氦气、氧气、食盐、活性炭、甲烷、二氧化碳、硝酸铵,请按下列要求填空:

    (1)可供给人类呼吸的气体是_____;

    (2)烹饪时可作调味品的是_____;

    (3)可用作氮肥的是_____;

    (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

    (5)可用作冰箱除味剂的是_____;

    (6)可充入霓虹灯内且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的气体是_____;

    (7)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是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水是生命之源。

    (1)活性炭常用于净水,其作用是_____、过滤水中的杂质。

    (2)生活中常用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3)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100g16%的氯化钠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分数变为25%(不考虑溶质变化),则在此过程中生成氢气的质量是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铁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的一种金属。下列是与铁的性质有关的部分实验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细铁丝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

    (2)B中铁钉最易生锈的部位是_____(填“a”、“b”或“c”)。

    (3)C中刚开始无气泡产生,溶液颜色逐渐由无色变为黄色,此时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D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试管内固体质量比反应前增大,据此推断,试管内溶液质量与反应前相比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5)在CuSO4和Al2(SO4)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过滤后得到滤液和固体剩余物。向该剩余物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_____(写离子符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按要求书写方程式

    (1)铁和盐酸反应_____。

    (2)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_____。

    (3)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2 题
  1. 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学习了溶液的有关知识.如图是KNO3的溶解度曲线.

    (1)从如图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到的信息是(写一条)___.

    (2)小明参照如图在常温20℃时进行了如图实验:

    小明观察到A中所加固体全部溶解,则B中的现象是___.上述实验过程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填字母)___.现需配制24%的硝酸钾溶液,则霈要控制的温度范围是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是_____,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填字母代号)。如果选用如图2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填“a”或“b”)端导入。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某化学小组同学用2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并选用B装置来制氧气。实验中,同学们发现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大家提出从两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把发生装置由B改为C,其理由是_____;二是将过氧化氢溶液加水稀释。溶液的稀释需要经过计算、_____等步骤。如果把50g质量分数为20%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5%的过氧化氢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_____g,在稀释过程中,除了烧杯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_____(填数字序号)。

    ①量筒 ②药匙 ③试管 ④酒精灯 ⑤滴管 ⑥玻璃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流程题 共 1 题
  1. 镁是一种用途很广的金属,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主要含NaCl和MgCl2)中提取的。主要步骤如下:

    (1)上述步骤中试剂①应过量,理由是_____。

    (2)请写出Mg(OH)2沉淀与试剂②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无水MgCl2在熔融状态下通电得到金属镁和物质A,氢气在物质A中燃烧生成物质B,则物质A和B的化学式分别为:A_____,B_____。

    (4)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模拟流程如下:

    a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

    b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c操作a的名称是:_____,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时所需的三个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

    d写出NH4Cl的一种用途: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推断题 共 1 题
  1. A~J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气体,B为红色固体,E为浅绿色溶液,G是一种建筑材料,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

    回答下列各题:

    (1)G的化学式为_____。

    (2)A+B→C+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

    (3)D+J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科学探究题 共 1 题
  1. 某小组想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虽然无明显现象,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试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并得出有关结论。

    (1)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当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_____色,根据上述实验中颜色变化,可确定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变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探究上述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烧杯中的硫酸是否过量:

    根据上述反应过程中溶液变成无色,不能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同学们又分别选取氯化钡溶液、紫色石蕊试液设计实验方案,请你判断并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样,滴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稀硫酸过量

    方案二

    取样,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变红

    稀硫酸过量

    上述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_____(填“方案一”或“方案二”),另外一个实验方案错误的原因是_____;

    请你设计一个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的实验方案,你选用的药品是_____,实验现象及结论是_____。

    小明认为NaOH溶液和H2SO4溶液混合时没有明显的现象,无法说明两者是否发生了反应。

    ①她设计如图实验证明二者之间确实发生了反应,所用的试剂有NaOH溶液、H2SO4溶液、CuSO4溶液。请在箭头上方的括号中填入试剂名称,并用“少量”、“足量”等指明试剂的用量_____、_____。

    (2)如果把CuSO4溶液换成另一种试剂,只要各试剂的用量适当,则不管加入试剂的顺序如何,都能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这种试剂是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计算题 共 2 题
  1. 玫瑰花中含有香茅醇、橙花醇和丁香油酚等物质,请计算:

    (1)丁香油酚(C10H12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2)丁香油酚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

    (3)丁香油酚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4)16.4g丁香油酚中含________g氧元素(结果精确到0.1g)。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将43.75g石灰石(杂质SiO2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放入一定质量的某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114g滤液,再向其中加入163.5g水,结果就得到了10%的溶液作为路面保湿剂。

    (1)计算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的质量_____。

    (2)求石灰石中杂质的质量分数_____。

    (3)计算原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