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单选题 30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30 题
  1. 以当代美国默里·N·罗斯巴德为首的新的经济学派认为,胡佛政府对于经济危机的政策并非“自由放任“,而是强制干涉给私营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胡佛对经济的干预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政府的不当干涉和对私营产值的掠夺,才导致经济危机形势愈益严重。据此可以推断

    A. 罗斯福新政是对胡佛做法的全面否定

    B. 胡佛的举措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经验教训

    C. 胡佛对经济危机爆发负主要责任

    D. 胡佛开创了美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赫鲁晓夫说:“自行编制计划的制度,对于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来说是争取巩固集体农庄经济的强有力手段。他能够从单位面积上获得最高产量出发进行安排。”这表明赫鲁晓夫想通过改革。

    A.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提高粮食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C. 巩固斯大林体制的地位

    D. 推动荒地开垦增加粮食产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61年,我国开放了集市贸易41437个,1962年为38666个,在大中城市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农副产品的自由市场。下列各项中对这一举措解读正确的是

    A. 目的是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

    B. 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C. 解决了市场机制的运作问题

    D. 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犁评)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犁评)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

    A. 由西域传入

    B. 属水力灌溉工具

    C. 在东汉时普遍使用

    D. 最早出现于江南地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加拿大的国际友人时谈到了“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还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邓小平的这些思想主张

    A. 有利于我国经济特区的创办和建设

    B. 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 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

    D. 推动安徽、四川开始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从整体上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①商鞅变法“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②汉高祖“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③宋太宗“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④明清“商贾捐资,建设会馆,便往还而通贸易”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英国1801﹣1861年,大城市人口平均增长2.085%,而小城镇和乡村人口平均仅增长1.039%,大城市人口增长比其余地区快近1倍。导致矣国大城市人口增长更快的主要原因是

    A. 黑奴贸易带来了大量劳动力

    B. 纺织业等制造业快速发展

    C. 世界市场形成,外来锋民涌入

    D. 英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上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有关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现象体现出社会进步的是

    A. “马车专门为游览观光而发”

    B. “坐电车男女可以杂坐,不以为嫌”

    C. “人力车夫讨厌马车”

    D. “对超越洋人马车的华人马车,按违章处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20世纪80年代,我国率先在农村进行改革,首先解决的问题是

    A. 实现统一经营,适应国家工业化要求

    B. 克服平均主义,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C. 发展乡镇企业,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

    D. 变革土地所有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春秋时期的《管子·轻重乙》记载:“一农之事,必有一耜、一铫、一镰、一耨、一锥、一铚,然后成为农。”其中并未提到犁,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A. 井田制已经瓦解

    B. 铁器牛耕尚未普及

    C. 土地私有成为主流

    D. 青铜农具仍在大量使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汉代冶铁技术取得重大发展。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很不普及,但汉武帝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其主要原因在于

    A. 铁业官营政策的推行

    B. 商品经济的相对繁荣

    C. 冶炼技术有了很大改进

    D. 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明朝中后期,江南农村出现“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A.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 社会贫富分化的出现

    C. 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D. 商品经济扩展到农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清政府在1684年统一台湾后发布海令,解除“海禁”;次年又允许各国朝贡船进港,认可民间商船来航通商。材料说明

    A. 清代闭关锁国的传统观点没有依据

    B. 外贸政策进行了调整便于各国朝贡

    C. 清朝解除“海禁”,与国家实现统一有关

    D. 清政府加强了对外贸易的管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对下列四个事件之间的关系表述最准确、最全面的一项是

    ①新航路的开辟

    ②殖民扩张

    ③工业革命

    ④垄断组织的出现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美国史学家帕尔默说:“1500年左右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两颗门牙咬开了世界,大西洋开始迎来一个开放的时代”。下列对这句话认识正确的是

    A. “两颗门牙”指的是牙买加和雅加达

    B. 当时欧洲的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繁荣发达

    C. 大西洋的开放使地中海沿岸的商业更加兴旺

    D. 大西洋的开放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世界历史资料选辑》:“从贸易观点看,两国早就互相倾轧;在争夺殖民地上,双方更是公开敌对。……英国对荷兰人的竞争越来越猜忌不安,不择手段地想破坏。”为此

    A. 1588年英国打败荷兰的“无敌舰队”,取得了海上霸权

    B. 17世纪初英国成立东印度公司,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

    C. 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打击了荷兰贸易

    D. 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打败荷兰,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晚清户部给予一个近代企业的评价是:“谋深虑远,实为经国宏谟,固为收江海之利,以与洋商争衡,转贫为富,转弱为强之机,尽在此举”。这一企业属于

    A. 洋务派的军事工业

    B. 洋务派的民用工业

    C.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D. 官僚资本主义工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读“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示意图”,图示中两次发展低谷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 中国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 帝国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

    C. 中国政府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

    D. 中国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84年1月,中国汽车的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诞生。次年,中德合资轿车生产企业——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中国汽车工业很快就进入了第一轮的合资高潮。这些合资汽车企业的出现反映了中国

    A. 改革开放拉开了序幕

    B. 市场经济体系形成

    C. 经济改革不断深化

    D. 独立工业体系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980年12月11日,温州人章华妹领到了自己期待很久的营业执照,成为全国第一个个体工商户。但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非公有制经济看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对立面,谈“私”色变,早在30年前,温州和全国多数城市一样,做个“个体户”并不是件光鲜的事。“女孩子当个体户,连对象都找不着……”。使人们摆脱这种恐“私”症困扰的制度性决策是

    A. 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

    B.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C. 1997年中共十五大的决策

    D. 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正式确立的依法治国战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服装作为一种独特的物质文化载体,不仅折射出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而且反映出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从图1到图2的服饰变化本质上是

    图1:20世纪70年代        图2:20世纪90年代

    A. 社会政治观念的变化

    B. 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

    C. 思想意识形态的变化

    D. 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的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907年革命家秋瑾被清政府杀害,在当时中国舆论中心的上海,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惋和抗争之声,仅《申报》第八天就刊出秋瑾诗六首,有关秋瑾的文字达三万多字,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这一现象表明

    A. 广大人民肯定了报纸的教化功能

    B. 报纸宣传是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

    C. 清政府积极推动近代报刊业发展

    D. 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的严格控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美国在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的推动下,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国民收入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的340亿美元增加到1929年的830亿美元。其带来的结果是美国

    A. 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工业强国

    B. 加紧占领殖民地取得海外市场

    C. 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更加突出

    D. 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生产领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意大利经济学家阿锐基在《漫长的20世纪》中写道:“为了拯救市场,拯救在市场条件下继续维持的自由资本主义,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市场的一切形式都必须保留下来,买卖的过程也应该一如既往,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作者阐释的是

    A. 英、荷的重商主义

    B.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C. 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D. 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改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一项对西方七大工业国就业结构演变的研究发现,这些国家近几十年来出现了一些共同的变化:农业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传统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生产服务和社会服务兴起……管理、专业和技术性的工作快速增加。上述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 互联网的诞生

    B. 城市化进程加快

    C.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 科学技术的发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商业正是我们无产阶级国家政权、我们居于领导地位的共产党‘必须全力抓住的环节,否则就‘建不成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基础。’”,据此苏维埃俄国决定

    A. 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

    B. 推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市场发挥客观作用

    C. 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D. 全力发展重工业,抵制法西斯德国侵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通过使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会员国境内的复兴与建设,包括恢复受战争破坏的经济,使生产设施回复到和平时期的需要,以及鼓励欠发达国家生产设施与资源的开发。”上述材料应出自

    A. 《欧洲联盟条约》

    B. 《布雷顿森林协定》

    C.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D.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据统计,到1988年为止,发达国家工业产品的平均进口关税水平,已由20世纪40年代的54%下降到4.7%,发展中国家工业产品的平均进口关税也降为14%左右。这说明

    A. 国际资本实现了全球自由流通

    B. 贸易壁垒制约发展中国家工业化

    C. 世界贸易中心发生了重大转移

    D.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贸易自由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上台后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们将走第三条道路”。这里的“第三条道路”是指

    A. 重商主义与自由主义的结合

    B. 完全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C. 国有化的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D. 自由市场和国家干预相结合的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18世纪初,一位名叫伯纳德曼德维尔的荷兰医生写了一本《蜜蜂的寓言》,叙述了一个蜂群的兴衰史。最初,蜜蜂们追求奢侈的生活,大肆挥霍浪费,整个蜂群兴旺发达。后来它们改变了原有的习惯,崇尚节俭,结果蜂群凋敝,终于被对手打败而逃散。后来,某学者根据这则寓言提出一个著名的理论。这一理论是

    A. 马克思主义

    B. 自由放任主义

    C. 凯恩斯主义

    D. 重商主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航海条例(Navigation Acts),英国历史上关于航海贸易的一系列立法。1651英国议会颁布的《航海条例》规定:凡进入英国或其殖民地的商船,必须是英国或该殖民地所有……;欧洲商船可以进入英国港口,但只能携带本国商品…

    ——主要摘自人民版《必修二》

    材料二  清朝顺治十二年(1655年)六月,下令沿海省份“无许片帆入海,违者立置重典”,……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高宗下令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粤海关——广州一地通商,并对丝绸、茶叶等传统商品的出口量严加限制,对中国商船的出洋贸易,也规定了许多禁令。

    ——摘自《百度百科》

    (1)依据材料一、二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英中两国颁布的法令的内容,结合所学概述这二种法令对本国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

    材料三  15世纪以来,西欧殖民者先后来到非洲西海岸,大肆掠夺这里的胡椒、象牙、黄金和人口,于是这里就有了“胡椒海岸”、“象牙海岸”、“黄金海岸”、“奴隶海岸”等称呼。进而成为列强的殖民地。

    ——据高秋福《非洲西海岸的历史印记》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欧洲在西非殖民扩张产生的历史影响。

    材料四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货值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攀《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3)根据材料四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出口贸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据两次鸦片战争及影响分析,西方工业文明和中国农业文明之间是怎样“相互关联和渗透”的。

    材料五  工业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包含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经济工业化和市场化、科技实用化和思想的人文化等方面。可分为五个阶段:①16世纪初工业革命前,工业文明首先在西欧兴起。②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到19世纪末,人类真正进入工业社会,同时工业文明从西欧扩散到全球。③20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全面到来,社会出现了巨大的震荡,也进行了调整和探索。④二战后到70年代初,人类吸取了上一阶段的经验教训,工业文明顺利推进。⑤20世纪70年代以来;工业文明深入发展。

    (5)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简要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史实。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当代学术界认为宋朝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有农业革命、信息革命、金融革命、商业革命、能源革命。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指出宋代在“金融革命、商业革命”方面的具体表现。

    材料二  著名作家沃尔特·李普曼在1932年曾评论说:“或许,在人类知识的现阶段,我们尚未具备理解这样一种大规模新型危机的条件”,“它也许是一次人类理解能力的危机”。垄断巨头梅隆哀吧:“我不相信我们有什么秘诀或灵符能补救我们所受的灾害。”1933年1月,前美国总统柯立芝在临终前哀叫:“我看不到任何让位于希望的东西,看不到任何有希望的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给世界所造成的影响。

    材料三  早在战事(引者按:指二战)结束之前,美国就开始在英国的支持下发起一项大胆的计划,力求恢复1914年前的贸易自由流动和通货稳定。1914年前的金本位制提供了一套固定的汇率,所有国家的货币都可以兑换成黄金或者当时黄金的等价物英镑。……为建立一个正式的世界性贸易组织以对国际商业进行监管的努力并不顺利,但是另一项替代性的战略后来却被证明是成功的。

    ——改编自(美)R·R·帕尔默《世界现代史》

    (3)材料三中美国的“大胆的计划”及“另一项替代性的战略”在二战后初期分别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为什么要制定这一“大胆的计划”?并分析英国为什么支持美国的计划?

    材料四  ……横贯欧亚大陆的古丝绸之路,留给世界“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遗产。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习近平主席准确把握新时期国际秩序深刻调整、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大趋势,高屋建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得到有关国家积极响应。

    ——摘自《观察者网(上海)》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现实可行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