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15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1980年8月,经中央和国务院批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相继成立经济特区。1982年上半年,上海《文汇报》以醒目的标题,公开刊登了《旧中国租界的由来》一文。这篇文章从旧中国租界的形成谈起,映射建立特区。这表明(     )

    A.沿海建立经济特区的实践未得到中央支持

    B.经济特区创办初期有形成变相租界的危险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遇到强大阻力

    D.改革开放初期面临艰难的思想解放的过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与该诗的观点最相近的是(     )

    A.格物致知                B.存天理,灭人欲

    C.经世致用                 D.心即理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远古姓与氏不同,姓从原始村落或部族名称而来,氏是同姓氏族散居产生的符号。氏以别贵贱,姓以别婚姻。春秋至秦朝,氏与姓已难分辨。造成姓氏不分的主要因素是(    )

    A.社会平等意识的形成

    B.长期战乱打破民族地域界限

    C.贵族政治的逐渐没落

    D.宗法观念随社会变迁而消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面两幅图片的前后变化说明中国古代(     )

    A.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B.家庭手工业已消失

    C.人身依附关系加强             D.机器工业开始出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中国的政治思想家们已经逐步摸索出一套软的和硬的限制君主暴政的理论。于是,在天子之上,就有了道理、法律、天道。官僚们既可以依据这些理论来对君主实行软的教育,启发其自律。如不奏效,则施以硬的强谏乃至废黜。实际上,在中国存在君主的时代,多数情况下,官僚们正是依据这些理论来左右名义上尊崇的君主,主导政治运作。”作者强调(    )

    A.理论不完善必然导致君主专制政体出现弊端

    B.限制君权理论的建构推动社会政治有效运作

    C.封建社会行政效率取决于君臣关系尊卑分明

    D.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才能有效抑制君主暴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在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中,“因信称义”被人们真正地接受起来。所谓“因信称义”,就是内心真诚,外在不论,只要内心信仰上帝,都可以得到上帝的救赎。“因信称义”被人们“真正接受”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渴望得到上帝的救赎

    B.其符合基督教的信仰原则

    C.马丁·路德的积极倡导

    D.其蕴含了自由主义精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一位法学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活的意大利法……已经越过了阿尔卑斯山。”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古罗马法推动了西欧近现代法制建设

    B.意大利法是近现代西欧法律的蓝本  

    C.意大利是近代最早颁布宪法的国家

    D.古罗马法已经成为欧洲各国的法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7—19世纪,英、美、法、德先后走上政治民主化道路,其主要共同点是(    )

    A.议会成员均由选举产生           B.议会均拥有立法权

    C.政府首脑均对议会负责           D.国家元首均有实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文字应出自(    )

    A.《国富论》                B.《共产党宣言》

    C.《四月提纲》                D.《资本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图是20世纪某一时期大国关系示意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甲是英国、乙是中国、丙是法国

    B.甲是日本、乙是苏联、丙是美国

    C.甲是苏联、乙是日本、丙是中国

    D.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58年,戴高乐就任法国总统后与西德总理阿登纳举行了第一次会谈。阿登纳强调:“法国和德国必须进入一个经常对话的时代。”此后四年中,阿登纳与戴高乐之间的通信达40余次,会晤15次,总计进行了100多个小时的会谈。这一系列举动(     )

    A.推动了欧洲统一市场的形成

    B.消除了法德之间的意见分歧

    C.促进了欧洲一体化发展趋势

    D.提高了法德两国的国际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漫画折射了历史。下列选项反映的历史事件由下图引发的是(     )

    A.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B.北上八国联军众,把我江山又赠送。白鬼西来做警钟,汉人惊破奴才梦。

    C.学子斗争惊列寇,豪杰攻打震华庭。反封反帝风云涌,休课休劳波浪凶。

    D.血肉之躯筑铁墙,平原斩倭声名扬。纵然汗简无司马,寸土皆碑记国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人们说的三千年来一大变局,不是在鸦片战争的当初就感觉到了的,而是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才开始认识的。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      B.中体西用观念的逐步形成

    C.“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D.民主科学思想的高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张之洞曾说:“今日自强之端,首在开辟利源,杜绝外耗。举凡武备所资枪炮、军械、轮船、炮台、火车、电线等项,以及民间日用、农家工作之所需,无一不取资于铁。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下列说法符合材料原意的是(    )

    A.洋务派开始兴办民用工业       B.中国民族工业开始兴起

    C.自强的尝试宣告失败          D.生产要满足人们的需求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940到1949年,毛泽东先后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和《论人民民主专政》三部著作。如果给这三部著作确定一个研究主题,最恰当的是(     )

    A.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           B.毛泽东思想正式形成

    C.社会主义建设方针的确立         D.人民共和国建国方略的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抗战以前,全国的工矿企业80%以上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到了1944年,西南地区的工矿企业数量占整个国统区的88.63%,资本与工人数分别占93.52%和85.61%。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政府努力改变全国工业布局

    B.四大家族加强了工业垄断

    C.民族资本家将大批民营工业内迁

    D.西南军阀加速发展自身实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一书记载:“1933年,工业总产值中(包括制造业和矿冶业),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占70%以上,而生产资料工业产值不到30%。1936年,生产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3%,而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则占工业总产值的77%。”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    )

    A.消费资料的工业产值比重稳步增长,生产资料的比重逐年下降

    B.中国近代工业结构的畸形发展,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C.民族工业在20世纪30年代得到较快发展,但工业布局不合理

    D.在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双重压榨下,民族工业发展举步维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说:“革命胜利后,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阶段,使国家实现工业化,国营经济不断壮大,待条件成熟后,再采取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材料主要表明(      )

    A.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势在必行

    B.社会主义革命正在进行

    C. 社会主义改造出现过快现象

    D.向社会主义过渡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62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通过“农村十六条”,其中规定“人民公社应该允许和鼓励社员利用剩余时间和假日,发展农村副业,增加社会产品,增加社员收入,活跃农村市场。人民公社社员可以……耕种由集体分配的自留地。自留地一般占生产队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七,归社员家庭使用,长期不变。”材料表明  (    )

    A.人民公社体制逐渐废除

    B.部分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C.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展

    D.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对宪法第十条第四款所做修改,其背景是(     )

    修改前

    修改后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国后土地改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世纪后期报刊上诸如《论中西历之所以不同》、《中西饮食异宜说》、《论中西民情不同》、《中西政情之别》一类文章屡见不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比较的范围在逐渐扩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习俗、法律、思想、学术等各个领域。这一现象表明中国知识分子  (   )

    A.放弃了儒家是古非今的传统观念

    B.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

    C.知识结构与认知空间的重大变化

    D.传统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洋楼层叠,大厦云连。建筑宏伟,雕刻优美。电线铁道,纵横如网。汽车马车,往来如梳(梭)。广大公园,环植四时花木。道平如砥,旁植乔树,郁郁葱葱。微妙之乐,来自空际……烟筒林立,上矗霄汉。吐气成球,漫濛如雾。机声轧轧,声闻于天……未开之民,置身斯境,目眩神迷……曰文明文明,其在是矣”。材料反映出当时部分中国人眼中“文明”的核心是(    )

    A.近代交通工具               B.近代化的城市生活环境

    C.物质生活的近代化            D.近代工业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915年,俄国人赛可夫离开中国回国后,把在中国生活十五年的所见所闻写了篇“备忘录”,其中不可能包括(     )

    A.逛街时看见有人正在分发一份叫《民报》的刊物

    B.乘坐了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

    C.听见别人喊他的一位华人朋友为先生

    D.在报纸上看到武昌起义的消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下列有关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现象体现出社会进步的是(      )

    A.“马车专门为游览观光而发”

    B.“坐电车男女可以杂坐,不以为嫌”

    C.“人力车夫讨厌马车”

    D.“对超越洋人马车的华人马车,按违章处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包括“凡马车及轿子必需于路上左侧行走”“凡小车必由左边往来,唯不许走路旁相近之路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这说明(    )

    A.当时租界的交通规则南上海地方当局制定

    B.汽车在中国已经出现

    C.交通规则呈现中西合璧的特征

    D.近代交通文明开始在上海逐步确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最早的法典,是李悝的《法典》。据陈群《魏律序》,是悝为魏文侯相,撰次诸国法所为。这一部书,在当时,……算做一部佳作,所以商君“取之以相秦”,没有重撰。……《法经》共分六篇,是(一)盗,(二)贼,(三)网,(四)捕,(五)杂,又以一篇著其加减。盗是侵犯人的财产,贼是伤害人的身体。盗贼须网捕,所以有网捕两篇。其余则并为杂律。

    ——吕思勉《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 古罗马的公民法内容包括国家行政管理、诉讼程序、财产、婚姻家庭和继承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即公私法不分、实体法与程序法不分,表现出诸法合体的特征。发展到万民法以后,由于罗马帝国境内简单商品经济高度发展,民事法律关系扩大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导致私法体系更为发达。罗马法注重形式,注重法律程序。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十二铜表法》的一些规定。如买卖不动产和奴隶等,除当事人亲自到场外,还必须邀请5个证人和1名司秤参加,要讲规定的语言,做一定的动作才能生效。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当事人慎重考虑,防止错误、欺诈、胁迫或无端反悔,也为了避免法官在司法中徇情偏袒。公民法基本上保留了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的特色。发展到万民法后,为了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才逐渐变得简易、灵活。程序的严格执行是为了保证实体权利和义务的实现,程序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罗马法注重程序是法律体系完备的表现。

    ——庄鹏《罗马法的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

    材料三 古代史家所探究的关于古代文明的诸多问题,都和现实世界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联……他们对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以及提出问题的一些方式往往也是对当代现实的一种有意识或者下意识回应与思考。

    ——黄洋《古代文明研究的现代意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述《法经》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原因。(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基本特点。(4分)

    (3)概述材料三的基本观点。依据所学知识,说明研究古代法律的现实意义。(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6年4月6日哈里·杜鲁门在芝加哥发表演讲:“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他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战后世界历史长编》(1947年)

    材料二   1958年当选法国总统的戴高乐毅然抛弃法德宿怨,l963年1月22日,双方签订了《法德合作条约》。1964年1月,又冲破美国设置的反华阵线,与中国建交。1966年3月,戴高乐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法国正式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10月北约理事会被赶出法国。翌年3月,一切外国驻法部队均被赶出法国。

    ——摘编自《世界当代史》等

    材料三   周恩来总理:……这几年,戴高乐将军当政,做了一些工作,特别是在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方面采取了勇敢的步骤。有些大国可能不高兴。我们觉得,一个国家应该如此,不受任何外来的干涉,因为一个国家的事务只能由这个国家自己解决。

    ——《关于中法建交问题(一九六三年十月二十三日》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领导世界的基础(2分),并归纳美国领导世界的表现。(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法国挑战美国霸权的措施,(3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影响。(2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戴高乐总统的措施与中国的外交思想有哪些相同之处?(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3分)调整结构是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下面是1836——1838年与1894年中国茶叶产销量统计表

    1836-1838年(平均每年)

    1894年

    数量(万担)

    比例(%)

    数量(万担)

    比例(%)

    内销

    165.29

    76.78

    171.48

    44.32

    外销

    50

    23.22

    215.44

    55.68

    产量

    215.29

    100

    386.92

    100

    材料三  我们所说的工业化,就是要建立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主要是:自己能够生产足够的主要的原材料;能够独立地制造机器,不仅能够制造一般的机器,还要能够制造重型机器和精密机器,能够制造新式的保卫自己的武器,象国防方面的原子弹、导弹、远程飞机;还要有相应的化学工业、动力工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等等。

    ——摘自周恩来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56年11月)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说明黄宗羲与商鞅思想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3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2分)

    (3)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工业化的指导思想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斯密(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识到,同样具有自我控制和自我依赖的理性的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时候,在“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推动了社会利益的实现。……这样,在市场机制作用之下,一个自主的社会得以和谐的运转。在这样一个通过市场而得以组织和协调的社会里,个人不再是孤立的原子式的存在,分工和交易将分散的个体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抛开专制主义的规划,自主的社会也能建立其和谐的秩序。……斯密的市场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交换场所,也不仅仅是利用价格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运行模式,而是一种社会组织和经济协调机制。甚至,市场成了某种“隐蔽的上帝”。

    ——(美国)米尔顿·弗里德曼《自由选择》

    材料二  六十年来(注:从1917年算起)无论苏联或中国的计划工作制度中出现的缺点:只有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条,没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必须有市场调节这一条。所谓市场调节,就是按价值规律调节,也是经济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可以用“无政府”“盲目”生产的办法来加以调节。现在的计划太死,包括的东西太多,结果必然出现缺少市场自动调节的部分。计划又时常脱节,计划机构忙于日常调度。因为市场调节受到限制,而计划又只能对大路货、主要品种作出计划数字,因此生产不能丰富多彩,人民所需日用品十分单调。

    ——陈云《计划与市场问题》(1979年3月8日)

    (1)材料一中斯密与材料二中陈云关于市场问题的主张有何异同?(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其提出的时代背景。(6分)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观点对英国、中国产生的影响。(5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