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选择题 3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2 题,情景默写 1 题,名著阅读 1 题,材料作文 1 题
中等难度 1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以歌舞演故事”的戏曲艺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如苍翠挺拔的参天大木,枝叶繁茂,深深扎根于广茂的民族文化的土壤里。戏曲花园既有京昆大戏的国色天香,也有地方戏曲的(   )。戏曲艺术携带着中国人世代承袭的文化基因,镌刻着时代变迁的历史印痕,咏唱着亘古不变的家国情怀,撬动起文化经济的车轮前行。天津素称“戏曲大码头”,有“京评梆”三大剧种,但今天有点风光不再。溯源追本,稀缺的是舞台,紧缺的是宣传。我们急需搭建好的平台,打破以往(   )的桎梏,摒弃陋习,给予年轻人提供磨练、成长的机会;要(   )宣传持续发力,使观众给力,只有多方齐心协力,才能赢得市场的青睐。

    1.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广茂(mào)   携(xié)带    承袭(xí)

    B.镌(juàn)刻   咏(yǒng)唱   亘(gèn)古

    C.撬(qiào)动   溯(sù)源    桎梏(gù)

    D.摒(bìng)弃   给(gěi)予   青睐(lài)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春暖花开   论资排辈   督促

    B.花红柳绿   论资排辈   敦促

    C.花红柳绿   论长说短   督促

    D.春暖花开   论长说短   敦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一个世纪以来特别是伴随着新中国70周年,张伯苓先生“爱国三问”教育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南开人。

    B.叶嘉莹先生在国内几十所大学讲过课,吃住行都是自费,这些大学从来没花过一分钱,也从来没付她报酬。

    C.耗时近一年,与国内外多个工程师团队合作,历经千余次调试、试验、论证,“狗不理”研制出专用的自动化生产设备。

    D.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如果已经到了较高的层次,却依然沉湎低层次的享乐,这无疑就是“追求低级趣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有学者认为,“君子”是中国人的集体人格,因为君子有利人利天下、成人之美、周而不比、有礼知耻等内涵。下列各项中的“君子”没有这种内涵的一项是(   )

    A.君子于役,不知其期。品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王风》)

    B.(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C.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D.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立论的生命不是对论点被动的追随,而是让论点在分析论证的过程中得以确立、深化,从理性上来说,论证过程并不是寻找论据的过程,而是具体分析的过程。

    具体分析的论证要坚持全面性原则。所谓全面性,不仅在矛盾两方面,而且是在矛盾的多方面。它要求把同一个问题放在不同的关系中去考虑,如果不这样,光凭一点感想、一得之见,是完不成论证任务的。报刊上不少评论文章之所以不具学术性,缺乏科学性,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它的论证没有论文所要求的全面性。

    具体分析的论证更要坚持层次深化性原则。全面性并不等于面面俱到,不能对各个方面都一视同仁,否则,表面上的全面,实质上可能导致表面性,导致论证的肤浅。肤浅的原因,往往从分类开始。例如,有一篇文章题目是《培养写作兴趣》,文章一开头就提出要引导学生积累素材,激活素材。方法是:第一,关注生活,仔细观察;第二,丰富生活;第三,课文引路;第四,课外阅读。分门别类,像流水账一样写了许多,但是没有提出问题,更没有分析深化论证。比如,学生关注生活了,也仔细观察了,可他还是觉得没有东西可写怎么办?问题在哪里,没有提出来阐述。接下去写丰富生活,带学生去进入大自然,由此写出来的还像流水账一样呢?这里依然没有深挖就转向了下一个方法。作者似乎根本就忘记“为什么要培养”的问题了,各个点之间只有表面的并列,没有内在的逻辑层次。这就是所谓的“开中药铺”似的罗列,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看来篇幅不小,却是论证深化的障碍。

    所谓层次深化性原则就是把论点在具体分析中得出初步结论,然后不断进行再分析,在层次上不断深化,在这方面,苏洵的《六国论》表现得最为典型。世人认为六国之灭是战败于秦,他认为恰恰相反,是不敢战而败:“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在强敌面前不敢战,总是割地求和,削弱了自己,种下了失败的种子,文章的精彩,不仅在于论点精辟,也在于主动提出对论点不利的论据,然后加以分析,使之转化有利于自己的论点,从而深化自己的论点。他的第一层深化是“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六个国家并不是每一个都制地求和的。苏洵的分析是,“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不求和的,因为别人求和了,失却了强大的同盟军。第二层深化是:齐国并未向秦国割地求和,不也是灭亡了吗?苏洵论证是:因为五国在被侵凌的时候,齐国见死不教,等到五国都垮台了,齐国也就不能自保了,第三层深化是:燕赵两国敢于和秦国抗衡,最后不是也灭亡了吗?苏洵的分析是:小国屡屡战胜大国,这是确凿的事实。可惜的是,赵国把李牧将军诛杀了。这个事实恰恰说明,不是战而败,而是敢战的战略不能坚持下去,说明敢战之败优于不敢战之败。

    总之,抓住论点的实质,对论点要进行多层次深入地分析论证。

    (选自孙绍振《用具体分析统率“三要素”》,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与本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论证过程是运用论据等进行具体分析,使论点得以确立、深化的过程。

    B.论证的全面性原则要求把同一个问题放在不同的关系中去考虑。

    C.论证中如对问题的各个方面都一视同仁,易导致表面性,使论证肤浅。

    D.论证中的“开中药铺”似的罗列,看来篇幅不小,其实是错误的思路。

    2.下列关于《崇尚英雄,争做先锋》议论文的论证部分,最能体现“层次深化性原则”的一项是(   )

    A.英雄有舞刀弄枪的高手→英雄有脚踏实地的凡人→英雄应是新时代的模范

    B.英雄撑起了历史的天空→崇尚英雄是民族的基因→英雄精神仍是今天的源动力

    C.英雄富有担当精神→英雄有默默奉献的精神→英雄亦有人间的大爱情怀

    D.做英雄要双跟注目家园→争先锋要关注学习质量→做先锋要关注学习成绩

    3.下列推断与本文观点相符的一项是(   )

    A.有理性的具体分析的论证,必须坚持论证的全面性原则或论证的层次深化性原则。

    B.《培养写作兴趣》如果避免各点之间表面的并列,有内在的逻辑层次,那就是好文章。

    C.《六国论》最精彩之处在于提出对论点不利的论据,通过分析转化来深化自己的论点。

    D.抓住论点的实质,对论点进行多层次地分析论证,是符合论证的层次深化性原则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季节深处

    孙继泉

    我拉开抽屉的时候,蝉静静地伏在那里,已经没有一丝躁性,我小心地把它捏起,它的翅膀扇动几下,发出低而短的叫声。这是一只昏头昏脑的蝉,一只迷失家园的蝉,它从后窗飞进来的时候,就不停地在我的书房里乱撞,乱叫。我半是出于爱怜,半是出于厌烦,把它放进抽屉里,它还是叫,我的书桌变成了一只八音盒。

    在这之前,已经有一只蝉从后窗进来,如今,它已经风干成标本,放在我的书橱里。

    我把这只蝉放在窗台上,我想让它吹吹风,恢复一下力气。

    我的书房一里以外,是一片杂树林子,杨树、槐树、柏树、樗树、桃树、梧桐……在围墙根部,还有几棵桑,已有碗口粗细,这个时候正结了一树红红的桑葚,被鸟吃掉一些,自己落掉一些。桑一般没有人专门栽它,它长得很慢,能栽树的地方都裁上了成材快的树,桑都是自己出的。这片林子里有多少蝉,没有人能说得清。夏日的正午,你走进林子,随意晃动哪一棵树,都会惊飞十几只或者几十只蝉。它们四散奔逃,有的遗下一泡尿来,躲不及就会浇在脸上。

    林子后面就是岗山。山脚下,是勤快的人开出的一方方荒地,种着花生和地瓜,地瓜已拖了很长的秧,秧的根部是深绿色,梢部是浅绿色,昨夜下了一场雨,我想那段浅绿色的半尺长的秧子肯定是一个雨夜生长的。往上,有石砌的盘山路,凹处生满了野草。路沿石上贴着几棵蒺藜,几日前,还顶着一朵朵黄色的小花,如今却已结实,用手摸一摸它棱状的果实,硬硬地有些扎手,一块卧在那里的巨石,中间裂了一道直直的纹,像是用剑劈的,就在这条纹缝里,生出一溜小草,密密地像是要把分成两块的石头缝合。路两边及至更远的地方,便是满目景芝了,景芝正开了紫白色的碎花,有不少被雨水打落,洒了一地落英……万物都在孝节里走着。

    但是,蝉一天都没叫,也没飞,甚至没有走离它原来的地方。我把它放在纱窗上,想让它在纱窗的小方格上走一走,一松手,却啪地掉下来。这可能是一只老年的蝉,它已经没有活动的力量。我后悔,没有将它放出去。据说一只蝉要在地下生长四年才拱出地面,在地上只能生长18天。18天,一寸光阴一寸金。这只误飞进来的蝉,可能比在树林中要少活一天。一天,对它来说是多么宝贵。不过,它如果在树林里,也可能早被一只饥饿的鸟啄去,成为鸟的果腹之物,也许不少蝉都不能够安全地度过18天。

    下午四五点钟,蝉开始活动了。我注意到它先是把两只前足蜷起来,两只后足伸长,蹬直,它的尾便慢慢地翘起来,翘得接近直角,又无力地落下来。这样反复了十余次。后来我明白过来,它是想翻一个身。这是一只将死的蝉,你注意过蝉尸吗?地面上一只只死掉的蝉,都是六足朝上,安静地躺着,这大约是它临死的最佳状态。蝉将它自己的身体翻转过来,使用的可能是它最后的仅有的力气。我的这个用高密度板铺成的光滑的窗台不利于它完成这个动作。如果在泥地上就好了,它可以借助于一个坎儿,可是这里不行,它得花大力气,我把一根铅笔放在它跟前,看它能不能用上。它没有去凑近铅笔,它的眼睛可能失明了。我索性把它捏起来,倒放在地上,它微微地扇动着翅膀,明显地感觉不舒服,我又把它翻过来。

    下午七点,我去看蝉,蝉一动不动,它死了。它最终都没有翻过身去。它在痛苦中死去。太阳还很高,从后窗照进来,却照不到伏在前窗窗台上的蝉。

    代表夏天的东西有多少?蝉、蛙、草、树、雨。这些缺一样,夏天都不是完整的,它们是夏天的旗。在一个夏天里将出生多少只蝉,多少只蛙,多少株草,一棵树会生出多少枝丫,一场雨会催发多少生命,无法计数。但,缺一株草,大地将缺少一抹嫩绿,缺一场雨,空气中就缺少些许湿润,缺一腔蝉鸣,夏日的混响都不够浓烈……一只蛙的夭折就会使一个夏天出现残缺,每死掉一只蝉,夏天都背离我们远去一步。

    夏天,你到林子里去,树木旺长,野草茂密。可是,你蹲下身来,地下,不少昆虫已悄然谢世,它们翅膀上的花纹还那么美丽。一棵好端端的树,不久前还是那么蓬篷勃勃,如今却陡然枯掉一个枝杈。大约这个枝杈的生发原本是一个错误,或者这个枝杈所指的方向在拒绝这棵树。还有的树整棵死去,你看不出它死掉的原因。一个活得好好的人面对一棵站着死去的树,总会心生感伤。

    整个田野都是这样。掀开几个阔大的叶片,你可能会惊喜地发现一串果实,但是,在你歇息的地头上,却散乱着一堆白花花的鸟或兽的骨骸,它们的皮肉被强者吃掉,或者烂进泥里。一条穿越玉米地的柏油路上,一条蛇被车轮轧扁,它的花纹鲜亮清晰。河湾里,几座新坟堆起,插在坟上的纸花被急雨冲洗得褪掉了颜色。不久前,如今埋在坟中的人还肩扛一把铁锨,从这里走来走去,或者,哼着一首曲子,心里想着一些美好的事情。等到秋天庄稼砍伐,坟丘暴露,它上面的枯草已经能够供野兔藏身,新纹变作了旧茔。

    有些东西在亢奋的季节里猝然死去,有些东西在冬天茫茫大雪的覆盖下静静地生长。这些事情像大地的秘密,完成在季节深处。

    (选自《百年中国经典散文》,原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眼前窗台上放着一只气如游丝的蝉,而他的书橱里已经有一只风干的蝉,说明作者有爱蝉的癖好。

    B.文章用大量篇幅写了眼前这只蝉的衰朽形态和死前挣扎的详细过程,说明作者观察仔细,笔力柔细有力。

    C.文章写岗山景物那段文字好像游离于文本,其实这是为继续写蝉、写其他物象张本,意脉是紧连的。

    D.文章有两度延伸:由这只蝉想到许多蝉,又由蝉联想到其他夏天的代表物,这样纵横交织,显得丰富。

    E.文中蕴含大地的秘密应有:人与自然、生与死、整体与个别、精彩与无常、忽略与发现等方面的内涵。

    2.请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

    3.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题目中“深处”的理解。

    4.这篇散文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进行简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述睿,赵州人也。曾祖昌宇,膳部郎中。祖舜,监察御史,父齐参,宝鼎今。述睿少与兄克符、弟克让,皆事亲以孝闻。既孤,俱隐于嵩山。述睿好学不倦,大历中,转运使刘晏累表荐述睿有颜、闵之行,游、夏之学。代宗以太常寺协律郎征之,转国子博士,历迁尚书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述睿每加恩命暂至朝廷谢恩旬日即辞疾却归旧隐。

    德宗践祚,以谏议大夫银章硃绶,命河南尹赵急伯赍诏书、玄束帛,就嵩山以礼征聘。述睿既至,召对于别殿,特赐第宅,给以厩马,兼为皇太子侍读。旬日后累表固辞,依前乞还旧山。诏报之曰:“卿怀伊挚匡时之道,有广成嘉遁之风。养素丘园,屡辞命秩。朕以峒山问道,渭水求师,亦何必务执劳谦,固求退让!无违朕旨,且启乃心。”述睿既恳辞不获,方就职,久之,改秘书少监,兼右庶子,再加史馆修撰。述睿精于地理,在馆乃修《地理志》,时称详究。

    而又性谦和退让,与物无竞,每亲朋集会,尝恂恂然似不能言者,人皆敬之,时令狐峘亦充修撰,与述睿同职,多以细碎之事侵述睿,述睿皆让之,竟不与争,时人称为长者。

    贞元四年,命赍诏并御馔、衣服数百袭,往平凉盟会处祭陷殁将士骸骨,以述睿性精悫故也。九年,以疾上表,请罢官。诏不许,报之曰:“朕以卿德重朝端,行敦风俗,不言之教,所赖攸深,未依来请,想宜悉也。”

    述睿再三上表,方获允许,乃以太子宾客赐紫金鱼袋致仕,放还乡里。仍赐帛五十匹,衣一袭。故事,致仕还乡者皆不给公来,德宗优宠儒者,特命给而遣之。贞元十六年九月卒,年七十一,赠工部尚书。

    (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二)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命河南尹赵惠伯赍诏书、玄束帛     赍:带着

    B.养素丘园,屡辞命秩           秩:俸禄

    C.多以细碎之事侵述睿           侵:侵凌

    D.未依来请,想宜悉也           悉:全部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召对于别殿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无违朕旨,且启乃心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久之,改秘书少监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D.以疾上表          愿以十五城请易壁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述睿每加恩命/暂至朝廷谢恩/旬日即辞疾/却归旧隐

    B.述睿每加恩/命暂至朝廷谢恩/旬日即辞疾/却归旧隐

    C.述睿每加恩命/暂至朝廷谢恩/旬日即辞/疾却归旧隐

    D.述睿每加恩/命暂至朝廷谢恩/旬日即辞疾/却归旧隐

    4.以下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主人公美好品德的一组是(   )

    ①皆事亲以孝闻     ②好学不倦             ③就嵩山以礼征聘

    ④兼为皇太子侍读   ⑤述容既恳辞不获,方就职   ⑥尝恂恂然似不能言者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④⑥

    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孔述睿虽然出身官宦之家,但他和兄弟们都不热衷功名。在父亲去世后,他们一起隐居在山中。

    B.孔述睿德行和学识受到刘晏的赏识,在他的荐举下,孔述睿被皇帝征召,开始走上仕途的道路。

    C.皇帝每次任命孔述睿官职时,他都先答应然后再求辞归,说明他既有学而优则仕之心,又有归隐之情。

    D.孔述睿受到两朝皇帝的恩宠,官职不断变迁。放还乡里时,得到多种赏赐;死后被授予尚书一职。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旬日后累表固辞,依前乞还旧山。

    (2)述睿精于地理,在馆乃修《地理志》,时称详究。

    (3)故事,致仕还乡者皆不给公乘,德宗优宠儒者,特命给而遣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这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甲)赴东都别牡丹

    令狐楚

    十年不见小庭花,紫萼临开又别家。

    上马出门回首望,何时更得到京华?

    (乙)和令狐相公别牡丹

    刘禹锡

    平章宅里一栏花,临到开时不在家。

    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

    (注释)大和三年(829)三月,令狐楚由长安赴洛阳,临别作《赴东都别牡丹》;被贬的刘禹锡写诗相和。

    (1)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写自己已经十年未回京城家中,这次刚到,旋即又赴洛阳任职,传达出了诗人的无奈。

    B.甲诗连用“上”“出”“望”三个动作,蕴含着诗人在花开之际不得不赶赴东都的不舍之情。

    C.乙诗用“莫道”两字点破“两京非远别”的错误认识,用否定句式表达出作者强烈的情感。

    D.两首诗都以牡丹入题,通过对牡丹形色的细致描写,借物抒怀,道出宦海沉浮的个人感慨。

    (2)作为“和诗”,乙诗与甲诗哪些方面相“和”?

    (3)这两首诗的末句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是《我和我的祖国》的歌词,李谷一第一次为这首歌录音的时候就把歌词改了:将“脉搏”改成了“温情”,但词作者张黎仍坚持自己的“脉搏”。请你为张黎说明他坚持的理由。要求:不少于3点理由,100字左右。

    我和我的祖国

    张黎

    我和我的祖国,

    一刻也不能分割。

    无论我走到哪里,

    都流出一首赞歌。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

    我歌唱每一条河,

    袅袅炊烟,小小村落,

    路上一道辙。

    我最亲爱的祖国,

    我永远紧依着你的心窝;

    你用你那母亲的脉搏(温情)

    和我诉说。

    我的祖国和我,

    像海和浪花一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以望复关。(《诗经》)

    (2)________________,申之以孝悌之义。(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3)或命巾车,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5)古代诗人往往会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或显或隐的不满情绪,如,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里就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抒发自己对权贵的不满之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三国演义》《红楼梦》的情节引人入胜,但也可能有不合自己想法的地方。如果让你改动其中一部的某情节,你想改哪个情节?怎样修改?请简述你的修改理由。

    要求:有理有据,自圆其说。110字左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女排精神是指团结协作、不畏强敌、坚忍不拔、顽强拼搏、奋勇争先的精神。

    工匠精神是指严谨细心、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

    “店小二”精神是指热情主动、周到体贴、细致耐心、勤勉踏实的精神。

    以上几种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们常提到或颂扬的几种精神品质,这些精神或这些精神内涵的某方面触动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8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