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2 题
  1. 西汉政权建立后,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到孝惠、高后时,又“复弛商贾之律”“轻徭薄赋”,制造了相对宽松的经商环境,使得工商业发展远远超过了战国时代。这说明汉初

    A. 以发展与稳定为要务

    B. 经济政策摇摆不定

    C. 重本抑末政策的失败

    D. 致富成为社会时尚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翰林院始设于唐朝,原本是政府网罗各色艺能人士的机构。明清时翰林院地位迅速上升,进士前二甲方能人翰林院,翰林学士多为皇室子弟侍读,内阁或军机重臣也皆出翰林。翰林院职能的演变

    A. 是对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B. 适应了中枢权力机构的调整

    C. 促使了明初丞相制度的废除

    D. 是皇权极端加强的重要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33年国民政府发布的《废两改元令》规定:所有公私款项收付、契约票据及一切交易,一律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持有银两者,可由中央造币厂代铸银币,或在中央、中国、交通三家银行兑换银币。这一政策

    A. 重建了金融秩序

    B. 导致了通货膨胀

    C. 打击了民族工业

    D. 加速了白银外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42年朱自清在《论轰炸》中写道:“敌机的轰炸是可怕的,也是可恨的;但是也未尝不是可喜的。轰炸使得每一个中国人,凭他在那个角落儿里,都认识了咱们的敌人:这是第一回,每一个中国人都觉得自己有了一个民族,有了一个国家。”这段话意在强调

    A. 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无尽的灾难

    B. 日本利用空中优势全方位地打击

    C. 民族战争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增强

    D. 知识分子加强对民众抗战的宣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苏格拉底提出:人们不可能认识外部世界也不应该认识外部世界,因为自然界是神创造的,由神支配受神管理,人的理性根本不可能认识神所创造的东西。那么作为人只要研究好人应该做的事就可以了。这体现出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

    A. 具有人文主义的色彩

    B. 属于自然哲学范畴

    C. 使哲学成为独立学科

    D. 强调神的伟大价值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美国的制宪者们并不愿意承认奴隶制的合法性,但是在建立联邦时,要铲除奴隶制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会极大损害南部蓄奴州的利益,从而破坏联邦的基础。”可见1787年宪法

    A. 违背启蒙思想基本原则

    B. 代表南部蓄奴州利益

    C. 是妥协的产物不能长久

    D. 着眼美国的整体利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孟子·梁惠王下》中提到天子的巡狩制度,其目的之一是“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而如今国君出游却使”饥者弗食,劳者弗息”。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 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

    B. 治国应秉承民惟邦本

    C. 农耕经济的地位重要

    D. 亟需确立皇权的专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图为宋代平民墓葬壁画中大量出现的“开芳宴图”,图中呈现出富丽堂皇的居室,墓主夫妇端坐桌前,桌上摆放着茶酒瓜果,侍从奴仆左右侍奉,营造出了墓主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由此可推断出,宋代

    A. 经济繁荣百姓生活富足

    B. 男尊女卑的观念被颠覆

    C. 儒家思想影响墓葬文化

    D. 当时普遍盛行厚葬之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说:”就其本来意义而言,'中体'应是对'西体'的限制,但'西用'既借'中体'为入门之阶,便会按照自身的要求而发生影响,入们虽想把它限制在既定的范围内,实际却很难如愿。”材料旨在强调“中体西用“

    A. 束缚了知识阶层的思想进步

    B. 体现了洋务运动的政治保守

    C. 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D. 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58年,《中华入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将城乡有别的二元户籍制度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2014年《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规定了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到2016年各省普遍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我国存在半个多世纪的二元户籍制退出历史舞台。由此可见

    A. 建立二元户籍制度有利千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B. 户籍改革推动了管理一体化与公共服务均等化

    C. 取消二元户籍制度有力地促进了民主的广泛性

    D. 二元户籍制度的消失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变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马克思曾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这反映出人民群众作用的

    A. 历史创造性

    B. 历史继承性

    C. 历史制约性

    D. 历史决定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30年美国总统胡佛签署《霍利一斯穆特关税法》,美国将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从40%升至48%,3200种外国商品的关税上涨。随后,意大利对美国汽车征收100%的关税;英国对美国商品一律征收100%的关税。1929年至1934年,全球贸易总量缩水达60%以上。这个法案

    A. 避免了美国经济的大规模滑坡

    B. 导致世界各国的经济陷入沼泽泥潭

    C. 使经济危机持续时间大大延长

    D. 说明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时代来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城市建设和相关理论在商周时期已经产生。古代城市具有“城”和“市”的两重身份,但侧重政治、军事属性。城市公共空间主要为政治统治和群体服务,同时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市镇的广场以及其相邻建筑如牌坊,常常与当地的历史、风俗有密切联系。随着佛教的发展,“庙会”兴起并成为新的公共场所。唐宋以来,城市布局和公共空间明显发展。近代,仿西方而修建的公园、娱乐场所等逐渐成为公共空间结构的新要素。新中国的城市和公共空间建设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政府偏好,历经波折,但也取得了较大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仅突出了广场、街道等传统方面,还顾及了社会弱势群体和邻里联谊等新兴需求,而且引入了社会资本和群体参与。

    材料二  15世纪以后的欧洲,城市公共空间结构打破了中世纪的封闭状态,宏伟的林荫大道和广场,早期古希腊城市规划思想中的几何学构图也重新出现,这些体现着人对社会和自然的有力控制。19世纪以来城市人口爆炸式增长,城市规模和数量急剧扩大,产生了一系列城市空间问题。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人与环境、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等矛盾,20世纪初以来,英美等国着重从美观舒适、卫生、精神文化等方面改善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

    ——摘编自周波《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特点和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以来欧洲国家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发展的原因。

    (3)以近代欧洲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为例,简析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应当注意的问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入物评说)

    材料  先秦秦汉时期舜帝形象经历由单一到多元、多元到统一并逐渐丰富的过程Q《尚书》将舜塑造为一个善于治国、勤政爱民的帝王。春秋战国时期诸子们各成一家之言,舜帝被诸子们“装扮”成了不同的样子。司马迁对百家杂语加以改正、取舍以统一诸子说法,使舜帝形象在《史记》中得到统一与定型,《史记·五帝本纪》中说:“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后世有关于舜帝的系列传说故事,例如“克谐以孝、以德报怨",展示了舜为维护家庭的和谐稳定,极大度地对待父母兄弟;“象以典刑、流宥五刑",说明舜帝执法严正,天下人因此心悦诚服;“以德感化三苗"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对南方氏族部落”以德化之”,在他宽容的精神感化下,他耕于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即互相退让田地的边界。

    关于舜的传说和记栽逐渐衍生出帝舜文化,其影响甚为深远。

    ——摘编自《先秦秦汉舜帝形象演变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先秦秦汉时期舜帝形象演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帝舜文化的历史价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新中国年夜饭变化的一个信息,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