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9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语言应用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 题,困难题 7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据今年中国书店大会发布的数据,我国实体书店扩张速度惊人,越来越多的“最美”“高颜值”实体书店涌现出来。从十年前的消亡危机到今天的复兴,实体书店经历了化茧成蝶的蜕变过程。

    高晓松最近把他名为“晓岛”的书店开到了北京。“晓岛”很火,一跃而成文艺青年们“打卡”的热门目的地。“晓岛”似乎并不是一家传统意义上的书店。例如,这家书店并不靠卖书养活自己,所做的文章也并不是落在书籍的内容、取向、稀缺度等方面上,而是拥有更加个性化的配方:“晓岛”收藏了高晓松亲自从洛杉矾背回来的黑胶唱片,高晓松自己写歌用的吉他也挂在二层,看上去像一件“圣物”。

    “晓岛”的非典型性背后,正形成着一种新的典型性。我甚至不太清楚“书店”是否真的是其身份的首要本体。它可以成为我们搬来电脑消磨一天从容码字的处所,也时常成为同仁雅集、传播文宇的特定平台。在一个电子书阅读盛行、纸质书网购普及的时代,这种广义的“与书有关”,或许正是独立书店于今日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人们在此用眼睛以及其它肉身感官,共同完成综合意义上的“看”。我们无需进入实质的、深度的阅读环节,有时甚至不必翻开书页以摄取知识,而只需要充分而熨帖地感受到书的空间环抱,就已足够。

    (摘编自李壮《从看书到看书,从书店到书店》)

    材料二:

    移动互联时代“万物皆媒”。从媒介学视野看,实体书店不仅是承载书的空间容器,其中的空间营造、物件陈设、结构布局等都是传达意义的媒介。

    当代的许多实体书店,本身具有独待的空间句法。1992年服务营销学专家比特纳提出服务场景的概念,将其定义为“依靠人而建立起来的有形环境”,其中氛围条件、空间陈列功能性、符号象征和人工制品是构成服务场景的三个维度。实体书店中书籍、空间与陈列的搭配组合以迥异的视觉风格营造美异化场景体验。成都的“侘集本屋书店”为凸现“建筑与生活”主题,在书店空间用圆柱形书架搭建“书塔”象征城市楼群,书架间空间象征“街道”“广场”等,其空间陈设具有高度的可阅读性,而建筑类书籍则构成嵌入空间的肌理,形成空间与书籍二者的互文,为读者营造沉浸式的场景体验。此外,物件、收藏、文创品等都是实体书店空间句法的构成要素,彼此交融互嵌,塑造出具有辨识度的空间场景。

    以独特空间为依托,许多书店致力于营造动态的知识场景,以解构传统的单调阅读。互联网、电子阅读设备塑造着当代人的新阅读习惯。仅凭纸质书零售,实体书店已难以满足数字化生存者的阅读需求。解构静态“书”,转变为围绕“知识”“阅读”等核心价值的动态阅读成为实体书店的突围之道。举办读书会、沙龙、讲座,以“流动之书”带动大众参与、分享与讨论,既活化利用书店空间,也能够推动全民阅读氛围的形成。台湾诚品书店设“诚品讲堂”,以“知识的载体,人文的发声”为宗旨,邀请当地学者讲座,鼓励受众深化思考以延伸阅读。

    还有的书店通过空间位移,搭建多元的生活场景。实体书店的空间优势是营造场景的基础。在洞察读者心理基础上,实体书店空间成为多元生活场景的连接点。无印良品书店将书籍业态与实体空间嫁接,按照用户日常生活场景重新布局,例如在“食”这一功能分区陈列饮食类书籍,周边同时摆放餐具、食物原材料以及零食,使用户沉浸于饮食场景中,同时书籍也更真实地嵌入生活。

    随着实体书店空间形态与功能整合,实体书店未来将成为城市触媒,激发城市交往与传播的多维场景。桑内特认为,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们相遇的场所,创造了陌生人相遇的戏剧舞台。实体书店在传统“售书主业”之上,发展出多种附加功能,创造了陌生人相遇交往的机会。在实体书店空间优势上叠加服务性功能,以满足社区公众日常生活需求,又使书店成为激活社区生活网络的节点。实体书店最终将能激活城市文化,成为城市的“文化地标”“精神灯塔”。

    (摘编自李淼《“去”书店:基于场景的实体书店转型策略与实践》)

    材料三:

    人的认知是情境性的。环境作用于感官,影响着认知。这就意味着,我们在进行阅读的时候,身体对环境的感知、与环境的接触、环境带来的视觉甚至味觉差异、媒介带来的情绪体验等,对阅读活动及其认知效果,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当代社会屏媒介的移动阅读优势,巳经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我们传统的阅读观念和行为,既然阅读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那么还有什么必要抽出一个单独的阅读时光,在一个安静而独处的环境之中进行阅读呢?利用等车、等人、办公间隙等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不是更加便利、经济的一件事情吗?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人们在广场、地铁、商场、公司各种人声鼎沸的环境中,通过一张屏幕进行着阅读。阅读从正襟危坐、带有仪式感的专门行为,逐渐变成了其它活动中见缝插针”的伴随性行为。这样看来,实体书店阅读所具有的独特的场景感、仪式感,正与碎片的屏阅读相反,指向了一段完整的时光、一种沉浸的氛围。

    (摘编自王颖吉《身体与阅读:从具身认知的视角》)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实体书店主要关注对环境、场景的建构与创新,而无须在意店中书籍的本身内容与销售情况。

    B.实体书店善于创设动态的知识场景,通过举办讲座等公共活动,成为了功能多样的城市触媒。

    C.可借材料二的观点分析材料一中的现象,“晓岛”没有空间位移、动态知识场最,而专精空间句法。

    D.材料二从媒介学出发,材料三以认知起笔,而都引向阅读环境、场景的作用,可谓殊途同归。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晓松的“晓岛”书店把握住了阅读习惯与时代文化发展的特征与趋势,是实体书店成功转型的代表。

    B.经过独特的构思与设计,配上相应的书籍陈列、填充其中,一些实体书店的空间自身也能具有可读性。

    C.实体书店在文化传播的外在形式上推陈出新,但其实依然在坚守着纸质书籍、传统阅读和知识固有的传播样态。

    D.实体书店是摆书售书的媒介,其空间也是意义的媒介,借此意义及其功能,它还能成为城市文化媒介。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实体书店定义的困难性,主要在于它是一种跨门类、多功能、延展广阔的公共空间场景。”

    B.“实体书店大都占有相当大的面积,除了摆放书籍,还有许多空余的空间可供设计或活动。”

    C.“实体书店力求超越单调的阅读,甚至摆脱书籍、阅读与书店,探寻公共空间的文化潜力。”

    D.“在实体书店售卖的书籍,其类别与题材通常较为局限,主要集中在文学、心理学等方面。”

    4.材料二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两种。

    5.中学生课后若想学习思考,是否应该选择实体书店?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各题。

    家(节选)

    巴金

    瑞珏生产的日子近了。这件事情引起了陈姨太等人的焦虑,后来有一天陈姨太就带着严肃的表情正式讲起“血光之灾”来:祖父的灵柩停在家里,家里有人生产,那么产妇的血光就会冲犯到死者身上,死者的身上会冒出很多的血。唯一的免灾方法就是把产妇迁出公馆去。迁出公馆还不行,产妇的血光还可以回到公馆来,所以应该迁到城外。出了城还不行,城门也关不住产妇的血光,必须使产妇过桥。而且这样也不见得就安全,同时还应该在家里用砖筑一个假坟来保护棺木,这样才可以避免“血光之灾”。

    大家决定照着陈姨太的意见去做。他们要觉新马上照办,他们说祖父的利益超过一切。

    这些话对觉新虽然是一个晴天霹雳,但是他和平地接受了。

    觉新回到房里,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瑞珏,瑞珏也不说一句抱怨的话。她只是哭。

    “你晓得我决不相信,然而我又有什么办法?他们都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觉新绝望地摊开手悲声说。

    “我不怪你,”瑞珏抽泣地说,“你怎么担得起不孝的恶名?便是你肯担承,我也决不让你担承。”

    瑞珏止了泪,静悄地立起来,走了出去。觉新还在房里楷眼泪。瑞珏把海臣送到他的面前,要海臣叫他“爹爹”,觉新爱怜地看着他,又用苦涩的声音说:“我已经是没有希望的了。你还是好好地教养海儿罢,希望他将来不要做一个像我这样的人!”他说完就往外面走,一只手还在揉眼睛。

    “我到城外去找房子。”他回过头去看她,泪水又迷糊了他的眼睛,他努力说出了这句话,就往外面走了。

    这天觉新回来得很迟。找房子并不是容易的事,不过他第二天就办妥了。小小的院子,矮小的纸窗户,没有地板的土地,阳光很少的房间,潮湿颇重的墙壁。他再也找不到更适当的房子了,这里倒符合“要出城”“要过桥”的两个主要条件。

    房子租定了。在瑞珏迁去以前,陈姨太还亲自带大家去看过一次。大家对房于没有意见了。觉新便开始筹备妻子的迁出。瑞珏本来要自己收拾行李,但是觉新阻止了她。他找出每一件他以为她用得着的东西,又拿了它走到她的面前问道:“把这个也带去,好吗?”差不多对每一次他同样的问话,她都带笑地点头同意,或者亲切地接连说者:“好!”

    他知道她的心,她也知道他的心。然而他们故意把自己的心隐藏起来,隐藏在笑容里。他们宁愿自己同时在脸上笑,在心里哭,却不愿意在这时候看见所爱的人流一滴眼泪。

    然而觉慧是不能够沉默的。觉慧第一个发问道:“大哥,你当真要把嫂嫂送出去?”

    觉新皱着眉头看了觉慧一眼,默默地点了点头。

    “你疯了?”觉慧惊讶地说,“你难道相信那些鬼话?”

    “我相信那些鬼话?”觉新烦躁地说,“我不相信又有什么用处?他们都是那样主张!”

    “我说你应该反抗。”觉慧愤怒地说。

    觉新依旧用烦躁的声音说:“我的解说有用吗?我担不起那个不孝的罪名,我只好听大家的话。不过苦了你嫂嫂……”

    “我有什么苦呢?搬到外头去倒清静得多……况且有人照料,又有人陪伴。我想一定很舒服。”瑞珏装出笑容插嘴解释道。

    “大哥,你又屈服!我不晓得你为什么总是屈服?”觉慧气愤不堪地说。

    觉新实在忍不住,他忍了这许久的眼泪终于淌出来了。到了这时,瑞珏的最后一道防线也被攻破了,她伏在桌上低声哭起来。然而觉慧的心情就不同了,觉慧没有流一滴眼泪。大哥的那些话自然使他痛苦,他一句话也不说,就拔步走了。“无论如何,我不跟他们一样,我要走我自己的路。”他被痛苦包围着,后来才拿了这样的话来鼓舞自己。于是他动身到利群阅报处,会他的那些新朋友去了。

    觉新也暂时止住了悲哀,陪着瑞珏到城外的新居去了。瑞珏并不喜欢她的新居。她嫁到高家以后,就没有跟觉新分离过。现在她不得不一个人在外面居住,而且要住一个月,又是在这样一个阴暗潮湿的地方。

    四天后,觉新照常到瑞珏的新居去,他刚把一只脚放进门槛,肥胖的张嫂带着庄严的表情站在房门口,拦住他:“大少爷,你进来不得!我不敢给你开门。太太她们都吩咐过的!……”

    他明白她的意思。他记起家里那些长辈们曾经对他说过的话。他的希望,他的勇气都给那些话赶走了。他绝望地立在门前,不能够说一句话来驳倒张嫂。

    房里静下来了。可是又起了一阵忙乱。一个婴儿的哭声响了起来。是宏亮的啼声。

    “谢天谢地!”他欣慰地说。他一个人在房门外笑,又在房门外哭。

    “少奶奶!”忽然一个恐怖的叫声从房里飞奔出来,像一块巨石落到他的头上。在房里叫唤的只有两个人,因为除了接生婆以外就只有这两个人。

    觉新知道大祸临头了。他把拳头拼命地在门上擂,擂得门发出更大的响声。没有人理他。他哳声叫着:“珏!”又叫:“放我进来”然而两扇油漆脱落的木板门冷酷地遮住了房里的一切……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整个故事发生在虚伪、黑暗、腐朽的封建家庭,陈姨太等人作为落后、迷信的封建家长代表,直接造成了瑞珏的悲剧。

    B.觉新希望儿子海臣将来不要像他一样,表现出觉新对自己的不满,他也深知自己的无能,却又无力反抗。

    C.在本文中,觉慧对哥哥觉新的妥协退让气愤不已,他是一个思想成熟、敢于反抗的时代新青年。

    D.巴金的《家》中讲述家族故事的模式,受到了西方启蒙主义思想的影响,这一模式对中国后来的家族文学创作如||《雷雨》《红高粱》等也起了极强的示范作用。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巴金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家》表现出了对封建专制家长制的理性审视与批判。

    B.巴金擅长以家庭生活的场景来折射时代的风云变幻,在瑞珏“移居事件”中,觉新的顺从与觉慧的反抗,正是当时新旧思想交锋的写照。

    C.本文从语言、动作、心理等多种角度塑造人物形象,人物语言富有个性化,生动形象地展示出了各自的特点。

    D.巴金文学思想的核心之一是“真”,本文的人物形象鲜明真实,情节发展动人真切,情感表达轻快真挚。

    3.鲁迅《狂人日记》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请谈谈这一“吃人”本质在本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4.法国作家雨果推崇“对照原则”,即“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与共”。请探究对照原则在本文中的具体运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花花花花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亭。①__________;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②__________。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拟人、比喻、夸张 B.比拟、比喻、排比

    C.比拟、借代、夸张 D.对偶、借代、拟人、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远望去,像一朵小白梅。微雨似的落着,”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项王曰:“壮士!一一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节选自《鸿门宴》,有删改)

    材料二: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节选自《项羽之死》,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B.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C.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D.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北,现指河北省,简称“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其省会是石家,庄。文中的“河北”指黄河以北地区。

    B.左司马,官名,和右司马同为大司马的副官,协助大司马掌管军务、领兵作战;大司马、左司马、右司马并称“三司”。

    C.亭长,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亭有亭长,掌治安警卫,治理民事,刘邦曾担任过亭长。

    D.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古人以东为左,故又称江左。江东自古以文化繁荣、经济富庶著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做事当机立断,料事如神。刘邦回到军营中,立诛杀曹无伤,是因为他早猜到了是曹无伤告密。

    B.刘邦团队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刘邦最终能脱身独骑,与张良的悉心谋划和樊哙的勇猛刚烈分不开。

    C.范增有知人之明、预见之智。他从项羽在鸿门宴上的言行看出他无政治远见,并预言项庄等人会成为刘邦俘虏。

    D.项羽刚愎自用,骄傲自大。在鸿门宴上不听范增的劝告,一意孤行;最后乌江自刎时,也还没认识到自己的过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2)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5.有人说项羽要是渡过乌江,说不定他会东山再起;也有人说项羽即使渡过了乌江从头再来,江东子弟也不会愿意再跟随他作战,他无法东山再起。你同意哪个观点,试说说你的理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这几个句子的正确语序为: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B.“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几句运用了远近结合、动静结合、俯仰结合等手法,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问道出了对革命前途的担忧,面对生机蓬勃的景象,诗人不禁发问:广袤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刻画了一批奋发有为、激流勇进的知识青年的形象,回答了上阕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

    2.“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请概括分析本词表现了当时“少年同学”怎样的“责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女主人公说明不立即答应婚事原因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叙述结婚后生活贫困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歌行》中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下面文段在语言表达上有问题,请指出4处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中国女排展现出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亿万群众深受鼓舞,把为国争光当成崇高荣誉,以奋勇拼搏视作坚定责任。中国女排不畏强手、敢打敢拼,打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不仅很好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更受到了激发,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11月28日,《自然》在线发布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团队的成果:依托我国自主研制的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发现了一颗迄今为止质量最大的恒星级黑洞,并提供了利用LAMOST巡天优势寻找黑洞的新方法。这颗70倍太阳质量的黑洞远超理论预言的质量上限。目前恒星演化理论预言,在太阳金属丰度下只能形成最大为25倍太阳质量的黑洞。这颗新发现黑洞颠覆了该理论,有望推动恒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论的革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伤心、纠结、困惑。2019年8月26日,办理离职手续后,35岁的沈阳女教师陈媛在学校班主任工作群里发了一段长长的文字。“让我放弃教育的良知,我还不如个点读机……”去年12月,她因学生花钱雇他人代写作业,罚该学生抄写课文30遍,家长以“变相体罚”为由状告到区教育局。学校对她停薪留职,并要求她向学生道歉。

    你作为陈嫒老师所带班级的一名学生,对于陈媛老师的离职你持怎样的态度?对于发生在你身边的这件事情有怎样的思考?请在陈媛老师、该同学、该学生家长、该学校领导、教育局领导这五种身份的人物中选取一个对象,给他写一封公开信表达自己的态度和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