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选择题 8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情景默写 1 题,语言应用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8 题
  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是( )

    A.手巾掩口啼 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C.舞幽壑之潜蛟 D.独其为文犹可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句子中,不包含通假字的是( )

    A.悟言一室之内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箱帘六七十 D.至于幽暗昏感而无物以相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客有吹洞箫者 B.当其欣于所遇

    C.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D.仕宦于台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B.凌万顷之茫然

    C.列作其次 D.否泰如天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语句中,“其”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则或咎其欲出者 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其孰能讥之乎 D.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逆以煎我怀              逆:违逆

    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趣:趋向,取向

    C.始适还家门              适:出嫁

    D.苏子愀然               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团委学生会文娱部举办的音乐节和十大歌手选秀大赛,鼎足而立,为实验学子提供展示青春风采的舞台,成为实验两大品牌活动。

    B.实验学校组织校长见面会,设立校长信箱,认真听取师生批评意见,此举说明该校不光民主办学,尊重学生,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

    C.雨霁、壹零、逐墨等文学社团蓬勃发展,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实验师生喜爱的精品杂志,不少学生对它们趋之若鹜。

    D.元旦联欢上,有个姑娘,眼睛深邃,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关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根据深圳图书馆和深圳书城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儿童的阅读启蒙集中在1~2岁之间,并且阅读时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

    B.根据广东省综合素质评价要求,实验学校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一学年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3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C.5G被誉为“数字经济新引擎”,它将为“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提供关键支撑,也会推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企业广泛受益。

    D.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一鼓作气,顽强作战,越战越勇,是扎实做好今明两年脱贫攻坚工作的应有态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散文,完成下列小题。

    瓦浪如海

    肖复兴

    ①老北京四合院的房顶铺的都是鱼鳞瓦。灰色,一片灰色的瓦,紧挨着一片灰色的瓦,连接着一片浩瀚的灰色,铺铺展展,犹如云雾天里翻涌的海浪一样,一波又一波,直涌到天边。

    ②这种由鱼鳞瓦组成的灰色,和故宫里那一片碧瓦琉璃,做着色彩鲜明的对比。虽不如碧瓦琉璃那般炫目,那般高高在上,但满城沉沉的灰色,低矮着,沉默着,无语沧桑,力量沉稳。它似秤砣一般压住了北京城,铁锚一样将整座城市稳定在蓝天白云之下。在北京胡同长大的建筑师张永和先生,对这样的鱼鳞瓦太熟悉不过,他说:“我成长于一个拥有低矮地平线的城市中。从空中俯瞰,你只能看到单层砖屋顶上灰色的瓦浪向天际展开,打破这波浪的是院中洋溢着绿色的树木以及城中辉煌的金色。”而只有向天际展开的灰色瓦浪,才会让那些绿色的树木和城中辉煌的金色拥有力量;只有在这样一片灰色的瓦浪中,那些绿色的树木和城中辉煌的金色才会显示出自己的力量。

    ③上个世纪50年代,北京的天际线很低,不用站在景山上面,就是站在我家的房顶上,从脚下到天边,一览无余,基本上是被这些起伏的鱼鳞瓦顶所勾勒。那时候成片成片的四合院占据了北京城的空间。这一片如海的瓦浪,它所显示出的色彩和力量,是世界上任何一座城市都没有的。

    ④那时候,四合院平房没有如今楼房的阳台或露台,鱼鳞状的灰瓦顶,就是各家的阳台和露台,晒的萝卜干、茄子干或白薯干,都会扔在那上面;五月端午节,艾蒿和蒲剑插在门上之后,也要扔到房顶,图个吉利;谁家刚生小孩子,老人讲究要用葱打小孩子的屁股,取“葱”的谐音,说是打打聪明,打完之后,还要把葱扔到房顶,这到底是什么讲究,我就弄不明白了。

    ⑤那时候对于我们许多孩子而言,鱼鳞瓦的灰色房顶,就是我们的乐园。老北京有句俗话,叫做“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说的就是我们这样的小孩子,淘得要命,动不动就跑到房顶上揭瓦玩儿,那是司空见惯的儿童游戏。鱼鳞瓦,真的很结实,任我们成天踩在上面那么疯跑,就是一点儿也不坏。单个儿看,每片瓦都不厚,一踩会裂,甚至碎,但一片片的瓦铺在一起,铺成一面坡的房顶,就那么结实。它们是一片瓦压在一片瓦的上面,中间并没有什么泥粘连,像一只小手和另一只小手握在一起,可以有那么大的力量,也真是怪事,常让那时的我好奇而百思不解。

    ⑥十几年前,听说老院要拆,我特意回去看看,路过长巷上头条,看见那里已经拆光大半条胡同了。一辆外地来的汽车车厢里,装满从房顶上卸下来的鱼鳞瓦。那些鱼鳞瓦,一层层,整整齐齐地码在车上,和铺铺展展在屋顶上的景象完全不一样了,尽管也呈鱼鳞状,却像是案板上待宰的一条条鱼,没有了生气,更没有瓦浪如海,翻涌向天际展开的气势了。

    ⑦我望着这满满一车的鱼鳞瓦,它们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雨雪风霜,还是那样的结实,那样的好看。又有谁知道,那些鱼鳞瓦上,曾经上演过童年那么多的游戏,带给我们那么多的欢乐呢?还曾经上演过比我们的游戏和欢乐更多更沧桑的故事呢?

    ⑧要说带给我们最大快乐的,一是秋天摘枣,一是国庆节看礼花。那时,院子里是三棵清朝就有的枣树,我们可以轻松地从房顶攀上枣树的树梢,摘到顶端最红的枣儿吃,也可以站在树梢儿上,拼命地摇树枝,让那枣纷纷如红雨落下,噼噼啪啪砸在房顶的瓦上,溅落在院子里。比我们小的小不点儿,爬不上树,就在地上头碰头地捡枣,大呼小叫,可真的成了我们孩子的节日。

    ⑨打完了枣,下一个节目就是迎接国庆。国庆节的傍晚,扒拉完两口饭,我们会溜出家门,早早地爬上房顶,占领有利地形,等待礼花腾空。由于那时没有那么多的高楼,一眼就能看到晚霞中的西山脚下。前门楼子和天安门广场都是看得真真的,仿佛就在眼前,连放礼花的大炮都看得很清楚。我们坐在鱼鳞瓦上,心里充满期待,也有些焦急。随着礼花腾空会有好多白色的小降落伞。降落伞飘来的那一刻,我们会立刻大叫着,一下子都跳了起来,伸出早已经准备好的妈妈晾衣服的竹竿,争先恐后去够那些小小的降落伞。有一次,就让我够着了一个,还挺大的个儿,成为我拿到学校显摆的战利品。

    ⑩一直到十几年前,重返我们的老院,又看到童年时爬过的房顶、踩过的鱼鳞瓦,才忽然发现和它们这么久没有相见了,也才发现瓦间长着一簇簇的狗尾巴草,稀疏零落,枯黄枯黄的,像是年纪衰老的鱼鳞瓦长出苍老的胡须,心里不禁一动,有些感喟。其实,这种狗尾巴草一直都是这样长在瓦缝之间,一年又一年,它们的生命力和鱼鳞瓦一样的顽强而持久。

    ⑪去年的秋天,我路过草厂胡同一带,那里的几条胡同已经被打理一新,地面重新铺设青砖,四合院重新改造。有老房子的房顶被改造成露台。顺着山墙新搭建的梯子,爬到房顶,楼房遮挡得远处看不到了,但附近胡同四合院房顶的鱼鳞瓦,还能看得很清楚,尽管已经没有了张永和先生说的“灰色的瓦浪向天际展开”的景象,却还是让我感到亲切,仿佛又见到了童年时候的伙伴。真的,这和看惯各式各样的楼顶,哪怕是青岛那样漂亮的红色楼顶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因为这种灰色的鱼鳞瓦,才能带给我老北京实实在在的感觉,是一种家的感觉。

    ⑫我还看见眼前不远处屋顶上鱼鳞瓦之间长出的狗尾巴草,迎着瑟瑟秋风,摇曳着枯黄的颜色,和鱼鳞瓦的灰色,吟唱着二重唱。

    (取材于肖复兴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将四合院鱼鳞瓦与故宫琉璃瓦的色彩进行对比,目的在于突出灰色瓦浪的力量。

    B.作者重返老院,面对四合院和人们生活的种种变化触景伤怀,悲痛凄凉之情油然而生。

    C.文中鱼鳞瓦上的狗尾巴草生命力顽强而持久,其枯黄稀疏的姿态表现出四合院的沧桑。

    D.本文语言朴素自然又不乏生动形象,细腻的文笔蕴含浓郁的生活气息,令人回味无穷。

    2.文章以独特的语言与选材讲述平凡的生活,余味悠长。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这一艺术特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别

    高适

    昨夜离心正郁陶,三更白露西风高。

    萤飞木落何淅沥,此时梦见西归客。

    曙钟寥亮三四声,东邻嘶马使人惊。

    揽衣出户一相送,唯见归云纵复横。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下列对第一首诗《送别》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送友人远行,内心惆怅郁结,夜已三更,难以入眠。

    B.夜晚萤虫飞舞、秋叶飞落,秋雨连绵,诗人梦中又见友人。

    C.报晓的钟声从远处传来,声声马嘶,把诗人从睡梦中惊醒。

    D.诗人匆忙出门想送别友人,但驻足遥望,却不见友人身影。

    2.《送别》与《别董大》都是送别诗,这两首诗最后两句抒发的情感及抒情方式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悦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于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 “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B.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C.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D.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具食:吃饭的器具

    B.于是信孰视之             孰:通“熟”,仔细地

    C.坐法当斩               坐法:犯法判罪

    D.乃韩信也               乃:竟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信因家里贫穷,吃不上饭。在亭长家寄食几个月后,亭长的妻子不给他饭吃,他一怒之下,最终离去。

    B.韩信身材高大,并带有刀剑,面对别人的侮辱,没有奋起反抗,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

    C.韩信在犯法当斩时,滕公见他出语不凡,相貌堂堂,没有斩他。滕公同他交谈后,更是高兴,把他推荐给汉王刘邦,汉王看出他有超众之才,任命他为治粟都尉。

    D.萧何劝说汉王一定要重用韩信,不然他就会走掉。汉王开头说看在萧何的情面上让韩信做将领,萧何认为不妥,最终汉王让韩信做了大将。

    4.翻译下列句子。

    (1)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2)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以比兴手法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歌行》借用《诗经》中写姑娘思念情人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求。

    (4)《归园田居》从听觉的角度描写山村中极为平常的景象,写出了与《老子》所谓“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相近的乡村和谐美好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兰亭集序》中,表现作者以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约束,自由放纵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成语“沧海一粟”由苏轼《赤壁赋》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演化而来。

    (7)《游褒禅山记》中表现作者为了志向竭尽全力,哪怕不能如愿也无怨无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下列句子是五篇应用文的部分摘录,每句有一处不当。请根据文体特点,分别找出其不当之处并作修改。

    (1)学校决定2019年12月29日下午3:40在文体中心举办师生新年联欢活动,欢迎各位同学莅临现场。(校团委通知)

    (2)旭杂志社向广大师生征稿,稿件要求内容积极向上,文体形式不限,提倡个性抒写。有疑问请质询我社。(文学社征稿启事)

    (3)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大家好!今天是我校35周年校庆,学校的图书馆、体育馆、办公楼全部开放。(广播稿)

    (4)有位同学于11月7日上午拾得皮包一个,内有人民币500元,请失主到学生处林主任处认领。(招领启事)

    (5)本人爱好文学,曾获新概念全国作文大赛一等奖,并有多篇作品发表在省级文学刊物上,希望能得到贵校文学院的垂怜。(自荐信)

    序号

    错误之处

    修改为

    (1)

    (2)

    (3)

    (4)

    (5)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请根据下面一段话的中心意思,在横线处续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表达生动。要求:每处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并不超40个字。

    读书,就是在追溯文明的长河。鼓起船帆,借远古吹来的风或顺流而下,或逆风而上;划动船桨,借湖海荡起的波或驶向彼岸,或回归炊烟升起的地方。《诗经》以其无邪之思,给我国历代诗人带来滋养;①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人一生大约会说汉字四亿次。有出处的汉字近十万个,是它们书写了百家经典、唐诗宋词,是它们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沧海桑田、时代变迁。但在提笔忘字的今天,常用的汉字却不到四千个,很多汉字人们甚至都已经不会认、不会写。万千汉字,犹如璀璨星辰,正在陨落。

    近日,人民日报和某公司推出一款小游戏——汉字守护者,输入自己的名字,就能匹配一个汉字,其中不少属于濒危汉字。该游戏倡导“以你之名,守护濒危汉字,守护文化星河”。越来越多的网友参与其中,成为“汉字守护者”。对此,有媒体赞赏,认为这是一种新时代的汉字传承方式;有学者认为,以游戏的方式传承汉字,有伤汉字之雅;也有网友质疑为什么要守护已与时代脱节的生僻字。

    其实,汉字是陷入传承困境的传统文化的一个代表。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结合材料,以实验人为笔名,写一篇文章向人民日报投稿,阐述你的看法。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