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4 题,其中:
单选题 30 题,选择题 2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17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30 题
  1. 17世纪中期,清政府多次颁布禁海令;同一时期的英国政府则颁布《航海条例》,积极保护海外贸易。出现该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两国

    A. 经济结构的差异

    B. 中央集权的强弱

    C. 思想解放的程度

    D. 海军实力的高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民窑不过20座,但是,到明末民窑已达到二三百座,并且“官搭民烧”现象逐步增多,这反映了

    A.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 私营手工业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C. 官营手工业已经破产

    D. 皇室贵族瓷器需求量日益减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英国和荷兰商人组织了两个非常强大的股份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荷兰的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政府特许状赋予公司买卖和建立商埠的权利,为了公司的利益甚至有权发动战争。”这表明当时的股份公司

    A. 政府建立但由商人经营

    B. 是西欧殖民扩张的工具

    C. 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D. 仍不具备资本主义性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据不完全统计,明代兴修水利工程达2270处,清代更是多达3234处。此外,遇到灾荒,明清两朝还实行救火赈灾、减免农业税等政策,帮助农民渡过饥荒。由此可见,明清时期

    A. 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备

    B. 水利工程事业发达

    C. 重农抑商政策空前强化

    D. 积极贯彻重农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指出:到1600年,这种贸易造成每年大约有20万公斤的白银流人从宁波到广州的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白银大量流人中国

    A. 推动商品经济日益繁荣

    B. 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 促使朝廷放弃抑商政策

    D. 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主要的工作场所从家庭转移到了工厂和车间,女工作为工薪一族成为金钱经济的一部分。工业革命后妇女

    A. 社会角色发生改变

    B. 成为家庭经济的主要支柱

    C. 政治地位仍未提高

    D. 是经济危机的最大受害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乾隆年间,“(江南地区)约计州县田亩,百姓所自有者,不过十之二三,余皆绅衿商贾之产”。该现象

    A. 反映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 说明了商业资本操控国计民生

    C. 表明了自然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D.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成长艰难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人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

    A. 土地过度集中

    B. 有田者无力可耕

    C. 小农户个体经营

    D. 地权与劳动者契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A. 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B. 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

    C.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

    D.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较快发展,货币作用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宋时每逢科举考试揭晓那天,官僚地主、富商家庭一大早便纷纷出动“择婿车”,争相选择新科进士做女婿,是为“榜下捉婿”。宰相富弼的女婿冯京虽是状元,但出身在商人家庭。这体现了

    A. 重农抑商政策的终结   B. 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

    C. 社会思想观念的变化   D. 拜金主义思想的严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农民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到了唐朝中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至唐天宝年间,根本无法实行土地还授。由此可知,均田制实行的重要前提是

    A. 出现大量无主荒地

    B. 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C. 政府控制部分土地

    D. 当时人口大量减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从下面中国古代一些朝代状元人数分布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导致南北出现差异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北宋

    南宋

    明朝

    北方

    40

    28

    0

    11

    10

    南方

    17

    27

    37

    77

    88

    A. 北方政治中心地位丧失

    B. 经济重心的南移

    C. 政府非常重视科举取士

    D. 儒学教育的发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花边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蜡、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材料说明列强的商品输出

    A. 对中国社会传统的经济生活影响很小

    B. 使中国传统的经济迎来了发展机遇

    C. 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D. 大幅度提高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027年,宋仁宗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往,各取稳便。据此可知当时

    A. 劳动力的商品化趋势日益明显

    B. 租佃制下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

    C. 统治者实行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

    D. 租佃关系在北宋居主导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这一举措

    A. 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 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 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 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853年,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荒凉山庄》的开篇描述伦敦的雾:“烟雾从烟囱管帽降下,形成浅黑色的毛毛雨,中间带着煤灰烟尘,像成形的雪花那么大……让人觉得太阳已经死去”。这一描述反映出19世纪中期的伦敦

    A. 工业化带来环境污染

    B. 城市拥堵人口膨胀

    C. 重工业成为经济主导

    D. 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656年,清政府颁布法令,严禁“商民船只私自下海”,规定“凡沿海地方口子,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海”,并严惩一切“私下诸番互市者”。这一政策的最大影响是

    A. 沉重打击了海外航运业的发展

    B. 直接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

    C. 使我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

    D. 导致沿海商民的经济收入锐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唐后期,南方兴建的水利工程数量超过北方,有些水利工程的规模也很大,如练塘、孟渎、仲夏堰等都能灌溉成千上万顷田地以至几个县。而且南方各地开垦了许多湖田、渚田、山田,这使水域、山区的土地也得到利用。这表明

    A. 当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 南方呈现可持续发展状态

    C. 南方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 人口增加使人地矛盾尖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7世纪中叶后,饮茶之风逐渐遍及英国,“茶叶已经在英国各饭店和咖啡店等公共场所大量销售,并已成为国家税收的对象。”这一现象反映出

    A. 世界市场得到了进一步开拓

    B. 茶税成为英国财政的主要收入

    C. 茶叶贸易中心已转移到英国

    D. 工业革命促进了中英贸易扩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表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朝农业现实生活。据表中信息推断合理的是

    时期

    图象名称

    牛耕法

    耕犁

    初唐

    陕西三原季寿墓壁画牛耕图

    二牛抬杠

    直辕犁

    盛唐

    敦煌23窟牛耕图

    一牛牵引

    直辕犁

    敦煌445窟牛耕图

    二牛抬杠

    曲辕犁

    晚唐

    安西榆林窟25号牛耕图

    二牛抬杠

    直辕犁

    A. 曲辕犁普及于盛唐

    B. 西北农耕技术领先全国

    C. 唐朝犁耕形式多样

    D. 晚唐铁犁牛耕推广缓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现”、“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 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 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C. 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D. 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汉代以来,对那些财富的占有者,社会上多称之为“豪强”;唐代书籍中逐渐出现了“多田翁”“富家翁”的记载;宋太祖在立国之初却说“富室连我阡陌,为国守财尔”。这些表明

    A. 宋代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 富民阶层逐渐得到社会认可

    C. 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D. 宋代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明清两代,先进地区耕作方法向落后地区传播,稻麦间作和双季稻的种植,以及玉米、番薯等

    高产品种的引进和经济作物的显著发展,引起一定的地域性分工。当时农业发展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 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B. 传统经济结构改变

    C. 农业生产力的革新

    D. 新的生产关系萌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景德镇瓷业习俗是景德镇制瓷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德镇在宋代出现‘村村窑火,户户陶埏’的景观,瓷业习俗已具雏形。……由于分工不同,工匠必须各自掌握一种专门技艺,并以此为终身职业'”材料反映出景德镇

    A. 形成了具有区域特点的商帮

    B. 制瓷工艺导致瓷业生产分工细致

    C. 瓷业习俗助推工艺水平提高

    D. 瓷业习俗深刻影响新工艺的发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晋商曾经开辟了一条从福建武夷山经太原,出张家口至库伦(今乌兰巴托)再到俄罗斯恰克图,绵延清代200余年的外贸路线。这反映出晋商

    A. 主要业务是经营对外贸易

    B. 具有逐利与进取的双重品格

    C. 迫使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 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汉武帝统治时期,政府打击私商,培养官商;北宋政府通过官营商业增加政府收入;南宋以后对私人商业很少压制,并且商业税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反映出

    A. 南宋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 商业的繁荣推动农业商品化

    C. 官营商业逐渐成为市场主导

    D. 统治者重视对商业的管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下表是16世纪末欧洲部分主要国家的物价与16世纪初相比的上涨倍数。由此可以推出

    国家

    西班牙

    英国

    荷兰

    法国

    倍数

    4.2

    3

    2.6

    2.2

    A. 殖民掠夺影响国内市场

    B. 商业革命引发价格革命

    C. 经济实力决定物价水平

    D. 殖民战争导致价格动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据统计,1600-1609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的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为22430匹和15000匹,而从1640-1649年,两地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降为11450匹和3000匮。与同时期的英、法比较,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毛纺布产量下降的原因是

    A. 商业革命的影响

    B. 价格革命的影响

    C. 意大利经济发展缓慢

    D. 英法重视技术的革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某国19世纪70年代冶金企业平均投资为10多万元,20世纪初则达到近200多万元;同一时期的冶金企业由上千家减少为100多家。据此可知该国

    A. 已经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B. 出现新式的生产组织形式

    C. 是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国家

    D. 两次工业革命的交叉进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下表为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丝、茶出口概括简表。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农业生产转而种桑养茶。这一现象反映了

    A. 农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 中国出口贸易占优势地位

    C.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加深

    D. 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 题
  1. 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人依据黄河流域的气候、物候建立起来的补充历法。战国末期《吕氏春秋》一书记载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两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并写入历法且沿用至今。这反映出中国古代

    A. 北方经济的持续领先

    B. 天文历法科学严密

    C. 农耕文明的积淀传承

    D. 农学研究因循守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隋唐时期,陆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基本畅通,唐朝设市舶司主管对外港口贸易,宋代对招商有成效的官吏实行提高级别待遇的政策,泉州、广州接此执行。可见,唐宋时期海外贸易的活跃是

    A. 政府政策推动的结果

    B. 造船业发达的产物

    C. 重农政策松动的表现

    D. 丝织业兴盛的体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街市制开始形成,“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在宋代之前,这是不可想象的。海外贸易高度繁华,当时整个大宋国的海岸线,北至胶州湾,南至广州湾,再到琼州海峡,都对外开放,与西洋南洋诸国发展商贸。市舶司每年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200万贯,进出口总额约为2000万贯。商业信用非常发达,从北宋到南宋,陆续出现了便钱(类似于银行汇票)现钱公据(类似于现金支票)茶引、盐引、香药引、矾引(类似于有价证券)交子与会子(法币)等商业信用。如果没有发达的商业信用,大宗的或者跨区域的市场交易是不可能达成的。

    ——摘编自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背景。

    材料二  明清时期江南市镇星罗棋布,互相连接,构成四通八达、商品市场网络。在这块不大的地面上,明代分布了300多个市镇,清代分布了400多个市镇。镇与镇的间距以十二里至三十六里为较常见的模式,每个市镇都有一定范围的四乡村落作为相对固定的“乡脚”,这是市镇赖以繁荣的土壤。很多市镇,无论就其规摸还是经济地位而言,都大大超越了管辖它的县城乃至府城,使它逐渐成为新设置县的治所,由市镇升格为县。例如,万历元年置青浦县,以唐行镇为县治,乾隆二十五年,移金山县治于朱泾镇。很多农家皆以丝绸、棉业为主业,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江南市镇是一个充满经济活力的工商业中心,各种作坊林立,机坊、炼坊、染坊都需要大量有一技之长的雇佣工人,于是劳动力市场应运而生。其产品特别是丝织品、棉布等畅销海内外。

    ——摘编自樊树志《明清长江三角洲的市镇网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江南市镇的特征,并说明其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于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中国社会从中世纪翻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于这种支离斑驳之中。……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具体说明洋务运动如何“异于传统”又“难于挣脱传统”?并

    结合史实说明它如何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具备什么条件,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

    材料三  曼彻斯特的真正崛起是工业革命以来的事。18世纪80年代第一家棉纺织厂在曼彻斯特诞生。到1830年,曼彻斯特的棉纺织厂已达99家。自1780年后的四十年中,拥有全国棉纺织工业的四分之一;也是原棉和棉纱的贸易中心。1830年建成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最早被清政府派赴欧洲考察的官员斌椿在《乘槎笔记》(1866年)中写道:“此地人民五十万”。街市繁荣,为英国第二埠头。中华及印度、美国棉花皆集于此。所织之布,发于各路售卖……织机万张,刻不停梭。每机二三张以一人司之。计自木棉出包时,至纺织染成,不逾晷刻,亦神速哉?”那时的曼彻斯特已从旧集镇发展为英国有数的大城和世界棉纺工业之都。

    ——摘编自百度百科

    (3)根据材料三概括曼彻斯特城市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曼彻斯特兴起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