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1 题,其中:
单选题 28 题,null 1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19 题,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8 题
  1. 《新全球史》写道:“为了确保贵族不破坏他的改革,梭伦为平民提供在雅典政府的席位,他放开城邦议事会的任职资格,不再考虑公民的出身和血缘,那些富裕到有闲暇投入公共事务的人都可以进入议事会。”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吸收平民参政,有利于推动改革进程

    B. 议事会的任职资格开始不受财产限制

    C. 雅典贵族和平民的地位日趋平等

    D. 议事会开始成为城邦最高权力机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吴子·料敌》中记载:“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这表明秦国改革的有利条件是

    ①秦国君主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

    ②政治严明,赏罚必信

    ③秦国国君雄才大略

    ④秦人尚武精神浓厚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世纪中期,日本与西方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日本

    ①陷入了半殖民地的危机之中

    ②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倾销和原料掠夺场所

    ③打破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局面

    ④推动了日本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亚历山大二世在改革前夕发表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再拖延下去,只会更加激起狂怒,只会给整个国家特别是地主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 揭示了改革的真实意图

    B. 表达了地主的愤怒

    C. 强调了国家与地主的矛盾

    D. 揭示了改革的性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这样预测时局:“……自那时(注:指1815年)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而我们却停滞不前。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造成俄国“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是

    A. 遭受西欧国家的侵略

    B. 俄国农奴制的阻碍

    C.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D. 机器工业极其落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亲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战国策·秦策一》)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当时谁的利益

    A. 没落贵族 B. 立功将士 C. 新兴地主 D. 富裕农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此外复有杂调。”以下理解与材料相符的是( )

    A. 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

    B. 国家将土地按人头平均分配

    C. 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

    D. 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税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据此可知,梭伦

    A. 反对奴隶制度

    B. 主张权利平等

    C. 抨击贫富差别

    D. 具有人文精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是某学者整合的关于宋代的主要资料,由此可见宋代

    (1)宋太祖极力提倡“宰相须用读书人”

    (2)对先贤哲人的重视,“命茸修先圣庙”

    (3)要求武人读书,“并励武人读书”

    A. 注重“以文治国”

    B. 中央集权加强

    C. 冗官现象严重

    D. 理学影响深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中说:北朝的强盛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作者旨在强调

    A. 北朝统治政策缺乏稳定性

    B. 北魏因改革成为了强大帝国

    C. 隋唐统治重创了士族势力

    D. 孝文帝改革有重大历史进步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

    A. 采取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政策

    B. 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C. 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

    D. 力图搜刮百姓,以备岁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恩格斯评价一场发生在1853—1856年的战争:“对于俄国人来说,这是实现传统的野心的战争”,这场战争的影响是

    A. 结束俄国沙皇专制制度

    B. 缓和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C. 俄国取得了地中海霸权

    D. 俄国进行近代化的改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在古希腊文中,“民主”一词是由表示人民和表示主权的两词组合而成。现代西文中的“民主”一词都出自这个希腊古词。这一语言现象所表明的历史本质是( )

    A. 民主这一词汇是由古希腊人创造的

    B. 希腊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

    C. 西方文字继承了古希腊的词汇

    D. 民主一词就是人民掌握主权的意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按照土地收入和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并授予相应官职,是梭伦改革的重要措施。其主要意义在于。

    ①沉重打击了依靠血统关系谋取特权的贵族

    ②促进了奴隶制国家的发展

    ③完善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

    ④满足了所有雅典公民参政的要求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

    D. 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钱穆认为北魏均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如此评价是因为该制度

    A. 把部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B. 起到过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

    C. 完全取消了土地买卖

    D. 没有具体的授田规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北宋诗人苏舜钦曾这样描述:“游嬉于廛市间,以鬻巧绣画为业,衣服举措不类军兵。”另一位北宋文士宋祁形容说:“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之,而雇人荷之。”上述材料突出反映了北宋中期面临哪一社会问题

    A. 冗官

    B. 冗兵

    C. 积贫

    D. 积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猎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这些姓氏的出现,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条措施有关

    A. “废藩置县”

    B. 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C. “殖产兴业”

    D. “文明开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868年,明治政府公布了著名的《五条誓文》,其中说道:“官武一途以至庶民,务使各遂其志……破旧有之陋习,立基于天地之公道。”为达到这一目的,日本政府

    ①废除幕藩体制,建立中央集权

    ②废除武士特权,实现“四民平等”

    ③废除专制制度,建立民主政治

    ④废除等级制度,实现民主平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

    D. ①②③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那时各诸侯国会盟,拒绝邀请秦国参加。公元前343年,周天子派人送礼给秦孝公,各诸侯国也都派人来称赞。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秦国最先进行了变法改革

    B. 秦国的社会风尚为之一新

    C. 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强国

    D. 各国害怕秦发动兼并战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 封建化的过程

    B. 农耕化的过程

    C. 工业化的过程

    D. 汉化的过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毛泽东在读《二十四史》时说:“今试一披吾国四千余年之记载,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下列措施中哪项最终起到“利国福民”作用( )

    A. 连坐法统治人民 B. “燔诗书而明法令”

    C. 建立县制 D. 废井田、开阡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北史》载:“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以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下列对这一诏令的理解确切的是

    A. 罢免不会说汉话的官员   B. 提倡官员说汉话而不说鲜卑话

    C. 上朝议事不准说鲜卑话   D. 罢免在朝廷上不说汉话的官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梦溪笔谈》记载:“皇祐(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字希文)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范仲淹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

    A. 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

    B. 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

    C. 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D. 寺院提供饮食,救济百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根据材料可以分析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有

    ①王安石变法损害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②王安石变法用人不当,吏缘为奸

    ③王安石变法使国家的财富大量增长,影响了人民生活

    ④王安石变法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讲道: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时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已知道可以用信用借款的办法刺激经济之增长。材料表明王安石变法在理财方面的特点是

    A. 通过加税来增强国家财力

    B. 用改革经济来操纵国事

    C. 以抑制土地兼并稳定农业

    D. 运用国家力量干预经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中记载:“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时,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还需要修理,还需要喂养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而农民一文钱也不要花费。’”这实质上表明

    A. 农民比机器生产效率高

    B. 农民价格低廉

    C. 农奴制阻碍了俄国社会进步与发展

    D. 农民实用性更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到19世纪80年代初,俄国已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走上了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道路,成为了继英法美之后的一大工业强国。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在于1861年俄国实施了农奴制改革。这次改革

    A. 造成了资本的集中

    B.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C. 强化了中央集权

    D. 扩大了国际市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化的起点,它从一个处于亚洲文明边缘的小国,实现了“脱亚入欧”的历史转折。这里的“脱亚入欧”是指(    )

    A. 从亚洲边缘小国跻身于世界强国   B. 从东方国家演变为西方国家

    C. 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D. 从亚洲脱离并加入欧洲同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在商鞅变法前进行的舌战群儒中,有人曾提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该主张实质上是:

    A. 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

    B. 歌颂了商鞅变法的成效

    C. 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

    D. 反对变法的因循守旧思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色好,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材料二:王安石变法手段中有一个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的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了王安石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材料三: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抚,莫安其居……苏轼在给宋神宗的上书中说:“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灭亡。”

    材料四: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则又加重征,则民不得无(不)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五:“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或非市肆所无必买于市易”,真正达到了“尽收天下之货自作经营”的目的。其时,市易司甚至连果实之类都自作经营。

    ——摘编自程念棋《中国历代变法类型及其成败》

    材料六:用限制商人获利、控制市场流通的手段,使税收物资的调拨与运输体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就近与低价,这就叫“徙贵就贱,用近求远”。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材料一所涉及王安石变法的法令是什么?从关注民生的角度分析推行这些措施的目的。

    (2)依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变法手段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在符合这一特点的许多措施中既有成功的,又有埋伏着失败隐患的。请结合一项符合上述结论的措施来说明理由。

    (3)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条)?

    (4)根据材料四,指出商鞅变法实行的经济措施。材料五、六反映了王安石变法中的哪两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北宋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史上两次非常重要的改革。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孝文帝(公元467年——499年)是北魏第七位皇帝,谥号孝文皇帝。485年冯太后、孝文帝颁布均田令,495年正式迁都洛阳,命鲜卑贵族汉化,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政治制度。这些改革,加速当时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促进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王安石变法,指北宋时,大臣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革北宋建国以来积弊的一场改革。新法立意虽好,但并未处理好具体的问题以及与反对者的关系,于是与反对者间长期反复地争斗,导致处于被批评的局面,但是一些具体措施还是保留下来。

    (1)两次改革在背景与目的上有何共同之处?

    (2)从内容看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改革的成效如何?

    (3)在改革中都遇到很大阻力,各自的反对势力是哪些?

    (4)从两次改革中你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