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语言应用 2 题,命题作文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没有识见的人看到群行就会随波逐流,看到群止就会东施效颦,所以人们说“群行群止看识见”。

    材料:大事  难事  怒事  顺境  喜事  逆境  涵养  胸襟  担当

    卑躬屈膝  畏首畏尾   折磨切齿   趾高气扬   束手无策    心花怒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是某中学高一年级的一则通告,其中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通告

    近日,有高一学生从宿舍的四、五楼对着楼下抛掷杂物,这种行为会影响楼下行人。咱们的学校是一所拥有三十多年优良传统的省级示范性高中,全体同学要严格遵守校园规章制度,不要又有此类行为。恳请大家配合。

    特此通告。

    高一年级

    2019年9月4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成长路上,有彩虹,也有风雨。成功时,留一点清醒给自己,你会发现,更多的理想需要追求;失败时,留一点梦想给自己,你会发现,前方的道路何其宽广;幸福时,留一点责任给自己,你会发现,帮助别人多么快乐;忧伤时,留一点微笑给自己,你会发现,平凡的生活充满阳光。

    请以“留一点________给自己”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将标题补充完整。②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切身体验。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金庸武侠小说是一个独特的文学存在

    龙其林

    日前,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因病不幸逝世,引发社会各界集体缅怀。金庸作为新武侠小说一代宗师,引发了中国文学研究界的强烈关注与重新评价,拥护者认为金庸的武侠小说超越了时代、民族、地区、性别的限制,成为中国文学一个独特的文学存在;批判者则认为他的小说缺乏现代感,是农耕文明时代审美趣味的体现。

    金庸武侠小说受众广泛、影响力深远,其文学价值与文学史地位也不断得到学术界的认可。但是对于这位早已被写入文学史的当代作家,质疑与批评的声音始终不曾消失。在批评者看来金庸的武侠小说乃典型的通俗文学,是市场经济大潮兴起的产物。这种观念看似冠冕堂皇,实则经不起推敲。通俗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的一支,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国古代的四大经典名著除《红楼梦》外,其他几部小说都是当时的通俗小说,但这并不构成对于一些通俗小说经典性的否定。以是否属于通俗小说来评判金庸武侠小说,无异于缘木求鱼。

    至于批评金庸的小说具有农耕文明时代的审美趣味,因而认为其作品的精神价值、故事缺乏现代性则更是令人莫名惊诧。作为独立的审美个体,作家基于自身审美趣味,思想立场创作出具有特色的文学作品本是应有的创作自由。倘若依据作家审美趣味趋于传统,崇尚农耕文明,以判断作家思想守旧、观念落后、对于现代文明隔膜,显然是一厢情愿的揣测。且不说作家有选择自己独特创作题材与审美偏好的自由,即便是表现传统农耕文明趣味的作品,也丝毫不影响其作品的优秀。若简单地以作品是否具有农耕文明趣味作为臧否标准,则沈从文、汪曾祺、陈忠实、刘亮程、张联等作家都将被剔除出优秀作家之列。

    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对于同时代人往往评价谨慎。盖棺定论的思维习惯,使得中国文学研究界在评价在世的、同时代的作家时不免较为保守,甚至极为苛刻。金庸武侠小说虽然经过数十年的历史检验,“金学”也日趋兴盛,但这并不妨碍同代学者的批评与苛求。而更值得反思的,或许还在于一些学者对中国文学现代性的一味追求。他们以激进的姿态否定传统文化,在文学现代性的憧憬中排斥古典文学,于是具有章回体小说结构、传统趣味、驳杂文化的金庸武侠小说长期摒弃在经典作家之外。

    金庸的去世,让中国社会认识到其武侠小说所产生的广泛影响力,也使中国文学研究界越来越意识到以往对于通俗文学简单评价的缺陷,金庸的武侠小说在全球华人地区甚至英语世界都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中国国家形象与民族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之一。金庸是传统文化的坚守者,他通过武侠小说为读者们奉献了一批富于文化内涵、充满奇异想象和民族大义的优秀作品,赋予了中国当代文学以新的语言魅力和文化自信。

    (来源于2018年11月5日《光明日报》)

    1.下列选项中,不能佐证作者在本文第二段中的观点的一项是

    A.金庸的小说雅俗共赏,曾有“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小说”的说法。

    B.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文学史教材中,有专门章节探讨金庸小说。

    C.《三国演义》、《水游传》、《西游记》在情节上都有重复累赘的弊病。

    D.中外文学史中都有不少通俗小说属于经典,为读者与研究者所重视。

    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庸是新武侠小说的一代宗师,他的小说在中国文学中是一个独特的文学存在。

    B.是否具有农耕文明趣味,并不能作为判断作家是否守旧、作品是否优秀的标准。

    C.金庸武侠小说经过了历史检验,“金学”日趋兴盛,学者不宜批评与苛求。

    D.一味追求现代性有局限性,会导致产生激进的姿态,否定传统文化,排斥古典文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文化语境,让人们习惯盖棺定论,不重视还在世的作家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就。

    B.琴棋书画、诗词歌赋,金庸小说中的这些传统文化元素的使用丰富了小说的内容。

    C.作为通俗小说的金庸武侠小说成为文学经典,不代表其他武侠小说也一定都是经典。

    D.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有其相通之处,对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也都可进行理性批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经过几个月来的不懈努力,当年浴血黄海的北洋海军“经远”舰在沉睡海底124年后终于被考古工作者发现。三年前,在辽宁丹东,“致远”舰也被发现。至此,这两艘甲午海战中最为悲壮的战舰都看到了重见天日的希望。经远舰是德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装甲巡洋舰,其正常排水量为2900吨,长82.4米,宽11.99米,航速16节,这艘诞生于1885年,两年后下水的军舰,代表了当时世界装甲巡洋舰的最高水平。

    (综合人民日报海外版、央视网报道)

    材料二

    1974年1月19日,南海西沙永乐环礁海域,在巡逻防卫的4艘中国小型舰艇与南越4艘美式大型舰艇对抗周旋多时,最后越军何文锷舰队开炮射击、海战爆发。军力对比:南越4艘军舰总吨位6000吨左右,火炮约50门;中国也是4艘军舰,但总吨位才1600吨,火炮少,口径也小,但好处是机动灵活。另外,激战关头,中国南海舰队两艘支援舰恰好在远方出现(281 编队经过两天一夜的航行,抄近道闯过有名的风浪险区七洲洋增援),海战中摔断了一条腿的越军指挥长何文锷大校本来就信心不足了,这时看到中国援军来了,赶紧逃跑。这一场海战,我军击沉了敌护卫舰1艘、击伤敌驱逐舰3艘,在南海西沙群岛区域驱逐了南越势力,一举收复被南越当局非法侵占的珊瑚岛、甘泉岛、金银岛,从此牢牢控制了永乐,为后来控制西沙边缘岛礁(中建岛和华光礁、浪花礁等)及进军南沙群岛奠定了重要基础。这些岛屿,如今成为海南三沙市的一部分群岛核心区。

    (新浪网军事专栏)

    材料三:

    中国航母“辽宁舰”于2012年10月30日10时20分停靠在大连港码头,完成其正式交接入役后的首次航海任务。12日6时,“辽宁舰”准时驶离大连港码头。这是其在9月25日正式交接入役后首次离港出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任海泉中将在参加2012年澳大利亚陆军司令会议时说,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国防政策也是防御性的。担心中国进行军事扩张或威胁完全没有必要。他强调,中国发展航母是为了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和平发展道路不会改变。 

    (综合中新社、新华社报道)

    材料四:

    2018年4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南海海域检阅部队并发表重要讲话。48艘舰艇、76架战机、万余官兵参加受阅,这是新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海上阅兵。习近平主席在阅兵时指出,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寄托着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世代夙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正值美国航母“罗斯福”号在南海展示肌肉之际,出其不意的中国海上阅兵被不少外媒认为是对华盛顿“印太战略”的反制。

    此次海上阅兵,中国海军展现出了已经脱胎换骨的远洋作战能力。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时间内,海军建设的策略是空、潜、快,有远洋行动能力的主要就是潜艇,水面舰艇的战斗力基本局限在近海。直到十年前的中国海军,仍然带有较强的“黄水海军”色彩,没有航母、没有强大区域防空能力的驱护舰,能够进行远海活动且有一定战力的舰艇很少。有海军专家对《环球时报》表示,与中国上一次2009年海上阅兵相比,这次阅兵凸显出“近十年海军作战力量体系得到全面重塑”。

    (《环球时报》报道)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1885年下水的清末北洋海军“经远”舰代表着当时装甲巡洋舰的最高水平,由此可见当年的中国已经开始重视海军建设。

    B.1974 年的西沙海战,胜利的意义不容低估,为后来控制西沙边缘岛礁及进军南沙群岛奠定了重要基础。

    C.中国航母“辽宁舰”于2012年10月30日完成其正式交接入役后的首次航海任务。中国发展航母是为了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D.2018年南海阅兵是我国建国建军以来海军动用舰艇和飞机种类、数量都规模空前的一次海上大阅兵。这次阅兵凸显出“近十年海军作战力量体系得到全面重塑”。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随着“致远舰"与“经远舰”的相继发现与打捞,可还原当年甲午海战之惨烈,历史是不能忘怀的,铭记这份屈辱,让先烈流的血鞭策我们,砥砺前行。

    B.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到,西沙海战中我国海军和敌军的力量对比悬殊,却最终能以弱胜强,这与党中央的正确决策和各级指战员的机智英勇是分不开的。

    C.航母入列,中国海军综合作战力量得到极大提升,由此也可能引发周边国家对中国军事战略的格外关注。

    D.材料四中不少外媒推测并炒作本次阅兵的时机和目的,实际上都属于过度解读。中方在此次阅兵的安排上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在走,不可能是为了应对美国航母打市群到南海,更没有炫耀武力的成分。

    3.以上四则材料,真实地反映了我国近现代海军的发展历程,那么我国海军在发展过程中具有哪些特点呢?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汽笛·布鞋·红腰带

    陈忠实

    他那时刚刚勒上了头一条红腰带。这是家乡人遇到本命年时避灾禳祸乞福的吉祥物。半年以后,他勒着这条保命带到30里外的历史名镇灞桥去投考中学。领着他的是一位40多岁的班主任,姓杜。和他一起去投考的有20多个同学,他是他们当中年龄最小个头最矮的一个。

    这是一次真正的人生之旅。

    为了这第一次走出家门三公里以外的旅行,他昨夜激动慌惧得几乎不能成眠。他肩头挎着一只书包,包里装着课本、一支毛笔和一个墨盒、几个混面馍馍,还有一块洗脸擦脸用的布巾……却连一分钱也没有。

    开始,他和老师、同学相跟着走,大约走出十多里路也不觉得累。后来的悲剧是从脚下发生的。他感觉脚后跟有点疼,脱下鞋来看了看,鞋底磨透了,脚后跟上磨出红色的肉丝淌着血。母亲纳扎的布鞋鞋底经不住砂石的磨砺,何况是一双早已磨薄了的旧布鞋的鞋底。在他没有发现鞋破脚破之前还能撑持住往前走,而当他看到脚后跟上的血肉时便怯了,步子也慢了。杜老师和一位大同学倒追过来,他立即擦干了眼泪。抬脚触地时的痛楚引发了他内心的卑怯,他没有说明鞋底磨透脚跟磨烂的事,他怕那些穿耐磨的胶底鞋的同学笑自己的穷酸。

    他已经看不见那支小小的赶考队列了。他终于下狠心从书包里摸出那块擦脸用的布巾包住一只脚,踮着脚尖跛着往前赶,走了不知有多少路程,布巾磨透了,他把布巾倒过来再包到脚上,直到那布巾被踩磨得稀烂。他最后从书包里拿出了课本,一扎一扎撕下来塞进鞋窝……那些纸张更经不住砂石的蹭磨,直到课本被撕光,他几乎完全绝望了,脚跟的疼痛逐渐加剧到每一抬足都会心惊肉跳,走进考场的最后一丝勇气终于断灭了。

    伟大的转机在他完全崩溃刚刚坐下的时候发生了,他听到了一声火车汽笛的嘶鸣。

    他被震得从路边的土地上弹跳起来,惊惧慌乱而茫然四顾,终于看见一股射向蓝天的白烟和一列呼啸奔驰过来的火车。这是他平生第一次看见火车,第一次听见火车汽笛的鸣叫。列车飞驰过去,绿色的车厢,绿色的窗帘和白色的玻璃,启开的窗户晃过模糊的男人或女人的脸,还有一个把手伸出窗口的男孩的脸……直到火车消失在柳林丛中,直到柳树梢头的蓝烟渐渐淡化为乌有,直到远处传来不再那么令人震慑而显得悠扬的汽笛声响,他仍然无法理解火车以及坐在火车车厢里的人会是一种什么滋味儿?坐在火车上的人瞧见一个穿着磨透了鞋底磨烂了脚后跟的乡村娃子会是怎样的眼光?尤其是那个和他年纪相仿已经坐着火车旅行的男孩?

    天哪!这世界上有那么多人坐着火车跑哩而根本不用双腿走路!他用双脚赶路却穿着一双磨穿了底磨烂了脚后跟的布鞋一步一步蹭血地踯躅!他无端的愤怒了:不能永远穿着没有后底的破布鞋走路……他把残留在鞋窝里的烂布绺烂纸屑腾光倒净,咬着牙重新举步。脚后跟还在淌血还疼,走过一阵儿竟然奇迹般地不疼了,似乎那越磨越烂得深的脚后跟不是属于他的,而是属于另一个怯懦者……在离考场还有一二里的地方,他终于赶上了老师和同学。却依然不让他们看他惨不忍睹的两只脚后跟……后来他成为一个作家,这个作家回顾整个生命历程的时候,所有经过的欢乐已不再成为欢乐,所有经历的苦难挫折引起的痛苦亦不再是痛苦,变成了只有自己可以理解的生命体验,剩下的还有一声储存于生命磁带上的汽笛鸣叫和一双磨透了鞋底的布鞋。

    他想给进入花季刚刚勒上头一条或第二条红腰带的朋友致以祝贺,无论往后的生命历程中遇到怎样的挫折怎样的委屈,不要动摇也不必辩解,走你认定了的路吧!因为任何动摇包括辩解,都会耗费心力耗费生命,不要耽搁了自己的行程。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最初以为红腰带是避灾祈福的吉祥物,能带来好运,但经过“一次真正的人生之旅”,他认识到真正的好运是用双脚走出来的。

    B.作者穿着母亲纳扎的布鞋,脚后跟被砂石磨出了血,暗示了再浓厚的亲情终究敌不过现实的寒酸与残酷,使文章显得含蓄而又深沉。

    C.作者“愤怒了”是因为看到火车上的情景,想到自己和火车车厢里的人的差距,所以激起一种决心直面疼痛,从而改变命运的勇气。

    D.本文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叙写了作家青年时期的一次赶考经历,表明了对待生活该有的信念与态度。

    2.文中作者这一次“人生之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文章以“汽笛·布鞋·红腰带”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析理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人。七岁能属文,十三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方庆叹曰:“是必致远。”会张说谪岭南,一见厚遇之。丁父忧,哀毁,庭中未连理①。擢进士,寻拜左拾遣。

    俄迁左补阙。时张说为宰相,亲重之,与通谱系。会帝封泰山,说多引两省录事主书及所亲摄官升山,超阶至五品。

    迁工部侍郎,知制诰。数乞归养,诏不许,以其弟九皋、九章为岭南刺史,岁时听给驿省家。迁中书侍郎,以母丧解,毁不胜哀,有紫芝生坐侧,白鸠、白雀巢家树。是岁,夺哀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固辞,不许。明年,迁中书令。

    尝荐长安尉周子谅为监察御史,子谅劾奏门下省侍中牛仙客,其语援谶书②。帝怒,杖子谅于朝堂,流瀼州,死于道。九龄坐举非其人.贬荆州长史。虽以直道黜,不戚戚婴望,惟文史自娱,朝廷许其胜流。久之,封始兴县伯,请还展墓,病卒,年六十八,赠荆州大都督,谥日文献。

    九龄体弱有风度故事公卿皆搢芴干带而后乘马九龄独常使人持之因设笏囊芴囊之设自九龄始。后帝每用人,必曰:“风度能若九龄乎?”及为相,垂绅正芴,有大臣节。当是时,帝在位久,稍怠于政,故九龄议论必极言得失,所推引皆正人。

    安禄山初以范阳偏校入奏,气骄蹇,九龄谓裴光庭曰:“乱幽州者,此胡雏③也。”及讨奚、契丹败,张守珪执如京师,九龄署其状曰:“穰苴出师而诛庄贾,孙武习战犹戮宫嫔,守珪法行于军,禄山不容免死。”帝不许,赦之。九龄曰:“禄山狼子野心,有逆相,宜即诛之,以绝后患。”帝日:“卿毋以王衍知石勒而害忠良。”卒不用。帝思其忠,为泣下,且遣使祭于韶州,厚币恤其家。

    注:①木连理:不同根的树木而枝干连生在一起。古时认为是吉祥的征兆。②谶书:记载预言应验的书。③胡雏:时胡人的蔑称。亦特用为对后赵国石勒、唐代安禄山的蔑称。

    (节选自《新唐书·张九龄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九龄体弱/有风度/故事/公卿皆搢笏于带/而后乘马/九龄独常使人持之/因设笏囊/笏囊之设/自九龄始也/

    B.九龄体弱/有风度故事/公卿皆搢笏于带/而后乘马/九龄独常/使人持之/因设笏囊/笏囊之设/自九龄始也/

    C.九龄体弱/有风度/故事/公卿皆搢/笏于带而后乘马/九龄独常/使人持之/因设笏囊/笏囊之设/自九龄始也/

    D.九龄体弱/有风度故事/公卿皆搢/笏于带而后乘马/九龄独常使人持之/因设笏囊/笏囊之设/自九龄始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泰山,就是“封禅”的意思,是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祭祀天地的典礼。在泰山之顶筑台祭天叫封,在泰山南梁父山上辟场祭地叫禅。

    B.夺哀,即“夺情”,是指政府官员服丧期限未满,但国家临时急用人才,皇帝命令其即使服丧期限未满也要除去丧服,重新出任官职。

    C.谥,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地位很高的人死后,朝廷依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给予表示褒扬的称号,如汉武帝的“武”。

    D.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大臣上朝时,可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记进谏的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九龄少年才俊。他七岁时就会写文章,十三岁时他写的书信得到广州刺史的赏识,刺史认为张九龄前程不可限量。

    B.张九龄一代名相。先后担任了左拾遗、左补阙、工部侍郎、中书令、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荆州长史等职。

    C.张九龄心怀旷达。因荐举周子谅被贬为荆州长史,他并不担忧害怕,也不一心盼望官复原职,仍是以研读文史自乐。

    D.张九龄看人准确。他看准安禄山日后必定会反叛,必定会扰乱幽州.在安禄山战败之后,他曾多次建议皇上处死他。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在位久,稍怠于政,故九龄议论必极言得失,所推引皆正人。

    (2)帝思其忠,为泣下,且遣使祭于韶州,厚币恤其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寄公度(宋)舒亶①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注:①舒亶:北宋治平二年进士,官至御史中丞。因触犯当政者而被撤职。②一枝梅: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上片写了残荷、落日、沧波、飞燕等景物,勾勒出了一幅苍茫渺远的秋景图,营造出苍凉高远的意境。

    B.本词上片由下到上写日暮登台所见,境界宏大,营造出了苍茫萧索的氛围。

    C.“贴云寒”,写出了燕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联想而得。“寒”字,又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

    D.最后两句实写远方友人也登台凝望,寄给我一枝江南春梅,表达相隔两地的人彼此思念。

    2.本词蕴藏着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中,曾参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有抱负的人胸怀广阔、意志坚强才能担大任,并借此鼓励门人要有理想还要有恒心。

    (2)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018年7月,长春长生疫苗事件被曝光。疫苗事件,仍然让人(  )。近来,人们在关注疫苗质量的同时,又开始重提疫苗滥用的话题。有自媒体文章提出了这样的观点:“狂犬病的宣传在中国是一个惊天骗局,是(  )的疫苗公司与某些不良媒体以及所谓专家合作的成果!”文章引经据典,对比各国狂犬病发病率和疫苗使用数量,得出了看似很客观的结论:在中国,有超过99%的疫苗是不需要用的。真可谓(  )。

    这些文章在朋友圈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让人觉得中国人的很多疫苗接种是多余的。有人甚至还这样问:“________”

    我们接种疫苗是为了预防,而接种的结果很可能是其中的大部分疾病我们一生都不会遇到,因此可以说是“多余”了,但就像我们购买保险一样,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保险被“浪费”而不愿意有机会用到这份保险。

    针对全国狂犬病发病数不断上升,并出现假疫苗致人死亡事件,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各地药品监管部门(  ),积极推进狂犬病疫苗质量跟踪检查工作,加大对狂犬病疫苗生产企业GMP跟踪检查力度,各级部门要认识到切实加强对狂犬病疫苗生产、流通和使用的监督管理是确保人民用药安全与否的基本保障。

    1.依次填入文中(  )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大惊失色      利令智昏      信誓旦旦      亡羊补牢

    B.心有余悸      利欲熏心      信誓旦旦      将功补过

    C.大惊失色      利令智昏      言之凿凿      将功补过

    D.心有余悸      利欲熏心      言之凿凿      亡羊补牢

    2.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民用药安全与否的基本保障是加强对狂犬病疫苗生产、流通和使用的监督管理。

    B.加强对狂犬病疫苗生产、流通和使用的监督管理与否是人民用药安全的基本保障。

    C.切实加强对狂犬病疫苗生产、流通和使用的监督管理是人民用药安全的基本保障。

    D.加强对狂犬病疫苗生产、流通和使用的监督管理是确保人民用药安全的基本保障。

    3.下列在文中横线处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那打狂犬疫苗会产生副作用吗?

    B.难道这些狂犬疫苗都是假的吗?

    C.那我们还有必要打狂犬疫苗吗?

    D.狂犬病宣传真的是一场阴谋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