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2 题,语言应用 1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手机或许不是人的一个单纯用具。实际上,它已经变成了人的一个器官。手机似乎长在人们的身体上面。它长在人们的手上,就如同手是长在人们的身体上面一样。手机是另一个说话器官,是一个针对着远距离的人而说话的器官,因为有了手机,人的语言能力增强了,人们可以将语言传送到非常遥远的地方。同样,人们的听觉也增强了,耳朵居然能神奇般地听到千里之外的声音。我们看到了人体身上的新的四位一体:手、嘴巴、耳朵和一个金属铁盒——手机。它们共同组成了身体上的一个新的说话机器。

    手机深深地植根于人体,并成为人体的一个重要部分。离开了人体,离开了手,它就找不到自己的意义。正如人们对它的称呼“手机”那样,它只有依附于手,才能获得它的存在性。手机能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空间同另一个人进行交流。手机这一最基本的无限延展的交流能力,能使人轻而易举地克服时空间距离而超越孤立的状态。这是人们使用手机的最根本和最初的原因。一个危机时刻的人,如果有手机相伴,就可能会迅速地解除这种危机。

    手机的沉默,在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这个人可能处在一种特殊的状态。事实上,如果一个人从来不用手机,他发现不了手机的意义和功能,但是,一旦他使用了手机,他会发现,没有手机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也就是说,人已经进化到手机人的状态。社会越是被手机所充斥,手机越是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这从另一个方面要求了手机的普及化。事实是,手机确实越来越普及了。

    手机在多大程度上解放了人们,也在多大程度上抑制了人们。手机抑制了人体的某些官能:它抑制了行动能力,人们尽可能减少身体运动;抑制了书写能力,人们越来越借助机器通话;抑制了记忆能力,人们越来越依赖手机储存消息。有时候,手会无意识地去寻找手机,去摸索手机,去把玩手机。人们偶然丢失了手机,他就会变得烦躁不安。正是因为人们如此地依赖于手机,反过来,人们又被它所折磨和打扰。手机成为每天要面对的问题。如何处理手机?这是每个人的日常性的自我选择――开机还是关机?静音还是震动?短信还是会话?是将这个器官暂行性地关闭,还是让它随时随地警觉地待命?总是要反复地抉择――手机变成了日常生活的难题。焦急地等待某个特定的手机铃声,或者惧怕某个特定的手机铃声,常常会令人不安。

    手机融合了文字和声音的双重交流功能,它将书信和电话融为一体,而且更为便捷。不过,同书信姗姗来迟相比,手机将等待的美好期望一扫而空。等待和期盼趋于消失。手机在扫荡了书信的同时,也扫荡了书信的特有抒情,扫荡了埋伏在书信中的品味和生活风格。手机让人通向一个公共空间,它是打开公共空间的钥匙。因为手机上储存着如此之多的名字和号码,你能够随时迅速地跟他讲话,但是,夜深人静之际,你想要跟一个人说说话,将手机上的号码逐个地翻阅一遍,你真正想拨打的号码一个都不存在。(摘编自汪民安《论家用电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手、嘴巴、耳朵和手机构成了人们身体上的新的四位一体,它们共同组成了身体上的一个新的说话机器。

    B.手机已经成为说话器官,是针对着远距离的人而说话的器官,借助这一器官人们可以将语言传送到距离非常远的地方。

    C.手机的运用,不但人们的语言能力增强了,而且我们的听觉能力也增强了,千里之外的声音居然能够听到。

    D.手机不仅仅是人的一个单纯用具,事实上,手机已经变成了人的一个器官,好像长在人们的身体上面。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如果某个手机人处于一种特殊的状态,那么保持手机的沉默是一种必然,此时手机的意义和功能也没有体现出来。

    B.手机能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空间同另一个人进行无限延展的交流能力,能使人轻而易举地克服时空距离超越孤立的状态。

    C.手机已经并成为人体的一个重要部分。如果离开了人体和手,手机也就找不到自己的意义。

    D.社会越是被手机所充斥,手机越是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这从另一个方面要求了手机的普及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手机的确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人们的行动能力、书写能力、记忆能力,甚至会变成人们日常生活的难题。

    B.过分依赖手机的人们也备受手机的折磨和打扰,如何处理手机?每天面对的两难选择问题经常令人们心绪难宁。

    C.古人“乘兴而行,兴尽而返”的生活情形与文中夜深人静之际想给别人打电话而最终没有拨出的情形是一致的。

    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人们这样对书信特有的情怀在手机充斥的社会中已经荡然无存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吊兰比赛

    孙晓静

    新调来的陈局长是个吊兰迷。他办公室里的吊兰很繁茂,十分讨人喜欢。

    局里向来有这个风气,一把手喜欢什么,大家就都跟着搞什么。

    年底,局里的宣传部为了响应一把手的爱好,决定举办一个吊兰比赛,据说奖品很丰厚。

    大家把自己养的吊兰都搬出来,放到会议室里,只标出参赛编号,却不写上名字,然后进行投票选美。出人意料的是,陈局长却不参加,他说他要是参加对大家不公平。

    大家一边欣赏着,一边说说笑笑地给自己中意的吊兰投票。当大家走到最后一盆吊兰前时,不觉都笑了起来。有人开玩笑说:“这么丑的吊兰也来参加比赛啊?这哪是吊兰啊,简直就是秃尾巴鸡。”

    确实,那盆吊兰虽说也长出了不少枝蔓,但枝蔓上只有两个小苗芽,显得孤单又可怜。

    综合处的冯处长在一边笑着说:“这是我养的,确实不是很好看。名次不重要,重在参与嘛。”大家纷纷笑了起来。

    名次很快就出来了,办公室邱主任的吊兰获得了第一名,陈局长亲手把一台液晶大电视颁给他,邱主任乐得合不拢嘴。

    冯处长的吊兰得了个倒数第一。他抱着花往回走的时候,目光偶然和陈局长碰了一下,他感觉陈局长的目光里意味深长。他心里“咯噔”了一下,但扭头就忘掉了。

    过了几天,刘副局长要退居二线了,准备从现任处长中提拔一位来补缺,组织部让他们把推荐名单报上去。

    局里搞了个民意测验,但不分伯仲,陈局长就招呼几位副局长来商量。局里有九个处长,各有所长,要挑出一位,还真为难。副局长们面面相觑。

    陈局长说:“我的意见是推荐综合处的冯处长。大家看看有没有意见?”

    刘副局长问他:“意见倒是没有,但得有个理由吧。”

    陈局长就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纸,正是前些日子举办的吊兰比赛的唱票记录。他把记录递给副局长们传看。副局长们看过了,还是不明所以,都疑惑地望着他。

    陈局长这才说:“咱们要提拔干部,让群众来测评。群众不知道将来谁能上,怕现在说了人家的坏话,将来人家上去给自己小鞋穿,自然小心翼翼,不敢说真话。于是,就你好我好大家好了。但在这个记录中,却反映出了干部们平时的为人。”

    副局长们一个个都愕然地睁大了眼睛。

    陈局长笑了笑,这才接着说:“吊兰有个特性,就是要靠枝蔓上的苗芽来繁殖。我当初嫌自己带来的花太多了,办公室小,养不下,就给了每位处长一盆,其实这是有用意的。冯处长群众基础好,跟大家的关系都不错,大家才会到他那里去摘苗芽,把枝蔓摘成了秃尾巴鸡似的。关系不太好的,大家不好意思到他那里摘,才会那么茂盛。”

    大家长嘘了口气。难怪陈局长当初给处长们发了吊兰,却不给副局长们发。

    陈局长接着说,冯处长也不贪。比赛前,他让冯处长去买奖品,冯处长已经知道了这是给吊兰比赛买的。他要是贪,完全可以到花卉市场买一棵吊兰来参加比赛。大家都是业余时间养花草来怡情的,技术必然差些,花卉市场那些花,要型有型,要款有款,要是来参加比赛,一准儿能获奖。可人家冯处长没这么做,还搬着他那棵秃尾巴吊兰去参赛,真是难得啊。

    大家连连点头。他们这才明白,陈局长这些吊兰,不是普通的吊兰,而是人心的试金石啊。

    (选自《小小说月刊》)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文章开头说局里向来有一把手喜欢什么大家就都跟着搞什么的风气,既说明一种不良风气,又为下文人们养吊兰,举行吊兰比赛做了铺垫。

    B.陈局长是吊兰谜却不参加吊兰比赛,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好局长,绝不以权谋私,担心自己参加会因为自己的身份而影响比赛的公平公正。

    C.冯处长的吊兰枝蔓上只有两个小苗芽,像个秃尾巴鸡,既说明冯处长工作繁忙无暇管理,也说明他不盲目跟风,讨好上司。

    D.文章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塑造了陈局长这一人民好干部的形象,他勇于打破常规,暗自布局,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形象丰满。

    E.“陈局长这些吊兰,不是普通的吊兰,而是人心的试金石啊”这一句意味深长,既说明陈局长用心良苦,又深化了中心,小处见精神,利益当前见人心。

    2.冯处长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文中“局里向来有这个风气,一把手喜欢什么,大家就都跟着搞什么”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自5G面世以来,人们最关注的话题就是5G技术跟传统的3G、4G技术有什么区别。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钟章队介绍,传统的3G、4C技术主要影响人们的通信方式,而5G主要应用于“人——机——物”互联,更多的是实现与垂直行业的融合,提升垂直行业信息化水平。“5G的大规模应用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社会信息化水平将显著提升。人们每时每刻都能享受高速宽带网络冲浪服务,打破环境、时间限制。”在谈到5G技术的发展将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时,钟章队指出,当前5G技术的商用还集中于个人超速上网、AR/VR、超高清视频监控识别等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场景,今后在自动驾驶、智慧出行、智慧城市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将带来很大影响。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彭木根表示,“人——机——物”互联未来将成为常态,物联网或成为最大的主战场,各种物联应用将层出不穷,同时,彭木根也提醒,5G技术在为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因其特有的性质,也将带来信息安全和用户个人隐私等方面的问题。

    (摘编自《全国两会“联姻”5G:科创引擎轰鸣,强国未来可期》,人民网2019年3月3日)

    材料二:

    我国1G-5G的发展历程

    类别

    特点

    规模

    1G语音时代

    1987年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正式启动,标志着移动语音通话的1G时代到来。品质低、讯号不稳定、涵盖范围也不够全面。

    不详

    2G文本时代

    声音的品质较佳,同时增加了简单的文体传送功能,但无法直接传送电子邮件等信息。

    截至2012年年底,用户达4.85亿。

    3G图片时代

    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可无限漫游,处理图像、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提供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等信息服务。

    截至2014年年底,用户达8.7亿。

    4G视频时代

    速度更快、通信灵活、智能性更高、费用更便宜,在移动终端随时观看网络视频,能满足用户对无线服务的需求。

    截至2018年年底,用户达11.7亿。

    5G物联网时代

    速率高、容量大、时延低,万物互联。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年3月6日)

    材料三:

    物联网让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进步、效率和机遇并存的智媒时代。但与此同时,物联网“万物互联”的这种属性,也易使网络攻击具有前所未有的“连锁效应”,呈现出“愈连接愈脆弱”的特征。2017年9月,物联网安全研究公司(Armis)通过利用蓝牙协议中的八个“零日漏洞”,设计了一组攻击向量(Blue borne),并在实验中构建了一个“僵尸网络”,以接管各类支持蓝牙的设备,传播恶意软件。据该项实验的负责人称,如果黑客利用这八个漏洞对蓝牙设备进行恶意攻击,受影响的设备将达到53亿台,无论当前市场上常见的智能设备还是新型物联网设备都很难从中幸免。

    微软公司的报告显示,世界各国的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平均每年要为网络攻击所造成的损失支付40亿美元,而且这个数字还会继续增长。在数据流动性空前增强、攻击表面急剧扩大的5G时代,如何有效保障物联网安全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维护5G时代的物联网安全需要彻底打破互联网时代“去中心化”的思维定势,从设备、数据、算法、网络连接、基础设施等多个维度加强统筹协调,强化全面保障。

    政府部门应当切实履行保障物联网安全的主体责任,应当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建立起有效的“技术+政策”的协同管理机制。监管部门应将安全标准纳入对市场准入门槛的考量当中,像以往治理矿难、食品、药品等重大安全责任事故那样,通过“严刑峻法”迫使互联网企业把安全保障列为头等大事。对于普通网民而言,应当强化自身的“数字素养”,增强对网络犯罪行为的辨别力,更为积极主动地保护自身的数据安全。

    (摘编自《5G时代的物联网安全》,光明网2019年3月26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钟章队认为目前5G技术的商用已经能够集中用于个人超速上网、AR/VR、超高清视频监控识别等增强型移动宽带(cMBB)场景。

    B. 5G技术的发展将给人们带来的不只是可以享受高速宽带网络冲浪服务,还有自动驾驶、智慧出行、智慧城市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C. 5G技术是把双刃剑,在其为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它的信息安全和用户个人隐私的问题也因其特有的性质而随之产生。

    D. 各国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每年至少都要为物联网带来的网络攻击所造成的损失支付40亿美元,而且这个数字还会继续增长。

    2.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80年代后期国内出现的移动电话属于1G语音时代的产物,仅仅能够实现移动通话且讯号不稳定,涵盖范围也不全,还不可以发送短信。

    B. 从2G文本时代到3G图片时代,通信技术飞速发展,传送内容逐渐丰富,功能大大增加,其用户也随之大幅度增加。

    C. 由于4G技术开始传送视频,速度更快,智能性更高,费用更便宜,使用更便捷,其用户数快速增长,几乎人人离不开手机。

    D. 5G技术与前几代通信技术相比,不仅速率高、容量大、时延低,而且可便捷地实现人与万物的智能互联,从而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

    3.请结合以上材料,简要概括如何应对5G时代的物联网安全问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李白传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白益傲放,与贺之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B.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C.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D.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2.下列对文中所涉及划线字的有关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常说的“四书五经”,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B.皇帝的命令称“诏”“敕”“圣旨”“谕旨”“上谕”等。假托或假冒皇帝的命令,称为“矫诏”。

    C.文中“不知翰林至此”,此处应指“翰林学士”,是朝廷中负责起草皇帝诏书的。古代负责诏书起草的工作非常重要,实际上是参与国家重大事务的决策工作。

    D.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

    C.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官府赦免李白的死罪。

    4.把下例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

    (2)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苏秀道中①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1.下列对该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己的甘霖突降,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了。“润”字不仅有生理上的清凉感,而且有心理上的喜悦感,由实而虚。

    B. 颔联不顾房漏、床湿,见溪流岸深,旱情缓解,为民而喜,从正反两个方面写出了诗人对久旱喜雨的兴奋之情。其中“喜”是诗眼,贯穿始终,表明情感。

    C. “不愁屋漏床床湿”化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自然贴切,不过表现的精神气韵与杜诗有明显不同。

    D. 尾联用对比衬托手法,直抒胸臆,写无田尚且欣舞,况有田者乎,将喜渲染到极致。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E. 这首诗语言诙谐风趣,轻巧明快,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一位不事农桑的文人士大夫能拥有这样的情怀,实在难能可贵。

    2.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道出雄心壮志,表现博大胸怀。

    (2)在《论语  为政》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

    (3)《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时 ,最能体现其英勇悲壮,一去不返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你说你很迷茫,找不到办法,不敢         ,只能坐以待毙,甘心平庸。我说,别找借口,无非是懒罢了。哪里有那么多的迷茫?你其实该自问一句:(         ),不能站在一个高点,哪里有什么好方向给你选择?如果你懒得去做事,那不是你不忙,而是你压根就不想忙。明明是“懒得做”,嘴上却说“不喜欢”,不过就是你的借口。所有的迷茫,都是因为懒——懒得努力,懒得上进,所以,考试不行,工作不好,各种差劲和不如意,却还在推诿,找个别的理由,然后         ,多可悲!

    别人发奋图强,你在偷懒。你假装所有人都跟你一样迷茫,然后就         地偷懒,而且认为别人的努力是         ,甚至天真地以为自己得了便宜。却不知道,其实在努力的路上,许多人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的短暂安逸,以后却要千百倍地偿还。有人说:努力了也不一定有结果,的确,但是下一句呢?不努力一定没有结果。一切都是因果,你不努力,大概率事件就是,你最后得到的是最差的结果。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其实在努力的路上,许多人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只能获得短暂的安逸,以后却要千百倍地偿还。

    B. 其实在努力前进的路上,许多人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的短暂的安逸之后,却不得不千百倍地偿还。

    C. 其实在努力的路上的人,有时候也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只能获得短暂的安逸,以后却要千百倍地偿还。

    D. 其实在努力的路上的人,有时候也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的短暂的安逸之后,却不得不千百倍地偿还。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为什么总是这么迷茫,迷茫的原因是什么?

    B. 我真的努力了吗?不要说什么选择比努力重要,

    C. 自己是不是太懒了?努力提高自己才是正理,

    D. 万丈高楼不都是平地而起吗?我们的初衷是靠努力去征服,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草率行事    得过且过   心安理得   作茧自缚

    B. 轻举妄动    虚应故事   理所当然   作茧自缚

    C. 草率行事    虚应故事   理所当然   自讨苦吃

    D. 轻举妄动    得过且过   心安理得   自讨苦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诗句与描写对象,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瘦石寒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

    ②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

    ③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④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A. ①松柏②菊花③梅花④柳树

    B. ①菊花②梅花③柳树④松柏

    C. ①梅花②柳树③松柏④菊花

    D. ①柳树②松柏③菊花④梅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中国文化主动走出去,能让各国人民直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势必改变以往形成的偏见。只要大批走向世界的中国人具备了优良的素质和文明的举止,中国文化的地位就能随之提升。中国就能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就会快速传播中国文化。

    ①中国文化主动走出去不一定会让各国人民改变以往形成的偏见。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失意的年轻人,内心十分彷徨、迷茫,就向一位长者请教。长者说:“看看旷野中的树吧,看懂了它们,你就知道如何去面对生活,面对人生了。”年轻人看着旷野中的树,并没有明 白什么。长者说:“在烈日下,在冰雪中,树有房子为它们遮日避寒吗?在风暴中,在雷雨中,树可以拔腿就逃吗?树没有房子没有腿,无法回避无法逃离,只有独自承受和抗争,也许这就是树能活上千年的原因吧。”年轻人顿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