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12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2 题
  1. 清朝建都北京后,清廷在东北地区实施军事化管辖,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入,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而19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政府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东北三省移民章程。这说明

    A. 政策逐步调整有利于增加政府收入

    B. 向东北移民完全由政府主导

    C. 移民政策的变化受外来侵略的影响

    D. 政府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从“一五”到“十一五”主题词的变化不能反映出

    时期

    主题词

    “一五”(1953-1957)

    工业增速、赶英超美

    “二五”(1958-1962)

    大跃进、大倒退

    “六五”(1981-1985)

    走向改革开放

    “八五”(1991-1995)

    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九五”(1996-2000)

    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十五”(2001-2005)

    指令性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 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

    B. 中共治国方略总是比较合理

    C.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逐步完善

    D. 对改革开放的坚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国际大豆种植者联盟(ISGA)成立于1960年,由来自巴西、美国等国的种植者以及行业代表组成,是世界大豆生产与销售的主要组织。1971年成立的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由国家、区域组织、私人基金会组成,致力于为全球创造公共福利并让所有人共享。这表明

    A. 经济外交有利于消除贸易壁垒

    B. 经济全球化推动国家间合作

    C. 单边贸易主义已退出历史舞台

    D. 发达国家主导农业生产消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题文)下列选项,对下表的正确解读是近代中国国内市场商品情况

    1890年

    1908年

    1920年

    市场商品总值(单位:亿两)

    11.74

    22.99

    66.10

    市场商品中洋货所占比重(%)

    12.09

    21.64

    12.84

    A. 市场商品总值增长主要是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

    B. 洋货所占比例的上升是因为上海等东南沿海通商口岸的开放

    C. 市场商品总值增长最快时期主要是由于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

    D. 洋货所占比重下降是因为抵制洋货、使用国货运动的开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元杂剧“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这说明元代杂剧

    A. 缺少精练的艺术特色

    B. 为民间艺术家所创作

    C. 实现了诗书的平民化

    D. 具有浓厚的生活化特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60年3月,法国总统戴高乐邀请林鲁晓夫访问法国,会谈时提出著名的“缓和、谅解、合作”三部曲政策和“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建设构想。1966年,戴高乐访问苏联,同苏联签订了贸易文化协定以及空间探索和技术合作协定。法国的举动表明

    A. 两大阵营的关系趋于缓和

    B. 欧洲统一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C. 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

    D. 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基本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如表为晚清两个不同年份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对此表信息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年代

    数额(万两)

    比重(%)

    数额(万两)

    比重(%)

    数额(万两)

    比重(%)

    数额(万两)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A. 列强在华投资办厂增多

    B. “实业救国”的思潮兴起

    C. 政府调整工商业政策

    D.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表是明代前期徽商土地买卖时的契约数和使用的通货情况。此表反映了明代前期

    A. 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B. 社会经济出现大幅衰退

    C. 商品交易秩序较为混乱

    D. 土地集中程度愈来愈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龙太江在《西方民主政治的妥协精神》中说:“在西方,妥协不仅是民主政治中的常见现象,而且也获得了文化上的认同,在众多国家成为公众和社会珍视的价值和传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妥协被认为与西方社会的两个核心理念——自由、民主有密切的联系。”下列实践中能体现妥协精神的是

    A. 南北战争的爆发

    B. 重庆谈判的举行

    C. 抗日战争的胜利

    D. “不可抵抗政策”的制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52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和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8个陆军师集体转业,改编为建筑师。这一决定的目的是

    A. 推进中国的城市化

    B. 强化国防力量的发展

    C. 加强重点工程建设

    D. 减轻军费支出的重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雅典国家与法律是在氏族内部斗争中形成的,因此,政治与法律构成了同一事物的两面,从而法律获得了等同于国家的概念和效力。如果说国家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还不如说法律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段话可以用来说明

    A. 雅典的法律一定意义上等同于国家

    B. 雅典是西方民主与法治的典范

    C. 雅典通过法制来确立民主政治

    D. 西方法律权威性的历史根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表反映了美国

    A. 长期对外战争导致经济增长缓慢

    B. 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C. 国际市场扩大利于对外贸易增长

    D. 两极格局对峙促使产业结构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计划价格体制,农产品、矿产品、原材料  等价格严重背离价值,农民收入低下,企业亏损严重。1978年12月,中共中央果断决策,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拉开了价格改革的序幕。1979年到1984年,政府多次提高粮食、油料等农副产品收购价格。1985年开始,除政府合同定购的少数品种外,其他农副产品价格随行就市,长达30余年的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宣告结束;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实行政府定价和市场调节价并存的“双轨制”,允许企业对完成计划后的超产部分自主定价。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后,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逐渐取消,实行政府指导价。1998年起全国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随后与之相配套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禁止价格欺诈行为规定》等一些法规、制度也陆续出台。

    ——摘编自李林茂、李愈茂《价格改革回顾与瞻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以来价格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978年以来价格改革的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重商主叉,是封建主义解体之后的16至17世纪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基本观点包括:一是国家主叉观点。主张振兴国家经济求国家利用进口税、产品价格补贴、垄断外贸等手段来控制和干预经济,保护本国工商业,发展外贸。二是价格观点。主张根据人口和市场价格情况,管制商品进出口贸易。三是货币财富观点。认为货币即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国家推行的经济政策,是为了取得更多的金银货币。四是积累金银观点。认为金银是天然的货币,国家要取得金银,盐须积累贵金属,禁止金属货币输出,加强外汇管制。五是贸易差额观点。主张实行保护关税、限制商母进口、鼓励商品出口政策等。

    ——摘编自史件文、胡晓林《世界全史》等

    材料二  萌生于19世纪60、70年代的晚清重商主义,其发展过程经历了两个阶段。前期以早期改良派为主要代表,也包括部分洋务派代表。他们通过对“重本抑末”传统的否定与批判,提出了以“士商平等”“商战固本”“以商立国”为中心的一系列的重商主义思想。晚期重商主义到20世纪初的新政寸期达到了顶峰.以1901年清廷在西安宣布上谕、宣布新政为肇始,1903年清廷设立商部为契机,拉开了振兴工商实业的浪潮。清政府、地方大变和资产阶级、人民大众振兴工商业的呼声彼此交织,构成了20世纪初重商主义的主流。

    ——摘编自张步先、苏全有《晚清重商主义与西欧重商主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中国的重商主义与西欧重商主义的异同并指出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与19世纪60.70年代的晚期重商主义相比,概括20世纪初新政时期重商主义的特点,并筒析其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3年10月,美英苏中四国签署《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告要“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1944年5月,美英苏中四国在华盛顿敦巴顿橡树国会晤,具体商讨筹建事宜。中国代表团指出:维持和平与安全必须根据正义与国际公法之原则。这一原则后被写入了《联合国宪章》。1945年4月,旧金山会议开幕,美苏两国在会议主席的设置上产生了分歧,中国代表团坚持在两国间居中调停的立场。中国代表“善于幹旋调解”,得到各国代表的好评。针对联合国宪章草案,中国代表团提出出,国际间如有危害和平事件发生,安全理事会应有权采取临时办法。中国国代表团还建议非常任理事国的选举应考虑地城平等分配的原则给欧美以外的小国、弱国更多更公平的机会。这些提案最终荻得大会通过被列入联合国宪章。

    ——摘编自金光耀《国民政府与联合国的创建》

    (1)根据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在联合国创建过程中的贡献。

    (2)1945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合国得以建立的历史条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于成龙,出生于乡绅之家,二十三岁参知科举考试,始登仕宦之途,他为清朝著名清官,政绩卓著。广西任县令期间,每天召吏民来“从容问所苦”,宣谕朝廷慰抚之意。康熙六年,提升于成龙任四川合州知府。到任后,立即着手整顿经济,招集百姓开垦荒芜土地,由当地官府贷给种子和耕牛,退速恢复生产。康照十三年(1674)再调任武昌知府,配合朝廷参加平定三藩之乱.他以“招抚”为方针,查清事件原委后,发出安民告示,使绝大多数协从百姓归家,事态很快趋于缓和。“福建”任内,在他主持之下,解除千余名百姓“通海”罪名,使其免遭屠戮而获释。此外,还纠正官僚、势豪贿通学政、科考中舞并之风。

    于成龙日常食用极为简陋,“日食粗粝”,“佐以青菜”。他面对江南习俗侈丽,讲究吃穿玩乐的风气,率先示范,大力倡导节检.在他的倡导与强制下,“相率易布衣”,士大夫家减舆从,仪仗从简,毁掉涂有各种如色的华丽装饰,婚嫁不用音乐,社会风气有了明显的改变。康照时期,于成龙被人们誉为“天下康吏第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于成龙政绩卓著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于成龙作为“廉吏”对后世的积极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球化也许受到普遍的欢迎,更多的贸易创造了繁荣,然而,全球化的好处分布不均。相对来说为数不多的大企业,大部分集中在美国,在世界经济活动中占有不成比例的分量。

    美国,能够在需要之时要求别的国家实行自由贸易,但却为本国的企业保留保护性关税或补贴。

    这种对待全球化的实用主义态度,使得世界经济延续了旧殖民地格局,贫困国家的农民和血汗劳工给富裕的国家提供廉价的商品,导致贫富差距变成了贫富沟壑。

    ——摘编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美国与经济全球化”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