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诗歌鉴赏 1 题,材料作文 1 题,语言应用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业内人士称,5G与以往无线通信技术最大的区别是服务的对象。以前服务的主要是人,而5G将真正实现万物互联。可以说,5G所要承担的是改变整个社会、行业的使命。

    国内三大运营商已在4G领域投资超3000亿元,目前仍处于成本回收周期。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酝酿建设5G的原因何在?业内人士分析,这是因为我国正在迅速进入智能社会,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AR/VR等应用在迅速普及,它们的规模化应用需要新一代网络来承载。比如建设自动驾驶城市,就需要依托5G网络实现车辆、信号灯、道路感应线圈、智能总控平台间的无缝连接和互动,且时延需要在毫秒级别。

    “物联网时代,一个家庭往往会有超过100样东西需要连接网络,所以需要新一代网络——它对整体网络频谱利用率更高,能够连接更多终端的新系统。不过,我预计未来4G和5G会并存,并不是5G来了4G就会全部被淘汰掉。”业内人士说。

    (摘编自宋杰《5G将至,中国领跑》,《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12月19日)

    材料二:

    5G或许将成为我们可能见到的最具影响力的技术变革之一,因为它不仅是通信技术的演进,更是一场从智能设备、无线技术、接入网、核心网到云端的跨行业革命。

    目前中国在国际通信标准的参与度上显著提高,已经成为标准制定的主导者之一,特别在5G标准上中国的提案数量比4G时代有了很大的提升,提案的采纳度也在逐渐提高。尽管如此,我国在标准的必要核心专利上还不是很多,与提案的数量不成比例。

    谈及影响5G发展的致命性软肋,专家认为相时于技术标准而言,我国在高端芯片制造上差距还较大,特别是在射频芯片上差距更大。这方面不仅需要有相当强度的投入,还需要有很长时间的技术和经验积累才行,必须早下决心,下大决心。

    在技术应用上,5G首先要面对覆盖难的挑战。由于频段高、覆盖差,必然需要有大量小基站,依托多天线技术的波束赋形和快速扫描追踪有望明显改善;但能否根除覆盖盲点,仍是不确定事件。从市场开发层面看,究竟什么应用必须用5G?现在并不确定。业界所期待的物联网应用能否在近期担当业务收入的大任,也不乐观。

    另外,我国2015年开建4G,现在网络负荷还很轻,2020年就开建5G,仅仅5年时间不太可能收回4G的投资。究竟运营商能承担多高的投资增加,什么业务能补偿投资的增加?专家认为,这些目前还不清楚。

    (摘编自《5G标准已出,软肋犹存》,《中国科学报》2018年6月28日)

    材料三:

    在这个机会重重、激流暗涌的时代,有两个城市有望成为5G领域的全球领导者。位于芬兰的奥卢是一个多雪的城市,在无线通信方面耕耘50余年;而7600公里之外的中国深圳,也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成为移动网络领域的后起之秀。

    奥卢拥有两家顶级高校和无数高级研究中心,是芬兰最受学生欢迎的城市,也是芬兰创新教学理念的先行者。奥卢被认为是欧洲的“生活实验室”,学生可以自由开展各种新技术试验。同时,该市公共部门、高校、研究机构以及公司之间由来已久的合作文化也进一步强化了当地技术研究与开发。

    而从全中国范围来看,深圳的高校不仅数量较少,学术水平和顶级大学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即便如此,这一教育劣势并未让深圳失去人才支持,因为当地提供了大量针对人才的优惠政策。大学毕业生在深圳落户难度不大,还能获得一次性住房补贴。此外,在世界500强企业工作过的首席执行官或知名学者甚至可以获得数百万元的安家费。

    (摘编自《5G,谁主沉浮》,《人民周刊》2018年第6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新技术的规模化应用需要新一代网络来承载,这是国内三大运营商计划建设5G的重要背景,虽然他们还处于4G领域投资的成本回收周期。

    B. 5G网络对整体网络频谱利用率更高,能够连接更多终端的新系统,物联网时代家庭智能化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始终要依托5G网络。

    C. 大量建设小基站将不可避免,只有这样才能基本解决SG频段高、覆盖难的问题,使依托多天线技术的波束赋形和快速扫描追踪得到明显改善。

    D. 芬兰的奥卢践行创新的教学理念,受到了本国学生的欢迎,他们可以在这座被誉为欧洲“生活实验室”的城市里自由开展各种新技术试验。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5G不仅是通信技术的演进,而且是一场从智能设备、无线技术、接入网、核心网到云端的跨行业革命,它甚至承担着改变整个社会的使命。

    B. 相较于4G时代,我国在5G国际通信标准的参与度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这主要体现在提案数量的大幅度提升和提案采纳度的逐渐提高上。

    C. 深圳研发无线通信的历史并不悠久,它需要不断地强化自身在移动网络领域的技术优势,方能在激烈竞争之中成长为5G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D. 材料一侧重介绍我国5G技术的国际领先位置和当前应用情况,与此不同,材料二和材料三侧重强调我国在发展5G过程中应当关注的问题。

    3.促进我国5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需要哪些非技术因素的支持?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论述文,完成题。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既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太义,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

    “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巅峰之门。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句句宣誓,字字慷慨,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而更为堪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忧愁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边塞将士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了。

    “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战争中的苦难。忧国,既有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捐躯赴国难”这面旗下,辛弃族一腔热血奔赴《破阵子》,陆游逝前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切期待。忧民,最深情的则非杜甫莫属了。朱熹论杜甫人格,将他与颜真卿、诸葛亮、韩愈、范仲淹并举为“君子”,意为“品格高尚”的人。朱熹认为他们“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杜甫的“磊磊落落”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他的“三吏”、“三别”像一部史诗,记录着战争中百姓的艰辛。“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的年轻人,“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的老人,“存者无消息,死者为沉泥”的受难者,这些形象直指人心,杜甫爱民之情丹心耿耿,情义相照。

    家国情怀,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积淀于文化中的审美基因,它深隐于华夏灵魂深处,昂而不傲,光而不妖。它内敛、融达,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种文化自信与古典诗词偕隐同行,玲珑剔透,流光溢彩,超越了空间,点亮了时代,烛照千秋,辉映未来。

    (摘自2018年2月12日光明网《古典诗调与文化自信》)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家国情怀是中国古典诗词永恒主题之一,使得张载名言具有“先贤圣道,家国大义”。

    B. 文中的“边塞况味”,或表现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或流露出比乡愁更强烈的家国荣誉。

    C. 文中引用《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句,意在表达王昌龄对李广英雄气概的敬佩。

    D. 朱熹认为“君子”就是“品格高尚”的人,尽管他们遭遇各不相同,但其“磊磊落落”中必然有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引用张载名言,对其解释后,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B. 作者以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例,意在论证即使在乡愁如此浓郁的诗里,家国情怀也未曾缺席。

    C. 文章二、三两段从边塞况味到忧国忧民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古典诗词的家国情怀。

    D.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古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代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共同开启了中国诗歌的巅峰之门,他们成就了无与伦比的盛世唐朝。

    B. 先贤们的“忧国”体现在为国奉献的义勇和担当上,而身处和平盛世的我们,更应该做好“爱国”的本分,这就是一种家国情怀的传承。

    C. 家国情怀积淀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深隐于民族血脉的薪火相传,它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倍。

    D. 文章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挖掘出我国古典诗词的文化价值,让我们在认同中传承,在践行中坚定信心,这恰是对文化自信的具体阐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秋有信

    处暑以后,天气渐凉。

    漫山遍野都是疲倦,犹如门前的野茉莉,克勤克俭开了一夏,真的累了。蜀葵差不多全部枯谢,芦苇叶子自根部一点点枯竭,濒临枯瘦,仿佛焦墨的点点勾划。桦树叶子,每天哗哗哗往下掉,铭黄色系,锦缎一般华丽,衬得原本萧瑟的秋天有了贝壳的脆响。地上的草尚绿着,但这种绿,再也不是蓬勃的绿,是不出声的哑绿,克制的绿,如人到中年,苦的,冷的,经历的多了,一颗心难免荒凉苍老,身体里也装的一卡车的疲惫。

    秋天成了果实的天下,小区里,柿子,石榴,无花果一日日的收服自己,渐渐饱满。微风振枝,熟果坠地,是木槿的紫白缤纷,也是糖炒栗子的幽香甜洌……银杏树上白果累累,疲倦而幸福的等待着圆满的凋落。鸟雀们吃柿子、石榴、无花果,在飞行的过程中排泄,粪便一旦落入泥土,尚未消化掉的籽实则发起芽来,于草丛里层出不穷的生长。自然万物的循环该有多么幽微和奇妙。

    前几日天色,是汝窑的淡青,衬了泾宣一样的云朵,偶有风过,慢慢地,又轻了,薄了,狂草里添了飘逸,是王献之的草书,浑然里尽是勃勃生气,如虫沥沥。

    近期,连日来都是阴的,沟渠旁,园林工人在割草,草汁的甜香沁人心脾,来来回回一趟一趟,闻着闻着,恍如置身深山泉林,有长风万里的辽阔。

    最大的苦恼是屋子前后草地里油蛉开始了大面积的鸣叫,吵的睡不踏实,前后窗户关起来,又闷,开一扇吧,即便用上耳塞,也阻挡不了油蛉们潮水般汹涌的叫声,要到霜降以后,这些小虫子们才会停止鸣叫。仿佛是为了抗争属于自己的生命时光的短暂。

    夜里,了无睡意,随手翻书,又翻到汪曾祺《晚饭花集》,重复读了多遍,真是好。有一个短小说就叫《晚饭花》,不及三千字,淡的不得了,清清浅浅的笑风,娓娓而来,更像一小幅淡墨点画的册页,虽无《世说新语》那般传奇激烈,但堪比宋人小品,寡寒枯瘦,古中国的气质一下出来了。即便一张桌子用旧了,纹理尚在,仿佛可以触摸到温度。读这样的小说犹如喝了一碗家常的热汤,那份生活的朴素的静气,把你深慰良久。

    《晚饭花》里的李小龙就是汪曾祺自己。一个作家纵然到了年老,依然尚可借助文字去还原一颗远去的少年心。

    李小龙每天放学经过巷子里,东看西看的,石榴垂在树枝上,王玉英家的墙根边一排晚饭花。王玉英坐在这一排花前做针线。要是没有王玉英,黄昏就不成其为黄昏了。后来王玉英许了人家,未婚夫是钱老五。李小龙听说钱老五风流浪荡不务正业,还传说他跟一个寡妇相好,不仅住在那个寡妇家里,还花寡妇的钱……后来,一顶花轿把王玉英抬走了,晚饭花还开着。李小龙很气愤,他觉得王玉 英不该嫁给 钱老五。从此,这世界上再也没有原来的王玉英了。

    重读废名短篇小说系列,以及长篇《桥》,一样简淡,绝句一样,不肯浪费语言。无论废名,抑或汪曾祺,都曾受了古诗词极深的影响吧,只点染,不铺排,一直往内收,留下大片空白,简直是倪云林的远山图卷啊,一派苍烟枯老,飘拂了人世间淡淡忧伤,总要等到读完以后,去咂磨,有一种莫名的情绪肆意流泻,渐渐地,不晓得怎么了,又浓烈起来,就是那种余音不竭的浑然、缭绕,令人怦然。

    把小说写到单纯的境界,也是一种生命的还原吧,点点滴滴,把你打动,然后有了白菊花茶一样的寂寞,很淡很淡的惆怅。

    这世上,单纯的,都是永存的。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自己在秋天的所见、所听、所读做了诗意的叙写,语言清新,情趣盎然。

    B.文中“但堪比宋人小品,寡寒枯瘦”一句,微微流露出作者对汪曾祺小说的一些批判色彩。

    C.文章的第一段,短小精悍,平淡的叙述中颇有远村孤烟的含蓄淡静之致。

    D.这篇文章是在说秋天的典型事物的特点,其实也是在诉说一种人生况味。所有的事物身上也有人的影子。

    2.结合文章,说明文中的两个“疲倦”分别具有怎样的含意。

    3.请分析秋天的“信”有哪些?这些“信”分别给予了作者怎样的思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题老学庵壁

    陆游

    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橡。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

    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

    [注]此诗为陆游晚年蛰居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时所作,此时金兵已占领宋朝的北方领土,宋朝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描述了老学庵的概况,由竹子搭建、茅草覆盖而成,十分简陋。

    B. 诗人把老学庵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可以在书斋中读书度过一整天。

    C. 颈联写诗人虽年老退居山阴,却依然心系天下,希望百姓生活太平、无忧。

    D. 尾联是对诗人日常生活境况的描述,照应首联中的“萧然”,充满生活气息。

    2.诗人为什么“少睡眠”?请根据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从书信沟通到微信交流,交流方式在改变,不变的是真挚情谊的表达。《诗经》《论语》等国学著作从图书馆走进家庭书橱,阅读场景在变,不变的是对先贤哲思的追求。从“出国热”到“归国潮”,逐梦方向在改变,不变的是人生价值的实现。社会在发展,生活在改善。透过时代的变化,我们看到其背后有着不变的底色。

    面对这些时代的变与不变,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有何思考和联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要求为议论文,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下面是扶贫对象李大爷的一段话,有五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来并作修改。

    要问我明年有啥愿望?就是企盼国家能够拿出更多、更好的扶贫政策,修补一下我的寒舍,让我这破旧的房子也能蓬荜生辉,这些扶贫干部都是热心肠,近乎天天都在村里夜以继日地忙活,抛家舍业的忒不容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将下列材料,整合成一个单句,对“二十四”史作一解说。(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1)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是二十四史的编撰目的。

    (2)封建统治者称二十四史为“正史”。

    (3)二十四史是纪传体史书。

    (4)对中国四千年来的历史,二十四史所做的记录是比较系统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邵伯温,字子文,洛阳人,康节处士雍之子也。雍名重一时,如司马光、韩维、吕公著、程颐兄弟皆交其门。伯温入闻父教,出则事司马光等,而光等亦屈名位辈行,与伯温为再世交,故所闻日博,而尤熟当世之务。光入相,尝欲荐伯温,未果而薨。后以河南尹与部使者荐,特授大名府助教,调潞州长子县尉。

    及司马光子康诣阙,邢恕召康诣河阳,伯温谓康曰:“公除丧未见君,不宜枉道先见朋友。”康曰:“已诺之。”竟往。康卒,子植幼。吕大防谓康素以伯温可托,请以伯温为西京教授以教植。伯温既至官,则诲植曰:“温公之孙,大谏之子,贤愚在天下,可畏也。”植闻之,力学不懈,卒有立。

    绍圣初,章惇为相。惇尝事康节,欲用伯温,伯温不往。会法当赴吏部铨,程颐为伯温曰:“吾危子之行也。”伯温曰:“岂不欲见先公于地下耶?”至则先就部拟官,而后见宰相。惇荐之于朝,而伯温愿补郡县吏,惇不悦,遂得监永兴军铸钱监。时元祐诸贤方南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祖禹于咸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会西边用兵复夏人故地从军者得累数阶伯温当行辄推同列秩满惇犹在相位伯温义不至京师,从外台辟环庆路帅幕,实避惇也。

    丁母忧,服除,主管永兴军耀州三白渠公事。童贯为宣抚使,士大夫争出其门,伯温闻其来,出他州避之。擢提点成都路刑狱,贼史斌破武休,入汉、利,窥剑门,伯温与成都帅臣卢法原合谋守剑门,贼竟不能入,蜀人德之。绍兴四年,卒,年七十八。

    赵鼎少从伯温游,及当相,乞行追录,始赠秘阁修撰。尝表伯温之墓曰:“以学行起元祐,以名节居绍圣,以言废于崇宁。”世以此三语尽伯温出处云。

    (节选自《宋史·邵伯温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西边用兵复/夏人故地/从军者得累/数阶伯温当行/辄推同列/秩满/惇犹在相位/

    B.会西边用兵/复夏人故地/从军者得累数阶/伯温当行/辄推同列/秩满/惇犹在相位/

    C.会西边用兵复/夏人故地/从军者得累数阶/伯温当行/辄推/同列秩满/惇犹在相位/

    D.会西边用兵/复夏人故地/从军者得累/数阶伯温当行/辄推/同列秩满/惇犹在相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薨,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的皇子公主等。

    B.西京,指现在的西安,它是中国历史上十三个王朝的首都、京师,被称作西京。

    C.吏部,是古代官制六部之一,主管所有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D.丁母忧,遭逢母亲的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邵伯温受过良好教育。他在家聆听父亲的教诲,在外又结交了司马光、韩维、吕公著、程颐兄弟等,增长了见闻,熟悉了时务。

    B.邵伯温懂礼知恩。他劝说司马康做事要有分寸,守礼节;司马康去世后,他承担起了教育司马植的责任。这些体现了对司马光的感恩。

    C.邵伯温守义正直。章惇因为曾经侍奉邵康节,想要重用邵伯温,邵伯温却百计避免;众人皆巴结童贯时,他却躲避,因此被童贯忌恨。

    D.邵伯温深受百姓爱戴。在反贼史斌势力正盛之时,他与卢法原共同谋划,坚守剑门关,最终阻止了史斌入川,蜀人因此十分感激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伯温谓康曰:“公除丧未见君,不宜枉道先见朋友。”康曰:“已诺之。”

    (2)伯温见范祖禹于咸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行路难》(其一)展现了李白到达理想彼岸的自信、乐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悲难”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文人情感。杜甫的《登高》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久客他乡、孤苦多病的悲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的笔力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作一个词人。郭沫若说陈毅:“将军本色是诗人。”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待政治,他不像陶渊明那样     ,使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祥长期在任,亦政亦文。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炼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他不计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谗言倾盆。所以随时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闲,     ,大进大退。稍有政绩,便招谤而被弃;国有危难,便又被招而任用。他亲自组练过军队,上书过《美芹十论》这样著名的治国方略。他是贾谊、诸葛亮、范仲淹一类的时刻     的政治家。他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锤打,时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有人说他是豪放派,继承了苏东坡,但苏的豪放仅止于“大江东去”,山水之阔。苏正当北宋太平盛世,还没有民族仇、复国志来炼其词魂,也没有胡尘飞、金戈鸣来壮其词威。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会、民族、军事等矛盾)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歌,(    ),才能炸响,才能     。学诗功夫在诗外,诗歌之效在诗外。不但我们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

    1.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浮光掠影  大起大落  忧心如焚  震耳欲聋

    B.浅尝辄止  悲喜交加  忧心忡忡  振聋发聩

    C.浅尝辄止  大起大落  忧心如焚  振聋发聩

    D.浮光掠影  悲喜交加  忧心忡忡  震耳欲聋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也只要在政治之风的怂恿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

    B.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怂恿下,就能飞翔,就能燃烧

    C.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

    D.也只要在政治之风的怂恿下,就能飞翔,就能燃烧

    3.文章划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但我们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更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

    B.我们不但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

    C.我们不但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更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

    D.不但我们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本身魅力的艺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