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5 题,其中:
单选题 19 题,选择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5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9 题
  1. 秦朝在郡一级地方,除了郡守以外,设有郡尉和郡监两个郡一级长官。郡尉和郡监与郡守平级,可自行任命署吏,直接听命于中央。与此相似的是,在一县之内,亦分别设置令(长)、尉、监。由此可见,秦朝

    A. 地方所有署吏均由中央任命

    B. 中央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C. 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系

    D. 中央军政大权均掌握在皇帝手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吕思勉为晋朝惋惜:“然而大权始终为自北南迁的贵族所把持,使宋武帝(出身贫寒)一类的人物,直到晋末,才得出现于政治舞台上,这也是一笔很大的损失。”造成这一损失的制度原因是

    A. 世官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宰相制度的变革中,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宰相的人数增加,形成一种互相配合、互相制衡的集体权力,对皇权的制约有所加强”。以下最能体现这一趋势的是

    A. 秦朝三公九卿制   B. 汉朝郡国并行制   C. 唐朝三省六部制   D. 元朝的行省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明史∙刘健传》中记载到:孝宗时刘健与李东阳、谢迁俱在内阁,“三人同心辅政,竭情尽虑,知无不言。(孝宗)初或有从有不从,既乃益见信,所奏请无不纳”。材料体现了

    A. 内阁拥有决策大权   B. 军机大臣权力日重

    C. 内阁地位逐渐上升   D. 君权和相权的矛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然而,对“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中书省此举的真实意图是

    A. 加强中央对地方有效控制   B. 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

    C.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兼顾   D. 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清史稿》记载:“(军机处)初祗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据此,对军机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最初因处理军务而设立   B. 逐渐成为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C. 辅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   D. 已取代内阁获得法定的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古代雅典城邦任何法令的出台,首先需要某一公民发起政治倡议、提出议案,然后由议事会和主席团召集会议、筹备事项、主持公民大会进行讨论,最终由公民大会作出决定。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 民主运作方式公开透明

    B. 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C. 司法审判程序严格规范

    D. 公民参政议政态度积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秦朝建立之初,统治集团原本希望在博采先秦诸子百家之长的基础上构建新官学体系,但博士淳于越等人以古非今,以私学非议政府决策,不利于君尊臣卑的现实政治秩序。为此,秦朝

    A. 开始采用法家治国思想

    B. 焚书坑儒,思想专制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博采众长,兼容并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西周的这套制度,尽管对周帝国的迅速扩张贡献极大,但是,经过四百年左右的发展,这套制度在所谓春秋时代土崩瓦解。经战国,终为秦制所彻底替代。”文中“秦制”指

    A. 王位世袭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郡县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上郡岁三人,中郡二人,下郡一人,有才能者无常数。常贡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明法,有书,有算。”与材料中“贡士之法”密切相关的是

    A. 察举制

    B. 九品中正制

    C. 科举制

    D. 军功爵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学者罗伯特.勒纳说:“梭伦赋予富裕者以巨大政治权利的办法平息富人的不满.根据这一制度,富人(而不是世袭贵族)成了统治阶级的主角:最富有的雅典人最为重要,他们可以单独执政.”勒纳认为这一措施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A. 有利于雅典商品经济的发展

    B. 恢复了雅典债务奴隶的自由

    C. 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

    D. 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撰‘奉行’而已。”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对此制度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中书省负责草拟,下辖六部

    B. 门下省地位最高,掌握决策权

    C. 尚书省地位低下,没有权力

    D. 三省长官皆宰相,相权被分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左传》记载:“(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据此可知

    A. 中央集权制度遭到削弱

    B. 诸侯争霸局面开始出现

    C. 周天子的权威受到挑战

    D. 天子与诸侯的关系融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如表反映了秦汉时期山东部分地区郡县设置情况秦汉时期山东部分地区郡县设置情况表

    古国

    始封

    国都今地

    存灭

    始置州郡县时期

    少昊后嬴姓国,周武王封之于莒。

    莒县

    历夏商、周武王又封之于莒,战国时灭于楚。

    秦因置(莒)县

    黄帝十二世孙奚仲为夏车正,禹封为侯。

    滕州市东薛城

    历夏商西周,至战国灭于齐。

    秦因置郡,西汉废郡为县。

    周武王封弟周公旦于曲阜。

    曲阜市

    历西周春秋,战国为楚所灭。

    西汉置县属鲁国,西晋始置郡。

    有虞氏舜帝师所封。

    单县

    春秋时为鲁单父邑

    西汉因置单父县

    对表所反映的情况的合理解释是

    A. 姬姓是西周时期分封的主体

    B. 秦汉郡县往往沿袭先秦古国国名

    C. 兼并战争严重破坏先秦文明

    D. 以郡统县的传统发端于秦汉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据史载,明清时期,建宗祠、修宗谱、定族规的风气极为兴盛,几乎没有不立祠堂的宗族。安徽歙县棠樾鲍氏是明清著名的商人世家,资财雄厚,其宗祠建于棠樾村口,祠前石路上至今耸立着七座由明清两代帝王御赐匾额的石牌坊,足见当年之壮观。祠堂祭祖是宗族最重要的活动,族中16岁以上的男子必须出席祭礼,族人违犯族规家法,要在祠堂以祖先的名义执行处罚。这说明

    A. 宗祠兴盛与当地经商风气直接相关

    B. 宗族势力发展对中央集权明显不利

    C. 传统礼教因宗族势力发展而焕发生机

    D. 中国古代具有家国一体的文化特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道:“……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这一现象出现于

    A. 公元3世纪后期

    B. 公元3世纪前期

    C. 公元前3世纪后期

    D. 公元前3世纪前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唐朝那是个火热的年代,是个经常亮肌肉的年代,每个人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寒门出宰相,士兵成将军。”这里“改变自己的命运”主要途径是

    A. 世袭爵位

    B. 察举征召

    C. 科举考试

    D. 高官举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克利斯提尼用全新的、基于理性的体制,代替沿袭已久的颇具权威的惯例,意在用对整个城邦的忠诚替代传统的对部落和氏族的忠顺。”与材料直接相关的改革措施是

    A. 设立四百人议事会

    B. 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C. 建立十个地区部落取代血缘部落

    D. 发放“观剧津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某同学为“古罗马的政治文明”的课题作了一个幻灯片提纲,你认为其中哪一项应该修改?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罗马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对近代欧美国家立法司法产生重要影响   B. 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与秩序

    C. 所维护的民主共和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D. 不断地改变了近现代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5 题
  1. 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不仅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面貌,也影响着士人阶层的个人命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二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

    ——《隋唐五代史论集》

    材料三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四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与之对应的选官制度及其选官标准。

    (2)据材料二指出两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结所学知识分析其弊端。

    (3)据材料三、四,分析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从选拔标准和选拔方式的角度指出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部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材料三  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廷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

    ——中国论文网

    材料四  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材料一论述到的西周、秦朝和汉初的三项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

    (3)据材料三,说明元朝行省制度为什么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4)政治制度“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但其“本原精神”“仍可不变”。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材料四中的“本原精神”是指什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社会发展和形势变化是推动制度变革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又分封萧何、张良等一百多位功臣为列侯,建立侯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因此,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并没有完全回到西周封建的道路上去。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注: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掌、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指出秦朝解决这一困局的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为什么说“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的理由。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中国古代强化君主专制过程中,存在着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划分君、相的权限成了历代政治制度设计中的重要事情。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代的朝廷,主要由“三公”和诸卿组成。“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从制度上说,秦朝应有太尉的官位,实际上大概未曾具体选任担当这一职务的官员。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中书省起草诏书后,呈送皇帝,(皇帝若同意)画一敕字。经画敕后,即为皇帝的命令,然后行达门下省,待门下省加予复核。若门下省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送还中书省重拟。若诏敕获得门下省同意,送尚书省执行。尚书省则仅有执行命令之权。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近四十年来,……普遍的有一种误解,以为在民国成立以前,几千年以来的政体全是君主专制的,甚至全是苛暴的、独裁的、黑暗的,这话显然有错误。在革命前后持这种论调以攻击君主政体,固然是一个合宜的策略。至少除开最后明清两代的六百年……大体上说,一千四百年的君主政体,君权是有限制的。

    ——吴晗《历史的镜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代“三公”的主要职责。试分析秦代太尉一职从未授予大臣的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唐代宰相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的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清两代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一千四百年”的古代中国历史中限制君权的因素有哪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民主政治起源于希腊,对近现代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最初为君主政体,不久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他们全是贵族。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求政治自由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我们雅典)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一个不关心政治的人,我们不说他是一个注意自己事务的人,而说他根本没有事务。我们雅典人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因为我们认为言论和行动间是没有矛盾的,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开始冒失行动。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三  (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苏格拉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政治自由化”指什么?雅典民众要求“政治自由化”的经济基础是什么?这种“政治自由化”确立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2)据材料二,分析雅典民主政治有哪些优势?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有哪些?

    (4)据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对雅典和世界各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