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所反映的经济发展盛况是在(  )

    A.唐太宗时期 B.武则天时期 C.唐玄宗前期 D.唐玄宗后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庆祝的节日就是今天的

    A.清明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春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土地和赋税问题是农民普遍关注的问题。“均田免赋”口号是下列哪次农民起义中提出的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成语“三顾茅庐”、“鞠躬尽瘁”、“草船借箭”都出自于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这部小说也是我国最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它是

    A. 《西游记》

    B. 《水浒传》

    C. 《红楼梦》

    D. 《三国志通俗演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唐代有一位诗人,他的诗反映了动荡时代人民的苦难,表现了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被称为“诗史”。这位诗人是

    A.屈原

    B.杜甫

    C.辛弃疾

    D.关汉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在中国历史上,分裂和统一的局面曾经交替出现。结束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割据,实现全国统一的关键人物是

    A.隋文帝杨坚 B.隋炀帝杨广 C.唐太宗李世民 D.唐玄宗李隆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近代西方人把科举制称为古代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孙中山说:“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上最早最好的制度。”最早创立科举制的是

    A. 西汉

    B. 隋朝

    C. 唐朝

    D. 北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炀帝此举”是指

    A.建立隋朝

    B.统一全国

    C.开通大运河

    D.创立科举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与下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

    A.唐朝

    B.汉朝

    C.明朝

    D.清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假如让你拍摄一部以唐朝历史为题材的电视据,下列哪一情景不可能出现   

    A.武则天选贤任能发展经济 B.回族人在长安居住经商

    C.唐玄宗面试科举考试应试者 D.李白吟诗《蜀道难》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诗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杜甫在“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的诗句中描述的工具是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这样评价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旗冕。披旗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还一个,盛世繁华,文煌武烈。”他评价的是

    A.秦王嬴政

    B.汉高祖刘邦

    C.唐太宗李世民

    D.宋太祖赵匡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主要表明,宋朝

    A.等级森严

    B.商业繁荣

    C.重农抑商

    D.重文轻武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如下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

    A.卫青北击匈奴 B.岳飞抗金

    C.文天祥抗元 D.戚继光抗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50余座……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这一现象说明了宋代

    A.手工业的发展 B.达官贵人的需要

    C.城市商业的繁荣 D.海外贸易的兴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己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下列史实和此表述相符的是

    A.发明了铁制农具

    B.北宋中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C.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D.宋初,南方人口仅100多万户,而北方人口有230多万户,是南方的两倍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风从草原走过,吹散多少传说,留下的只有你的故事被酒和奶茶酿成了歌……到处传扬你的恩德,在牧人心头铭刻。”这首歌曲《成吉思汗》中,成吉思汗被牧人传扬的最大“恩德”是

    A.灭亡西夏 B.统一蒙古 C.修筑长城 D.开发江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的科技成就是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华佗制成“麻沸散”

    C.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D.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两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城市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B.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C.科技文化的繁荣 D.对外开放,海外贸易兴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中国封建社会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的朝代有

    A.秦、西晋、隋、元 B.秦、西汉、唐、元

    C.西汉、隋、唐、北宋 D.西汉、东汉、唐、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观察如图,图中行政区划分反映了元朝开创的什么制度?

    A.王位世袭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皇明祖训》记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xiéháng)(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太祖这一做法反映的实质是(   )

    A.扩大六部权力 B.改革丞相制度

    C.扩大地方权力 D.加强君主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清朝人李祖陶说:“今人之文,一涉笔惟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情望风觇(看,窥视)景,畏避太甚。见鳝而以为蛇,遇鼠而以为庇。消刚正之气,长柔媚之风。”上述社会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清王朝实行

    A.廷杖制度

    B.“文字狱”

    C.八股取士

    D.特务统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如图是一幅描绘矿工在井下采煤情景的插图。这幅插图收录在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一书中。这部书是

    A.《本草纲目》 B.《梦溪笔谈》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乾隆时期设置的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广大地区的是

    A.西域都护 B.北庭都护府 C.伊犁将军 D.乌里雅苏台将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了什么样的社会状况?这种局面称之为什么?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并分析其思想形成的原因。

    材料三  盛唐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与少数民族和外国交流频繁,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和艺术,这些都使得唐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呈现出多元开放的时代特征,充满着蓬勃向上的活力。

    材料四  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当时的中外交流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中国同亚非欧频繁往来,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域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区,并日益流行,出现了“胡风盛行”的景象。玄奘西行带回大量佛经,他撰写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天竺等地区的宝贵资料;鉴真东渡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上材料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和《中国古代史(全一册)》

    (3)根据材料三、四,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概括盛唐气象的重要表现并简述唐文化的特点。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举出一个典型事例,说明盛唐时期中华文明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5)唐文化影响深远。在我们今天的文化生活中有哪些唐文化的痕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丝绸之路开创性地打通东西方大通道,首次构建起世界交通线路大网络;……推动了科学技术的交互传播;助推了多样性文化交流,是东西方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相互浸染、相互包容的重要纽带。

    ——摘自《求是》

    (1)“打通(陆上)东西方大通道”的是谁?中国发明的哪项技术传人欧洲后,对欧洲的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材料二 

    (2)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以上人物的事迹都名垂青史。请将以上人物的事迹按对外交往的特点分为两类并写出分类依据,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简述其事迹。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二图片和史料说明宋朝对外交通有什么特点?请依据材料二归纳发生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 

    (4)材料三都是对清政府哪一政策的评价?依据材料四,归纳两则材料共同的观点。

    (5)从汉唐到明清,中国的外交政策呈现出什么样的趋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代时间轴

    (1)材料一是历代政府对台湾地区管辖,请分别写出A、B机构的名称。

    材料二  疆域空间图

    (2)请分别写出材料二中三个朝代与A区域交往或进行管辖的史实各一例?

    材料三  两宋时期的榷场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这一时期的政治格局是什么?这一格局结束的标志又是什么?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什么是榷场?归纳这一时期民族交流的主要领城。并说一说两宋时期民族交融的新变化。

    材料四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交融,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5)依据上述材料,说出中华各民族交融的方式有哪些?(至少2个)这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何共同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