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9 题,其中:
选择题 15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5 题
  1. 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据此治国理念,他采取的举措是(  )

    A. 打击敌对官僚贵族,扩大统治基础

    B.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C. 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农业生产

    D. 创立科举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史料记载:杨坚,其父在北周官至柱国大将军,北周武帝聘杨坚长女为皇太子妃。581年,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为帝,改元开皇。依据这段材料判断,杨坚是(  )

    A. 隋炀帝 B. 鲜卑人

    C. 北周外戚 D. 北周亡国之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小明同学在课外读史活动中阅读到下面一段小故事:骆宾王写得一手好文章,曾参加反抗武则天的队伍,撰写讨伐檄文。武则天读了檄文后,惋惜地说:“这么好的人才,没有得到重用,是宰相的过错!”这个小故事反映了武则天的为政理念是(  )

    A. 爱惜民力,减轻人民负担

    B. 重视教育,发展科举制度

    C. 重用武力,巩固开拓边疆

    D. 不拘一格,选拔真才实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据史籍记载:隋开皇八年(公元588年)十二月至次年二月,隋文帝杨坚命令晋王杨广统率水陆大军50余万,展开攻灭江南陈朝的大规模作战。此役逼降陈后主陈叔宝,陈亡。以上记载说明(  )

    A. 隋朝的建立 B. 隋朝的统一 C. 隋朝的灭亡 D. 隋朝的疆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五代的开国皇帝都是凭武力夺位,在位的时间也都不长,最短的只有十个月。这五个朝代的统治平均约为十年,最短的不到四年。”这则记载说明(  )

    A. 五代时期各政权并立 B. 五代南方政局稳定

    C. 五代各政权更迭频繁 D. 后梁存在时间最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自西晋灭亡后,“天下丧乱,四海不一”。长期的分裂割据,使得“战争相寻”“书轨不同,生人涂炭”。隋朝仅用数月灭陈,成功结束纷乱近400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据此判断隋朝统一的有利因素是(  )

    A. 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B. 南北经济差距缩小

    C. 广大人民向往统一 D. 南朝陈政权的腐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人…衍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这段话赞扬的中国古代制度是(  )

    A. 科举制 B. 察举制

    C. 三省六部制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99年,安徽淮北市濉溪县百善镇柳孜村做过一次隋大运河遗址考古挖掘,挖出了一处石质的码头遗址及一段运河河床下面有八艘唐代沉船还有几十吨瓷器的残件,其中罕见的瓷器珍品有1200件,被确定为唐宋全国各大瓷器窑口的遗物。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没有在材料中体现的是(  )

    A. 考古发现对研究历史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B. 大运河在唐朝继续发挥着它的重要功能

    C. 大运河的开凿促进了北方各民族的交融

    D. 唐朝的制瓷业较为发达,瓷器产量极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终于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统治面临瓦解。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同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这段材料叙述了唐朝建立的(  )

    A. 背景 B. 过程 C. 结果 D. 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勒内•格鲁塞说:“因为唐太宗的劳苦功高,一个不可预知的中国,一个豪杰史诗的中国,并改写了几千年来不断持续着的文化史。”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评价是因为唐太宗(  )

    ①结束了隋末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了唐朝

    ②统治清明,出现“贞观之治”

    ③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④发兵反击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贞观时期,唐太宗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下面图示体现的举措是(  )

    A. 减省刑罚,主张刑罚为末

    B. 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C.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D. 明确中央机构职权,完善三省六部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治世和盛世,如唐朝就有“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这些治世或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②统治者都轻徭薄赋,注重发展生产

    ③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④统治者都重用人才,知人善任

    ⑤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图为唐朝发明的筒车模型,据记载:“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据此判断这段史料对筒车的介绍不包括

    A. 形状

    B. 材质

    C. 尺寸

    D. 原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下面这些唐诗中,反映了当时民族交融情景的是(  )

    A.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B.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

    C. 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

    D.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连年灾荒,无以为生,发动大规模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这段话不能说明唐末农民起义(  )

    A. 推翻了唐朝统治 B. 波及范围比较广

    C. 与藩镇割据并存 D. 涌现出杰出将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请运用历史学科素养,完成下面各题。

    (1)宋朝的陈普在《历代传授歌》中写道:“北齐后周犹一隅,隋文混一朔南暨。(北齐后周盘踞一方,隋文帝名扬四海)。“结合所学,简述陈普在文中高度赞扬隋文帝的原因。

    (2)对图二帝王,《旧唐书》赞曰:“高皇创图,势若摧枯。国运神武(译文:高皇帝创立了国家,扩张势力如同摧枯拉朽,国家的运势昌盛)。“结合所学,以具体史实证明该评价。

    (3)“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是图三人物的治国理念,简述他是如何“以古为镜”以人为镜”的,并指出他还重用过哪些著名的贤相?

    (4)图四人物在其统治前期,推行过哪些改革措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隋运河如同一条流动的文化之河,与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反映了隋文帝统治时期,隋朝经济发展的部分数据

    项目

    隋初

    隋盛

    人口

    3000多万

    4000多万

    垦田

    1900多万公顷

    5500多万公顷

    粮仓

    长安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等

    材料二 隋统一全国后,为了沟通南北交通,加强对全国的控制,隋炀帝开凿了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北京),南至余杭(杭州)的大运河。它是历史上最长的运河,也是流经范围最广的一项水利建筑工程。隋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成为纵贯南北的一条交通动脉。

    ——改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挖运河是死尸满野,河挖到哪里,运送尸体的车子就跟到哪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仅仅用了152天,由洛阳到扬州的运河便疏通完成。在短短的六年间,仅依靠枯水期才能进行施工的前提下,杨广征发民夫数百万修筑运河,而最后修永济渠时已经到了“男丁不供,役使妇人”的地步,可杨广依然我行我素,不顾及民间积怨,而后又接连征高丽。在杨广即位十年后农民起义就开始爆发。

    ——《中国大运河的发展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文帝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并分析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描述隋大运河,并说明隋大运河的特点。

    (3)结合材料一、二,分析隋大运河开凿的客观原因与结果。

    (4)根据材料三,分析隋大运河的开凿对隋朝发展的消极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王朝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朝代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放的朝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僧人鉴真受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但鉴真矢志不渝,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前后用了12年。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改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647年,天竺摩揭陀国遣使来中国;随即,唐太宗派人到天竺,“取熬糖法,即诏扬州上诸蔗,柞沈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

    唐初,波斯商人的足迹遍于长安、洛阳、扬州、泉州、广州。他们贩卖珠宝、香药及西域、南海一带的土产。中国的丝绸、瓷器、纸张等商品也大量运往波斯,并被波斯商人转销到西方。

    ——《中外关系史讲义》

    材料三 唐朝民族交往事例

    ——整理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简述我们从鉴真身上可以学到怎样的优秀品质?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唐朝中外交往的特点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三,归纳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交往的方式,并阐述其影响。

    (4)综合上述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强盛的主要原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某校七年级(1)班的王老师为了提升同学们的学科素养,帮助他们对历史史实形成正确的认识和价值判断,组织同学们分小组围绕“盛唐气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探究体验活动。请你一起完成学习活动。

    任务一(图片展览﹣﹣感受唐都宏伟]

    (1)一小组同学绘制了下面的“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图片小报,请选择两个区域简述其位置和功能。

    (2)读图一,概括长安城布局的特点。

    任务二(搜集整理﹣﹣一寻找身边历史)

    (3)二小组同学利用网络搜集到下列钱币资料,据此可提取到哪些历史信息?

    任务三(阅读史书﹣﹣学习评价人物)

    (4)三小组同学在课外阅读中摘抄了下面的内容,根据其对唐朝社会的描述,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唐玄宗的历史功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