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14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中世纪晚期,西欧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随之而来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它们是

    A. 工厂和乡镇企业

    B. 租地农场和工厂

    C. 乡镇企业和手工工场

    D. 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游牧渔猎

    C.农耕定居

    D.铁犁牛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文艺复兴始于意大利,新航路开辟始于葡萄牙。一个发现了“人”,一个发现了“世界”,它们共同推动了(   )

    A. 大西洋沿岸经济的繁荣 B. 基督教思想的传播

    C. 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D. 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罗马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它由四部法律文献组成,其中哪一部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  )

    A. 《查士丁尼法典》 B. 《法学汇纂》

    C. 《法理概要》 D. 《新法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英国诗人雪莱说:“我们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文学、宗教和艺术之根都在希腊”这句话的含义是

    A.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 B.古代希腊人是欧洲人的祖先

    C.古代希腊是一切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D.希腊文明是文艺复兴产生的根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面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图中③处应填写的是

    A.罗马共和国

    B.罗马帝国

    C.西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封建时代的欧洲,虽然处在教会神学的控制之下,但也孕育着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下列对欧洲封建时代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A.庄园经济流行 B.西欧城市重新兴起

    C.西欧大学纷纷兴起 D.亚历山大东征建立庞大的帝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世界三大宗教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且风格迥异的建筑文化。下列图片的建筑与三大宗教无关的是

    A.麦加大清真寺

    B.洛阳白马寺

    C.巴黎圣母院

    D.希腊帕特农神庙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18世纪中后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B.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

    D.1804年,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世纪中期,英国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2%,占欧洲人口的10%,却似乎具有相当于全世界潜力40%~50%的现代工业能力。”此时,英国强大的主要原因是

    A.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国家重归统一扫清发展障碍 D.垄断组织的大量出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得到广泛传播,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开始指引工人运动沿着正确的道路迅速发展。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起来

    ③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力地指导了英国的宪章运动

    ④巴黎公社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第一次成功实践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罗伯特·李将军的雕像曾遍布美国。但在一次战争后,有人主张拆除这些雕像,认为它们是奴隶制和白人至上主义的象征。这次战争最有可能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北伐战争 C.北美独立战争 D.美国南北战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在下列科技发明中,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横线处最恰当的内容应该是(   )

    A. 社会进步 B. 社会矛盾

    C. 社会变化 D. 政治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牛顿在天文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重大理论突破

    C.巴尔扎克的《神曲》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D.贝多芬创作的《英雄交响曲》是一部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其依据是

    A.世界各国均被卷入战争

    B.交战双方未能决出胜负

    C.交战双方均遭受重大损失

    D.最终战胜国未能获取利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假如你在1936年踏上苏联的国土,你不可能看到的是

    A.列宁在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B.人们在议论刚刚颁布的新宪法

    C.很多农民都加入了集体农庄 D.苏联的重工业建设捷报频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第一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兴起。其具体表现包括

    ①玻利瓦尔等人领导的拉美独立运动推翻了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统治

    ②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③扎格鲁尔领导的华夫脱运动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④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历史概念图是一种空间网络结构图,可以把隐性知识显性化,也可以把碎片知识系统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概念支架图如下,图中括号处应该是

    A.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B. 发表《开罗宣言》

    C. 发表《波茨坦公告》

    D.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文中的“安全网”指的是

    A.社会扶贫制度 B.社会保障制度 C.“以工代赈” D.计算机网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斯大林曾经说过:“谁解放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们的军队所到之处。”下列史实能印证斯大林这句话的有

    ①二战后,美国援助英国              ②二战后,美国在日本推行民主化改革

    ③民主德国的成立                 ④东欧剧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孕育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①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为中华传统文化体系奠定了基础

    ②春秋时期商鞅在魏国变法,其敢为人先的精神激励后人

    ③东汉的司马迁秉笔直书,其作品《史记》成为史书的典范

    ④南朝的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用于研究三国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

    A.历史剧《三国》 B.罗贯中《三国演义》 C.司马光《资治通鉴》 D.诸葛亮《出师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 B.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

    C.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 D.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皇帝对胡汉联姻非常高兴,在御座上指派各皇弟与汉族官僚的女儿联姻;他还把自己的鲜卑姓氏改为‘元’。”材料反映了孝文帝在改革中

    A.严禁贪污 B.实行汉化政策 C.迁都洛阳 D.颁布均田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亚洲文明也在自身内部及同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发展壮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之光)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哪些属于古代亚洲的文明成果?请分别写出它们的名称。

    (互鉴交流)

    材料二   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汉武帝派使臣联合西域的大宛、乌孙、大月氏等国,成立了一个松散的合作联盟,旨在孤立和削弱匈奴势力。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由长安到西域,到中亚,到西亚,再绵延至欧洲。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佛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

    ——穆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

    (2)材料二中汉武帝派出的使臣是谁?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丝绸之路的开辟有什么重要的影响?

    材料三   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外来文明的优秀成果,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近代日本人又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自己国内,促进了日本的又一次腾飞。

    ——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3)材料三中“日本在亚洲拜认第一位老师”和“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自己国内”分别对应日本历史上的哪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它们分别使日本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

    (美好未来)

    材料四   亚洲近几十年快速发展,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就是敞开大门,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如果各国重新回到一个个自我封闭的孤岛,亚洲文明就将老死不相往来而丧失生机活力。亚洲各国人民希望远离封闭、融会通达,希望各国秉持开放精神,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同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

    (4)依据材料四回答,习近平认为亚洲近几十年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经验是什么?对此他提出怎样的亚洲发展方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近代以来,大国崛起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探究它们的崛起过程,总结它们的成功经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导致英国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在光荣革命之后,英国迅速建立起了一个适合国情和生产力发展的政治体制。这个体制不仅将英国1640年以来的革命成果以温和与妥协的方式巩固下来,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开启了现代英国之路。

    ——摘自《强国之鉴》

    (1)材料一中“1640年以来的革命”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的“政治体制”是什么?

    材料二   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沙皇俄国的大国地位,沙皇正着手开始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国社会在十九世纪最后十年发生转型。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2)材料二中阻碍俄国发展的“这种制度”指的是什么?“社会改革”指的是俄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材料三   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列宁说:“当我们用‘强攻’的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后,我们则必须改变”。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的苏俄和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为了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分别实施了什么政策?有何共同的积极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上述三国崛起的历程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世纪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对此某班同学展开探究活动。请你按照问题要求,完成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片一、二反映的两次会议使帝国主义列强在一战后形成了哪一体系?为了维护这一体系而成立的国际组织是什么?

    材料二  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2)材料二中的“才刚刚开始”的战争正式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伴随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不复存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整体态势如何?

    探究活动二:世界经济格局的变迁

    材料三   “西欧与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友,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

    ——摘自《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变化情况。

    材料四

    ​​​​​​​

    (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一趋势而成立了图三所示的国际组织?它与图四所示的国际组织在当今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秦汉四百余年的孕育与熔铸,为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奠定了基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在郡下设县。这些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秦制以铜虎符发兵,虎符剖半,右半由皇帝掌握,左半在领兵者手中,左右合符,才能调动军队。这是保证兵权在皇帝手中的重要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

    ——选自《秦汉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写出两点即可)

    材料二   秦汉在我国语言文字学发展史上有特殊的地位,这一时期汉字字体由小篆演变为隶书,确定了汉字的基本形态。隶书把小篆的长方形变为扁方形,把均称弯曲的线条变为方折平直的笔画,彻底消灭了汉字中的象形面貌,基本确定了此后汉字的方块形状、笔画特点和字体结构,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选自《中国文化通史》

    (2)根据材料二回答,秦汉时期的文字字体发生了怎祥的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这一时期哪一技术在为人类提供方便、快捷的书写材料的同时,也推动了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材料三

    汉朝妇女的化妆盒——化妆用器铜烤炉——出土时,炉内仍留有若干骨头

    ——选自《中国服饰画史》——选自《文物秦汉史》

    (3)材料三反映了汉朝怎样的社会风貌?

    材料四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公元前124年在京城设立太学,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所有完备规章制度的学校。太学以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为教材,教师则由儒学博士担任。由于适应国家培养官吏的需要,太学生的人数不断増加。儒生们开始大量进入政权体系,中国封建时代的统治思想逐步巩固起来。

    ——选自《剑桥插图中国史》

    (4)根据材料四回答,汉武帝创办太学的目的是什么?(写出一点即可)除此之外,董仲舒还向汉武帝提出了哪项加强思想控制的建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