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2 题,null 1 题,单选题 9 题,材料分析题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 题
  1. “乐”原指早期人们用以表达情感的文化活动,如诗歌、音乐、舞蹈等。西周时出现了十分严格的乐舞制度。祭祀时“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少八风。”这样的变化

    A. 遵循血缘政治传统

    B. 带有鲜明等级色彩

    C. 强化了皇权的专制

    D. 顺应了儒学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清廷从政治标准出发,多次颁布法令,对民间戏曲进行干预,禁唱词曲;同时,清政府尤其是乾隆后期又召集民间不同的戏班进宫演唱,供他享乐。清廷的上述做法

    A. 使京剧艺术带有强烈的阶级性

    B. 使京剧在当时具有雅俗共赏性

    C. 客观上为京剧产生提供了空间

    D. 改变了戏曲的教化和娱乐功能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史载,宋以后戏曲发展进入鼎盛时期,从明代起,每年五月三日,国家和民间都要举行祭拜关羽的活动,此后,关公戏经久不衰。此现象

    A. 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形成

    B. 体现了神化儒学的倾向

    C. 突出了戏曲的教化作用

    D. 强化了宗教观念世俗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9 题
  1. 元代杂剧是在前代戏曲艺术宋杂剧和金院本的基础上,融合了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艺术,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成熟文学剧本。与传统诗词歌赋相比,元代杂剧的突出特点是

    A. 流传范围广   B. 反映社会生活   C. 富于观赏性   D. 体现文化融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中记述:“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之言辞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可见戏剧

    A. 发挥了社会教化功能

    B. 内容都是历史事实

    C. 可以反映农民心声

    D. 与学校教育形式相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包公戏是戏剧舞台上的艺术典型。京剧形成后,包公戏出现了复杂面貌,既有铡驸马时的铁面无私、主持正义的清官形象,也有用打龙袍代替打皇帝维护君主尊严的卫道者形象。这充分说明

    A. 清代的包公戏更尊重历史事实

    B.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开始走向成熟

    C. 老百姓对司法公正的强烈向往

    D. 京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宋以来的民间戏曲小说,凡是才子佳人的题材,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多半是秀才。但才子若要抱得美人归,实现大团圆,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这反映了宋代以来

    A. 文学作品推动科举制度发展

    B. 主流思想借助戏剧传播

    C. 市井文化反映社会价值取向

    D. 读书做官成为社会风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题文)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A. 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 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 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 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在中国戏曲中,昆曲被称为雅乐正声,明万历年间更是被视为“官腔”。随着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京剧的形成终结了长期以来的“花雅之争”,以昆曲为代表的“雅部”衰落了下去。清中叶以后昆曲没落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等级观念的弱化

    B. 统治阶层旨趣的变化

    C. 民众文化水平的下降

    D. 市民阶层发展的必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加试题)有学者指出,昆曲在获得它的崇高地位后,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却并没有在市场上得到充分认可,它是千百年来雅文化传统在表演艺术领域里最集中、最典型的结晶,而在演出市场上,民众比起文人士大夫群体来,却是更具有发言权的群体。由此可见,京剧在晚清取代昆曲成为主流戏曲形式,主要是因为京剧

    A. 艺术审美价值更高

    B. 内容贴近民众生活

    C. 符合晚清政治潮流

    D. 迎合民众文化需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昆曲与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两座高峰。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有

    ①昆曲是中国舞台艺术中集中国文艺之大成的代表品种

    ②京剧是在昆曲和秦腔基础上,吸收徽戏和汉戏等剧种的优点和长处基础上演变而成,全面和集中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

    ③昆曲名称正式产生于清初,京剧正式形成于乾隆年间

    ④昆曲属于曲牌联套体,京剧属于板腔体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中国古代戏剧在明清时期形成了所谓“洞房花烛”模式、“金榜题名”模式和“衣锦还乡”模式,体现了一种“大团圆主义”。这

    A. 反映了人民的理想主义追求

    B. 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发展

    C. 抨击了封建制度的腐朽

    D. 冲破了宋明理学的束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明崇祯年间所刻曾楚卿编《莆曾太史汇纂鳌头琢玉杂字》中40幅演戏对联中剧目

    忠孝类

    节义类

    功名类

    风情类

    1.苏武:《牧羊记》

    14.蔡伯喈:《琵琶记》

    15.苏茧:《鹦鹉记》

    16.刘殷:剧名不详

    17.五伦:《全备记》

    18.姜诗:《跃鲤记》

    19.凯文:剧名不详

    20.杨显:剧名不详

    21.玉箫女:《玉环记》

    22.刘锡:《宝莲灯》

    23.朱寿昌:剧名不详

    24.赵氏孤儿:《八义记》

    25.蔡端明:《洛阳桥记》

    26.三省半:剧名不详

    15.孟道:剧名不详

    27.杨氏:《杀狗记》

    28.杨正卿:剧名不详

    29.李彦贵:《卖水记》

    30.文俊:剧名不详

    31.王十朋:《荆钗记》

    32.孟琰:剧名不详

    33.包文拯:《包公案》

    34.韩朋:《十义记》

    35.冯京:《三元记》

    25.薛仁贵:《白袍记》

    36.韩信:《千金记》

    37.曹彬:剧名不详

    38.班超:《投笔记》

    39.苏秦:《金印记》

    40.刘知远:《白兔记》

    41.吕蒙正:《破窑记》

    42.傅春卿:剧名不详

    43.薛登山:《薛家将》

    44.文显:剧名不详》

    45.朱买臣:《渔樵记》

    36.《拜月亭记》

    46.梁山伯:《同窗记》

    47.陈三:《荔镜记》

    48.薛荣:《合钗记》

    49.《西厢记》

    14种

    10种

    11种

    5种

    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站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