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4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某班板报出现了如下版块:“开天辟地”“北伐凯歌”“星火燎原”“万里长征”。这期板报最合适的主题是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B.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C.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D. 科学技术的成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从而宣告了日本侵略者在台湾多少年殖民统治的结束

    A. 30年

    B. 35年

    C. 45年

    D. 50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为积极开展“研学旅行”,某校今年的夏令营活动选择了遵义。你认为下列最能体现遵义红色旅游特色的是

    A.民主共和 深入人心 B.开天辟地 焕然一新

    C.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D.转危为安 生死攸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九十多年前的某一天,在中国某地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这一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的开始,它是

    A.党在国共合作下誓师北伐的宣言

    B.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C.党中央召开遵义会议的序曲

    D.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序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2016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广州市开展了“一城一中山”的纪念活动。假如你暑期到广州游学,探寻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足迹,应该去(   )

    A.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旧址 B.辛亥革命首义纪念馆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旧址 D.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旧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国民党和共产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黄埔军校的创办 D.北伐战争开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是中国共产党走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的开辟始于

    A. 新文化运动

    B.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 南昌起义

    D.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推翻军阀反动统治。军阀不包括

    A.孙传芳 B.吴佩孚 C.蒋介石 D.张作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国民党反动派统治建立和覆没的标志分别是

    A.东北易帜、淮海战役的胜利 B.宁汉合流、华北的解放

    C.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南京的解放 D.四大家族形成、新中国的建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毛泽东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应将重心转向农村,积蓄革命力量,发展壮大自己”。这反映了毛泽东(     )

    A. 对中国革命对象的正确认识 B. 对中国社会阶级状况的分析

    C. 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主张 D. 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的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34年11月6日的晚上,三位女红军借宿在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沙洲村的徐解秀家,四个人盖着她床上的一块烂棉絮和一条女红军自带的棉被。第二天红军要开拔了,三位女红军把她们仅有的一条棉被剪了一半给徐解秀……这感人的故事发生在( )

    A.北伐战争时期 B.红军长征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的伟大传奇。”长征途中,毛泽东率领红军出奇制胜,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的行动是(  )

    A.四渡赤水 B.强渡大渡河

    C.飞夺泸定桥 D.翻雪山过草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这次会议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A.邓小平 B.毛泽东 C.孙中山 D.周恩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八路军军歌》中唱道:“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判断歌词中的“慷慨悲歌奔战场”是指下列哪场战争

    A.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为收复东三省而进行的抗战

    B.甲午战争后,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C.七七事变后,国共实行合作进行全面抗战

    D.内战爆发后,全国人民为推翻国民党反动派而进行的浴血奋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程,王小红绘制了如下图的年代尺

    按时间顺序在“           ”处填入相关的历史事件,填入的历史事件依次是

    ①“九一八”事变

    ②平型关战役

    ③百团大战

    ④台儿庄战役。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下图为该名录构成示意图,从中可得到的正确认识是

    A. 八路军自始至终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B. 中华民族在八年抗战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C. 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D. 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我们的大会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开会的:中国人民在其对于日本侵略者作了……坚决的英勇的不屈不挠的奋斗,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和自我牺牲之后,出现了这样的新局面……中国人民配合同盟国打败日本侵略者的时机,已经迫近了。”材料中的“我们的大会”指的是

    A.中共一大 B.国民党一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七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947 年6 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揭开了   的序幕

    A.战略防御 B.战略相持 C.战略反攻 D.战略决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解放战争时期,下列城市中通过和平方式解放的是(  )

    A.北平 B.锦州 C.沈阳 D.天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毛泽东所作的诗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描述的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1)材料一的歌谣涉及了哪些历史事件?(至少找出两个)

    材料二  井冈山位于罗宵山脉的中段,这里远离南昌、长沙、武汉、广州等大城市,属于湘赣军阀不管之地,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井冈山山高林密,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便于屯兵,有利于开展游击斗争,这里的红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能够给部队提供充足给养。井冈山地区有共产党的组织,还有共产党员袁文才领导的农民自卫军,群众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毛泽东当初选择井冈山作为根据地的原因。

    材料三  上井冈山之后,毛泽东还提出:“红军要严格执行‘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的三大纪律和‘上门板,捆稻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的六项注意。”

    (3)根据材料三,回答红军能够在井冈山站稳脚跟的原因。

    (4)材料二、三,表明中国革命拉开了怎样的序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用图中字母(BDE)回答:1935年1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地点:        。红一方面军与陕甘根据地的红会师的地点: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       

    材料二  博古等人在红军长征出发前,既不做深入细致的政治动员,也不做长途行军作战的准备。他们把突围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行动缓慢,始终摆脱不了敌人。

    (2)据材料二、三、四,分别概括红军长征过程中遇到的艰难险阻。

    材料三  红军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后,人员折损过半,只剩3万多人。红一方面军原来准备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蒋介石调集重兵布成口袋阵,企图一举消灭红军。

    材料四  草地位于川陕甘边界,绵延几百千米,到处是野草丛生的沼泽和散发出腐臭味的黑色泥潭。行人稍有不慎,就会陷入其中,无法生还。红军靠挖野菜、草根,甚至杀军马或煮皮带充饥,常常背靠背宿营,互相取暖;手挽手行进,趟过泥沼。就这样,红军历尽艰难,走出了草地。

    红军将士穿着单衣,踏着没膝的积雪,顶着怒吼的狂风,以无比坚强的意志和团结互助的精神战胜了风雪,翻越了夹金山。

    (3)以上材料折射出长征精神的哪些内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某研究课题小组在对民族复兴问题的研究中搜集到了以下几组史料,阅读后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的军队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

    ——《九一八小调》

    (1)材料一叙述的“夺我东北三省”局面发生在哪次事变后?

    材料二 

    (2)面对当时的民族危机,材料二图一中两位英雄人物在进行了怎样的斗争?该事件的最终解决有什么意义?

    (3)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是在图二的什么事件之后?

    材料三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分别举出国、共两党军队抗击日军取得重大胜利的一个战例。

    材料四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抵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彻底洗刷了近代以后中国屡遭外来侵略的民族耻辱,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5)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

    (6)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标志性事件,并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作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部分)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1)据材料一,概括1869—1900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情况。分析此时民族企业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  他善于利用状元身份为自己的企业谋求专利,经营得法,使……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除纱厂外,他还建立了垦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铁厂等产业。他把挣来的钱用于兴办学校、图书馆、博物苑、气象台、医院、公园和剧场等文化教育机构,有些在国内还是首创的,如1905年创办的南通博物苑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

    (2)材料二中的如图是哪一历史人物?根据材料二,分析他创办的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华的经济侵略。1912—1919年,中国新建工矿企业470多家,资本近1亿元,再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共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民国以前40多年的总和。

    (3)根据材料三并给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利条件。

    材料四  如图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示意图

    (4)根据材料四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示意图,分析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程呈现什么特点?并指出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