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选择题 5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1 题,句子默写 1 题,小作文 1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音色里的中国人文

    中国音乐里音色表现的一个内涵即是“音即一切”的音色观。音色的表达是在音色里就完成的,不需要假借任何外在的旋律、曲式、结构的发展。音色里的实音、虚音、合音,就有层次。如《思春》,由一个音的五种音色变化就可以带出心有戚戚,但欲言又止,最后终于倾吐出来的心情变化。一个“音”在这里事实上就具足了一切。

    就中国音乐“音即一切”的音色特质,我们做几点介绍。任何音乐系统都有它喜欢的音色。中国音色虽然比较多元,但还是有它基础音色的存在。这基础音色跟桐木音色有关。中国人在音乐上比较不讲究共鸣,它要的是材质本身的音色。而梧桐软硬适中,较能传达出很淳厚中和的感觉,而在这点基础上再做变化。

    中国音乐重视音的本质,以《阳春》为例,它所以有那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就因琵琶“多骨少肉”的音色,这首曲子不能拿到吉他上弹。也许当吉他弹出第二十个音时,它第一个音的共鸣恐怕还在那里。所以吉他很适合伴奏,而琵琶只能做主体的、独奏的表现。中国的乐器都有这个特色,它的音色虽然站在梧桐木的基础上面,但个性很清楚、颗粒很清楚地直接表现出来。所以我们常说中国乐曲的音色是非常个性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再有,音色还常体现一个较音色更基底的角色出来。过去琴人讲,散音不动,像地;泛音空灵,像天;按音是人来变化它的,代表人。一个好的乐曲一定要在天地人中间得到协调。所有的古琴曲,一开始不是散音,就是泛音。最后的结束一定是泛音,为什么,因为散音代表地,泛音代表天,代表音乐来自天地。最后好的音乐,要回归于天。这里体现出了中国人特殊的创作观。

    “音即一切”还涉及中国音乐对下指落弦的功力讲究。中国音乐,讲软弦对软弓。最好的民间胡琴家用的乐器,弓拿起来,弓毛是垂在下面的,弓毛可以缠三匝。其好处是可以在瞬间达到最大的张力位差。

    我们听20岁的人唱的《塞上曲》,中年人唱的《塞上曲》,老年人唱的《塞上曲》,这样一种因音色的变化而产生的情怀对应,必须在具体实践中才能感受到。乐谱是没有办法表现音色的。所以从谱子认知一个中国作品,可能那个原点就缺了。而这样一个原点的缺失,就会导致中国音乐里可能最重要的一块就从根柢流失了。

    (节选自《文汇报》林谷芳《音色里的中国人文》)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中国音乐里的音色表达,与旋律、曲式、结构无关。

    B. 中国的乐器都是梧桐木制成的,是因为中国音乐音色的需要。

    C. 中国人独特的创作观是要体现乐曲在天地人之间的协调。

    D. 中国乐曲是不能从谱子去认知的,乐谱难以表现中国音色。

    2.下列对乐器与中国音色关系的表述,符合文章原意的一项是

    A. 吉他等西洋乐器不大适合演奏中国乐曲,因为吉他只适合伴奏。

    B. 琵琶“多骨少肉”的构造,可以产生“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色效果。

    C. 最好的民间胡琴家用的是软弓,目的是为了在瞬间达到最大的张力位差。

    D. 因为桐木木质中和,表达音色比较单纯,符合中国人讲究材质本身音色的需要。

    3.文段中作者列举了三首中国乐曲,谈谈作者借这三首乐曲分别说明了中国音乐音色的哪个特点。(对每一首乐曲的说明不超过25个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枪挑紫金冠

    谁要看这般的戏?新编《霸王别姬》。霸王变作了红脸,虞姬的侍女跳的是现代舞,一匹真正的红马扮乌骓。我先是手足无措,而后生出了深深的羞耻——所谓新编,在许多时候,并不是将我们送往戏里,而是在推我们出去。它像镜子,只照出两样东西:胆大妄为与匮乏。

    羞愧地离席。出了剧院,二月的北京浸在浓霾里。没来由想起了甘肃,陇东庆阳,一个叫做小崆峒的地方,黄土上开着一树树的杏花。三月三,千人聚集,都来看秦腔,《罗成带箭》。我到时,恰好是武戏,一老一少,两个武生,耍翎子,咬牙,甩梢子,一枪扑面,一锏往还,端的是密风骤雨,又配合得滴水不漏。突然,老武生一声怒喝,一枪挑落小武生头顶的紫金冠,小武生似乎受到了惊吓,呆立当场。

    我以为这是剧情,哪知不是,老武生一卸长髯,手提长枪,对准小的,开始训斥;鼓锣钹之声尴尬地响了一阵,渐至沉默,在场的人都听清了,他是在指责小武生上台前喝过酒。说到暴怒处,举枪便打。这出戏是唱不下去了,只好再换一出。我站在幕布之侧,看见小武生在受罚:时代已至今天,他竟然还在掌自己的嘴。

    梨园一行,哪一个的粉墨登场不是从受罚开始的?这台前幕后,遍布着多少不能触犯的律法:玉带不许反上,鬼魂走路要手心朝前,上场要先出将后入相……如此讲究戒律,却是为何

    千百年来,多少伶人身上承载着这样的命数:三天两头被人喝了倒彩,砸了场子,不得科举,不得坐上席,甚至不得被娶进门去;在最不堪的年代里,伶人出行,要束绿巾、扎绿带,单是为了被人认出和不齿;就算身死,也难寿终正寝。

    戏台上那烟尘里的救兵、危难之际的观音,实际都不存在。唯有信自己,信戏,以及那些古怪到不可理喻的戒律。这些戒律因错误得以建立,又以眼泪、屈辱浇成,越是信它,它就越是坚硬和无情,虽然它不能改变那可怕的命数,但它总能赏你一碗饭吃,给你些许做人的尊严。

    在江西万载县乡村场院里,我看过一出赣剧《白蛇传》,那大概是我此生看过的用时最长、记忆也最刻骨的一出戏。

    这出戏只五回,而每一回竟长达一个多小时。戏台上,小青与法海,一场打斗,但见翎子翻飞旗杆挑枪,但见金盔跌落银靴生根。可能是我想多了,——编排这出戏的人真是看透了人世。漫长的时间之下,戏台上的打斗正如生活中的对抗,几乎将无休止地进行下去,既认真,又厌倦。

    戏台上,白素贞和许仙,他们说着西湖,说着芍药,彼此挨近着,端的是:隔墙花影动,金风玉露一相逢。就要挨在一起之时,又有意无意地闪躲开……一切都在微小处展开,又牵动着我的神经:他在如火如荼,我却知道好景不长;她那边莲步轻移,我这厢敲的是急急锣鼓;她深情款款,我看了倒是心有余悸。到最后,这许多的端庄、天真和痴恋只化作山水画上的浓墨一滴,剩余处全是空白,演戏的人走向断桥、残垣,看戏的人则奔向空白处的千山万水。

    这便是戏啊,老生和花旦,凤冠和禅杖,纷纷聚拢,造出幻境:这一方戏台,虽无波涛却会江水长流,不事耕种也有满眼春色。所谓“强烈的想象产生事实”,它让你沉醉其中,到了这时候,还分什么你看戏我演戏?我还清楚地记得散场之后的夜路。那一隅戏台被空前扩大,连接了整个夜幕:在月光下走路,折断了桃树枝,再去动手触摸草叶上的露水,都像一场戏。

    还记得安徽的一个小县城,在长江边一艘废弃的运沙船上看徽剧《单刀会》。那只不过是个寻常的戏班子。

    可是,这里的关云长,全然不是人人都见过的那个关云长。上百种关公戏中的关云长,先是人,后是神,在不断的言说中变得单一和呆板,戴上了一副面具,成为了人们所缺失之物的化身。他不再是刘玄德一人的二弟,而是万千世人的二弟。他的命运,便是被取消情欲,受人供奉。可是,且看这出戏里的关云长:虽说逃脱了险境,惊恐、忐忑、侥幸却一样都没少,置身在回返的行船上,一遍遍与船家说话,以分散一点惊惧,惶恐得像个孩子。

    这一出乡野小戏,几乎照搬了元杂剧,竟然侥幸逃过了修饰和篡改;可以说,这出戏,以及更多的民间小戏,其实就是历史典籍。只不过,修撰者不是翰林史官,而是人心。是人心将那些被铲平的复杂人性、被抹消的文化印记,全都放置于唱念做打里残存了下来。这诸多顽固的存留,就是未销的黑铁,你若有心,自将磨洗认前朝。

    还是二月的北京,再次踏入美轮美奂的剧院,去看《战太平》。又是要命的新编,又要继续一夜的如坐针毡:声光电一样都没少。管他蟒袍与褶衣,管他铁盔与冠帽,都错了也不打紧,反正我有声光电;谋士的衣襟上绣的不再是八卦图,名将花云的后背上倒是绣上了梅兰竹菊,都不怕,反正我有声光电。

    唯有闭上眼睛。闭上眼后,却又分明看见一个真实的名将花云正在怒发冲冠,正在策马狂奔。他穿越河山,带兵入城,闯进剧院,来到没有畏惧的人中间,立马横枪,劈空断喝,一枪挑落他们头顶的紫金冠

    (取材于李修文的同名散文)

    1.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滴水不漏:形容技巧高超。

    B. 粉墨登场:指化装登台演戏。

    C. 不可理喻:指不通情理。

    D. 如火如荼:形容情感热烈。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第二段中作者“羞愧地离席”,是因为发现自己不能理解作品被如此改编的用意,惭愧于自己与新编作品间的隔膜。

    B. 文章中对白素贞与许仙相逢的描写,体现了中国戏剧表演中的含蓄细腻,能引人入戏,这样的表演令作者十分欣赏。

    C. 叙写《单刀会》时,作者特意交代这个寻常的戏班是以“废弃的运沙船”为舞台,是想突出戏班面临的生存困境。

    D. 文章结尾处,作者重复“反正我有声光电”,是在强调和肯定现代技术手段可以给新编戏剧带来别样的舞台效果。

    3.第四段中问:“如此讲究戒律,却是为何?”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概括“如此讲究戒律”的原因。

    4.文章写了作者看过的三出戏《罗成带箭》《白蛇传》《单刀会》,请分别概括作者借这三次观看经历所表达的对戏剧艺术的认识。作者这样构思体现了怎样的匠心?

    5.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子运用了想象的手法,请结合相关内容对该手法加以赏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B.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           病:担忧

    C.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顾:回头看

    D. 王曰:“何坐?”曰:“坐盗。”(《齐桓晋文之事》)         坐:犯罪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廉颇蔺相如列传》)负:依仗

    B.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当:把守

    C.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假:借助

    D. 族庖月更刀。(《庖丁解牛》)                       族:众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史记·屈原列传》)        短:缺陷

    B.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             举:尽

    C.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            胜:尽

    D. 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通“擒”),上下肃然。(《张衡传》)   阴:暗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 不如因而善遇之                 因击沛公于坐

    C.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若入前为寿 ,寿毕,请以剑舞

    D.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杳不知其所之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奚以知其然也

    B.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C. 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出,火且尽

    D.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眭夸

    眭夸,赵郡高邑人也。夸少有大度,不拘小节。耽志书传,未曾以世务经心。好饮酒,浩然物表。年二十遭父丧,须鬓至白,每一悲哭,闻者为之流涕。高尚不仕,寄情丘壑。同郡李顺愿与之交,夸拒而不许。邦国少长莫不惮之。

    少与崔浩为莫逆之交。浩为司徒,奏征其为中郎,辟疾不赴。州郡逼遣,不得已,入京都。与浩相见,延留数日,惟饮酒谈叙平生,不及世利。浩每欲论屈之,竟不能发言。其见敬惮如此。浩后遂投诏书于夸怀,亦不开口。夸曰:“桃简(1),卿已为司徒,何足以此劳国士也。吾便于此将别。”浩虑夸即还,时乘一骡,更无兼骑,浩乃以夸骡内之厩中,冀其维絷(2)。夸遂托乡人输租者,谬为御车,乃得出关。浩知而叹曰:“眭夸独行士,本不应以小职辱之。又使其人仗策复路,吾当何辞以谢也?”时朝法甚峻,夸既私还,将有私归之咎,浩仍相左右,始得无坐。经年,送夸本骡,兼遗以所乘马,为书谢之。夸更不受其骡马,亦不复书。及浩诛,为之素服,受乡人吊唁,经一时乃止。叹曰:“崔公既死,谁能更容眭夸!”遂作《朋友篇》,辞义为时人所称。

    妇父钜鹿魏攀,当时名达之士,未尝翁婿之礼,情同朋好。或人谓夸曰:“吾闻有大才者必居贵仕,子何独在桑榆乎?”遂著《知命论》以释之。年七十五卒。葬日,赴会者如市。

    (《魏书·逸士传》卷七十八)

    注释:(1)桃简:崔浩小名。(2)维絷:约束,挽留。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耽志书传,未曾以世务经心    耽:专注

    B. 奏征其为中郎,辟疾不赴     辟:征召

    C. 送夸本骡,兼遗以所乘马     遗:赠给

    D. 子何独在桑榆乎           桑榆:田园

    2.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夸拒而不许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B. 其见敬惮如此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 受乡人吊唁,经一时乃止     臣乃敢上璧

    D. 遂著《知命论》以释之       故书其言以遗后世

    3.全都能直接表现眭夸“有大度,不拘小节”的一组是

    ①年二十遭父丧,须鬓至白          ②惟饮酒谈叙平生,不及世利  

    ③托乡人输租者,谬为御车,乃得出关   ④眭夸独行士,本不应以小职辱之  

    ⑤夸更不受其骡马,亦不复书         ⑥未尝翁婿之礼,情同朋好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③④⑤   D. ②④⑥

    4.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眭夸从小志向高洁,李顺横行乡里,连邦国长者也少有不害怕他的,但眭夸拒绝与之交往。

    B. 眭夸的朋友崔浩让他来京做司徒,多次想为眭夸鸣不平,最终没敢言明,只与他饮酒叙旧。

    C. 当时朝廷法律严酷,眭夸私还,如果没有崔浩在朝廷中帮助开脱,一定会收到法律制裁。

    D. 崔浩被杀之后,眭夸为之戴孝,并且写下《朋友篇》和《知命论》来表达哀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市隐斋记

    元好问

    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士多为之赋诗,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予曰:“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能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①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今夫乾没氏②之属,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垄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③之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公之所以隐,奈何?”

    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子何疑焉?”

    予曰:“予得之矣,予为子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价,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曰:‘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乃今为女子所知!’弃药径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吾言问之。”

    贞祐丙子十二月,河东元某记。

    (取材于《遗山先生文集》卷三十三)

    注释:①山人:山居者,指隐士。②乾没氏:侥幸取利的人。③锥刀:喻微末的小利。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信道未笃           笃:坚定

    B. 今夫乾没氏之属        属:下属

    C. 鬻书以为食          鬻:卖

    D. 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     意:料想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君其以我故为之       不害其为高

    B. 舍于娄公所          小隐于山林

    C. 往来大夫士多为之赋诗   强为之名耳

    D. 古之人隐于农         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 不只(生活)在深山之中、蓬蒿之下,这样以后才算是隐者

    B. 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垄断 缩敛着肩膀(取媚于别人的样子)来到市肆,翘着脚来控制行市

    C. 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子何疑焉 清廉和清高,可以使古人隐居的决心更加坚定,你何必怀疑呢

    D. 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 即使如此,我对于这件事还有不满意的地方

    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娄先生的小书斋叫做“市隐斋”,娄先生想得到李生为他写的记。

    B. 某些心存侥幸、谋取利益的人言行不一,竟自我标榜为隐士。

    C. 李生认为娄先生的行为不妨碍他的廉正和清高,娄先生是真隐士。

    D. 作者认为娄先生的这种行为是为了扬名,与韩伯休是不一样的。

    5.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我本逃名,乃今为女子所知!

    ②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

    6.根据文本,请用自己的话具体说明作者对“隐”的认识。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断句。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差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①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①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 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 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来排遣。

    D. 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2.“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1)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左骖殪兮右刃伤。

    (3)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_________________?

    (4)岂无山歌与村笛?_________________。

    (5)钉头磷磷,_________________。

    (6)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____,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7)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__。

    (8)自云先世避秦时乱,_________________,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9)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___。

    (10)吾入关,_________________,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小作文 共 1 题
  1. 微写作。

    有人说,文学作品中的“长兄”形象常常是隐忍、保守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从孙少安(《平凡的世界》)、天保(《边城》)、大哥(《狂人日记》)中选择一位,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自圆其说,论据符合原著。

    同学三载,毕业在即,请给你的高中同学写一段临别赠言。要求:恰当引用下面的《论语》两则,语意连贯,感情真挚。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请从“中国结、微信、灯笼、饺子、高铁 ”中任选三个词语,展开合理想象,描绘一个欢乐的场景。要求:描写生动,注意特定的氛围。150字左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某日,明朝督察院长官王延相对新御史们讲了这样一件事:昨天雨后乘轿进城,轿夫穿的是双新鞋。开始,他小心地挑着干净地面落脚,后来一不小心踩在泥水里,于是便不再顾及新鞋。一御史听后说道:“终生不敢忘。”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明年(2019年)是新中国建国70周年,七十年风雨兼程,七十年励精图治,伟大祖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抚今追昔,每一代人心中都有难忘的故事,和新中国的成长紧密相连。请以“我最想说的故事——献给共和国70华诞”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立意自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