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14 题,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举行入城仪式,受阅部队与群众游行队伍从东交民巷旧使馆区穿过以宣誓主权,宣告旧时代的结束。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南京条约》、渡江战役 B. 《马关条约》、淮海战役

    C. 《辛丑条约》、辽沈战役 D. 《辛丑条约》、平津战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谈到道光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龚书铎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

    A. 广州 B. 香港岛

    C. 台湾 D. 辽东半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土地是封建统治的根基,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是几千年来农民斗争的目标,太平天国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纲领是(   )

    A.拜上帝教教义 B.《劝世良言》 C.《天朝田亩制度》 D.《资政新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895年美国《纽约时报》评论说:“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这里所说的“无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之一是(    )

    A.中国开始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B.帝国主义国家组成八国联军,悍然发动侵华战争

    C.沙俄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D.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中国近代经历了从“夷物”到“洋务”、从“淫巧”到“长技”、从“臣民”到“国民”的历程。下列主张体现了由“臣民”到“国民”转变的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师夷长技以自强”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民族、民权、民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道:“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fèn)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就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

    A.实现了革命目标 B.改变了社会性质

    C.推翻了封建制度 D.结束了封建帝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某位导演准备拍电视剧《孙中山》时,需要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写一段“画外音”,你认为下列哪一项不适合

    A. 颁布的时间是1913年3月

    B. 规定了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C. 是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D. 最终被袁世凯废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告独立,发动护国战争,护国军北上讨袁的原因是(    )

    A.袁世凯刺杀宋教仁 B.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

    C.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 D.袁世凯复辟帝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沈从文曾让儿子读胡适的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儿子没看完便说:“这种诗像小孩写的!”沈从文说:“那时候能写这种小孩子东西已经很了不得。没人提倡这些,你就读不到那么多新书,我也不会写小说。”这个故事与新文化运动内容联系最紧密的是( )

    A.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D.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一书中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以上说法,如此推理,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     )

    A.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 D.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这首《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团歌》唱出了青年的激情与远大抱负。“五四运动”让我们铭记的时代精神是

    A.自由

    B.爱国

    C.平等

    D.和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下列歌曲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广为传唱的是(    )

    A.“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B.“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C.“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27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这一年发生的重大事件包括(     )

    ①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②八七会议召开 

    ③南昌起义爆发 

    ④秋收起义爆发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其中“十四年”开始的标志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在新华门前请愿并举行游行示威。下列关于“一二·九运动”,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打击了国民政府的对日妥协政策

    B.揭露了日本企图吞并东北的阴谋

    C.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

    D.促进了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5日,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消灭日军数万人取得大捷。此战役是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对日军的首场胜利,引起了当时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由此可知,此次长沙会战胜利(   )

    A.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 B.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一场胜利 D.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中共在农村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上述变化主要目的

    A. 确立中共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C. 联合地主阶级抗日

    D. 打出“工农革命军”旗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中国共产党某次重要会议闭幕词:“我们开了一个很好的大会,我们做了三件事:第一,决定了党的路线。第二,通过了新的党章。第三,选举了党的领导机关——中央委员会。”据此可知这一大会是(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14——1919年间,我国面粉业等轻工业增长十分迅速,其主要原因是(    )

    A.北洋军阀的分裂 B.中国民族资本实力雄厚

    C.日本给北京政府贷款 D.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图是近代某次侵华战争示意图。侵略军的暴行是( )

    A. 命令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B. 割占中国台湾、澎湖列岛

    C. 洗劫后放火焚烧了圆明园

    D. 逼迫清政府开放上海口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其中在天津创办的影响最大的报刊是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某班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列强侵华战争》专题时,制作了年代尺。下面对此年代尺上的四处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

    A.战争发生的根源是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 B.战争后,中国全境对外国列强开放

    C.战争使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D.战争所签条约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912年被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确定为民国元年。图杂志《革命》(第四期)发行时间按公元纪年换算为

    A.1924年

    B.1925年

    C.1926年

    D.1927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某同学收集下列人物图片参展,如果要取一个栏目名称,比较合适的是

    A. 洋务运动的领导者

    B.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战士

    C.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

    D. 推动维新变法的志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主要原因是

    A.不赞同张、杨“兵谏”方式 B.受国内外舆论的影响

    C.为了中华民族利益 D.来自英美等国家的压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上海这座东方明珠见证了中国百余年的沧桑巨变。下面四幅图片反映的是近代上海历史的变迁,请你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反映的是哪次战争后上海的命运?请指出这次战争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2)图二是在哪一运动中创办的近代军事企业?

    (3)图三的陈独秀在上海发起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4)图四反映的是哪次爱国运动?这次运动有什么标志性意义?

    (5)综观上海历史的沧桑巨变,你有什么感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面对日军的疯狂侵略,中国各阶层民众奋起抵抗,用自己的血肉和不屈的脊梁,筑起了一道新的长城。请根据以下史料,完成探究任务。

    (军队血战篇)

    材料一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

    ——《李宗仁回忆录》

    材料二

    战役时间

    战斗次数

    毙伤俘日伪军

    破坏交通线

    拔掉据点

    3个

    半月

    1800

    多次

    4万

    多人

    2000多

    千米

    3000.个

    (1)台儿庄战役战果如何?结合材料一说出这一战役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判断这是哪一战役?有何历史意义?

    (战法创新篇)

    (3)请说出上面两幅图片反映的根据地军民抗击日军的战法。请详细介绍根据地军民的抗战情况。

    (4)请你用一个词形容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合作。

    (历史启示篇)

    (5)通过以上探究你有怎样的感想?对我国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又有何启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以下三则材料是一位伟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年谱片段:

    材料一  1921年28岁7月23日——8月初,作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出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材料二  1935年42岁1月15日——17日,出席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材料三  1949年56岁

    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0月1日,主持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上述材料是哪位历史人物的年谱片段?

    (2)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重要意义?

    (3)材料二所说的是哪次会议?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与材料三相关的是哪次战役?结果如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近代中国经济、社会和思想文化孕育了许多新的变革因素。请你完成下面相关的学习任务。

    任务一(作品分类——归纳文艺成就)

    (1)请将下列相关作品,按照要求归类。(只写序号即可)

    ①《太阳照在桑干河上》②《愚公移山》③《李有才板话》④《义勇军进行曲》⑤《小二黑结婚》⑥《黄河大合唱》

    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有:      ;创作于解放战争时期的作品有:     

    (2)根据上述作品,概括中国近代文学艺术的主要特点。

    任务二(列举实例——说明变化影响)

    (3)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根据下表的要求,填写相应内容。

    变化领域

    例子

    影响

    交通工具

    文化生活

    社会习俗

    (4)根据所学,对近代社会生活各方面发生的变化作一简要评价。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