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2 题
  1. 明英宗时,流民几乎遍及全国。这些流民或泛舟出海,到南洋和日本交易;或注入城市,打工度日;或进入深山,垦荒种地,采矿淘金。大量流民的出现在客观上

    A. 引发政府对外实行海禁政策

    B. 利于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C. 加速了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D. 导致白银成为通用货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周初封康叔到殷墟,周公指示其要“启以商政,疆以周索”(采用殷商原来的制度,按周法分配耕地)。但是封唐叔到戎人居住的夏墟,却指示其“启以夏政,疆以戎索”

    A. 国家顶层政治设计受到忽视

    B. 统治者治国策略具有灵活性

    C. 中央集权制度受到严重削弱

    D. 重视法律规范主张明德慎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图为东汉画像砖图,学者命名为“纳粮画像砖”。图中房屋应为粮仓,房屋之前有一人著大袖长衣坐席上,手握算筹,右下两个著短衣者,一人在量粮,一人自马车上卸粮。该图所反映的生产关系

    A. 有利于维护东汉王朝统治

    B. 反映了政府厉行抑商政策

    C. 自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解体

    D. 一定程度抑制了土地兼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题文)20世纪60至70年代,围绕《兰亭集序》是否为王羲之真迹的论辩在学界展开。下列各项中,最有可能证明《兰亭集序》非王羲之真迹的证据是

    A

    B

    C

    D

    据《晋书·王羲之传》说其“尤善隶书”,而《兰亭集序》的书体无隶书笔意。

    据南朝刘峻所注《世说新语》,对比《临河序》,《兰亭集序》凭空多出一段文字。

    据出土的王羲之同族兄弟王兴之墓志,其文字的隶书笔意较《兰亭集序》明显。

    《兰亭集序》作为名篇,没有入选南朝萧统所编的《昭明文选》。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以下是清光绪年间政府财政收入情况统计表(单位:亿两,%),表中清政府财政收入的变化说明当时

    A.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B. 清政府财政运行十分困难

    C. 清政府被迫大举借外债

    D. 税收政策阻碍了财政收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翰林院编修丁立钧(1854—1902)说,“窃见近年条陈时政者,多欲弃中国数千年成法改从外国”,以致“近年以来,正学不明,人心思动……以圣贤书为无所用,以礼教事为不必拘,以先王之政法为万不可行。”这反映出当时

    A. 传统文化已不适合国情

    B. 清廷权力外移趋势明显

    C. 传统观念受到严峻挑战

    D. 学习西方已成社会共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中央军委于1938年10月10日成立总政治部,负责领导八路军和各留守部队、医院、学校及边区各地区部队、全国各游击区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使无产阶级明确了自身在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中担负的历史使命。这一举措

    A. 覆盖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全体成员

    B.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 主要进行全面抗战路线的宣传和动员

    D. 有利于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20世纪60年代,为了摆脱经济困难,国家对商业采取宽松政策,农村集市贸易发展很快。到经济调整后期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政府通过加强集市贸易管理、征收集市贸易税等对集市贸易进行限制,集市贸易日渐式微。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国家维护计划经济体制

    B. 经济政策受政治运动影响

    C. 社会主义建设遭遇挫折

    D. 政府对市场经济高度管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罗马法中规定:“土地所有人无适合的通道而不能有效利用其土地,有权以公正的价格向邻居购买通行权,邻居不得拒绝。”由此可知,此规定

    A. 违背了契约公平原则

    B. 严重限制了公民自由

    C. 旨在调和公民间矛盾

    D. 意在维护公平和正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777年,英国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占24%,农业占45%;到1821年,工业收入上升到31%,农业收入下降至26%。1851年工商业劳动力占有总劳动力的58.7%,农业劳动力占21.7%。这说明英国

    A. 第一产业生产能力日益降低

    B. 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C. 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 社会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34年美国国会通过《互惠贸易法案》,规定:由行政部门实施关税减让谈判并与国外政府签署相关协议;以1930年关税法案规定的关税(美国历史上最高关税税率)为标准,总统有最高不超过50%的税率减让和让外国商品维持免税进入美国市场待遇的权力。由此可知

    A. 国会丧失贸易立法的权力被取代

    B. 美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C. 行政机构在对外贸易中权力扩大

    D. 美国奉行自由资本主义理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面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英国税收变化简表,表格信息反映了

    A. 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 英美已经建立完整的社会福利制度

    C. 知识经济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

    D. 英美等国削弱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初建立的历代帝王庙,除了供奉三皇五帝以来的历代开业帝王外,还增入辽太祖、金太祖、明太祖等皇帝进行祭祀,康熙帝将宋朝以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的统治家法作为治国政纲,乾隆帝更是提出“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康熙帝还专程前往曲阜瞻拜孔庙,重用李光地等儒臣,乾隆帝时编订出版了汇通各族文字的书籍和词典。针对“华夷之辨大于君臣之伦”,雍正帝驳斥道:“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 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

    ——摘编自常建华《国家认同:清史研究的新视角》等

    材料二  自鸦片战争以来,“亡国灭种”的遭遇使得原有的国家认同不断被摧毁,这极大地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梁启超认为,“夫所谓……元、明、清者,则皆朝名耳。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只有建立一个君主立宪的民族国家,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认同感,中国方可立于世界民族国家之林。革命派提出,中国在“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情况下,建立起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殆不可以须臾缓”。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一再强调“今日中华民国成立,满、汉、蒙、回、藏五族合为一体”,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辛亥革命后期,许多民族主义者将“中华民族”进行重新阐释,赋予其“中华民国境内所有民族”的新内涵。

    ——摘编自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期统治者为实现国家认同采取的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采取这些举措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朝前期相比,近代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突出特点,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908年7月17日,在袁世凯的影响下清延发出谕旨,命唐绍仪出使美国,名义是为减收庚子赔款一事向美国致谢。1908年11月20日中午,唐绍仪抵达华盛顿,他多方面接触美国的朝野人士,希望借助经济目的达到政治目的——与美国建立某种亲密关系以加强清政府在对抗日本扩张中的地位。12月2日,唐绍仪与罗斯福进行了礼仪性的会见,罗斯福本人不太倾向于与中国政府交往过密。随着袁世凯在北京的倒台,1909年1月,外务部致电唐绍仪,要其迅速结束访美,由欧洲回国。他的突然离去才令美国人深感不安,他们开始怀疑,由于他们一直婉拒唐绍仪是否错过了一次扩张美国利益的重要机会。

    美国在20世纪初期正处在对外扩张的初期,受实力的影响,美日之间的关系更为重要。美国不愿意冒与日本直接对抗的政治风险,从而使唐绍仪的外交策略失去支撑点。从根本上说,唐绍仪的外交策略寄希望于列强,也难免成为列强政治的牺牲品。

    ——摘编自李恩涵《唐绍仪与晚清外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绍仪出使美国外交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唐绍仪出使美国的外交活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清统治者把盛京作为“陪都”,采用“盛京特别行政区制度”,设置了盛京将军和奉天府尹,对辽宁地区实行有别于其他地区的“一地两制”的旗民分治制度。1905年,因“事权不专”“百弊丛生”,遂由监管五部的盛京将军赵尔巽奏准裁撤。原管事务,分别划归盛京地方官管理。在初步整理行政管理权限的基础上,1907年,清朝制定了《东三省督抚办事纲要》和《官职章程》,颁布了新的建置法令及新的官制。规定:裁撤设立了260余年的盛京奉天将军,建行省,设总管,废除旗民分治制;成立省咨议局和府州县等。“改盛京将军为东三省总督,增设奉天巡抚,以徐世昌为东三省总督,唐绍仪为奉天巡抚。”原将军所属八旗副都统衙门均被裁撤,所有旗民均归奉天行省统辖。清末对辽宁地区行政建置的改革,是当时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丁海斌、韩季红《清末陪都盛京的军政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陪都盛京军政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末陪都盛京军政改革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事件

    约1815~1835年

    欧洲商业帝国向中国出口鸦片的价值增加了5倍

    1840年夏

    为了对付中国中断与英国的贸易,英国封锁了中国的港口

    1842~1844年

    《南京条约》结束了鸦片战争;中美签订《望厦条约》;中法签订《黄埔条约》

    1850~1859年

    世界贸易额增加了80%

    1860~1861年

    英法联军占领了北京

    19世纪50年代

    2.5万中国劳工生活和工作于加利福尼亚

    19世纪60~90年代

    中国开展了洋务运动

    1870~1900年

    世界工业产量增加了4倍;世界造船业增加了2倍;世界贸易额翻了一番

    1877年

    维多利亚女王接受印度女皇的称号

    1878~1913年

    欧洲帝国的总面积翻了一番,达到2000万平方英里;欧洲帝国的总人口从3亿增加到5.5亿

    1894~1895年

    日本对华战争取得胜利并占领了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

    ——据(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整理

    从表格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