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名著阅读 1 题,句子默写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对比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作文题 2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面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   )

    A.绯红(fēi)     教诲(huì)     黝黑(yōu)     坦荡如砥(dǐ)

    B.鲜腴(yú)     饮涧(jiàn)    锃亮(zēng)     锐不可当(dāng)

    C.翘首(qiáo)    镌刻(juān)    篡改(cuàn)     恹恹欲睡(yān)

    D.瞥见(piē)     私塾(shú)     甲胄(zhòu)     惟妙惟肖(xiāo)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是(   )

    A.粗糙   绿釉   僵绳   刀剑入鞘 B.臼齿   舰艉   仲裁  惨绝人寰

    C.国殇   倦怠   凛冽   颇有健树 D.湛蓝   矢志   蔓延  振耳欲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项是(   )

    A. “五一”表彰大会上,来自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济济一堂,共庆劳动者的节日。

    B. 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新挑战,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应未雨绸缪,积极拥抱变革。

    C. 我国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机制更加完善,老百姓对此拍手称快。

    D. 我校新组建的篮球队,在全市中学生球赛上获得第三名,成绩差强人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主要介绍的是中国十米跳台跳水冠军吕伟在印度新德里获得冠军的精彩瞬间。

    B.汪曾祺的《昆明的雨》之所以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

    C.《苏州园林》的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作者叶圣陶是现代作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创作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广为大众喜爱。

    D.《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中的“书”是一种古代文体,也称作“书札、尺牍、尺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给我喝水,我渴!(这个句子是祈使句)

    B.狂风暴雨  仔细观察  白云飘飘 (句子结构依次是并列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

    C.金庸几十年来在海内外收获好评车载斗量。(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金庸收获好评”)

    D.学校组织同学们到钢铁厂参观,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触动了小芳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久久不能平静”缺少主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阅读。

    (1)下列对《红星照耀中国》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_)

    A.怀着对有关中国红军、苏维埃和共产主义运动等很多问题进行探寻的愿望,斯诺踏上了寻求令人满意的答案之路。

    B.同中国充满折中妥协的历史比较,红军战士顽强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红军从整体来说那么无敌,深深地吸引了斯诺。

    C.斯诺除了带着一封给毛泽东的介绍信外,没有其他让自己感到放心的东西,但他还是愿意前去探明事情真相,哪怕牺牲生命。

    D.斯诺是从南京出发开始这次采访活动的,他的第一个目的地是西安,计划从那里向北走,进人位于大西北中心的最终目的地。

    (2)填空题

    ①《昆虫记》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是法国昆虫学家____________花了足足三十年的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

    ②《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鲁迅把它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在作者笔下,________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_________“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的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默写。

    ①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③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④争渡,争渡,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⑤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王维《使至塞上》中描绘出边陲壮阔雄奇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人的麦田

    ①我读高三的时候,在我们那个地方,盛行陪读。我所在的那个班,一半以上的家长都在陪读。而我,似乎是一个孤独的“另类”,因为,整整三年,我的父亲从未到学校来看过我,我虽然并不奢望父亲陪读,可见到那些陪读的父母,心里还是隐隐发酸,直到那年高考,我才明白:父亲对我有着别样的期待,我并不是孤军作战。

    ②高考前两天,学校让我们自己调整,我调转方向,打道回家。半年的闭关苦读,我和时节完全脱钩,回到家才惊讶地发现,满地金黄,漫天麦香,已到收麦季节。时间过得真快。更让我措手不及的是,巍峨多年的父亲已经开始佝偻,满头白发了。

    ③对于我的火线回归,父亲很欣慰,“上阵父子兵”,麦收是父亲最重要的战役。多年来,我们一直并肩作战,把时光打得颗粒归仓,父亲拿起一把镰刀,试试锋刃,递给我:今年麦倒伏,要用手割了。我心生忐忑——过去割麦,是跟在收割机后,零打碎敲,对抗性为零;现在回到冷兵器时代,和麦子打“阵地战”,我还真有些力不从心。我接过镰刀,掂了掂,我明白,我再怎么做也做不到像父亲那样游刃有余。

    ④六月,阳光如炽,我不时直起腰,沿着脊梁沟,汗水一泻而下,酸痛逆流而上。我低估了弱不禁风的小麦,那把镰刀临阵倒戈,把我的掌心磨满水泡,我暴露在麦芒般刺眼的阳光里,孤立无援,父亲却像个无坚不摧的坦克,所向披靡。在这里,父亲总是火力十足。我不得不承认,这片麦田是父亲的主场,我则是他一个人的啦啦队。

    ⑤田间休息,我给父亲端上了茶水,父亲看看我的手:“使不惯?别攥太紧,和拿笔一样。”我点点头,父亲可以在他的麦田纵横驰骋,只是他没能教会我,或者说,他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要教会我。

    ⑥喝罢水,父亲问我:“快高考了吧?”我说,“后天。”父亲怔住,满身的汗珠也如麦粒般静止,父亲拿毛巾擦拭着我的额头,似乎要把我湿漉漉的疲惫赶走。很快,他督促道:“快回家歇着吧,别累着,高考才是你该干的事。养足精神去收你的麦子,那个我帮不上。”

    ⑦父亲又开始埋首割麦,把对我的歉意,肆虐在麦子身上。在这里,镰刀是笔,麦子是墨,麦田是纸,父亲在麦田挥毫泼墨。麦收是父亲的高考,更是为我而设的特殊陪考!

    ⑧阳光烘烤着麦田,我拖着沉沉的步子。羞愧地以备战高考的名义溜号。父亲伫立着,像一株硕大的麦穗;满身滚圆的汗珠,如麦子般饱满,灼灼其华,刺痛着我的眼。麦子是父亲的汗珠,而我是其中最大的一株吧。

    ⑨正如麦田是父亲一个人的战场,高考是我一个人的麦田!看着同学被父母簇拥着走向考场,我没有丝毫嫉妒和埋怨。因为我并不孤独,从故乡到小城,我和父亲在并肩作战。考场上,我在恣意挥毫;麦田里,父亲在挥汗如雨。我们在各自的麦田里收获着自己的“麦子”。

    ⑩那年,我考取一所重点院校。以后,求学,工作,一路栉风沐雨,我始终没有忘记,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我有我的麦田,我要考取的不是功名,而是把父亲的期望,颗粒归仓。

    (远自《意林》,作者洛水,有改动)

    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情节

    “我”的心理或表现

    父亲的心理或表现

    回家

    惊讶

    力不从心

    游刃有余

    交流

    羞愧

    考试

    挥汗如雨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⑦自然段画线的句子

    麦收是父亲的高考,更是为我而设的特殊陪考!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中“我”“措手不及”,既是感叹时间过得快,也是感叹父亲变化大。

    B.第⑨段写自己“没有丝毫嫉妒和埋怨”,主要是父亲告诉“我”,他的任务是麦收,高考是 “我”一个人的事,他帮不上忙。

    C.文章叙述了高考前,“我”和父亲一起割麦的情形,写出了“我”的感受和启示。

    D.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朴实的劳动者的形象,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树立了榜样。

    4.文章标题“一个人的麦田”有何含义?请结合文章主题和下面的“链接材料”所述的情形,说说你对“陪读现象”的看法。

    (链接材料)大部分学校特别是名校的周边,生活着“陪读”一族。这些陪读的父母,有的放弃自己宽敞舒适的安乐窝,租住在学校周边狭小的出租屋里;有的甚至辞掉自己的工作,牺牲自己的事业,全身心照顾子女的学习与生活。

    ①“一个人的麦田”的含义:

    ②对“陪读现象”的看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冰雪精灵——雾凇

    ①如果说冰雪是冬天的信使,那么雾凇一定是信使的精灵。

    ②“寒江晓雾,正冰天、树树松花云叠。昨夜飞琼千万缕,谁剪条条晴雪?冰羽晶莹,霓装窃窕,欲舞高寒阙。烟波照影,翩翩恩与谁约?”

    ③从古至今、赞美雾松的诗词太多了,但好像千言万语都无法描述那种通透灵动的美。它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天地间的造化,是可遇不可求的上天的赠予。

    ④雾凇非冰非雪,是冬季低温环境中,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者是无数0℃以下的过冷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黏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冰品沉积物。

    ⑤形成雾凇的气象条件非常苛刻, 要求冬季寒冷漫长,而且空气中水汽充足。(甲)其次,雾凇的形成要求天晴少云,静风或是风速很小。(乙)冬季,空中的云像是大地的一床被子,夜间有云时,削弱了向外的长波辐射,使地面气温降低较慢,昼夜温差相对较小,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就不会凝结。(丙)若是掀掉了这床被子,热量就更多地散发出去,使得地面温度降低,为水汽的凝结提供了必要条件。(丁)大风是雾凇形成过程中的天敌,它总能把形成过程中结构松收的冰品吹散,即使簇拥在一起的雾凇也会被吹得无影无踪,微风或静风条件为水汽凝结凝华成雾凇提供保障。

    ⑥雾凇形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过冷 雾滴碰到冷的地而物体后迅迷冻结成粒状的小冰块,叫粒状雾凇(或硬凇),它的结构较紧密;另一种是由雾滴蒸发时产生的水汽凝华而形成的晶秋雾淞(或款凇),结构较松散稍有震动就会脱落。

    ⑦由于雾松中雾滴与雾滴间空隙很多,不仅看起来轻盈洁白附着在树米上,宛如琼树银花、清秀雅致,也具有很多内在的优秀品质。人们在观赏玉树琼花极的吉林雾松时,都会感到空气格外清新舒爽、滋润肺腑,这是因为雾松蓬松的结构能够吸附大量空气中的污染颗粒,是空气的天然“净化器

    ⑧雾凇是天然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在有雾松时,负氧离子增多。据测,吉林松花江畔在有雾凇时负氧离子每立方米可达上子至数千个,比没有雾凇时的负氧离数量多5倍以上。

    ⑨此外,雾凇还是环境的天然“消音器”。雾凇由于具有浓厚、结构疏松,空隙度高的特点,对音波反射率很低,能吸收和容纳大量音波。在形成雾凇的成排密集的树林里,感到幽静就是这个道理。

    ⑩“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雾凇是大自然不可多得的馈赠,就像人生一样,只有做好充分准备,觅得良机,才会成就一场繁华。

    (选自《气象和识》2018年第2路.作者张敏,有改动)

    1.对画线部分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丙)//(丁) B.(甲)//(乙)(丙)//(丁)

    C.(甲)(乙)//(丙)(丁) D.(甲)(乙)//(丙)//(丁)

    2.第6段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各有何作用?

    3.选文从雾凇外表的_______美说到雾凇形成的条件,再说到雾凇内在的_________,运用了_______说明顺序。

    4.请用平实的语言概述雾凇在改善环境方面的作用。

    5.雾凇奇观的形成给你哪些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对比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①一小舟,拥毳衣炉火②,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③,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注)①拏:通“桡”,撑(船)。②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毳衣:细毛皮衣。毳:鸟兽的细毛。③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

    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于是,就) B.相与步于中庭(相与:共同,一起)

    C.更有痴似相公者(更:还) D.是金陵人,客此(客:客人)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B.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C.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D.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4.甲、乙两文都在记事写景,但表达的思想感情却有所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古诗赏析,完成下面小题。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请问为什么“无处寻”?  (   )

    A.儿童跑得太慢 B.蝴蝶飞得太快

    C.菜花与蝴蝶颜色相同 D.阳光太强烈看不清楚

    2.下表是对本诗的赏析,请填充空白处。

    赏析角度

    赏析填充

    诗歌体裁

    从诗歌体裁来看,这是一首七言①____________。

    表现手法

    本诗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第一、二句是②___________描写,第三句则是人物动态描写。

    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对比

    诗歌所选取的意象与描写早春的《钱塘湖春行》“乱花”、“新燕”、“浅草”不同,本诗则相应选取的是“花落”、“③___________”、“菜花”等意象展示一幅暮春图景。

    与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对比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饱含对离乱时世和世事变迁的无限感慨。暮春时节,百花凋谢,所以暮春常被人们用来寄寓人老色衰、孤老飘零、社会凋敝等情感。但本诗则不同,它表达的是:④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多美好的事物人人向往。闲暇之余,有人喜欢去大地山川,感受自然之美;有人善于在街头巷尾,发掘被人忽略的社会之美;有人更爱步入剧院、博物馆、音乐厅等文化场馆,欣赏艺术之美。然而其中,走马观花式的参观也不在少数,刻字留念、高声喧哗等不美的行为也时有出现。可见,不少人还缺乏足够的审美能力和对于美的内在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讲,美育是一种刚需。

    2016年,上海成为首批和教育部签署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的省市之一,市政府把“提升美育和人文素养”作为上海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点的重大任务。为了帮助同学们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学校准备开展美育系列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根据活动目的,下列最适合作为活动主题的一项是(   )

    A.慧眼识美在我心 B.四季书香满校园

    C.勤俭节约我做主 D.昆曲名家进校园

    2.春天,校园里的樱花又开了,树下有不少赏花留影的人。可有一位同学拍照时,使劲儿地拽着樱花的枝条,弄得花瓣纷纷飘落。请结合材料,对其进行规劝。

    3.语文学习中有着丰富的美育内容。在作家笔下,充满灵动的自然美,更不乏鲜活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们所展现的人性美。请结合初中语文书中学过的一篇课文,谈谈你在其中发现的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2 题
  1. 命题作文。

    题目:请以《从来不曾把你忘记》为题,写一篇600字作文。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材料作文。

    ①如果你想走得远,请和大家一起走。

    ②一花不成春,独木不成林,只有千树万树紧相依,才有阵阵松涛;一花不成春,只有千朵万朵压枝低,才有满园春色;滴水不成流,只有千点万点长聚首,才有万顷碧波。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不得少于6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