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综合题 4 题,选择题 25 题
简单题 14 题,中等难度 1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综合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武王) 罢兵西归....封诺候班赐....于.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日齐。(大意: 周武王伐封之后,收兵回归西....分封请候,赏赐祭把用的潤器...于是分封功臣谋士,而吕尚即姜尚、姜干牙、姜太公,他是第一个被分封诸侯国的人,把营丘分封给吕尚,国号为齐。)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旧,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强非古道,貌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大意: 泰孝公用商鞅变法,破坏了井四制,广开良田,奖励耕战,这虽然不是古代治理国家的道路,但还是因为抓住了农业这个本业的缘故,使邻国倾覆而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

    (1) 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治制度推行的依据和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发生在哪一历史时期? 商鞅变法有何重要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防止再次分裂,秦始皇从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出发,将全国分为数十个郡,郡下设县,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他通过在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的设置,形成了一整套高度发达的中央管理体系,……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管理地方的制度叫什么?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秦统一后“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对政令的推行和文化交流造成了障碍;币制的混乱状况也不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面对存在的问题,政府急需为各行各业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2)针对材料二所述的问题,秦政府制定的统一标准是什么?

    材料三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记载: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3)材料三中的“上”是谁?他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四  《汉书•董仲舒传》记载: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4)根据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的建议。这一建议被采纳,对儒家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氏、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三次南迁的浪潮。

    (1)依据材料一指出“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三次南迁浪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现象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什么?

    材料二:三国鼎立时期,无论魏,蜀、吴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这种局部统一较之东汉末年众多军间割器混战的状况前进了一步,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整顿政治,增强国力,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魏、蜀、吴三国还重视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材料三: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与当地的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定居生活,他们不断向汉族人民学习……民族隔阂不断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以来民族交地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的历史作用是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某校老师为带领学生探究北魏的改革,特以“洛阳的变迁”为主题,设计了三组问题。请仔细阅读,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此间(指平城)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洛阳为数朝之都,素来是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该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任城王传》

    (1)坚决主张迁都洛阳,“移风易俗”的北魏的皇帝是谁?“洛阳为数朝之都”,请列举北魏以前曾以洛阳为都的政权名称。

    材料二:“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丢官降…择中原大姓(汉族)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娶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還耀东《从平城到洛阳》

    (2)请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反映出来的改革措施。

    材料三: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的说:“以前以为北魏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六朝的时代特征与六朝文化之形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写出北魏改革的巨大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5 题
  1. 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朝代,下列关于南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B. 宋、齐、梁、陈都城都在建康

    C. 皇帝往往控制长江下游一带

    D. 宋武帝时,发生了大规模叛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统治者采取解决以上问题的措施是

    A. 休养生息   B. 对外征战   C. 焚书坑儒   D. 增加徭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西晋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统一了当时还处于分裂之中的中国,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混乱局面。标志着西晋实现南北统一的历史事件是(  )

    A. 灭蜀   B. 定都洛阳   C. 灭吴   D. 西晋迁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学习历史的价值之一就在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人所走过的路,可以为后来人提供借鉴。学习了夏商两朝的灭亡,给你的启示是

    A. 重视教育,奖励学术

    B. 加强国防,充实军备

    C. 任用贤者,勤政爱民

    D. 发展经济,增强国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台湾及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在内,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历史上大陆政权最早与台湾联系可以追溯到什么时期?(  )

    A. 秦 B. 西汉 C. 三国 D. 东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微信好友在朋友圈说道:‘我在山洞中看到‘古人用火的灰烬层,最厚的达到6米’猜猜我在哪?”你的回复是

    A. 北京周口店

    B. 浙江余姚

    C. 陕西西安

    D. 河南安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公元纪年把每100年叫做一个“世纪”。习惯上每个世纪头20年叫某世纪初,最后10年又叫某世纪末。据此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时间上应该表述为

    A.公元前3世纪初 B.公元前3世纪末

    C.公元前2世纪初 D.公元前2世纪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南阳武侯祠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祠联中“水面偏能用火攻”是指什么战役(  )

    A.赤壁之战 B.巨鹿之战 C.淝水之战 D.长平之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英语单词china的意思是“瓷器”。当第一个字母大写时,意思就是“中国”。早在几千年前,有个地方的居民就已懂得烧制如下图所示精美的彩陶。他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传说中,他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这段材料中的“他”是

    A.炎帝

    B.尧

    C.黄帝

    D.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青铜文明”是对商周时期人们创造的物质文化的高度概括。下列出土的青铜器中,世界上已知最重的青铜器是(  )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表现在(  )

    ①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②手工业规模扩大

    ③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④商业活动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它”是 战国时期修筑的一水利工程,所起的重要作用是(  )

    A.防洪、灌溉 B.蓄水、发电 C.航运、旅游 D.养殖、科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B.墨子

    C.韩非子

    D.庄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上述内容阐述了秦统一的

    A.原因

    B.过程

    C.特点

    D.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秦始皇设想秦朝的江山传至二世、三世以至千万世,结果只传到秦二世就灭亡了,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个短命的封建王朝。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A.秦的暴政

    B.楚汉之争

    C.巨鹿之战

    D.大泽乡起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热播引发了全社会对权力监督问题的讨论。这一问题在汉代也受到高度重视,汉武帝专为监督权力设立的官为

    A.刺史 B.郡守 C.丞相 D.太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列有关黄巾起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②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 

    ③最终被残酷镇压了                

    ④沉重打击了西汉的统治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说:“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关于古代“丝绸之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东汉张骞始开丝绸之路 B.促进了中外经济与文化交流

    C.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D.丝绸之路起点是洛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汉武帝开庭议事,有时其中的一个奏折,所用竹简需要两人抬进宫。东汉时期这种携书不方便现象得到了改变,主要得益于以下哪一人物作出的重大贡献

    A.蔡伦

    B.张衡

    C.华佗

    D.张仲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的原话,成为了我们今天的名言警句,他自己就是忍辱负重,完成了史学巨著,他的史学巨著是

    A.《春秋》 B.《史记》 C.《汉书》 D.《诗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晋惠帝“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的笑话让他在历史上获得“白痴皇帝”的称号,他在位时,手握重兵的诸侯王先后起兵争夺皇权,史称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五胡乱华

    D.南朝叛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一著名战役与典故“投鞭断流”、“草木皆兵”、“东山再起”有关,其重要历史影响是(  )

    A.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状态 B.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C.出现了北方民族大交融的趋势 D.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了基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我国古代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人,他们通常被评为“圣人”,那么“书圣”、“医圣”分别是(  )

    A.王羲之、吴道子 B.王羲之、杜甫 C.李白、张仲景 D.王羲之、张仲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有一位北方朋友,他热衷于农作物、蔬菜和果树栽培技术的研究,他想了解我国古代北方农业生产技术,可以查阅的书籍是(  )

    A.《孟子》 B.《史记》 C.《齐民要术》 D.《论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