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41 题,其中:
选择题 2 题,单选题 37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18 题,中等难度 22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 题
  1. 《汉书》记载:“中朝官也,亦谓之内臣。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期也。”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郡国并行制的缺陷

    B.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 察举制的弊端

    D. 刺史制度流于形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A. 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B. 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的胜利信心

    C. 此时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主要战场

    D. 此战争发生于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37 题
  1. 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写道:“从1901年到1937年新征服者来临之前的这段时间,是外国人在北京少有的快乐时期,是一个外国人享有特权和特殊自由的时代,他们可以毫无阻碍地深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 《辛丑条约》的签订

    B.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D. 清政府设总理衙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A. 否定其排外主义

    B. 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C. 既有赞扬又有否定

    D. 全面赞扬与肯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雉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对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表现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根据国情,提出反帝反封反军阀的奋斗目标

    B. 走“工农武装割据”的正确道路

    C. 形成了独立自主解决本国革命实际问题的领导核心

    D. 根据国内社会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 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 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 )

    A. 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 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 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元代行省内部实行的是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元代实行这种权力运行机制主要是为了

    A. 加强中央集权

    B. 分化地方权力

    C. 妥善处理各民族之间关系

    D. 提高行政效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为一种很重要的古汉字资料。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殷墟。这些甲骨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纪录。“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现在已知,殷商时期,国王在处理大小事务之前,都要用甲骨进行占卜,商朝的地方诸侯有侯、伯、男、甸不同的称号,中央处理国家事务的官员,以尹为长,另有卜(中央负责占卜的官员),作册,亚服等各种名目。从以上材料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 中国早期的制度中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B. 殷墟是商朝的政治中心

    C. 商朝时期中央集权神化并加强

    D. 初步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图所示是台湾某教科书对历史上某个时期社会变化的描述,该时期是

    A. 夏商西周 B. 春秋战国

    C. 秦汉三国 D. 两晋南北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A. 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的结合来强化王权

    B. 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C. 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来巩固奴隶主专政

    D. 通过制定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秦堤牢固,工程精当……湘漓接,通汉壮……。”当时修这一水利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 便于农业灌溉

    B. 方便军事运输

    C. 利于商旅通行

    D. 方便匈奴朝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封泥又叫“泥封”。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遗迹。封泥中隐含着诸多历史信息。下图是西汉时期关于地方制度的封泥,从中不能获取的历史结论是

    A. 西汉地方上继承秦朝制度

    B. 中央和地方矛盾激化

    C. 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

    D. 西汉初年分封同姓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根据马克斯·韦伯等人的研究结论,任何官僚组织为了发挥其正常的管理效率,都必须建立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章制度,……即使是专制君主也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官僚组织的活动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 三公九卿制

    B. 内阁制

    C. 三省六部制

    D. 军机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嘉庆帝亲政之初,认为“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强调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谕”而已,皇帝并非“将臣工翊赞之职尽责此数人”。这表明嘉庆帝认识到( )

    A. 必须责罚军机大臣 B. 军机处有利于皇帝高度集权

    C. 军机处应予以撤销 D. 军机处会对皇权造成危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明)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卷八讲了一个宦官对这种权势变化的亲身体会。嘉靖年间的一位宦官说:“我辈在顺门上久,见时事几复矣。昔日张先生(内阁大学士申的首辅张璁)进朝,我们多要打个躬。后至夏先生(首辅夏言),我们只平着眼看望。今严先生(严嵩)与我们拱拱手,方始进去。”这则材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 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B. 皇帝的权威被宦官分割

    C. 明朝的礼仪制度曰益规范

    D. 内阁首辅在朝臣中的权威逐渐下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突出了相权与皇权的争夺,以相权的削弱展现了古代中国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黄宗羲曾经有这样的言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其含义是指宰相制度下

    A.容易形成极端专制               B.不易产生明君贤臣

    C.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D.政治腐败现象更加严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20世纪初,在天津老城南门外(南市一带)出现了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荣的地区,俗称“三不管”。“租界”的滥觞可能是出现于下列哪个文件

    A. 《南京条约》及其附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马关条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题文)按照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划分,下列与其他选项不同类的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辛亥革命

    D. 新民主主义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

    A. 斗争的侧重点

    B. 失败的根本原因

    C. 失败的客观原因

    D. 运动的阶级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42年国统区某报纸评论:“平时军人开小差,一般人夸为精明干练。今日壮丁逃兵役,人人骂为冷血动物。”这主要反映了:(  )

    A.民众普遍的厌战心理   B.民众救亡意识的增强

    C.舆论对军人的评价很低         D.舆论对滥抓壮丁的抗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金陵十三钗》是张艺谋执导的战争史诗电影。故事讲述的是1937年南京的一座教堂里一个美国神父、一群女学生、13个风尘女子以及军人和伤兵,共同面对南京大屠杀的故事。下列对当时抗战形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正式形成

    B. 国共两党开始由对峙转向合作

    C. 日本占领广州,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D. 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消极抗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题文)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

    A. 宣扬人人生而平等思想

    B. 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C. 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

    D. 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时代赋予太平天国运动以新的内容和意义,其中最能体现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

    A.担负起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历史任务

    B.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C.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方案

    D.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国学大师章太炎做了一首唱词:“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他对洪、曾两人的历史评价不同,乃是着眼于

    A. 阶级上,洪代表农民阶级,曾代表地主阶级

    B. 民族上,洪排满革命,曾为满族效力

    C. 性别上,洪提倡男女平等,曾主张男尊女卑

    D. 学术上,洪破除旧迷信,曾尊孔扬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一份由“上海军政分府”发布的安民告示记载:“……凡我义旗所指,罔不踊跃欢迎;……兹已纷纷归顺,具见敌忾同情;惟愿亲爱同胞,仍各安分营生;洋人生命财产,切勿乘机相侵;转瞬民国成立,人人共享太平。”从中可以推断出当时

    A. 义和团民阻击列强侵略   B. 清政府的统治面临土崩瓦解

    C. 反袁护国运动风起云涌   D. 北伐战争进程势如破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关于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剪断一些枝叶”的表现之一是建立近代企业

    B. “将这棵大树砍断”指推翻了中国封建制度

    C. “树墩还在”指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五四运动是“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表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民族主义、公众舆论和群众游行是近代革命的重要表现形式。最先体现了此三种形式的革命运动是 ( )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遵义会议被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力挽狂澜”的一次重要会议。其依据是

    ①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②提出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③军事、组织、思想上的错误得到彻底清算

    ④把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以指导全党

    A. ①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人口特少的33个少数民族,如基诺、珞巴等,在全国人大都有1个人大代表的名额,使他们都能表达本民族的意思,由此可见

    A.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C. 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

    D. 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毛泽东曾对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福尔说过:“我们信仰与实行民主政治……限制任何一党专政的可能性。”建国初期我党为践行“实行民主政治”的承诺,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 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提出依法治国方略

    C.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列宁说:“一个民主国家必须承认各地区的自治权,特别是居民的民族成分复杂的地区和专区的自治权,这种自治同民主集中制一点也不矛盾;相反的,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大国只有通过地区的自治才能够实现真正的民主集中制。”据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②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③实现了各个民族的高度自治

    ④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建国初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工作相当活跃;1966年7月以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却连续8年没有举行过一次会议。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 我国尚未认识到“人大”的重要性   B. “文革”小组代行其职能

    C. 国际形势的紧张导致军事体制优先   D. 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温家宝总理在一次答记者问时,引用了“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这几句诗。该提问涉及的是

    A. 中美关系问题

    B. 台湾问题

    C. 中日关系问题

    D. 西藏问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著名台湾诗人余光中在《乡愁》中倾诉:“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首诗鲜明地表现了

    A. “一国两制”已经成为台湾同胞的共识

    B. 和平统一是人民的心愿

    C. 应该实现国共第三次合作

    D. 经济合作是两岸交流的前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下根据中国现代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实行了特殊的政策,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的共同点是

    A. 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

    B.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C. 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制度

    D. 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A. 太平洋战场战事结束最早

    B. 苏联对日作战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C. 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贡献

    D. 美国没有参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6. “……产生于清末的新知识分子群也是如此,他们不是其他哪一个阶级经济利益的代表,而是民族精神和社会良心的承载者。以他们为社会基础的民主革命派发起和领导辛亥革命,不是受到哪个阶级的利益驱使,而是为了救国救民,为了使中国摆脱民族危机和社会苦难……”材料主要强调了“新知识分子”

    A. 作为一个群体形成于清末

    B. 承载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民族精神

    C. 作为独立的社会阶层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

    D. 成为推翻清政府的主力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7. 有人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这反映出(   )

    ①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②实力是否强大,对历史进程的发展无关紧要

    ③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④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将个人事业同时代的需求相结合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政治文明有着丰富的内涵,政治文明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所谓古代中国的“现代化”,就是指造就中华帝国的那套“理性设计”,主要包括郡县制、法典化控制以及文官制度等……若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形态往后看,则春秋战国以至于帝国时代,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张树平《“理性政治知识”与中国古代政治的“现代化”》

    材料二:宋太祖时,遇某官出缺,他叫宰相赵普拟名,赵普拟后交给太祖,恰好这人是太祖平时最讨厌的,他愤然说:“这人怎好用”,就把这名单撕了,掷在地。赵普不做声,把地上废纸捡起来藏了。过一两天,太祖又要赵普拟,赵普早把前日捡起的破纸用浆糊黏贴了携带身边,即又把这纸送上。太祖诧问:“如何还是此人”,赵普答道,据某意见,暂时更无别人合适。太祖也悟了,点头说:“既如此,便照你意见用吧!”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辛丑条约》规定:“在天津周围20里内不得驻扎中国军队,…”这一条实际上是剥夺了清政府在天津的驻兵权。因此,清朝官员都不敢带兵去接收天津。袁世凯则提出“迨至交津有期,而各国订立条约,复有距天津二十华里,华兵不能驻扎之议。迭经电请外部向各国公使磋商,始议明巡警不在此列。维时天津盗贼繁多,疮痍满目,兵力既不能到,则唯赖巡警以震慑而绥靖之。”

    材料四、1902年袁世凯代表清政府正式接管天津,并成立天津巡警总局,其制度建设,也从照搬英日,发展到了在参考国情后的系统建设。警察在治安、巡逻、税收、户籍等领域作用明显。清廷于是在1906年下令在全国各地兴办警察机构。警察制度的建立,将政府的社会管理功能更加科学化和功能化,避免了军警不分的状况,明确了民事、刑事、治安等多种社会案件的管理职责,对于维护清廷统治,推动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近代城市治安管理,起到了很明显的积极作用。

    材料五、封建社会,中国女性处于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中,经济方面也无法独立,因而缺乏参政意识。……

    1949—1959年中国妇女参政状况表

    时间

    会议

    女性比例

    1949年

    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10.4%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1.9%

    1959年

    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2.3%

    ——据百度百科整理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现代化”的内涵。

    (2)依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君相关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是否符合当时的真实情况。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天津近代警察制度创立的背景、目的并分析其影响。

    (4)据材料五,分析中国古代妇女缺乏参政意识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概括材料五反映的1949—1959年中国女权状况。分析出现这状况的政治、经济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进行不断接触。

    ——摘编自谢益罡《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歧视中国的政策。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

    材料四  田中首相来我国访问,解开了中日关系史上新的一页。在我们两国的历史上,有着两千年来的油耗往来和文化交流••••••值得我们珍视。但是,自从1894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

    ——摘自《周恩来政论选》

    (1)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8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怎样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8分)

    (3)就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举动作何反应?分析日本对华政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重大改变?(10分)

    (4)综合材料三、四并结合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百年史,试从日、中两方面解释周恩来所指出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含义。(10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