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5 题,其中:
选择题 24 题,填空题 6 题,综合题 5 题
简单题 18 题,中等难度 16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4 题
  1. 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他是(  )

    A. 晋文公   B. 秦穆公   C. 楚庄王   D. 齐桓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秦朝末年,民间流传着“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你认为导致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A. 秦朝的暴政

    B. 修建阿房宫

    C. 陈胜、吴广起义

    D. 项羽、刘邦起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B. 焚书坑儒

    C. 修筑长城 D. 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

    ①秦朝的徭役繁重  ②秦朝的赋税很重  ③秦朝统一度量衡  ④秦朝的刑法残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它是中国第一帝都。两千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华夏一统的泱泱大国,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趋势。”材料中的“中国第一帝都”是(   )

    A. 洛阳 B. 咸阳 C. 长安 D. 北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我国先秦历史朝代顺序的排列中,正确的是(  )

    A. 夏→商→东周→西周 B. 西周→东周→商→夏

    C. 西周→东周→夏→商 D. 夏→商→西周→东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改革变法是我国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重要途径.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于(  )

    A. 春秋时期 B. 战国时期 C. 秦朝时期 D. 西汉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

    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③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④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

    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儒家思想进行统治。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引自《三字经》,其中的“七雄”是指(  )

    A. 齐、楚、秦、燕、赵、魏、韩 B. 楚、秦、赵、宋、魏、齐、韩

    C. 晋、楚、齐、韩、赵、燕、魏 D. 吴、魏、燕、赵、楚、秦、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黔东南某中学历史老师在讲授“我们的远古祖先”这一课时,出示了一幅图片并介绍说:“能直立行走,头部还保留猿类的某些特征,使用天然火。”请你判断此原始人类应该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黔东南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课题研究,列出的关键词是“黄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 粟”,请你判断他们研究的是哪一原始人群( )

    A. 元谋人 B. 河姆渡人

    C. 半坡人 D. 山顶洞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文中“轩辕”指的是

    A. 黄帝

    B. 炎帝

    C. 秦始皇

    D. 汉武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其中,“选贤与能”指的足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宗法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列示意的现象开始于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A.分割诸侯的兵力 B.保证国家的兵源

    C.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D.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商鞅变法内容中,对秦国封建制度确立起决定作用的是

    A.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B.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C.奖励耕战富国强兵 D.推行县制治理地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阅读小明同学绘制的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局部),其中空白处应该是( )

    A.夏朝 B.商朝 C.战国 D.东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 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B. 诸侯国日益减少,七雄纷争

    C. 周王号令天下,诸侯臣服

    D. 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时期 D. 战国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如下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所示位置分别是

    A.秦、楚、齐、燕 B.齐、楚、秦、燕 C.燕、秦、齐、楚 D.燕、齐、楚、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图是先秦时期一种制度示意图,根据这种制度,图中第二层的人要为最上层的人尽的义务是   (   )

    A.进献贡物,服从调兵 B.管理土地和人民

    C.监察百官,镇守疆土 D.修建城池,制定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材料主要反映出当时

    A.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B.迁都频繁,异姓反叛

    C.周室衰微,诸侯争霸

    D.列国争战,诸侯兼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公元前202年,刘邦率大军将项羽包围在垓下。他让士兵都唱起楚歌,楚军思念家乡,纷纷溃散。最能体现这一故事的成语是

    A.破釜沉舟

    B.四面楚歌

    C.揭竿而起

    D.打草惊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6 题
  1. 下图中,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距今(2019年)约___________万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建立于公元前___________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传说________部落和________部落联合在涿鹿打败了蚩尤部落 ,形成了日后的华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著有________一书。孔子思想的核心主张是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战国时期变法最彻底的是________国的商鞅变法。公元前________年,秦朝建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下令烧毁民间诸子百家书籍,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史称“________”;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5 题
  1.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学习 

    (走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历史)

    (1)图一、图二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图一的房屋名称叫什么?居住图二房屋的原始居民叫什么?导致这两种不同房屋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图一和图二都是想象图,但都是根据历史遗址还原的,因此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请问我们能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途径有哪些?(列出两项即可)  

    (3)(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的事例)

    远古时期,人类为了生存,改造自然的成功事例是什么?  

    (4)(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反思古人的做法与主张,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上,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材料:春秋战国时期,针对社会急剧变化和发展,有识之土纷纷发表各自的看法和主张。  

    (1)图一人物是谁?他创立了什么学派? 

    (2)小明同学考试考砸了,爸爸说要家法伺候。爷爷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了,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爷爷的言论与哪幅图中人物的主张最为接近?说明理由  

    (3)材料中各个学派间相互争论和批判,又相互影响,形成了什么样的局面?  

    (4)以上四位人物,你最欣赏哪位?请说明理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材料一 

    材料二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天子有巡视管理诸侯领地的权利,诸侯有朝觐天子的义务,一次不朝觐就贬斥爵位,两次不朝觐就削减封地,三次不朝觐就讨伐他。)

    材料三  公元前771年,犬戎进犯镐京,诸侯不再派兵相救。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1)材料一、二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一种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最早开始于哪一个朝代?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说:“天子有巡视管理诸侯领地的权利”,那么诸侯对天子应该尽哪些义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材料三中“诸侯不再派兵相救”反映了当时什么现象?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材料二:分天下以为40多个郡,郡下设县,由中央直接管辖…,统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车同轨:指车辆和道路的宽度统一)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秦朝时,大兴土木,营造阿房宫、骊山陵墓,劳民伤财;赋税和徭役繁重,刑罚苛严。引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回答问题:

    (1)阅读材料一,请问:秦朝统一的时间是何时?谁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庞大帝国?  

    (2)“秦王扫六合”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3)阅读材料二,归纳出秦始皇为巩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列出两项即可得满分)  

    (4)由秦帝国的兴亡,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言之有理即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秦末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请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高祖率军到达咸阳后,与士兵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使得秦人大喜,民心安定。最终大胜。

    (1)材料一反映的是秦末的哪次起义?这次起义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高祖是谁?他与谁进行了长达4年的较量,最终取得胜利?请写出这次战争的名称。  

    (3)通过材料二,我们可以获得什么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