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综合性学习 2 题,选择题 2 题,诗歌鉴赏 1 题,句子默写 1 题,对比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综合性学习 共 2 题
  1. 下面是一份“数字化阅读辩论赛”的辩论陈词,阅读后完成下列小题。

    数字化阅读(虽然/即使)降低了阅读的门槛,但往往表现为一种“浅阅读”。浅阅读容易使我们缺乏缜密细致的思考,导至看似读了很多,实则收获有限。当我们在芜杂的信息中流恋忘返时,大脑就成了零散信息的跑马场。所以,数字化阅读时代,我们依然拥有深阅读的权力。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深阅读呢?选择成体系.有深度的作品和广为认可的经典著作,运用顺序渐进、(归根结底/刨根问底)、探究(质疑/置疑)的方法去读。我们(假如/即便)做不到像古人读书那样废寝忘食、皓首穷经,也应当在纷烦的信息中独具慧眼,不断提升阅读的品位和质量,提高与新时代相适应的能力和素质。综上所述,数字化阅读中,通过深阅读能使我们成为精神富有、知识广博、思维敏捷的青年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门槛(kǎn)    导至   流恋忘返

    B.缜密(zhēn)   芜杂   顺序渐进

    C.零散(sàn)    纷烦   废寝忘食

    D.皓首(hào)    敏捷   独具慧眼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项是(   )

    A.虽然  归根结底  置疑  即便

    B.即使  刨根问底  质疑  假如

    C.虽然  刨根问底  质疑  即便

    D.即使  归根结底  置疑  假如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深阅读能使我们成为精神富有、知识广博、思维敏捷的青年。

    B.通过深阅读,我们能成为精神富有、知识广博、思维敏捷的青年。

    C.深阅读能使我们成为知识广博、思维敏捷、精神富有的青年。

    D.通过深阅读能使我们成为知识广博、思维敏捷、精神富有的青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为创建“书香校园”,学校组织了“青春,因经典而精彩”语文活动。

    (活动一:见字如面——书信中的家国情怀)

    ①不多时就“七七事变”,很快你就决定了,到西北去,做抗日军去。

    ②你走的那天晚上,满天都是星,就像幼年我们在黄瓜架下提着虫子的那样的夜,那样黑黑的夜,那样飞着萤火虫的夜。

    ③恰巧在抗战不久,我也到山西,有人告诉我你在洪洞的前线,离着我很近,我转给你一封,我想没有两天就可看到你了。那时我心里可开心极了,因为我看到不少像你那样年轻的孩子们,他们快乐而活泼,他们跑着跑着,当工作的时候嘴里唱着歌。这一群快乐的小战士,胜利一定属于你们的,你们也拿枪,你们也担水,中国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

    (1)一班同学荐读了抗战时期的一封家信(节选)。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

    A.第①段中的“到西北去,做抗日军去”运用排比,起强调作用。

    B.第③段加点词语“他们”,指的是“像你那样年轻的孩子们”。

    C.第③段中画线的三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

    D.选文结尾句用了感叹号,表达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决心。

    (活动二:歌以咏志——青春有诗,还有远方)

    山高路远

    呼喊是爆发的沉默

    沉默是无声的召唤

    不论激越  还是宁静

    我祈求  只要不是平淡

    如果远方呼喊我  我就走向远方

    如果大山召唤我  我就走向大山

    双脚磨破  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

    双手划烂  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2)三班同学朗读了诗人汪国真的代表作《山高路远》。这首诗告诉我们:面对人生的山高路远,要有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 题
  1.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活得洒脱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拘谨的人,容易烦恼。

    B. 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C. 近年来,禁止手机进校园的呼声不绝于耳。看来,中小学生是完全杜绝使用手机?还是有选择地使用手机?这已成为人们共同思考的问题。

    D.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亲人的性格、心理缺乏了解,对他们的习惯和愿望总是漠不关心,那就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利哈乔夫《论教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有关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土、家国情怀深植人心。余光中将乡愁化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都德将韩麦尔先生等法国人对国土沦丧的悲愤之情浓缩在了最后一节法语课中,引起无数共鸣。

    B.古诗文中,伛偻、垂髫代指老人,提携、黄发代指小孩,烽火、烽烟、干戈代指战争。

    C.《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驳论文,选自鲁迅的《且介亭杂文》。

    D.《我的叔叔于勒》《最后一课》的作者分别是法国作家莫泊桑 都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本诗是韩愈写给自己的侄孙韩湘的,诗题中“左迁”一词是“降职、贬官”之意。

    B.“圣明”在这里指皇帝,与圣上、陛下、天子等词意义相同。

    C.“家何在”“马不前”,表明作者感到回朝廷无望和前途渺茫。

    D.“肯将衰朽惜残年”,传递出作者由于年老而不得不屈服的悲愤之情。

    2.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朝奏”和“夕贬”两相对照,突出时间之短,说明获罪之速,隐含作者忧愤之情。

    B.“横”写广度,云横而不见家,也不见长安;“拥”写高度,风雪载途,英雄失路。

    C.颈联虽隐去了诗人的自我形象,但苍凉的画面仍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D.表现手法上,本诗采用叙述手法入诗,体现了韩愈诗“以文为诗”的特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

    (2) 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道“天凉好个秋”!

    (4) 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应有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汉文有道恩犹薄,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对比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①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②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注释〗①志:记。②扶风,歧山:均为地名,在今陕西省。③占:占卜。④有年:年将有粮,引申为大丰收。⑤乙卯:古代用干支纪日。乙卯:农历四月初二。甲子:农历四月十一日。丁卯:农历四月十四日。⑥忭:高兴,快乐。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B.佳木秀而繁阴(茂盛)

    C.民方以为忧(刚才)

    D.甲子又雨(下雨)

    2.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名之者谁/雨麦于岐山之阳

    B.云归而岩穴暝/而凿池其南

    C.醉能同其乐/其真无马耶

    D.以为休息之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下列对文本理解和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除第①段外,每段开头都用领起词语引出下文。从”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开了从景物到游乐到归来的一幅幅画卷。

    B.甲乙两文中亭子命名的由来:甲文以作者的号来命名,而乙文以这件久旱逢甘霖的真事命名。

    C.甲文第①段是交待醉翁亭的环境位置,由群山到琅琊山,由山及泉,由泉及亭,又由亭名引出太守的醉翁之意,内存的脉络是连贯的。

    D.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被贬后寄情山水的忧乐之意和愁苦之情。

    4.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官吏相与庆于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要善于“折叠”自己

    陈大笑

    ①把51张白纸重叠在一起,厚度最多不过几厘米。但把一张足够大的白纸折叠51次,厚度竟然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人生从来不是平铺直叙,好比白纸一般,如何“折叠”自己,决定着人生的厚度、事业的成败。

    ②“折叠”是智慧的迂回。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最初的作战计划并非如此。红军因为急于一口吃掉敌人,结果遇挫,被迫开始一渡赤水。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声东击西,穿插迂回,与敌人巧妙周旋,以三万劣势兵力牵着数十万敌人的鼻子走,成就了四渡赤水这一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战例。这次行动,周恩来称之为走“之”字路。实践证明,最近的距离不一定是直线,而看似“折叠”弯曲的“之”字路线,往往是达到最终目的的最佳路径。成事的最高境界在于,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那些不讲科学的蛮干、急功近利的“速成”,不仅难以到达成功的彼岸,还可能在途中触礁、搁浅。像河流一样“折叠”蜿蜒,才能避开挡在前面的障碍,实现波浪式前进。

    ③“折叠”是生动的重复。重复是工作生活的常态,许多人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但并非所有量的积累都能产生质的飞跃。老驴拉磨般的简单重复、机械重复,结局多是“原地转圈”“涛声依旧”。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就是因为其中充满着变化,所有重复的字都作了不同形态的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折叠”中创新,在创新中重复,坚持“不作寻常重复”,进行生动的重复,方能书写出彩华章。

    ________________。有人做过一个计算:如果干一件事的成功率仅为1%,反复尝试100次,成功的概率竟然能达到63%。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但有水滴石穿的奇迹。通向成功的道路好比一场马拉松,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一直“折叠”下去,就能“撕小口打大仗、积小胜为大胜”,把简单做成不简单,使平凡变成不平凡。正如英国著名小说家安东尼·特罗洛普所说:“一件微不足道的日常小事,如果你坚持去做,就能胜过那些艰难的大事。”

    ⑤“折叠”是“折磨”的叠加。有人提出过“坎理论”,就是要过关卡,上台阶,好比爬山越岭,上到一定高度,就过了一个坎。成功多是苦难辉煌,成长多为浴火重生。想要前进,最快的脚步是“负重”,因为“挑担子的比散步的走得快”。走不出自己的“舒适区”,就是倒退的开始。其实,成长就是与自我的搏斗,与自我的较量,与自己较劲才能有长进。吃得苦中苦,方能有所成。敢于到吃劲岗位“淬火”,到艰苦一线“蹲苗”,在事上磨练自己,用时间灌溉自己,多挑战“不可能”才可能超越自己,使人生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⑥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把握好“折叠”的学问,付诸有力的行动,就能成就精彩人生。

    (《解放军报》2018年9月20日,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②③④⑤段从四个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根据上下文,在第④段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

    3.②段中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请在第③段横线上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火车上的见闻

    许  锋

    虽然是冬日,但广州不太冷,尤其是拖着行李箱,挤了一阵子地铁,在人丛中穿梭、摩擦,浑身竟有些燥热。今年车站将进站口“前置”,几十个口子“一”字排开,电子屏幕清晰地告示着车次,坐哪趟车,就从哪个口进。大学生志愿者精神饱满,耐心地为返乡心切的人们提供问答服务。如此疏导,秩序井然。

    我们往西去。很幸运,“抢”到了卧铺票、全家三口,一上,一中,一下。先安置妻女,有一个行李箱很重很大,我往下铺的座位底下塞,塞不进去。我吃力举起箱子往行李架放,行李箱摇搖欲坠,我也摇摇欲坠。一个壮小伙儿眼尖手快,迅速托住,我顺势借力,箱子妥妥地归位。我说了声谢谢,壮小伙儿说不用。我一扭头,人不见了。

    一对愁容满面的小夫妻边走边打电话,说的是乡音,我听了个大概:他们仨,上来俩,还有一个,是他姐,还在赶地铁。这时离开车不到二十分钟估计赶不上了。我也替他着急。春运一票难求,亲人赶不上这趟车,就要改签,但改签恐怕连硬座都没有。退票也不行,退了更难买上,真是急煞人也!果然,直到列车徐徐启动,落下的人还没上来。幸好事情还是解决了,怎么解决的?退票,直奔机场。机票有,虽然贵点,但没有什么能阻挡游子回家过年的脚步。

    小夫妻在惠州的一个镇上开餐馆,以川菜为主。我以为男青年会炒的菜不是很多,不料,看到他手机里的菜谱,密密麻麻,好几张。我们吃过的川菜,他都会做,我们没吃过的,他也会做,还有很多菜名,我没听过。一个二十来岁的人,会做这么多菜,不简单。

    男青年的餐馆规模中等,食客都是附近工厂的工人。做餐饮,熬人。有时候,客人一聊就聊到晚上十一点,只能等。我问他,你不是有营业时间么?他笑了笑,哪有赶客人的道理?要是赶客,人家下回就不来了。累是累点,但收入还不错。

    镇上房价不高,我以为他们的理想是就地安居乐业,可他们却不想买房。他们的想法是趁着年轻,多干几年,等攒够些钱后,回老家开餐馆。伴随车轮与钢轨的撞击声,我们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但有一句话,他说了好几遍,“千好万好,还是家乡好”。

    车快到长沙站时,已暮色四合,华灯初上。年轻的女列车员提前收拾妤三大包垃圾,列车停稳,她提着两大包垃圾下车,放在站台的垃圾堆放点,当她返身准备提另一包垃圾时,我顺手提起垃圾袋递给了她。靠近车门的瞬间,寒风拂面,凉气袭人。女列车员的发丝在风中飘舞。

    女列车员是个勤快的人。上班时间,一遍又一遍拖地,清理卫生间,干着脏、累、苦的工作。面对我这个素不相识的乘客的意外称赞,她莞尔一笑,这不都是应该做的嘛!

    晚上八点,是列车员换岗的时间。老车长召集列车员开短会,叮嘱大家,晩上值班格外重要,要确保旅客人身和财物安全;遇到突发情况,要及时报告。老车长最后问大家,听明白没有?列车员齐齐回答,听明白了!

    随后,一个个矫健或倩丽的身影隐没于两侧车厢,开始守护一个个返乡人的梦。

    一站又一站,人潮退去又通上,冬日的温暖,一路蔓延。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主要叙述春运期间一列西去火车上的见闻。

    B.车站进站之所以秩序井然,是因为大学生志愿者提供了咨询服务。

    C.文中多处使用口语化的语言,通俗易懂,如“他们仨,上来俩……”。

    D.本文与杨绛的《老王》都选取了生活中的凡人“善”事来表达主旨。

    2.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很幸运,“抢”到了卧铺票。(赏析加点词语)

    3.“青年”身上表现出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4.“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请从两个层面各举文中一个事例,简要分析文末“冬日的温暖”的深层含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礼记·虽有佳肴》

    人们有时可以支配自己的命运。要是我们受制于人,亲爱的勃鲁托斯,那错处并不在我们的命运,而在我们自己。

    ——莎士比亚《裘力斯凯撒》

    最近,中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遭受美国大面积技术封锁。面对记者采访,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说:“我们最重要的还是把我们能做的事做好,美国政府做的事不是我们能左右的。”

    ——新华网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紧扣材料主题,内容具体充实;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可能泄露考生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