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语言应用 2 题,选择题 3 题,命题作文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
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下面的一幅对联,打乱了顺序,请你将其整理为一幅较为工整的对联。

    康桥河边   旷世伟人   多情游子   橘子洲头   作别西天云彩   书写壮志豪情

    上联:                     

    下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诗人艾青以诗歌的形式深情地歌咏了保姆大堰河给予“我”的无私的母爱,季羡林用散文的形式深情地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愧疚之情,而当今很多人喜欢在母亲节或其他节庆时用短信的方式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请根据下列短信的内容和句式特点,将其补充完整。

    天,没有母亲的爱广阔;地,没有母亲的爱包容;    ,     。母亲您是伞,我们是伞下的孩子;母亲您是豆荚,我们是豆荚里的豆子;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先烈们那种“为天下人谋永福”而殒身不恤的高风亮节,将永垂青史,激励后人千千万。

    B. 8月9日下午,由文化部、中国文联共同召开的吴冠中纪念座谈会在文化部举行,众多文化界和美术界的人士长歌当哭,缅怀吴冠中先生。

    C. 梁启超演讲颇有一种古代文人的气质,潇洒自如,旁征博引,再加上深厚的功底,夸夸其谈,纵横捭阖。

    D. 周简段早年生活在北京数十年,交游广阔,熟读前贤文章,博闻强记,广泛涉猎北京的文史掌故、艺苑趣闻、名人轶事和文物珍宝,对风土民情了如指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新中国航空工业在走过一个甲子的光辉历程后,逐步形成了专业门类齐全,科研、试验、生产相配套,研制生产当代航空装备能力的高科技工业体系。

    B. 建校百年来,清华大学始终坚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同奋进,形成了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特色。

    C. 为纪念青海玉树地震一周年,电影《情暖玉树》经过一年的筹备和拍摄,将于近期在全国各大院线同步上映。

    D. 在这些古城镇里,让人们可以感受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品尝浓浓的民俗风情,捕捉精致的民族文化符号。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面是《梁启超谈读书》中的文字,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在横线上补写出相应的句子,使之上下连贯。

    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读的,一类是浏览的;因为①______,一面要养成读书眼快的习惯。心不细则毫无所得,等于白读;②______。诸经、诸子、四史、通鉴等书,宜入精读之部,每日指定某时刻读他,读时一字不放过,读完一部才读别部,想钞录的随读随钞。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往往有这样的情况:经历过的一些事情,淡忘了,而某个细节,如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却记得很清楚;读过的一些文学作品,记不清了,而作品中的某个细节,或语言、或动作、或某个人物的肖像却记得很清楚。

    请以“令人难忘的细节”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朦胧的敬慕

    ——悼念鲁迅先生

    萧乾

    ①也许有人比我更怕死,我却不相信有比我再怕看死人的了。走在街上,我从没有胆子向寿衣铺里望望。夜半,即便从很远很远地方飘来的僧器或诵经声,也必害得我用棉被厚厚包起头来,直像那是什么符咒一样。

    ②我曾见过三位死人,在我的记忆中,他们都将是我永不会忘记的。而且,我还该陈说我都例外地不曾害怕过:一个黄昏,我的母亲死在我的怀抱里;小学时代,曾排着队去中央公园社稷堂瞻仰过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最近,在鲁迅先生灵前,我守了两天灵。

    ③扶着那绛色帏幔,职务使我看见了数千张陌生的但是诚笃的脸,一个个脚跟都像坠了铅球,那么轻又那么沉重地向灵堂踱。低垂的头,低垂的手,低垂的眉眼和心。待踱到灵堂中央,冥冥中似有什么使他们肃然驻足了。敬慕和哀悼如一双按住的手,他们的身子皆极自然地屈下了。然后噙了一汪眼泪,用手巾堵着嘴,仓皇地奔了出来。

    ④最感人的莫如一群小学生的吊唁。在那近三十位小吊客中间,我特别留意一个衣服褴褛、腿下微跛的,他肋下夹着的画册和石板说明了是刚刚放学,如今正是回家或在街头玩耍的时候,然而他却结伴迢迢跑到了这里。那个微跛的孩子,一拐一拐地,一直来到灵前,两只颇清秀的眼睛直直地凝视着鲁迅先生的遗体,然后,又放下肋下的画册,深深地鞠躬。我不信作了那么些纪念周,他还不知道“三鞠躬”的礼数,然而,当我数到第三次以后,他仍向下屈着小小腰身,他一连鞠了七个躬才红涨着脸,也红涨着眼睛,走出灵堂。

    ⑤如果稍换一个情况,我将忍不住笑出来的,然而,我那时是用极大的崇敬心情替他掀开帏幔,一直目送他走下殡仪馆的台阶。

    ⑥那个背影唤起我一点回忆。十多年前一个傍晚,如一切贪爱窗外景色的孩子一样,四点钟以后的时间对我变了滋味,换成鲜艳颜色。然而我放下了玩具,和同伴沿着朱色皇城走好长好长一段路去瞻仰一位“民国缔造者”的遗体。空着的肚皮充满着的一半是对“尸骸”的恐惧,一半是对“伟大”的钦仰。我们跨进那座御花园的大门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向下沉落了。我喘着气向陌生的大人打听路线,好容易才攀了一道高大石阶,在花圈花篮的簇拥中,我看到安息着的孙中山先生。

    ⑦——我记得,当时我的心一点也没有跳!

    ⑧我们环着那铜棺走了一圈,又蹑着脚步走了出来。

    ⑨抬头,紫禁城角的太阳已经沉落下去了。我似乎打了一个冷颤,然而,除了模糊的“伟大”,我并没有摸清死的是什么人。只是冥冥中,一种超乎孩子胸膛容量的衰戚或尊敬感觉使塞在我喉咙间,我赶不掉它。

    ⑩归途,我们放洋画的袋子里,每人都塞了一袋传单:有工人发的,大学生发的,有国民党的,共产党的,说明孙先生的生平和抱负(这些我曾保留到六年前,直到一个朋友将我寄存的最珍贵的东西,如小学生时代的作文本,全当作烂纸卖掉了)。当时我们其实一点也不懂,但是当孙传芳乱批三民主义,张作霖满街捉革命党时,我却私下藏了一本《孙中山传》。

    ⑾伟大的人格也许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这力量在茫然无知的孩子心灵上时常比成人更深刻,更恒久。

    ⑿我不知道如果鲁迅先生这时醒转过来,他将会怎样热烈地抱起那个微跛的孩子。

    1936年10月,上海

    (原载1936年《中流》第1卷第5期)

    15、 “朦胧的敬慕”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本文通过哪几个事例来表现“朦胧的敬慕”?(4分)

    16、请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6分)

    17、 这是一篇悼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作者却用了大量笔墨回忆十多年前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等有关情况。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5分)

    18、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第③段在描写数千位吊唁者的神情动作时,运用了夸张、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B、在数千吊唁鲁迅先生的人中,有一个衣衫褴褛、腿下微跛的小孩,对鲁迅先生连鞠了七个躬,所以作者对他由开始的忍不住想笑,转变为极大的崇敬。

    C、当“我”和同伴跨进御花园大门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向下沉落了”;当“我们”蹑着脚步走出来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经沉落下去了”。这两句景物描写烘托了“我”的哀戚心情。

    D、“——我记得,当时我的心一点也没有跳”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看见孙中山先生的遗容时,对伟人的敬慕战胜了对死人的恐惧。

    E、通观全文不难发现,作者在为鲁迅先生守灵时,对鲁迅的崇高精神、伟大人格内涵的理解及由此产生的敬慕之情都是朦胧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大约在民国十年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表现的情感》。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a)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b)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任公先生的这一篇讲演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1.第一段(b)句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2.从第二段可以看出梁任公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段话有何作用?

    3.仿照画线部分(a)的句式,另写一段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2 题
  1. 读徐志摩的诗《沙扬娜拉》,联系课文《再别康桥》,完成下面小题。

    莎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莎扬娜拉!

    注:“沙扬娜拉”是日文“再见”的音译。

    1.关于此诗与《再别康桥》在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两首都是离别诗。《再别康桥》写的是诗人与母校的不舍之情,《莎扬娜拉》则抒发了一对异国恋人之间的生离死别之情。

    B. 两首诗都善于运用意象来抒发情感。《再别康桥》描绘了康河畔的一组意象,《沙扬娜拉》则选取了一个别有意味的意象。

    C. 两首诗都运用了多种手法。《再别康桥》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等手法,《沙扬娜拉》则以比喻和反复的手法为主。

    D. 两首诗都属于现代新诗。《再别康桥》更讲究节奏和押韵,属新诗中的新格律体,《沙扬娜拉》则是新诗中的短篇小诗。

    2.对《沙扬娜拉》一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首句中的“一低头”的细节写出了女子道别时欲言又止的神态,揭示了她不忍离别又不得不离别时的不舍之情。

    B. “水莲花”的比喻新奇、贴切,既突出了日本女郎娇羞柔媚的风姿,又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娴静、纯真的美好形象。

    C. “蜜甜的忧愁”是一对矛盾的组合,它形象地写出了相聚的甜蜜和离别的忧伤,深刻地表现了“伤离别”的主题。

    D. 诗歌用“沙扬娜拉”作结,不仅点题,而且把女郎的声声嘱咐、殷殷叮咛的眷恋心情传达出来,表现离别的深情。

    3.下面是关于“新诗”的说法,你认为哪一项不正确?

    A. “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是中国现代诗歌的主流。

    B. 与古体诗的严格讲究格律相比,“新诗”不必讲究格律,不必讲究押韵,所以又叫自由体诗。

    C. “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运用现代白话。

    D. “新诗”出现不久就形成了众多流派,其中就有以徐志摩、闻一多为代表的“新月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以传神之笔勾画出塞外雄浑壮阔景象的名句是:“____,____”。

    (2)《再别康桥》一诗中,诗人借助想要融入康河的意愿来表达永久爱恋康桥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

    (3)《鸿门宴》中指出大丈夫应不拘小节的一句话是:_____,大礼不辞小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①。”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上,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②,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彷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③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④。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扑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社稷幸得血食:国家或许得到保存。血食,享受祭祀。②庸保:帮工,伙计。庸,同“佣”。被雇用的人。③家丈人:东家,主人。④矐其目:弄瞎他的眼睛。矐,熏瞎。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B. 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C. 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D. 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B. 皇帝,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号。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自己的封号。

    C. 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D. 诸侯,周初的诸侯由中央统一控制。春秋时,诸侯强大,周王室衰微,诸侯脱离周天子控制并出现割据纷争的局面。汉以后也称分封的诸王和列侯为诸侯。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秦王被燕国派刺客的行为激怒,立即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并在十个月后攻克了燕国的都城蓟。

    B.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人搜查燕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高渐离改变姓名藏匿在宋子做佣工。

    C. 高渐离在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后,不再担惊受怕地躲藏了,于是换上了自己原来的行装。

    D. 秦始皇怜惜高渐离擅长击筑,于是赦免了他的死罪,熏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击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