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41 题,其中:
选择题 6 题,单选题 30 题,null 1 题,论述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14 题,中等难度 19 题,困难题 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6 题
  1. 启蒙运动中,孟德斯鸠列举被告的种种权利,卢梭为儿童的权利辩护,伏尔泰为司法不公的受害者平反昭雪,康德分析世界和平的前提条件。由此可见,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A. 捍卫人道精神

    B. 倡导人性解放

    C. 批判专制统治

    D. 追求民主法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古希腊雅典公民尽管在公民大会上可以提出新的议案,或提出修改或废除以往的法律,但是如果他的提议没有通过,就会被起诉为不法行为,提议人要受到罚金处分,甚至有性命之虞。这表明

    A. 公民大会只注重公民形式上的民主

    B. 雅典人非常重视法律的稳定和权威

    C. 雅典城邦的司法程序十分严肃缜密

    D. 雅典公民的言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唐代招生限文武官员五品以上子孙,宋代招生可招庶民的俊异者。这一变化有助于

    A. 皇权向社会基层扩展

    B. 增强中央政府的向心力

    C. 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力

    D. 强化基层百姓德行修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四库全书总目》中说:“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

    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其技能,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矣”。材料中值得肯定的地方在于

    A.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辨证思想

    B. 认识到西方科学技术的进步性

    C. 认识到中西方之间的民族差异性

    D. 维护国家荣誉的强烈民族自尊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其中第二条规定:今后王位一律由信奉新教者继承,坚持同罗马教会交往者,均无资格按前举法令宣誓加冕。凡可以继承王位者,若同罗马教廷或者教会和好,或者保持交往,或者信奉罗马天主教或者与罗马天主教徒结婚,都应丧失继承的资格。这反映了

    A. 议会立法限制国王宗教信仰自由

    B. 权力中心开始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 英国以法律手段完善王位继承制

    D. 英国立法巩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汉昭帝始元六年,征文学贤良问以治乱,“皆对愿罢郡国盐铁酒榷均输,务本抑末,毋与天下争利,然后(教)化可兴。”这表明盐铁官营

    A. 遭到知识阶层强烈反

    B. 与重农抑商政策相背离

    C. 强化了封建大一统政权

    D. 败坏了汉代的社会风气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30 题
  1. 明朝科举曾采取分卷录取制度,明仁宗规定“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到明宣宗、英宗时,又分为南卷、北卷、中卷,各区分卷录取,占比为55%、35%、10%。这反映出

    A. 遴选优秀人才利国利民

    B. 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C.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

    D. 科举选才公正公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欧阳修、胡瑗、石介等人是“宋学”的先驱人物。欧阳修积极参与“庆历新政”,胡瑗在丹州“建议更阵法,治兵器,开废地为营田”,石介积极“预政事”。这说明“宋学”

    A. 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的思想工具

    B. 形成了严密的思想体系

    C. 具有救时行道的时代特征

    D. 世俗化的发展倾向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据《三国志》记载,阮籍“才藻艳逸,而倜傥放荡,行己寡欲,以庄周为模则”。下列选项中能与阮籍的行为理念产生共鸣观点的是

    A. “存天理,灭人欲”

    B. “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C. “越名教而任自然”

    D.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说法有错误的是

    A.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它最早得名于宋朝的朱熹。

    B. 西汉汉武帝正式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

    C. 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讲究借物抒情和追求神韵意趣。

    D. 清朝《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佳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礼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该材料主要反映的制度是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禅让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周礼》中记载,“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楚辞》中也提到“五谷六仞”。后世经学家将文中的“五谷”分别注释为“麻、黍、稷、麦、豆”和“稻、稷、麦、豆、麻”。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小农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B. 古代社会的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C. 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

    D. 古代农业发展存在地区性差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明朝初年,商业发展出现了“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湘、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的现象。这概括描述了当时

    A. 地域性商人群体活跃

    B.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 全国性市场开始形成

    D. 南北方商品流通活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题文)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在《法学阶梯》中说:“通过合意缔结契约之债是因为,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语言或文字,只需要实施交易行为的人们相互同意。这种交易也可在未出席者之间缔结”。这反映了当时罗马法

    A. 重视保护居民的意愿

    B. 突破了形式主义的束缚

    C. 注重对法律追本求源

    D. 二元法律体系最终消亡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认为德性的根据在于知识,有知识就有德性。王阳明提出“致良知”,认为德性的根据在于“良知”,良知是是非善恶的标准。两者都

    A. 强调知识在美德形成中的主导性

    B. 坚持德性在政治活动中的关键性

    C. 遵循逻辑在理论体系中的建构性

    D. 重视道德在个人修养中的重要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任何贵族爵位,凡是在合众国担任受益职务……非经国会同意,不得从任何国王、君主或外国接受任何种类的……官职或爵位。”这一规定旨在( )

    A. 保持国会绝对权威 B. 加强联邦政府权力

    C. 防止封建君主专制 D. 保障民主共和政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题文)有学者指出,与其说是历史选择了列宁、选择了布尔什维克,不如说在1917年这个关键时刻,是列宁、布尔什维克机敏地选择了历史,将群众自发的、无政府主义的骚乱为自己所用,引导到解决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上来。上述主张

    A. 否定了列宁革命策略的灵活性

    B. 强调十月革命顺应了民心民意

    C. 认为十月革命不符合俄国国情

    D. 夸大了一战对俄国革命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紧急救济拨款法》,赋予总统建立适当行政机构的广泛权力。这反映了当时的美国

    A. 制衡原则发生了变化

    B. 1787年宪法得到修正

    C. 新政促进了政局稳定

    D. 权力模式出现新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海外媒体提出,“一带一路规划就是确定让中国过剩产能‘走出去’的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而中国学者对此基本持反对观点,其原因有可能是马歇尔计划实际上

    A. 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

    B. 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

    C. 把欧洲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

    D. 导致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宋人诗云:“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缫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今年那暇织绢着,明日西门卖丝去。”诗中反映了

    A. 手工产品质量低下

    B. 农业生产规模庞大

    C. 农户经营方式多样

    D. 农民家庭生活闲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考古资料表明,西周时期,一些异姓诸侯国虽然远离王畿地区,但是其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风格上也都与周王朝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这主要说明当时

    A. 礼乐制度日渐受各诸侯的冲击

    B. 工官制实现了礼器标准化生产

    C. 分封制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

    D. 华夷观念推动民族间文化交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南宋学者袁毂感叹:“昔之农者,今转而为工;昔之商者,今流而为隶。贫者富而贵者贱,皆交相为盛衰矣。”这说明当时

    A. 抑商政策的取消推动了经济发展

    B. 农业与工商业处于平等的地位

    C. 社会流动冲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

    D.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农业的衰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8世纪80年代美国的麦迪逊说:“美国若是联合起来,只要少数军队,甚至不要一兵一卒,对于外国野心来说,要比美国分裂而拥有十几万准备作战的精兵更能显示出一种令人生畏的姿态。”这里麦迪逊的主张是

    A. 建立统一的联邦政府

    B. 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C. 废除落后的君主立宪制

    D. 维护松散的邦联民主体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人们也许会预言,随着现代化进程的迅速加快,其他非西方地区将仿照中国的做法,建立新的权力中心。无疑,现在已有了种种为了获得政治和经济的完全独立而试图统一各自的地区、并使之现代化的‘泛’字运动,如泛阿拉伯主义和泛非主义。”(《全球通史》)如果这些运动证明是成功的,那么

    A. 地区动荡和环境污染将更严重

    B. 亚太地区必将成为世界权力中心

    C. 新的全球多极化状态必将形成

    D.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最终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丁山先生在《宗法考源》中说:“宗法之起,不始周公制礼,盖兴于宗庙制度……宗法者,辨先祖宗昭穆亲疏之法也。”而王国维先生指出:“殷以前无嫡庶之制”,“商人无嫡庶之制,故不能有宗法”。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宗法制在西周以前已经产生

    B. 嫡长子继承制是判断宗法制的依据

    C. 宗法制只存在于统治阶层中

    D. 关于宗法制的起源目前存在着争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83岁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问谷歌英国总部,谷歌为了迎接女王的到来,特意在其英国首页为女王设计了一个特别的“Google”涂鸦:字母“g”变成了女王的头像侧面,而且字母“e”的顶部还有女王的皇冠。以上材料信息说明了英国女王(  )

    A. 由议会选举产生

    B. 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临朝理政”

    C. 在礼仪上、形式上至高无上,在国事活动中享有荣誉和尊严

    D. 不掌握行政权力,但要对议会负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追溯中国姓氏的起源,有的以官职为姓,如司马、司徒、司空等;有的以排行为姓,如孟、叔、季等;有的以技艺为姓,如陶、甄、屠等。据此推理,卫、许、陈等都是

    A. 以氏族为姓

    B. 以国名为姓

    C. 以居住地为姓

    D. 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史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这表明( )

    A. 秦始皇帝,才能非凡 B. 皇权至上,大权独揽

    C. 政权系统,尚不完备 D. 君相矛盾,尚不突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克服了社会流动的堵塞,让民间精英往体制内去流动,给中国带来一种良性的社会治理。”这种现象是指

    A.汉初形成“布衣将相”之局

    B.察举征辟广泛选拔人才

    C.科举入仕扩大官吏人才来源

    D.中央派文官任地方长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清嘉庆皇帝说:“我朝列圣相承,乾纲独揽,大权从无旁落。”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行省制的推行

    B.丞相制度的废除

    C.内阁地位的上升

    D.军机处的设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下图是新航路开辟后美洲流入西欧的贵金属数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三次英荷战争的影响

    B. 圈地运动的开展

    C. 英国霸权地位的确立

    D. 世界市场的拓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最确切的是(  )

    A. A

    B. B

    C. C

    D. D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据《美国宪政历程》记载: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难产,共和党候选人布什与民主党 候选人戈尔的政治前途竟然系于佛罗里达州的区区几百张选票!为此双方打得不可开交。最后把官司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在最高法院以5比4一票之差做出了不利于戈尔的判决后,戈尔优雅地承认失败。对此事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 美国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B. 美国总统大选可以诉诸武力进行解决

    C. 最高法院法官由民主选举产生,代表人民行使权力

    D. 最高法院对宪法负责,拥有最高的司法解释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时,有人讽刺说,这个帝国是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当时帝国内各邦实力的差距。但在这个帝国中( )

    A. 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联邦议会

    B. 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帝国议会

    C. 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D. 各邦共同推举帝国首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1937年,罗斯福以压倒性优势连任美国总统。他乘胜而进,提出改组法院以便在最高法院增加自己的同盟军,但令人意外的是超过50%的人民表示反对。这说明(  )

    A. 经济危机迟迟未能解决   B. 国家干预经济不得人心

    C. 分权制衡理念深入人心   D. 美国人民缺乏宪政精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世界大历史》一书中指出:政治是为了实现理想而存在的。美国独立革命为的是宣扬个人至上的理念;法国大革命乃是为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而战;俄国的布尔什维克革命是要让工业社会的劳动阶级出人头地;纳粹德国的诉求是保护优等民族,拥护纳粹领袖希特勒。下列对于作者观点理解最正确的是

    A. 人民共同的政治理想是政治行为的根源

    B. 为了实现理想而进行的政治行为都是合理的

    C. 政治行为的实施体现行动者的追求和理想

    D. 不同的政治理想决定世界政治制度的多样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外交是国家实施政策的手段之一,外交的目的归根结底也是国家的目的。一个国家与世界的关系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从根本上说不是国际环境决定的,而是由这个国家的内部政治决定的。外交在不同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提供了不同的历史经验:晚清并非弱国,晚清及近代中国的经验不是“弱国无外交”,而是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家的失败;美国对待外交的经验是强国无(需)外交,有实力即可,这是强权政治的逻辑;不少小国成功的经验是,外交是国家存亡和兴替的关徤、立国之本和“小而不弱”的保证;曾经发动世界大战的德国和日本的经验是,选择战争走向毁灭而放弃战争、选择和平的外交战略,则走向繁荣。

    ——摘编自张清敏《外交的本质与崛起大国的战略选择》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外交与国家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元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以土官治土民”。明政府开始废除世袭土官,代之以由中央任命的、有一定任期的“流官”,即所谓的“改土归流”。清朝雍正时期,全国统一基本实现,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盛世局面正在形成。同时,内地人民逐渐南迁,西南地区和内地经济上互通有无,民族融合日益加强。但各土司辖地如同一个个封闭王国,土司对土民进行敲骨吸髓的剥削和压迫,有的甚至拥兵反叛。因此,有识之士改流的呼声日益强烈。雍正帝委任云贵总督鄂尔泰主持改流工作。鄂尔泰采取“剿抚并用”、以剿为主的方针,在大规模用兵告一段落后,进行了大量的善后工作:妥善安置被革土司,慎重选任新设流官;解放奴仆,推行保甲制度;禁革各种旧制陋规;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开路办学等。

    ——摘编自李世愉《清代土司制度论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雍正时期改土归流能够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雍正时期改土归流的意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我三大盟国决心以不松弛之压力从海陆空各方面加诸残暴之敌人,此项压力已经在增长之中。

    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思。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我三大盟国稔知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鮮自由与独立。

    --中美英《开罗宣言》

    (1)根据材料,概括该文件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发表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罗宣言》发表的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开窗见河,出门过桥”的江南水乡双林镇,元明以来,史载“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吴、越、闽、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五月载银而至,委积如瓦砾。”“吾镇之乡村无不栽桑”,“近镇数村,以织绢为业,男子或从事绞线,常出市买丝卖绢”。外来商人形成规模,出现了泾县会馆、宁绍会馆等。随着外来定居的商人通过家族繁衍和科举考试成为本地的缙绅,地缘关系和血缘关系都较前大为减淡。士绅并不像某种“经纪”或者“代理人”,他们似乎在这个官府不在场的地方扮演着官府的角色。崇善堂等地方慈善组织逐渐向地方自治组织转化,基于共同利害的社区认同开始形成。

    ——据赵世瑜《市镇权力关系与江南社会变迁》等

    材料二 中世纪晚期以来,几乎所有威尼斯人都是商人,他们的活动使得地中海的商业网络扩大,甚至进入中亚、印度和中国去寻找商业机遇。威尼斯货币是当时欧洲普遍流通的货币。银行家们向从事远距离贸易的商人发放信贷凭证,商人们发明了分散商业投资的新方法,有限责任促进了商业合伙关系的形成。关于债务、破产等的商业习惯法得到推广。威尼斯还成立了城市共和国,他们自己管理城市事务。每一种公共设施都可在威尼斯找到典范:退休公务人员的年金制,对孤寡的照顾,医院的医疗福利制度等等。威尼斯作为“自由的长女,闪烁着自由之光的童贞城市”,堪称世界上早期第一个近代化(城市)国家。                        

    ——据[美]本特利《新全球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双林镇和威尼斯城市发展特点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双林镇为代表的江南市镇和以威尼斯为代表的意大利城市对两国社会转型影响不同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