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null 2 题,选择题 1 题,单选题 26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null 共 2 题
  1. 《易·贲卦·彖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尚书·周书·泰誓上》:“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道德经》二十五章:“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上述材料共同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A. 人文精神

    B. 民本思想

    C. 天人感应

    D. 唯物主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故先王弗为之禁。非为弗禁,且从而恤之。建国亲侯,胙土命氏,画井分田,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顾炎武的上述主张意在

    A. 鼓励发展私欲

    B. 突出个性自由

    C. 主张实行分封

    D. 反对理学禁欲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提到其曾祖父无泽曰:“无泽为汉市长。”根据所学的知识判断,司马迁的曾祖父从事的是

    A. 商业管理   B. 军事管理   C. 行政管理   D. 文化典籍管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6 题
  1. 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

    A. 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B. 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

    C. 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 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题文)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

    A. 清朝内阁权利得到加强

    B. 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C. 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

    D. 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

    A. 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 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 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 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 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 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 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 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

    A. 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 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 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 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 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 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D. 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

    A. 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

    B. 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

    C. 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

    D. 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无农则无食,无工则无用,无商则不给,三者缺一,则人莫能生也。”中国古代持此观点的思想家是

    A. 孔子

    B. 董仲舒

    C. 朱熹

    D. 黄宗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据《汉书》载:“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认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A. 巩固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

    B. 适应了封建大一统政治确立的需要

    C. 消除了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

    D. 适应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的需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A. 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 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 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 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这一材料反映了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减弱

    ③佃农有权支配自己的一些劳动产品

    ④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增强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题文)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A. 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 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 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 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成语“是可忍,孰不可忍”出自《论语•八佾》。当时宫廷的舞乐队,按制度是天子八佾(八人为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八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季氏只能用四佾,却用了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诸侯势力强大

    B. 周王室势力衰微

    C. 分封制趋于崩溃

    D. 诸侯与周天子具有同等的政治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史学家钱穆曾说:“从前封建时代,政府和家庭,有分不开的关系,现在则不然了。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这一变化

    A. 促进了“民本”思想的产生

    B. 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

    C. 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他指的制度应该是

    A. 汉代的内外朝官制

    B. 唐代的三省制

    C. 明代的内阁制

    D. 清代的八旗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有学者指出,秦朝虽然短命而亡,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记。“深刻而持久的印记”主要指其

    A. 消灭六国

    B. 制度创新

    C. 修筑长城

    D. 严刑峻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的主要原因是 ( )

    A. 统治者的重视 B. 工匠积极性高

    C. 中央集权的作用 D. 市场需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

    A. 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B. 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C. 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D. 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中国丝织业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和当时最著名的两大纺织中心分别是(   )

    A.隋唐、苏州和南京 B.明清、苏州和杭州

    C.明清、南京和广州  D.宋元、南京和广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垄断”一词源于孟子“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网市利”。“垄断”一词反映了

    A. 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的发展

    B. 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

    C.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追逐名利

    D. 春秋战国时期注重文化娱乐生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某同学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农业税(万贯)

    非农业税(万贯)

    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

    2408.1

    1567.3

    60:40

    天禧末年(1021年)

    2641.2

    3874.0

    40:60

    熙宁十年(1077年)

    2021.3

    5117.2

    28:72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

    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④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春秋战国时期有人提出:“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诛而不赏,则勤励之民不劝;诛赏而不类,则下疑、俗险而百姓不一。”这个人最可能是。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韩非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董仲舒说:“(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下面说法中,最符合材料本意的是

    A. 在孔子“仁”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天人感应”

    B. 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君权神授”

    C. 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一”思想

    D. 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史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承,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该时期指的是

    A. 商周时期 B. 秦汉时期 C. 魏晋时期 D. 隋唐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我国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式的新变化,典型表现为

    A. 汉代设立中朝

    B. 唐朝设三省六部

    C. 宋代设参知政事

    D. 清代设军机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材料二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叶适《水心文集》),明州农民,同时“为工、为匠、为镊、为负贩”。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日益增多,有的镇市还建立了书院。

    ——傅宗文《宋代的草市镇》

    材料四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迭数万人。

    ——《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至唐代“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3)比较材料一、二、三,指出“草市”与“市”的区别。“草市”的出现有何意义?

    (4)“市”的发展、“草市”的兴起和商业市镇的繁荣说明了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丞相、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玉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

    ——《史记》

    材料二

    材料三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中国古代史资料库

    材料四(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己。……成祖即位,特简解络、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明史》卷72《职官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概述秦始皇的历史功绩?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有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朝是如何“鉴秦设相之患”的?为什么?

    (4)上述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趋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中国

    外国

    14—15世纪

    朱元璋在位期间,与占城、爪哇、暹罗等30余国进行官方贸易。

    废除丞相制度。

    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和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上的壮举。

    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最早的印刷机。

    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佛罗伦萨200余家纺织工场雇佣3万余名工人。

    16世纪

    张居正进行赋役合一、统一征银的“一条鞭法”改革。

    李时珍《本草纲目》刊刻。

    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

    汤显祖出生,代表作《牡丹亭》表现男女主人公冲破礼教束缚,追求爱情自由。

    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中国,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莎士比亚出生,代表作《哈姆雷特》。

    17世纪

    朱子学在日本为官方推崇,成为显学。

    茶叶大量输往欧洲。

    宋应星《天工开物》刊刻。

    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郑成功收复台湾。

    英国入侵印度,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开展殖民活动。

    英国早期移民乘“五月花号”到达北美。

    ——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

    表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