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6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单选题 19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4 题
  1.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决定采用阳历为国历,1927年,国民政府通令:“嗣后无论公私事项,一律遵用国历”,然而之后社会使用旧历(农历)仍占主流。1936年,国民政府通告旧有的农家节气,应时节令等,均移于国历,其不可移者,则仍其旧,藉为推行国历之助”。这表明

    A. 保守主义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

    B. 政府向落后社会生活方式让步

    C. 城乡之间习俗变迁的速度差异大

    D. 政府意识到习俗变迁应因势利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中国的国家结构体系具备了逐渐脱离“三代”时期多元化的联邦治理模式而向单一制中央集权模式转型的客观条件。这里的“客观条件”最主要是指

    A. 分封制的瓦解,郡县制的形成

    B. 宗法制的瓦解,皇帝制度确立

    C. 分封制的瓦解,实施郡国并行

    D. 秦灭六国后,实行三公九卿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839,林则徐在《谕各国商人呈缴烟土稿》的通令中指出:“况茶叶、大黄(一种中药材),外夷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乃听尔年年贩运出洋,绝不靳惜(吝惜),恩莫大焉!”这反映出林则徐

    A. 主张平等商贸往来

    B. 抵制西方惊夺原料

    C. 讲究禁烟策略手段

    D. 文化封闭性的观念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黄仁宇在总结国共两党的历史博弈时说:“毛泽东的成功归功于他打破城乡之间的沟通障碍……当毛泽东的话语延伸到小村落时,被孤立在城市的国民党绝对没有机会赢得中国。”据此可推知材料

    A. 夸大了毛泽东话语的作用

    B. 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 有意抬高毛泽东的政治地位

    D. 认为国民党对农村统治薄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9 题
  1. (题文)下表展示的是1952—1978年间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

    年份

    国民收入指数

    消费水平指数

    全国居民

    城市居民

    农村居民

    1952

    100

    100

    100

    100

    1957

    153

    122.9

    126.3

    117.0

    1978

    453

    177.0

    212.0

    157.6

    (注:国民收入指数和消费指数均按可比价格计算,此表格出自《中国统计年鉴1993》)

    A. 国民收入主要用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B. 优先发展重工业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C. 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差距在不断拉大

    D. 计划经济体制保证了国民收入持续增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世纪中后期,受棉花出口的刺激,一些过去很少种植棉花的地区,如江苏华亭县农民“改禾种花”,“江西、浙江、湖北等处,向只专事蚕桑者,今皆种植棉花。”这表明在这些地区

    A. 农业格局发生根本改变

    B. 棉纺织业成为支柱产业

    C. 传统土地制度受到冲击

    D. 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关于“五谷”,古代最主要的说法有两种:最初流行的说法是指麻、黍、稷、麦、菽,而后来最流行的说法是指稻、黍、稷、麦、菽。较早流行的“五谷”中无“稻”,主要原因在于

    A. 水稻的发现时间较晚

    B. 最初的经济重心在北方

    C. 麻是古代主要的经济作物

    D. 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明神宗册立太子的问题上,士大夫群体始终反对神宗将个人意愿(不立长子)凌驾于礼法之上,为此与神宗争吵长达15年。期间无数大臣被斥被贬被杖,但最后还是以立长子为太子而告终,史称“国本之争”。这表明

    A. 专制皇权日益膨胀

    B. 群臣思想保守顽固

    C. 传统文化力量强大

    D. 改革面临政治风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形成了捐助制度。该制度规定,每年雅典城邦都要指定一部分富有公民承担城邦的公共支出,特别是资助戏剧演出、修建战舰。此外,富有公民在战争时期要承担更多税额。这表明古代雅典

    A. 形成了高度完善的社会管理体制

    B. 贵族集团政治地位上升

    C. 重视缓和公民财富不平等的矛盾

    D. 社会阶级对立得到消除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宋代农学家陈敷说:“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元代农学家王祯说:“凡人家营田,皆当量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明代农学家沈氏说:“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该材料主要表明从宋代到明代的农业生产中(     )

    A. 人地矛盾的显现   B. 精耕细作的传承   C. 稻麦种植的减少   D. 技术交流的增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83年湖北张家山汉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包括《二年律令》,内称:“有任人以为吏,其所任不廉、不胜任以免,亦免任者。”这一规定

    A. 旨在增强中央权威维护统一

    B. 目的是厉行法治突显皇权至上

    C. 促进了国家政务的有序运行

    D. 有利于强化各级官员责任意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

    A. 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 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 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 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题文)“战争的胜利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要动员了全国老百姓,就会造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上文旨在

    A. 鼓舞中国人民的志气

    B. 驳斥国内各种错误言论

    C. 指导战争的正确路线

    D. 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楚武王灭权(国)后,派人担任权县县尹,县尹向楚王直接负责,不世袭。至于郡县关系,当时有“千里百县,县有四郡”之说。据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A. 官僚制度普遍建立

    B. 周中央政府对地方管理强化

    C. 郡下设县已成定制

    D. 分封制下的统治秩序遭破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后汉书》中出现了许多诸如“家世州郡”、“家世衣冠”、“世仕州郡”、“世吏两千石”、“家世两千石”的话语,这在关于西汉历史的史料中是很少出现的。东汉时期的这一现象反映了

    A. 中央和地方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B. 门阀士族的政治作用显著提高

    C. 豪强势力推动了国家政权发展

    D. 血缘宗族力量制约了专制皇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题文)《新唐书》论及昭宗(公元888-9004年)说:“自古亡国,未必皆愚庸暴虐之君也。其祸乱之来有渐积,及其大势已去,适丁斯时,故虽有智勇,有不能为者矣,可谓真不幸也,昭宗是已。”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昭宗愚庸暴虐导致唐政权的灭亡

    B. 唐朝气数已尽,昭宗也无力回天

    C. 昭宗顺天应民,主张无为而治

    D. 昭宗不幸在于有智勇而用人失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孙健在《中国经济通史》提到,“西汉时期,冶铁业非常发达。据考古发掘,在北京清河镇、山东藤县、河南鲁山、南阳、巩县、方城和江苏的利国驿等地,都发现过汉代冶铁遗址。其中以南阳、巩县两处冶铁遗址规模最大。”这本质上反映了

    A. 河南冶铁业发达

    B. 中原地区农业发达

    C. 政府重视手工业

    D.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06年,英国自由党在大选中获胜,英国议会主动提议逐年削减并最终停止对中国出口鸦片。在此基础上,两国政府经过磋商谈判,最终于1907年签订了《禁烟条例》。公开由政府支持的鸦片贸易终于成为历史。这主要体现了

    A.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B. 中国禁烟运动收到实效

    C. 鸦片贸易罪恶被深刻认识

    D. 鸦片贸易不再有利可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秦时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福建地域上主要有闽中郡,当时福州属闽中郡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当时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②郡守是闽中郡最高的行政长官

    ③闽中郡有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

    ④福州是闽中郡郡守的封地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

    D. 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历史学家钱穆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①西汉设立中朝

    ②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

    ③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④北宋设立枢密院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从1540年到 1644年这一百年间,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美洲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葡萄牙学者加良斯·戈迪尼奥因此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

    A. 白银成为官方认可的合法货币

    B. 新航路开辟导致国际贸易大发展

    C.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D. 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需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明朝北方边境的粮草供给交给普通商人做,政府省去路程上的消耗。粮草生意风险大,利益小,于是明政府就给往北方边境输送粮草的商人发放“盐引”,让商人们合法地从事食盐生意。这样政府提供优惠政策,商人带来经济效益,实现了双赢。这反映出

    A. 明朝经济政策在实践中遇到挑战

    B. 官督商办是资本主义的早期形式

    C. 明朝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 经济重心南移导致明朝北方边防空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有学者说,英国自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国家“主治者的意志与国民的意志历来所有的差异一概被消灭”。这反映出英国(   )

    A. 国王仍执掌国家最高权力   B. 国民可以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C. 代议制民主政治得到发展   D. 以政治妥协调和阶级利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家认同体现一个公民对自己国家的认知和情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

    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

    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则迁告于上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

    出处

    《尚书》

    《诗经》

    宝鸡出土的青铜器“何尊”铭文

    解释

    意即皇天将中国(天子所在的都城及附近地区)的土地与人民交给周武王治理。这是“中国”一词的最早的文献记载

    意即爱护京师老百姓,安抚诸侯定四方。《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意即周武王在攻克了商的王都以后,就举行了一个庄严的仪式报告上天:我已经据有中国,自己统治了这些百姓。这是已知的“中国”一词最早的铭文记载

    ——摘编自葛剑雄《统一与分裂》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西周时期为什么将天子所在的京师地区称为“中国”。从史料的角度说说“何尊”的价值。

    材料二是故西洋之言治者曰:“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而中国之尊王者曰:“天子富有四海,臣妾亿兆。”臣妾者,其文之故训犹奴虏也。夫如是则西洋之民,其尊且贵也,过于王侯将相,而我中国之民,其卑且贱,皆奴产子也。设有战斗之事,彼其民为公产公利自为斗也,而中国则奴为其主斗耳。夫驱奴虏以斗贵人,固何所往而不败?

    ——严复《辟韩》

    (2)依据材料,概括严复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辟韩》文章发表的背景。

    材料三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节选

    (3)依据材料,概括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原则。结合所学知识,阐述1954年宪法颁布的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是反腐倡廉、预防犯罪的有效手段。

    材料一: 诸葛亮和白居易自愿向世人公开自己的财产状况,但在封建社会为何无从推广,阻力究竟来自哪里?……孝文帝“反腐”主要依靠由中央直接派出“使者”进行纠察,唐、宋都相继沿袭,但“财产与收入不符”如何惩处,则带有很大的个人好恶和随意成分

    ——夏炎《古代官员的财产公开方式》

    材料二: 英国是最早对官员财产公示进行立法的国家,1883年,议会通过《净化选举,防止腐败法》。……1978年,美国政府颁布了《政府官员行为道德法》,1989年,又修订为《道德改革法》。它规定:总统、副总统、国会议员、联邦法官以及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大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如实填写财产,由新成立的道德署收存,总审计长负责审查。若存在灰色收入,就会被治罪。财产报告向全社会公开,任何人都可以查阅。   

    ——刘植荣《外国公务员如何公示财产》

    材料三: 1948年8月,国民党高层会议在庐山召开,蒋经国提出“公示高官国外财产”的建议,蒋介石不敢同意。

    ——苏州生《评蒋介石父子“官员财产公示”之争》

    请回答:

    (1)你认为中国封建社会财产公示制度无从推广的主要阻力有哪些?据材料一指出封建统治者反腐采用的是什么制度?

    (2)指出英国能率先对官员财产公示进行立法的政治前提。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财产公示制度能成功推行的原因。

    (3)结合时代背景,指出蒋经国提出官员财产公示的目的。蒋介石不敢同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四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什么主张和目的?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

    (4)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