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单选题 24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21 题,中等难度 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4 题
  1. 《汉书》中记载:“周垃,柳、七星、张之分野也。……至襄王以河内赐晋文公,又为诸侯所侵,故其分地小。周人之失,巧伪趋利,贵财贱义,高富下贫,熹为商贾,不好仕宦。”材料主要反映的是

    A. 周人维护分封制

    B. 西周商业繁荣

    C. 周朝的社会巨变

    D. 周人见利忘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元史•地理志》中“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下列关于元朝地方行政区划设置表述错误的是

    A. 现河北省是由中书省直接管理的“腹里”

    B. 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C. 行省之下,分别设道、府、州、县

    D. 西藏归宣政院管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在孔子看来,夏商周三代制度的关系是

    A. 完全相同

    B. 互相冲突

    C. 继承发展

    D. 相互借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西周的封国齐国的宗法制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 周王

    B. 齐国国君

    C. 卿大夫

    D. 国君长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西周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主要目的和作用是

    A. 保证王权平稳过渡

    B. 防止财产大量流失

    C. 巩固父系家长的宗族地位

    D. 避免政治上发生分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清朝学者万斯同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A. 大、小宗都存在血缘关系

    B. 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 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掌控

    D. 宗法关系是维系当时政权的纽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阅读下面西周分封制的规定与各等级实力对比表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土地

    1000千亩

    150千亩

    100千亩

    60千亩

    军队

    六军

    三军

    三军

    一军

    从中你可以获得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①分封制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进行的

    ②分封制调整了奴隶主贵族在财产和权力分配上的矛盾

    ③通过分封制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④分封按照父死子继的原则进行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秦始皇规定了一些专用名称并为后代帝王沿用,如“朕”“制”“诏”“玺”等。这说明秦始皇

    A. 实行文化专制

    B. 统一文字

    C. 显示皇权至上

    D. 法律严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题文)假如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个政府高官应是

    A. 丞相

    B. 太尉

    C. 御史大夫

    D. 郡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他为能够有效地“制六合”而采取的措施是

    A. 统一文字

    B. 推行郡县制

    C. 统一货币

    D. 统一度量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对秦朝的地方行政机构按行政级别从高到低的顺次正确的是

    A. 郡、县、乡、亭

    B. 郡、州、县、乡

    C. 郡、县、乡、里

    D. 郡、县、亭、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只是虚设其位,并未任命任何人担任,他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 皇帝掌握全国政务,加强中央集权

    B. 皇帝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

    C. 缺乏可以委此重任的优秀人才

    D. 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题文)皇帝主要通过奏事、朝议、刺察等形式掌握全国的军政信息,控制和指挥着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秦朝时期能够参加朝议的官员不包括

    A. 丞相

    B. 太尉

    C. 九卿

    D. 郡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藏文史籍载:“元帝辖十一省,西藏本地面虽不足一行省,但因为它是八思巴(吐蕃大喇嘛,忽必烈让他主持宣政院)的驻地和教法所在地,故作为一省付于八思巴。”这段材料表明

    ①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②八思巴是元朝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员

    ③当时吐蕃人把西藏看作元朝的一个行省

    ④西藏成为元朝的一个行政区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历史学家钱穆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的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①西汉重用近侍担任尚书令

    ②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

    ③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④北宋设立枢密院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高一(1)班开展了主题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争”的活动,张华同学以“汉武帝、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不同点”为突破口进行论证,下列能够为张华提供论据的是

    A. 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B. 直面地方对中央的威胁问题

    C. 设立管理地方财政的官员

    D.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官员的监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中国在汉代就建立了封驳制度。所谓“封”,就是把皇帝的敕令退还回去拒不执行;所谓“驳”,就是指出皇帝敕令中存在的错讹失误。汉代的丞相,在制度上享有封驳权。例如汉哀帝时,丞相王嘉就退回了皇帝要加封董贤的诏书。可见,封驳制( )

    A. 避免了君主决策失误   B. 保证了吏治清明

    C. 易为当权者所利用   D. 对皇权有一定制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某班同学对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必要性产生了激烈的争论,下列观点较为合理的是

    A. 只有实行行省制度才能消除地方割据

    B. 要加强中央集权就必须实行行省制

    C. 只有实行行省制度才能加强君主专制

    D. 巩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要求革新地方行政体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诸葛忆兵教授在《宋代宰辅制度研究》中指出:宰辅是历代帝王治理国家的辅佐大臣,在古代政治体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这三个阶段依次是

    A. 三公制、三省制、军机制

    B. 三公制、三省制、六部制

    C. 三公制、三省制、内阁制

    D. 三公制、六部制、内阁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图中的“华表”,源于尧舜时期的“谤木”。相传尧舜时于交通要道竖立木牌,让人们在上面写谏言。《淮南子•主术训》记载:“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夏朝中期“谤木”的设置地点由交通要道移至宫室之旁。“谤木”几经变化,逐渐演变为“华表”,明永乐年间建于天安门,其含义也变成“华饰屋之外表”了。由“谤木”到“华表”的演变见证了

    A. 选官制度的变化

    B. 专制统治的加强

    C. 监察体制的完善

    D. 建筑艺术的进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清初,掌握国家机要的机构是

    A. 内阁

    B. 南书房

    C. 议政王大臣会议

    D. 军机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的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A. 表明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

    B. 加强了专制皇权

    C. 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D.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据载,某朝“大臣例司缮写谕旨,其权一归于上,非内阁比也。”这里所说的“大臣”应是

    A. 明代的殿阁大学士

    B. 明代的内阁首辅

    C. 清代的六部官员

    D. 清代的军机大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题文)下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其撰拟者应是( )

    嘉庆二十一年七月初六日内阁奉上谕:和世泰等奏,咭唎国贡使连日演习礼仪极为敬谨,……即派苏楞额、广惠各戴原品顶戴沿途伴送,钦此。

    A. 中书省   B. 内阁

    C. 军机处   D. 礼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

    诸侯国

    类别

    地理位置

    同姓

    今山西

    同姓

    今河南北部

    同姓

    今山东南部

    功臣

    今山东北部

    商朝后裔

    今河南南部

    同姓

    今北京一带

    材料二《荀子》记载周初分封的七十一国中姬姓诸侯所占比例

    分封类别

    所占比例

    姬姓诸侯

    约75%

    异姓诸侯

    约25%

    材料三宜侯(cè)铜簋(ɡuǐ)铭文记述了周王封宜侯并赏赐祭祀器皿、土地和奴隶之事。

    请回答:

    (1)结合材料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2)分封制对西周政权起了什么作用?

    (3)你认为后世统治者可否仿效西周分封制治国?说明理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凤凰网》

    材料三在全国范围内废分封、行郡县,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是从秦朝开始的,并延续了两千多年,但秦朝却“二世而亡”。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和郡县制的功过,古人就有不同的看法。下列是古代人对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几种看法。

    观点一夏、商、周、汉封建(分封)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

    观点二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论》

    观点三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之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示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概括这一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3)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和郡县制的功过,观点一、二、三各是怎样评述的?

    (4)你认为秦朝的灭亡与郡县制实行有关系吗?如何认识制度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宰”“相”之名分别出现于商周及春秋之时,“宰相”连称始于战国。……当时的所谓宰、相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后来“宰相”一直沿用于整个封建社会。不过,除辽代设置“宰相”外,“宰相”一般只是一个习惯用语,用以指辅佐皇帝行使权力、处理国家政务的主要官吏,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

    材料二三省制由于三省分职,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不免各持己见,争执不下,浪费时间。于是,唐太宗在门下省设政事堂,便于宰相合议军国大事。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开始只有三省长官,后来又陆续增加了一些官员,以“参知政事”等名义参决朝政,这些人也是宰相。政事堂的创立,增强了三省制的功能。

    材料三宋朝对地方采取极端限制的措施,“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这种运行机制虽然可以消除地方权重的弊端,却严重影响了地方政权的工作效率。

    请回答:

    (1)“宰相”名称始于何时?它与秦朝的丞相有何不同?

    (2)唐朝和宋朝为完善和加强中央集权,各采取了哪些措施?

    (3)唐朝和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何共同特点?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