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3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语言应用 2 题,其他题 1 题
中等难度 1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推行自主招生改革,扩大学校的招生自主权,便于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育人要求,选拔适合本校培养目标的学生。

    B. 日前,上海遂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11亿元人民币,成为国内高校获赠的最大单笔捐款。

    C. 雄安新区三县重拳出击,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一批违法企业负责人受到査封整顿、行政拘留、刑事拘留等惩罚。

    D. 扶贫不是简单的给钱给项目,改良贫困地区的社会文化生态,不仅有助于打破贫困地区代际固化的僵局,更有助于物质脱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日本宇航机构负责人对中国的航天技术不以为然,事实上“长征”运载火箭已发射了100 多次,而日本的主力火箭“H-2A”执行发射任务才不过 13 次。

    ②凤凰卫视《鲁豫有约》栏目的著名主持人鲁豫,身材娇小,着装优雅,谈吐伶俐,如此玲珑剔透.又如此咄咄逼人,与她面对面,你简直不可能有任何躲闪的余地。

    ③戊戌变法后,废科举,兴学校,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西方的教育体系也登堂入室,私塾成了布满历史尘蠹的老朽,科学成了新宠。

    ④平时如有什么思考,应该及时地把它写出来,不能只是在口头上与人交谈,如果述而不作,时间一长,先前一些有价值的想法就会忘掉了。

    ⑤那时他虽已被撤职罢官,但是“身在江湖,心悬魏阙”,仍心系国家大事,关注政局的变化。

    ⑥二战爆发后,一直实行绥靖政策的张伯伦政府引起人们的强烈不满。1940年春天,多数下院议员都明确表示政府无能,首相应当辞职。在对政府的信任投票中,张伯伦惨遭失败。随后,丘吉尔临危受命,在困难时期挑起了国家的大梁。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本报欢迎批评指正。恳切希望大家帮助我们,为办好《科学小报》尽一点绵薄之力。

    B. 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

    C. 学生给一位刚刚病愈后的老师写的信,最后的致敬语是:敬祝痊安。

    D. 别人送给我的东西即使不值钱,我也敝帚自珍,因为礼轻情意重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汉魏六朝的家教特点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古代社会就开始它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史。秦王朝的国运不长,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什么建树。但是,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持久安定,加上长期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采取科举取士和以经术取士,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所以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日渐形成了它的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汉代形成的以经学作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继续推行之外,由于统治阶级和一些知识分子的提倡,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范围。总体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家庭的生产与生活也缺乏稳定性,所以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与汉代相比,相差甚远,尤其是统治阶层受“九品中正”制取士制度的影响,豪门士族的子孙天生就是“上三品”的高官世袭者,而寒门士族的子孙即使学富五车也难以入上品,至于平民百姓的子孙就更不在话下,由此所造成的“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诗书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所以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形成了以皇家宗室为主体的贵族家庭教育,以及在职文官为代表的官宦家庭教育和广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这三类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清末,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乃至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皇家的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储君,所以皇太子及诸王子的教育受到特别的重视,乃至成为国家政治的一件大事。皇家的家教具有特权性,在措施上一是尽一切努力把全国图书搜集在皇家图书馆,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二是收买天下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三是建立一整套宫廷教师制度和完备的教学制度。官宦之家的家教,其目的在于造就其子孙的德才学识,教学内容主要是为官之道,所以十分强调儒家经典的学习。自汉代推行以经术取士和任官的政策以来,经艺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官宦之家的子弟自小就学习《礼》、《乐》、《诗》、《书》、《春秋》、《论语》和《孝经》等。其家庭教师大多是当地的名儒。除此之外。部分官宦子弟或外出从师,或跟随父兄习业。平民之家的家教,各因经济条件和文化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富商大户或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一般是注重儒术教育的,他们希冀其子弟通过读“圣贤书”而成为做官人。但绝大多数平民百姓之家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要内容,在道德教育上其内容与统治阶级所推行的封建纲常教化没有什么区别,主要是孝悌之教。

    1.关于“汉魏六朝家庭教育”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积极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为家庭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 汉朝家庭教育在内容上以玄学为主,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

    C. 魏晋南北朝时期“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家庭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D. 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家庭教育范围,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内容不尽相同。

    2.(小题2)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呈现贵族家庭教育、官宦家庭教育、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的态势。

    B. 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家庭教育功能日渐强大,这使得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

    C. 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封建社会末期,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D. 皇家的教育主要围绕皇太子和诸王子展开,为此不惜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收买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建立宫廷教师制度和教学制度。

    3.(小题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朝经艺之所以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还是为了培养子孙的德才学识以满足官宦子弟参加经学考试和担任朝廷官职的需要。

    B. 汉魏六朝官宦子弟的家庭教育主要延请名儒进行教授,以传授儒家的经典典籍,灌输儒家思想为主。

    C. 家境富裕并不意味着身份的高贵,许多富商之所以在家庭教育上比较注重儒术教育,是希冀子孙能够取得一官半职,因为在当时官员的地位和身份在社会上处于高层。

    D. 除富商外的大多数平民百姓家教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在道德教育上主要是孝悌之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荷塘月色

    朱自清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月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wěng)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niǎo,nuó)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一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ē)玲(英语violin小提琴的译音)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欋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1927年7月,北京清华园。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脉脉(mò)     颤动(zhàn)     乘凉(chéng)      独处(chǔ)的妙处(chù)

    B. 酣睡(hān)    参差(cī)       袅娜(nuó)       蓊蓊郁郁(wěng)

    C. 点缀(zhuì)    倩影(qiàn)    皱缬(xié)       梵婀玲(fán)

    D. 惦着(diàn)    羞涩(sè)      宛然(wǎn)       踱着步(dù)

    2.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A.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B. 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C. 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D. 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3.下面是对阅读文字的一些分析,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A. 文学作品特别讲究行文线索,本文就安排了游踪和情感这样两条环形线索,即“出家门—游荷塘一赏月色一进家门”与“不宁静一寻宁静一得宁静一失宁静”,文章就是循着这两条线索展开的。

    B.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这句话表明,作者在宁静的月夜荷塘,暂时摆脱了白天人世的羁绊,得到自己追求的那种自由。

    C. 月夜荷塘,零星的花、缕缕的香、微微的风、淡淡的月,一派幽静安宁,“恰是到了好处”,而蝉声、蛙声又让人深感“我什么也没有”,表现了作者不满现实、想逃离现实的却又不可能愁绪,借景抒情,将情与景完全融为一体。

    D. 《西洲曲》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比起《木兰诗》、《敕勒歌》那样粗犷豪放的南朝民歌,它显得更加细腻柔婉。

    4.文中写的江南采莲旧事,似乎与“荷塘月色”没有什么关系,作者为什么要写入这些文字呢?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罗森塔尔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在布热金卡,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  

    每天都有人从世界各地来到布热金卡——这里也许是世间最可怕的旅游中心。来人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人为了亲眼看看事情是不是像说的那样可怕,有人为了不使自己忘记过去,也有人想通过访问死难者受折磨的场所,来向他们致敬。  

    布热金卡在波兰南方城市奥斯维辛城外几英里的地方——世人对奥斯维辛这个地名更熟悉。奥斯维辛大约有12000名居民,距华沙120英里,地处被称为摩拉维安门的山口的东头,周围是一片沼泽地。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一道组成了被纳粹称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杀人工厂的一部分。  

    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在军犬和武装土兵的押送下走进毒气室。从那时起,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一些幸存者撰写的回忆录中谈到的情况,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像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司令官罗道夫·弗兰斯·费尔南德·霍斯在被处决前也写了回忆录,详细介绍了这里进行的集体屠杀和用人体作的各种试验。波兰人说,共有400万人死在那里。  

    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像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消用手指一指就够了。  

    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说来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对有的人来说,这个地方是经过复原的奥斯维辛毒气室。人们对他们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①   

    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然而,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房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原来,在女牢房,他看到了一些盒子。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6英尺宽,3英尺高,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解说员快步从这里走开,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看的。  

    参观者来到一座灰砖建造的建筑物前,这是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解说员试着推了一下门——门是锁着的。参观者庆幸他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他会羞红了脸的。  

    现在参观者来到一条长廊里。从长廊两边的墙上,成排的人在注视着参观者。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  

    他们表情木然。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思。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  

    参观者被带到执行绞刑的地下室去看一眼,这时,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②  

    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

    [相关链接]普利策新闻奖评审组颁奖词

    奧斯维辛作为纳粹德国屠杀犹太人的“杀人工厂”而为人们熟悉,各国记者纷纷报道它的残酷、血腥。罗森塔尔本着记者的良知独辟蹊径,突破了“客观报道”的框框,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奧斯辛集中营博物馆,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它召唤起人们对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他的发表,充分地表现了一名新闻记者的使命感,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成为新闻史不朽的名篇。因此,我代表普利策新闻奖评审组把本届普利策新闻奖中的最佳消息奖颁发给《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作者罗森塔尔。

    1.下面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荣获“普利策新闻奖”的原因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篇新闻遵循了新闻“客观报道、零度写作”的准则,以冷峻的视角从细节上客观地反映了奥斯维辛的实际情况,着力表现新闻记者的使命感。

    B. 这篇新闻的标题特别,“新闻”一词不仅指向新闻稿本身,还指向作者所报道的整个奥斯维辛,使这“没有什么新闻”的新闻更具震撼人心的力量。

    C. 这篇新闻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召唤起人们对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

    D. 这篇新闻激情洋溢地抒发了对法西斯暴行的深恶痛绝,对自由、解放、新生的无比珍惜之情。

    2.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新闻是讲求时效性的,也就是要求报道的内容要新鲜,而14年过去了,奥斯维辛那段沉重、血腥的历史早就为人所知,确实没有什么可供报道的新东西了,作者只好用“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个标题写下自己随行参观的见闻。

    B. 文本第一段描写现实中明媚阳光、和平宁静的奥斯维辛,却用了“最可怕”、“居然”、“还有”这几个词语,目的就是要通过参观者对这里的极度惊讶与难以置信,突出现实与历史的巨大反差,从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哀痛和愤怒。

    C. 文本中画线①句运用了反衬,将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放在一起,组合成一幅令人难忘的画面,揭露了法西斯摧毁美好生命的罪行,暗示生命是不会被彻底摧垮的,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D. 文本中画线②句议论精辟。在奥斯维辛,作祷告的地方是没有的,因为刽子手丧失了人性,双手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他们是不可能向上帝祷告忏悔自己的罪行的;而无辜的人们成为刽子手刀俎上的肉,无计可逃,他们也没有办法求得上帝的保佑。

    E. 文本客观地叙述了“纳粹”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种种反人类罪恶,也真实地反映了参观者在这里的心理感受,就是要人们记住历史,记住仇恨,反对战争,反对暴行,珍惜和平,不要让历史重演。

    3.文本的开头和结尾几乎是一个重复,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曰: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节选)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B. 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C. 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D. 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也称“表字、小字”,古人名之外的称谓。中国古代是礼法社会,男子成年后要在社会上行走,直呼其名是为不敬,故在成年(20岁)之时,由父母或师长赐字。字与名一般在意义上有同义、近义、相关或相反的关系。

    B. 司徒,太尉,古代中央官职。秦设丞相,汉改司徒,辅佐天子,主掌民政:秦设太尉,主掌军政。司徒、太尉与司空并列,称“三公”,隋唐以后多为赠官(虚职)。

    C. 永和,东晋穆帝年号。年号,中国古代纪年方式之一,始于秦始皇,止于清朝灭亡。每个年号使用的第一年称“元年”,改换年号叫“改元”,明、清以前的帝王在位常有改元的事,明、清帝王在位都只用一个年号。

    D. 癸丑,干支纪年,中国古代纪年方式之一,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合而成,以10和12的最小公倍数60为周期,周而复始,循环使用。今农历仍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 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当时在会稽的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 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只不过为人狂放傲岸,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

    D. 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2)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如梦令·春景

    秦观①

    莺嘴啄花红溜②,燕尾点波绿皱③。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④春透。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注)①[秦观]字少游,北宋文学家、词人。此时词人国党祸被贬到杭州做官,继而又被削职,流落到湖南郴州,其间跟家人朋友聚少离多。②[红溜]形容红花无声地、迅速地飘落。③[绿皱]形容春水绿波。④[小梅]乐曲名。唐《大角曲》里有《大梅花》《小梅花》等曲。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二句直笔写春。莺歌燕舞,花红水绿,旨在突出自然春光之美好。

    B. 一个“溜”字,一个“皱”字,将宁静的春色搅动,又是那样地轻柔,那样地温和,那样地令人陶醉、销魂。

    C. 三、四句写天寒指冷,玉笙冰凉,一曲《小梅》呜咽回荡,响彻天空,这使得诗歌境界一转,可见诗人心中更留恋的还是点点梅花盛开的冬景。

    D. “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为点题之笔。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春色渐老,春光即逝,更有那刻骨的相思深情。

    E. 这是一首春日怀人之作。眼前莺嘴啄花,燕尾剪波的春光春色,触动了怀人的心绪。一、曲《小梅》,传出了绵绵相思之情。这首词构思新颖,轻柔典雅,工丽含蓄。

    2.本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技巧?请结合词句进行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慷慨入秦,勇气可嘉,但他的所为是逆潮流而动,结果也就只能是他在易水诀别时唱的“_________”了。

    (2)苏轼在《赤壁赋》中借“客”之口感叹生命短暂、人生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离骚》中用景物意象表现自己“修吾初服”的做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4)《诗经·氓》有两处用桑叶比兴,其一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女子容颜亮丽;其一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女子容颜憔悴和被弃。

    (5)《诗经·采薇》中写在一个雨雪纷飞的日子,戍卒终于踏上了归途,然而他们没有一丝欢愉,只感到一片悲凉,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涉江采芙蓉》中抒发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忠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瑰宝之一,我们在《奇妙的对联》一文中对其相关知识也有所了解,请根据下列课文标题,联系课文内容,任选其一,为所给上联对出下联。

    《兰亭集序》 《游褒禅山记》 《短歌行》 《归园田居》 《离骚》 《鸿门宴》

    上联:苏东坡偕客赤壁泛舟,赋华章,论动静;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是某市地下老旧管线管理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5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其他题 共 1 题
  1. 请根据所给材料,把下列两个语句补充完整。要求对材料内容分别进行概括。

    地震、风灾、冰灾、海啸等灾难的发生,是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类可以在灾难面前万众一心、积极应对,而不是畏惧退缩、怨天尤人。

    我们不能选择____________,但我们能够选择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