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31 题,中等难度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下列农具中最能反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

    B、战国时期的改革确定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封建土地制确立的根源是铁犁牛耕的出现

    D、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主要形式是地主土地所有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中国的青铜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古书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从下面的几幅青铜器皿图片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用于(   )

    A.农具和酒器   B.礼器和农具

    C. 礼器和兵器   D.兵器和农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产品:(   )

    A.全部投入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据《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落前七刻,击征三百声,而众以散。”这则材料说明当时(   )

    A.市的地区范围有限定     B.市的买卖时间有限定

    C.市的经营规模有限定     D.市的交易品种有限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假如你是一位宋代商人,在经商中可能遇到的情况是(   )

    A.贩卖粉彩瓷器

    B.到会馆停宿

    C.在开封城中见到整齐划一的东、西二市

    D.在四川地区使用纸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图为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

    A.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

    B.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C.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D.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①民族融合的加强   ②丝绸之路的畅通   ③文化政策的开放   ④古代商帮的推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以下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说明(   )

    年份

    茶(万磅)

    丝(包)

    鸦片战争前年平均

    5000

    5000

    1845年

    8019

    13220

    1851年

    9919

    23040

    1853年

    10122

    62896

    ①中国土特产品出口量持续增长②中国农业商品化程度逐步提高③中国开始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④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已经丧失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举步维艰,但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像一颗小树在夹缝中还是逐渐生长。以下两家近代企业的共同点有(   )

    ①它们都采用机器生产        ②都是近代中外合资企业

    ③都是洋务运动的直接产物      ④是近代民族工业的代表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民办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有的民办企业依附于洋人,如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厚创办轧花厂,但在表面上却依附于日本。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

    A. 中国民族企业对外国技术有依赖性

    B.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C. 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方式的吸引

    D.清政府对民族企业进行鼓励和支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时代观念是(   )

    A.实业救国        B.工商皆本

    C.重利轻义        D.重商轻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世纪末,桓台县苗世厚四兄弟在济南泺口经营粮食贸易,很快形成资金逾万的苗氏集团。这一时期苗氏集团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

    C.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民国政府的鼓励与推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新中国人民政府(   )

    A.推行了土地改革          B.组织了人民公社

    C.实施了“一五”计划        D.发动了“大跃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面是《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表,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意义是 (   )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A.三大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

    C.土地改革的完成和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的确立

    D.改革开放和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20世纪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中国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   )

    A.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C.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列图示中,最能显示“文革”期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变化趋势的一幅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中国人过年有写对联的习惯,一副好对联往往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下列对联反映时间先后排列是①“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②“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③“柳暗花明万木春坚持科学发展观喜桑田好雨,鹏程丽日三十载促进市场繁荣庆经贸惠风” ④“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   )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③④①②      D.②①④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图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而发行的纪念币。下列各项体现“实事求是”这一思想精髓的有(   )

    ①中共八大的决策

    ②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理论

    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

    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所有权           D.土地的规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百年“张裕”见证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1994年公司进行了企业制度改革,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直接得益于(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中共十二大的召开

    C.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D.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衣食住行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展现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下列图片反映的服饰属于中西合璧的产物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称谓的变化能反映了历史的变迁。“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殊为共和之玷。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民国之初的这种变化是由于 (   )

    ①西方思想的影响  ②封建制度的结束  ③五四运动的洗礼  ④民国政府的提倡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景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   )

    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

    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

    C.徐小姐爱好很多,读书、阅读《申报》、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

    D.一群爱国学生在街头巷角派送传单宣传抗日救国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表能够说明(   )

    时期

    所送嫁妆

    20世纪80年代

    被褥、“红包袱”、三门柜、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小型黑白电视机

    20世纪90年代

    被褥、“红包袱”、高档组合家具、影碟机、彩电、冰箱、摩托车

    ①保留了传统特色②西式婚礼逐渐被人们接受 ③改革开放,人们收入增加④品种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现代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晚清福州文人郭柏苍在《沁泉山馆诗》中写道:“年来通商号令行,穷黎遍享茶山利。高阜小邱(丘)恣铲除,百万磳田(即山田)一朝弃。”从中可提取的信息不包括(   )

    A.大批农民弃农经商          B.农民种茶收入增加

    C.农业生产结构变化         D.商品经济渗透到农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最严重的后果是:(   )

    A、片面强调公有制 

    B、不考虑生产力的客观水平

    C、追求农业发展的高速度

    D、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民国元年,上海居民出行的代步工具有可能是(    )

    ①自行车      ②有轨电车       ③公共汽车       ④地铁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近代诗人黄遵宪曾作诗《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该诗反映了(    )

    A.中国近代居室建筑的西化倾向

    B.交通工具近代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C.西装传入对中国服饰改革的推动

    D.西方饮食文化传入对中国传统食俗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2008年夏季,人们大多通过电视了解了北京奥运会的比赛盛况,如果在100年前,中国人要在国内关注奥运会,可以利用的大众传播媒介是(    )

    A. 广播       B.电视      C.报刊       D.互联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三中“大户”与“小户”是什么样的关系?反映的经济现象是什么?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观察下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线图”,并结合材料二回答问题:

    材料二、经济史专家认为:“自鸦片战争以来,近代工业在中国不断增多……,国人致力于实业(指投资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曾出现三次热潮……中国近代(指五四运动前)的社会进步无疑都是以此为基础的。”

    (2)依据上述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如何?并回答其出现的原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90个春秋弹指一挥间,中国经历了沧海桑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艰辛历程。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规划,富国强民的梦未变,远征不畏坎坷的决心未变。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五” (1953—1957):工业增速  超英赶美

    “二五” (1958—1962):大跃进  大倒退

    “六五” (1981一1985):走向改革开放

    “七五” (1986一1990):改革闯关  治理整顿

    “八五” (1991—1995):小平南巡  改革潮涌

    “九五” (1996—2000):’宏观调控  经济软着陆

    “十五” (2001—2005):指令计划退场  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  坚定不移

    ——引自《中国青年报》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一五”计划的完成有何意义?

    (2)“二五”计划期间,“大跃进”为什么最终导致了“大倒退”,原因是什么?

    (3)“六五”计划期间,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采取的主要形式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分别是什么?此后我国的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4)“八五”计划期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主要解决了什么重大转变? 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历史意义如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