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6 题,其中:
单选题 33 题,null 1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22 题,中等难度 12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33 题
  1. 宋史专家邓广铭说:“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下列史实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有

    ①设置中书门下,强化君主专制

    ②商品经济发达,“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③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④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有划时代的发展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宋代文化教育相对普及,史载:“为父兄者,以其子与弟不文为咎;为母妻者,以其子与夫不学为辱。”为这种现象提供技术条件的是

    A.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 科举取士人数的增加

    C. 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

    D. 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民国时期有人撰文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些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文中“洒水清道”的人应该是

    A. 魏源

    B. 康有为

    C. 梁启超

    D. 陈独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秦汉以后,先秦诸子百家的命运开始分化:

    ①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

    ②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

    ③则占据了民间社会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有

    ④在刹那辉煌之后烟消云散。上述

    ①②③④分别是指

    A.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B. 法家、儒家、道家、墨家

    C.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D. 儒家、法家、道家、墨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庄子·天下篇》记载:“作为《非乐》,命之曰《节用》。生不歌,死无服。……泛爱兼利而非斗,其道不怒。”这段话描写的应该是

    A. 老子   B. 孔子

    C. 韩非子   D. 墨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彭泽县令;李白傲睨权贵,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一生狂放不羁,隐逸行乐。他们的人生价值和处世准则受到

    A. 孔孟之道的影响

    B. 老庄哲学的影响

    C. 韩非思想的影响

    D. 墨家学说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诸子百家中被认为是“乘物以游心”,可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人是

    A. 孔子

    B. 荀子

    C. 庄子

    D. 墨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歌曲《中国话》唱道:“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下列关予“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 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强

    B. 儒家思想在当今世界仍具有积极作用

    C. 儒家伦理道德越来越成为西方世界的主流伦理道德

    D. 孔夫子思想包含着人类普遍价值观的合理成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季羡林说和谐人生》一书说: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据我的看法,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和谐”。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下列能佐证这一说法的是

    ①孔子主张“仁者爱人”

    ②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③老子主张“天道自然”

    ④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儒家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派的思想,到西汉中期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

    A. 它主张“仁政”

    B. 它主张“天人感应”

    C. 它融合了阴阳家及黄老之术

    D. 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假如你是汉代的一名学生,若想进入全国高等学府接受教育,你应该去

    A. 长安、太学

    B. 洛阳、书院

    C. 南京、国子监

    D. 曲阜、孔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假如你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个书生,你所遇到的情况可能是 ( )

    ①你的教科书除了儒家经典外,还会有法家经典  

    ②你可以到郡县的学校就读

    ③即使你不是贵族子弟也有机会读书  

    ④如果你考试合格的话,可以到政府任职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桃园三结义”是罗贯中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名篇。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在涿郡桃园,祭告天地,结为异姓兄弟。以后他们都忠实地坚守着这个承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罗贯中笔下的这种思想直接源于

    A. “仁政”思想

    B. “天人感应”思想

    C. 宋明理学思想

    D. “经世致用”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列各项能体现李贽思想特点的是

    A.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C. “经世致用”

    D. “天地之化日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古代某著名书法家横竖笔道的起端圆润如“蚕头”,捺笔结束时先着力顿挫,再轻挑出尖,使笔之末端略成分叉似“燕尾”;用墨横轻竖重,字形结体宽绰,端庄平稳,是谓“蚕头燕尾”。下列书法作品与这位书法家的书体相对应的是:

    A.

    B.

    C.

    D.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9世纪法国人比奥认为,《诗经》是“东亚传给我们最出色的风俗画之一,同时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他在此强调《诗经》具有

    A. 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B. 浓厚的古典主义韵味

    C. 质朴的现实主义色彩

    D. 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他所说的“风骚”原意是

    A. 唐诗和宋词

    B. 国风和《离骚》

    C. 楚辞和汉赋

    D. 国风和汉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它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反映着重大历史史实,以下对联和“诗圣”有关的是

    A. “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B. “作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C. “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D.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某班的部分同去参观古代绘画珍品展,李明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名画应是

    A. 《女史箴图》

    B. 《洛神赋图》

    C. 《清明上河图》

    D. 《步辇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大众日报》2008年刊载《关公何以战秦琼》一文,提到中央电视台“中国京剧研究生班十年汇报演出”的节目《蔺相如》中的布景道具问题,请判断符合史实的是

    A. 蔺相如府中厅堂上悬挂着一幅山水画

    B. 厅堂楹联上有草书写的古诗

    C. 渑池会上秦王和赵王用青铜器皿喝酒

    D. 书写的古诗是杜牧的《泊秦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在《题画》中说:“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强调“意在笔先”“趣在法外”,这说明

    A. 绘画创作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B. 并非所有的意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C. 艺术创作只凭主观虚构

    D. 艺术创作有其特有的规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古代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最为显著的是

    A. 指南针

    B. 印刷术

    C. 火药

    D. 造纸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占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A. 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B. 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C. 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

    D. 改变了整个世界的事物面貌和状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一一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肆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各项属于“市民文化”内容范畴的有

    ①词

    ②程朱理学

    ③元曲

    ④小说

    ⑤风俗画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③④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开眼看世界”的着眼点在于

    A. 新思想,新文化

    B. 历史地理方面

    C. 社会制度方面

    D. 军事技术方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

    A. “经世致用”

    B. “中体西用”

    C. 维新思想

    D. “兼容并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他)是古典学者,善于使用古籍里利于改革的文字推陈出新,翻作今朝之标榜。”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位学者( )

    A. 坚持“中体西用”主张   B. 积极介绍西方历史地理

    C. 借助经学外衣宣传变法   D. 大力传播民主科学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启蒙运动时期,伏尔泰提出了“砸烂一切无耻”的口号;新文化运动期间,有人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反映了两大运动

    A. 都为未来社会设计了美好的蓝图

    B. 都把矛头指向专制统治和旧思想

    C. 都以救亡图存作为最高奋斗目标

    D. 都缺乏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指导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下图是鲁迅设计的某大学的校徽。20世纪第二个十年,以该大学为主要中心,曾经大力宣传的思想是

    ①兴民权、设议院

    ②民主共和

    ③民主和科学

    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③④

    D. 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毛泽东曾写信给中央宣传部,说:“我的思想(马列)……不宜当作体系去鼓吹,因为我的体系还没有成熟。”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毛泽东思想最终走向成熟,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下列哪个会议上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时期,体现这种“成熟”的理论成果是

    A.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C.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D.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东方风来满眼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邓小平到深圳、珠海视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次讲话

    ①发表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②再次强调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使“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深入人心

    ④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是

    A. 武装夺取政权

    B. 联合地方实力派

    C. 建立责任内阁

    D. 实行新三民主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四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1)材料一对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

    (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

    (4)材料四中作者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5)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中国文武制度,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摘自《筹办夷务始末》卷25

    材料2  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矣。……故欲借公法以维大局,必先设议院以固民心。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3  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应付时局的三策:“第一曰‘采法、俄、日以定国是,愿皇上以俄国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第二策曰‘大集群贤以政变!’;第三策曰‘听任疆臣各自变法’。”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

    材料4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请回答:

    (1)材料1与材料3分别代表哪个派别,他们的主张有何共同之处?

    (2)材料2属于哪一派别,它和材料3的主张有何相似之处?

    (3)材料4中的“两位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并据以上材料,请指出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