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15 题,中等难度 17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量变”,而辛亥革命则是一次“巨变”。“巨变”指的是(   )

    A. 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B.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 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有人用《增广贤文》中“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来比喻洋务运动。这里的“花”和“柳”分别指

    A. 自强,求富                      抵制西方列强的侵略

    B. 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创办中国近代工业

    C. 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开辟了中国近代化的道路

    D. 维护清朝统治                   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指太平天国(   )

    A.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B.不能充分依靠人民

    C.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的汗水书写着水不褪色的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B.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社会主义建设时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世纪洋人苦于无法找到改变贸易困境的商品,在他们看来,“中国拥有一切东西,世界上最好的食物: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花、丝绸等”。“幸运的是一种新的商品出现了”,“新的商品”是

    A. 棉纺织品 B. 机器

    C. 鸦片 D. 枪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化的最初的一步。”文中的“这场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影响是(     )

    A.中国近代化探索的道路由此起步 B.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从本质上看,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的相似点是(     )

    A.教训清政府,使其顺应外国侵略者的要求 B.打开中国市场,谋求在华利益

    C.掠夺战争赔款,抢夺皇宫珍宝 D.要求鸦片贸易合法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841年,林则徐在退职返乡时曾预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史实能够证明他的预见正确的是

    A.火烧圆明园

    B.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C.割占台湾

    D.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爱国诗人闻一多在《赤子之歌•台湾》中“酷炎的夏日”指的是谁的统治?(  )

    A.西班牙殖民者 B.美国侵略者

    C.日本侵略者 D.法国殖民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公车上书

    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B

    百日维新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

    维新派掌握了国家政权

    D

    戊戌变法

    提高了光绪皇帝的地位

    A.A B.B C.C D.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在聊天,张义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李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王平说:“我参加过辛亥革命。”赵洋说:“我经历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当时的现实?( )

    A.张义 B.李辛 C.王平 D.赵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对下列年代尺,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程

    D.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在孙中山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这一组织的革命纲领阐发“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这一组织”是

    A.中国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中国国民党

    D.中国光复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如图是一枚“中华民国十八年”发行的银元,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张银元发行于公元

    A.1918年

    B.1928年

    C.1929年

    D.1930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从20世纪开始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至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奠,还新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跟着这事而出现的便是帝制。”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人们不接受中国传统文化 B.儒家思想不符合社会需要

    C.袁世凯为配合复辟帝制而尊孔 D.当时人们的思想两极分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新文化运动前期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

    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思想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思想

    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历史兴趣小组为下列图片拟一历史主题,最贴切的是  (   )

    A.抗争——中国人民摆脱外来的侵略 B.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屈辱——一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 D.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这是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民意基础上,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从此以后,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出现了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材料中促使“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的历史事件是(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辛亥革命 D.戊戌变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抗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样能适应这种潮流,不可能抵抗这个潮流。”这种“潮流”是指

    A.维新变法的传播

    B.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C.民主和科学思想的传播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不包括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以暴力革命为斗争方式

    C.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D.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共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内部条件造成的。”其“内部条件”是指(  )

    A.一战后,中国民族工业重新受到了列强的压制

    B.“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共同的心愿

    C.中国共产党总结了经验教训,正积极寻找同盟者

    D.国民党是当时中国各党派中比较革命的民主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某旅行社计划推出一条红色旅游路线,以便使游客重温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光辉历程。你认为以下景点哪一个不应在设计路线之中( )

    A.井冈山会师纪念馆 B.秋收起义纪念碑

    C.南昌起义纪念塔 D.会宁会师纪念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有关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有(  )

    A.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 B.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D.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东北人民更陷入水深火热的亡国惨痛之中,马占山率部在嫩江桥抵抗多日,终因孤立无援而失败,成为民众心目中的抗日英雄。各族民众相继组织抗日义勇军,奋战在白山黑水之间。”这段材料表明(     )

    A.国民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政策 B.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

    C.日军加强对广大占领区的经济掠夺 D.学生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阴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1936年12月26日《大公报》称:“全国民众听到这个喜讯,都欢喜得几乎要发疯了。昨天晚间,全国自都市至城关,自成人至儿童,都热烈庆祝,欢声彻夜。这种情形,真是揭开了历史的新页。”这说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

    A.符合当时中华民族的利益 B.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标志着全民族抗战正式开始 D.反映了国共建立联合政府的意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一位日本青年手举“向南京市民谢罪”的标语牌参加抗议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历史教科书的活动(见下图)。其“谢罪”针对的是日本侵略者

    A.签订的《马关条约》 B.发动的九一八事变

    C.发动的七七事变 D.进行的南京大屠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卢沟桥事变已经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如果再退让,“北平就要变成沈阳第二”。上述谈话内容表明蒋介石(    )

    A.要寻求美国的援助 B.要继续实行不抵抗政策

    C.要抗击日本侵略者 D.要组建南京国民政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有人说台儿庄战役是最能体现“血肉筑长城”的战役,主要原因是(  )

    A.它是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战役 B.它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最重大胜利

    C.这次胜利是用生命为代价换取的 D.它反映了中国军民强烈的爱国热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若你是抗日战争时期一名战地记者,不可能拟出来的新闻标题是(  )

    A.国共团结一致,联合抗日 B.抗争的首次大捷——平型关大捷

    C.新四军百团大战尽显神威 D.夺取抗争最后胜利,胜利就在前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抗日战场牵制了日军60%以上的兵力。至抗战结束,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间接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按1937年比值计算)。以上材料中的数据直接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 )

    ①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直接抗击了德、意法西斯国家

    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重大牺牲 ④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血泪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铮铮铁骨的抗争史。

    材料一: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发表的讲话:“(虎门销烟)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

    材料二: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

    材料三:在19世纪末的某历史事件后,美国纽约《世界报》刊登了下面这段话:“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面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日本侵略军在中国的凶狠残暴也是世所罕见,充分显露出日本的军事封建帝国主义本质。

    材料四: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1)材料一中为了“狠狠地教训它”,英国的举动是什么?结果怎么样?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史实,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

    (3)结合材料三,举例说明日本的野蛮罪行。与之相关的这场战争带给了中国社会什么影响?

    (4)材料四中,瓦德西评价了中国群众的哪一事件?最终结果怎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追求工业化,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一直追寻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列强的炮火将昏睡自大的中国卷入世界,灭顶危机使中华民族开始认“夷”为师。为保祖宗基业,清王朝力图借西方之“长技”求强,求富,用西方科技挽回颓势。然而,黄海大战的硝烟宣告了这仅仅是垂暮者的一厢情愿。

    ——选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王朝力图借西方之“长技”求强,求富进行了怎样的探索?并所学知识,请用一句话概括“列强的炮火将昏睡自大的中国卷入世界”的含义。

    材料二: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但这些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2)材料二中“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的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演说

    (3)孙中山当时欲建立的“至完美”的国家是什么样的国家?最终结果怎样?

    材料四:“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将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采用“世界语”。

    ——钱玄同

    (4)结合史实,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看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局部抗战九一八,全面爆发卢沟桥。恐怖南京大屠杀,国共合作共赴难。爱国将士勇激战,重大胜利台儿庄。深入敌后打游击,日军闻风胆皆丧。百团大战显神功,中共七大道路通。十四年抗战成正果,血肉之躯筑长城。

    材料四:“日军攻克了中国首都南京。因为南京战是激战,两军死亡人数在10多万。当时,在南京有20万一般市民,这些市民几乎都逃到安全区避难,所以避免了大的受害。占领南京后,日军对南京的‘良民’进行了保护。”

    ——日本扶桑社的教科书

    (1)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地位如何?

    (2)材料二反映了一个伟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共成立后,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探索出了一条怎样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3)根据材料三,分别列举中国军队抗战两例、日军暴行一例。面对日军的侵略,中国人民是怎样团结抗战、同仇敌忾的?

    (4)材料四反映了日本怎样的行为?请你就今后中日关系的发展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