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6 题,句子默写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名著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对比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6 题
  1. 将相关词语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并     的道德操守和处世方法。家风中蕴藏着先人所     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也包含着简单朴素的为人     。千百年来,家风在一个个家庭里承载、延续,奠定了整个民族文明的基础。

    A.传播  恪守  规则 B.传承  保守  规则

    C.传承  恪守  准则 D.传播  保守  准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匿名(lì)   遁形(dùn)   溃退(kuì)   油光可鉴(jiàn)

    B.咆哮(páo)   揪紧(jiū)   畸形(jī)     正襟危坐(jīng)

    C.粗糙(cāo)   滞留(zhì)   骤雨(zhòu)   杳无消息(yăo)

    D.湛蓝(zhàn)  初衷(zōng)  发髻(jì)     广袤无垠(mào)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大战略之一是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好一个鼓舞人心的宏伟目标!此举可谓是殚精竭虑之举。

    B.八岁的塔克世已能认识不少汉字,对英文、德文也略知一些。这些都使他在众多孩子中间鹤立鸡群,成为小朋友们尊崇的偶像。

    C.诗歌要表现强烈的感情,还必须要有鲜明的节奏与和谐的韵律。如诗句的抑扬顿挫、平仄的和谐协调等,这样才能富有音乐美。

    D.各种日常生活的民俗,繁多复杂得数不胜数。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各种风俗、习惯,就像个使人眼花缭乱的万花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春节上演的电影《流浪地球》,强烈地震撼着观众的心,纷纷为导演的前瞻意识点赞。

    B.“风云四号”气象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气象观测能否进入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

    C.长江沿线环境大整治,不仅让长江岸线美了,居民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很大提升。

    D.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广大干部积极发挥模范传统,获得了人民群众的致称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             。这样,人方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

    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A.②①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③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经注》作者是郦道元,是六世纪前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述,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和地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B. 陶弘景是南朝齐梁时著名的思想家,人称“山中宰相”。“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出自他的作品《答谢中书书》。

    C. 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记承天寺夜游》是作者被贬谪到幽州任职的作品,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D. 吴均是南朝梁文学家,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代表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古诗文默写.

    (1)亭亭山上松,_____。(刘桢《赠从弟》 )

    (2)_____,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3)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_____,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5)《记承天寺夜游》中的“______________。”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学校教育的责任就是:必须让每一名学生从小养成诚信这种最基本的道德习惯。为此,班级准备开展“诚信伴我行”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面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标语。

    (2)请你搜集有关诚信的格言,两条即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阅读。

    在大草地一连走了十天还不见人烟。在这个沼泽地带几乎大雨连绵不断,只有沿着一条为红军当向导的本地山民才认得出的像迷宫一样的曲折足迹,才能穿过它的中心。沿途又损失了许多口和人员。许多人在一望无际的一些水草中失足陷入沼泽之中而没了顶,同志们无从援手。沿途没有柴火,他们只好生吃青稞和野菜。没有树木遮阴,轻装的红军也没有带帐篷。到了夜里他们就蜷缩在捆扎在一起的灌木枝下面,挡不了什么雨。但是他们还是胜利地经过了这个考验,至少比追逐他们的白军强,白军迷路折回,只有少数的人生还。

    上面的选文出自美国著名记者_____所著的《______》,选文所写的事件是_____。这部著作刻画了____等血多红军将领的形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请简要分析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对比阅读 共 1 题
  1. 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三峡

    自三峽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峽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

    (1)沿溯阻绝          (2)良多趣味

    (3)直视无碍          (4)窥谷忘反

    2.翻译下列句子。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3.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1月9日,云南昭通一名头顶风霜上学的孩子成为2018年开年来备受关注的“网红”,人们善意地称他为“冰花男孩”。照片中,孩子站一间教室里,头发和眉毛都挂满了霜花,脸蛋冻得通红,不算厚实的衣服上一层蓐薄的霜花,身后的同学看着他的“冰花”造型,有点忍悛不禁。

    ②据了解,照片是孩子的班级老师在1月8日8:50左右用手机拍的,还有点“发虚”,开始只是在学校转发,不料流传到了网上,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

    ③随着“冰花男孩”的图片在微信朋友圈和网络平台的转发,越来越多的信息也在网上流出来。经记者向昭通市有关方面核实,“冰花男孩是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出于保护孩子的考虑,我们裁去了另一张照片,他皲裂的双手下,那张考了99分考卷上的姓名。

    ④据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小学校长付恒介绍,孩子家离学校四公里半,平时走路上学需要一个多小时。“当天是期末考试的第一天,清早气温达到零下九度,气温是在很短的时间内降下来的。”付恒说。

    ⑤从同时流传到网上的图片来看,学校大门和校园里的树木也挂满了霜花。付恒校长介绍,学校曾经走访过照片男孩的家庭,了解到他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外地务工。目前,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小学班级教室内还没有取暖设备。

    ⑥《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云南省一位权威的气象专家。据她“科普”,冬季室外温度下降到零下时,水汽自然凝结。这个孩子在行走过程中,头部、脸部可能出汗,实际上是有水汽蒸发的——就如同水蒸气会在窗玻璃上冷却,液化为液态水,随着温度继续下降,由于窗玻璃上落下的友尘颗粒,水就以它们为凝聚核,凝固成冰并向外扩展。最近云南鲁句区气温骤然下降,孩子行走的时间较长,水汽在发梢、眉毛上凝结,连接成条状或片状,就形成了图上的冰花。

    ⑦对此,众多网友纷纷跟帖,发表感慨,“孩子,你吃的苦将会照亮未来的路!”“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为你点赞!

    (选自光明网,有题改)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新闻内容,要求不超过20个字。

    2.“目前,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小学班级教室内还没有取暖设备。“请结合新闻语言的特点分析“目前”一词的作用。

    3.请你在新闻后也发表评论,拟写一则跟帖。

    4.为了避免出现更多的“冰花男孩”,请你提出几点建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怀念火柴

    在这个自动打火的年代,我竟然怀念起了那小小的火柴。

    火柴,多数都是用松木做的。点燃时,那股松香味儿,那木质的芬芳,清新,纯粹,淳厚。有雨后森林的气息,是土地和草木宽厚绵长的呼吸,使得那些即使没有见过森林的人们,也能随时闻到森林的气息:也有点像母亲用皂角洗过的头发的气味。

    我小时候,看见大人们点燃火柴抽烟,我总要凑到他们跟前,一是好奇他们对嘴上冒烟这件事儿为何如此热哀,再就是想闻那种好闻的松香味儿。

    我父亲那一代人,一直是使用火柴的。

    我记得,他们并不是每个人衣兜里随时都带着火柴,常常是好几个人当中,才有一个人带着火柴,可能是因为脆薄的火柴盒,装在这些做重体力活的人们身上容易被挤压破损吧。在劳动间隙,想抽烟而没带火柴的人就会喊一声:谁有火?就有人回答:我有火。想抽烟的就走过来,围在那个带着火柴的人面前,将旱烟锅或自制的旱烟卷凑过来,那人将点燃的火柴依序递到他们嘴里含着的烟上,那动作是快速而又小心翼翼的,动作幅度大了,就会招风熄火,动作慢了,点不了几根烟火柴就燃完了。帮人点烟因此也算是一门需要掌分寸的小小技艺,也是乡村生活中很独特的一个场景。

    他们以火柴为中心围在一起,彼此的身体离得很近,手、胳膊、衣服都互相紧贴着,俯身接火时,彼此的脸几乎碰在一起。细微的火苗,温暖的火种,拉近和连接起彼此的身体、表情、呼吸和心跳,拉近和连接起彼此内心的温情,他们围在一起抽烟的时候,也并不多说什么,这些平时辛苦而粗糙的男人们,他们用这的身体语言已经表达了更实在更温暖的内容。

    而我的父亲,常常是随身带着火柴的那个人。

    至今还记得那个动人的场景。

    夜晚,吹着寒风,生产队加班修水库,几十个社员默默劳作着,起落的镢头,铁铁锹,在夜色里划动零星的天光。这时,几个想抽烟的叔叔伯伯走过来,围在总是随身带着火柴的父亲面前,父亲点燃火柴,微弯着身子,挡住风,护着火,这时,我那手捧火苗的父亲,火光照亮了他的脸,他像一位古代的祭司,主持着生命与生命、心灵与心灵的相遇、相依和相知,将手中细微的火焰依序递给围在身边等待接火的乡亲们,一刻,我的父被乡亲们亲切地围着,俨然成了夜晚的中心,成了温暖的中心,成了这个世界的中心。

    这很像一种不是宗教而包含着宗教意味的精神仅式:那手持火苗的人,大家围在一起,默默地重温心灵的约定。这一刻,这些劳作的人,辛苦的人,清贫的人,他们不仰视别的人,他们自己为自己燃一灶香,火光映照着父亲的脸和乡亲们的脸,这些古老的乡土的脸,显得那样质朴、单纯、温和,淡淡的烟缕缭绕着他们,质朴的脸上荡漾着平和、安评的佛光。然后,衔着火苗各自数去,那温暖的烟缕,长久绕在岁月的上空。

    我想,那时,我卑微的父亲心里,一定会生起一种被别人需要和被看重的幸福感觉,而围在他身旁的乡亲们,心里也会泛起一种尊重和感激的细微情思。

    如今,父亲已去世多年。

    气势汹汹的汽油和尖锐带毒的化学气息,笼罩了我们的生活,也弥漫在我们的心魂。

    谁的衣兜里,还揣着朴素、温和、亲切的火柴?谁的身上还散发着古老的松香?

    (有删改)

    1.简要概括文中围绕“怀念火柴”写的两个场景。

    2.下面两个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1)有雨后森林的气息,是土地和草木宽厚绵长的呼吸,使得那些即使没有见过森林的人们,也能随时闻到森林的气息;也有点像母亲用皂角洗过的头发的气味。

    (2)这一刻,我的父亲被乡亲们亲切地围着,俨然成了夜晚的中心,成了温暖的中心,成了这个世界的中心。

    3.“气势汹汹的汽油和尖锐带毒的化学气息,笼罩了我们的生活,也弥漫在我们的心魂”这一段是否可以删掉?为什么?

    4.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两段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水,有时是雪,有时是露,有时是冰凌,有时是雨珠……变的是形态,不会变的是晶莹;日子,有时是甜,有时是苦,有时是幸福,有时是酸楚……变的是感受,不会变的是真实。生活中许多变化着的人、事、物,都有不变的地方。

    请以“不会变的是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在横线处填写一个词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

    (2)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3)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