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名著阅读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句子默写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丘壑hè     谰nán       越俎代庖bāo     广袤无垠mào

    B.疟子yào    菜畦qí      断壁残垣yuán     歇斯底里xiē

    C.阴霾mái    纳罕hǎng     怒不可遏jiè     味同嚼蜡jiáo

    D.喑哑àn     篡夺 cuàn    鳞次栉比jié     如坐针毡zhān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我希望在未来岁月中,你能时不时地     不公,唯有如此,你才能懂得公正的价值;我希望你尝到背叛的滋味,唯有如此,你才能     到忠诚之重要;我希望你常常被人     ,唯有如此,你才能懂得聆听他人有多重要。

    A. 面对  领悟  轻视 B. 面对  领会  忽视

    C. 遭遇  领悟  忽视 D. 遭遇  领会  轻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词语中字形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涯教育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必须的内容。

    B. 鲁迅先生之所以得到大家的爱戴,就在于他思想的深刻性。

    C. 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D. 这旧式的小屋经他们这么一布置,温暖、淡雅,仿佛有了春天的气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官员们要学习党的十九大的精神,不应该仅仅是空喊口号,还要做到研读、贯彻和体会。(将“体会”与“贯彻”对调)

    B.每年春季,涉及到《歌手》播出的文章总是不计其数,因此,说《歌手》是音乐节目的翘楚是绝不为过的。(在“说《歌手》是音乐节目的翘楚”前加上“我们”)

    C.公民的素质问题,可以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它复杂而庞大,远不是一两句口号就可以奏效的。(将“奏效”改为“解决”)

    D.之所以鼓励各政府部门开设微博,是因为这样才能够促进民主沟通,进而切实地改善社会治理的水平,造福于民。(将“改善”改为“提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会徽造型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象征着青少年朋友在中运会上充满激情、满怀希望、实现梦想。

    ① 会徽还将“十”和“中”巧妙地融入其中

    ② 色彩上采用红、绿、蓝三种颜色

    ③ 指出本届运动会的特征

    ④ 体现了本届运动会“阳光运动”的主题

    ⑤ 犹如一个在奔跑或舞动的阳光少年

    ⑥ 仔细看又有一个变形的汉字“长”,点明运动会的地点

    A.④②⑥①⑤③ B.④③⑥②①⑤

    C.⑤④⑥①③② D.⑤③②①④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中国名著。

    (1)根据提示填空。

    《水浒传》中,王进因高俅迫害而夜走延安府,______(填人名)因高俅诬陷而发配沧州道,______(填人名)因高俅斥退而流落东京城。《西游记》中,孙悟空因______(填事件)被唐僧赶回花果山,后又因打死拦路抢劫的强盗再次被唐僧赶走。

    (2)

    医生建议他再作一次手术,他冷冷地、生硬地说:“到此为止。我可够了。我已经向科学献出了我的一部分鲜血,剩下的留给我做点别的事吧。”

    (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他”指的是主人公______,其生动幽默的语言体现出他______的性格;“做点别的事”具体是指______一事,这表明主人公已从过去的伤病、绝望、精神危机中解脱出来,重新开始规划新的生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语文活动。

    在小组探究阅读《岳阳楼记》时,两位同学对“沙鸥翔集,锦鳞游泳”中,“游泳”的理解有分歧。教材将“翔集”解释为“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王同学就献疑:后句中的“游泳”是否也应该分开解释。跟黄同学交流,则不然。他认为“游泳”不分开解释才好,就是“游来游去,畅游”的意思。

    你认为哪位同学说得更有道理?请从句子结构或表意方面说出你的理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默写。

    (1)纤纤擢素手,__________。(《古诗十九首》)

    (2)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八则)

    (3)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4)停杯投箸不能食,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5)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王绩《野望》)

    (6)__________,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7)____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魏十六还苏州

    唐·皇甫冉

    秋夜沉沉此送君,

    阴虫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

    回首姑苏是白云。

    注:阴虫:秋季鸣虫,指蟋蟀。毗(pí)陵:隋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曾改常州为毗陵郡。

    1.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述“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两句诗的画面。(不少于50字)

    2.全诗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斯人一作:是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而读,暗则缚麻蒿④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及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⑤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庵:茅草小屋。④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⑤易:交换。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______

    (2)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   或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3.(乙)文表现了任末的什么精神?这与(甲)文中哪个观点相吻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梁衡

    语文学习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之一就是背书。

    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要达到一般的阅读、书写水平,你总得记住几千个汉字;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你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如要再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晰、新奇,你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正像跳舞要掌握基本舞步一样,只有肚子里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至于文章内容的深浅,风格的高下,那是其他方面的修养,又当别论。

    当然,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便于记忆,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时要尽量讲清字、词、文章的含义。但遗憾的是人脑的生理规律正好相反,年轻时长于记忆,稍长时长于理解,如果一切等理解之后再记便会“失之东隅”。因此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忆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我国古代的幼儿语文教学多用此法,现在国外教育也很注意这点。苏联在小学低年级教材中就加进普希金的诗歌,让学生背诵。这种知识的积累方法,好比先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着。前不久,我在娘子关看瀑布,那飞泉后的半壁山上长满青苔葛藤,密密麻麻,随风摆动。我观察良久,总难对眼前景物加以描绘。猛然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里“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描写何其传神!当初对柳文只是记住了,理解得并不深,现在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印证,便立即融会贯通。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但是假如牛事先不吃进草去,它闲时卧在树下,就是把自己的胃囊全翻出来,也是不会反刍出新养分的。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文章之“炊”,就是从字、词、句之“米”组成的。要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句来供选择,这就要记要背。比如那鸟的动作吧,小时作文只须一个“飞”字,就全部解决。后来背的诗多了,脑子里记下许多: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莺穿柳浪等,亦后再遇到这种情况,那笔握在手里,却晃来晃去,半晌落不下去,好像笔干得流不出墨一样,其实是脑子里干得想不出恰当的词。这时就更恨当初记得少。

    强调背和记,决不是限制创造,文学是继承性很强的,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名句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作。宋词人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就是君隋炀帝杨广“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的诗中化来;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则脱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就是毛泽东诗词中也有不少如“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取于古人的句子。试想王勃肚子里如果不装有前人的那么多佳词丽句,决不可能即席挥就那篇《滕王阁序》。高明的文章在熟读前人文章的基础上,不但能向前人借词、借句,还能借气、借势,翻出新意。文章相因,从司马迁到韩愈、柳宗元,再而苏轼、欧阳修,总是在不断地学习,创造,再学习,再创造。你看,人们现在不是多记住了秦、王等后人的名篇佳句,倒忘了杨、庾、等前人的旧作吗?这正说明文学在继承中前进。我们应该多记多背些最新最美的诗文,好去提高语文水平,到时也会压倒秦观、王勃的。

    (选自《我的阅读与写作》)

    1.文章是从哪四个方面论述中心论点的?请概括作答。

    2.简要分析文章第四段的论证过程。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就是背书,也就是说要死记硬背。

    B. 文学是有继承性的,所以强调背和记,绝不是限制创新,而是为了更好地创新。

    C. 要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来供选择,所以我们更要加强背。

    D. 高明的文学家不仅能向前人借词、借句。还能借气、借势,只有这样才能翻出新意,写出好文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牛皮纸包着的月饼

    丁立梅

    ①朋友去北京,给我带回两盒包装精美的月饼。红漆木盒装着,华丽、雍容。

    ②揭开盒盖,不多的几只月饼,躺在质地柔软的丝绒上,是皇家女儿,金枝玉叶着。

    ③洗净了手,和家人带着虔诚的心,切了一只月饼来尝。为此,我还特地拿出宝贝样收藏着的印花水晶盘,把月饼摆成菊的模样。一家人欢欢喜喜拿了吃,鱼翅做的馅,味道怪异,家人都只吃了一口,就放下了。我坚持吃两块,但终究,也受不了那份怪异。余下的,狠狠心,丢进垃圾筒。丢的时候,我祖母似地念叨,作孽啊作孽啊。

    ④便格外怀念起小时的月饼来。是些小作坊做的,用桂花或松仁做馅,外面的面粉,层层起酥,洇着金黄的油。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

    ⑤在中秋前一个星期,村部的惟一一家小商店,就把月饼买回来了。散装的,搁在一个大缸里。我们放学时从商店门口过,(A)可以闻得见空气里的月饼味,香甜香甜的,很浓。探头去看,总看到面皮白白的店主,在用牛皮纸包装月饼,五个一包,十个一包。他动作舒缓,在那时的我们眼里,那动作无疑是美的,充满甜蜜的味道。我们的心,开始生了翅膀,朝着一个日子飞翔。

    ⑥终于等到中秋这一天了。起早祖父就答应了的,晚上,每人可以分到一只月饼。那一天,我们再没了心思做其他的事,只盼着月亮快快升起来。等月亮真的升起来了,我们不赏月,眼睛都聚到门口的小路上。祖父出现了,手里提着用牛皮纸包着的月饼,隔了老远,我们都能闻到月饼的味道。兄妹几个,跑过去迎接,在他身边跳。祖父说,小店里挤满了人,好不容易才买到月饼。语气里有得意,仿佛他做了一件很了不得的事。

    ⑦煤油灯下,祖父小心地揭开一层一层的牛皮纸,我们得到了向往中的月饼,用小手托着,日子幸福得能滴出蜜来。母亲在一边教育我们,好东西要留着慢慢吃。于是我们把月饼分成一点一点的碎屑,(B)舔着吃。总能把一只月饼吃到第二天,甚至第三天。

    ⑧大人们也一人一只月饼,但他们多半舍不得吃,藏着,只等我们嘴馋了时,分了去吃。但生活的琐碎和忙碌,会让他们忘掉藏月饼这件事。我祖母有一次藏了一只月饼,等她记起时,月饼上面已长了很长的毛了,不得不扔掉,一家人为此痛心了好多天。

    ⑨祖母也曾把月饼分送给邻家两个孩子,那两个孩子跟着寡母过活,自是没钱买月饼。中秋时,别人家欢歌笑语,他们家却冷冷清清的。祖母说,可怜啊。遂踮着小脚,给他们送了月饼去。回家来安慰我们,让别人吃掉,比自己吃掉好。那时年幼,不明白这句话,现在想想,祖母说的是帮人的快乐啊。如今那两个孩子早已长大,都出息了,一个在南京,一个在杭州。我祖母在世的时候,他们每年回来,都会去看看她。他们说,忘不了小时候用牛皮纸包着的月饼。

    1.梳理情节:本文以“牛皮纸包着的月饼”为叙事线索,文章可以这样概括:

    店主包月饼——(________)——祖父分月饼——大家吃月饼——(________)

    2.把握情感:作者说牛皮纸包着的月饼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除此之外,这月饼里到底还包含了什么“滋味”让作者难以忘怀。

    3.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请比较第⑤段画线句子与改句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原句:我们放学时从商店门口过,可以闻得见空气里的月饼味,香甜香甜的,很浓。

    改句:我们放学时从商店门口过,可以闻得见空气里很浓的香甜香甜的月饼味。

    (2)请赏析文章第⑦段中加点词语“舔”的表达效果。

    4.题目写的是“牛皮纸包着的月饼”,那开篇为何先从包装精美的月饼说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据报载,美国有个富翁规定还在读小学五年级的儿子,每周必须谋生一次。每当那天早晨,富翁亲自驾车几十公里,把儿子送到闹市区,赶儿子下车,令其自想办法谋生,傍晚他再驾车接回儿子。尽管往返所耗油费远远超过儿子一天的生活费,但富翁却乐此不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