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8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综合题 6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有学者认为,“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长期被推祟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里,“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A.儒法合一、外儒内法         B. 儒家不再强调“民本”思想

    C. 新儒学吸收了法家思想        D.法家思想专制原则的胜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清)赵翼说:“(唐)开元以来,诸王皆居京师,而支庶得自奋于功名。如宗室为宰相者,至有十余人。其出仕于外,嗣硫王巨、嗣吴王牛,当国家寇乱时,俱能守郡掌兵,为国宣力。此法之最善者也。”由此可知当时

    A.君主专制加强             B.宗法制发展

    C.科举制范围的扩大          D.中央集权加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唐宋时期,政府不仅不排斥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经营活动,相反,把手工业者和商人纳人国家专卖制度中的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国家只在批发环节上控制商品经营;明清时期,国家对盐实行专卖,其他商品都可以自由经营。材料反映出

    A.政府实行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政策

    B.政府对工商业经营管理方式的调整

    C. 民间贸易完全突破了官府的限制

    D.政府对商业活动实行严格管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按欧美诸邦,是时新通商于中国,其不欲中国之扰乱固也。故当两军相持,历年不决之际,彼等必欲有所助以冀速定。而北京政府之腐败,久已为西人所厌惮,其属望于革命军者必加厚,亦情势之常矣。…”材料说明

    A.西方列强对太平天国运动持观望态度

    B. 维新变法运动得到列强的默许

    C.资产阶级革命得到西方的认可

    D. 国民大革命利用北洋政府与西方的矛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894年8月1日,清政府颁发上谕对日本宣战,说是日本有了一系列“不遵条约,不守公法”的挑衅举动,中国忍无可忍才付诸武力,对日开战。同一天,日本天皇也下诏对中国宣战,称中国首先破坏了东亚和平,所以日本挥拳出手,要求臣民竭尽全力对中国作战,不过十分显眼地也加了一个前提,即要求上述的举动“不违反国际公法”。该材料表明甲午战争时期,中日两国

    A.都用国际公法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B.都是正当的维护国家利益

    C.试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D.都以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为己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表反映的是1938年一1941年间,西南地区新增加的企业数量,材料表明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B. 抗日战争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中国形成行业齐全的工业发展格局

    D. “实业救国”的热情高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651年“王麻子”刀剪店创立,20世纪50年代“汪麻子”“旺麻子”“老王麻子”“真王麻子”等68家手工刀剪作坊统一使用“王麻子”商标,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材料表明

    A.国有经济的优势确立       B.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C.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D.政治运动波及到经济领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通常情况下,修改宪法都以前一部宪法为基础。1982年,我国修订宪法时,邓小平等一些领导人主张不能以1975年或者1978年宪法为基础,而应该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进行修订。这一主张从侧面说明

    A.宪法的修订要敢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B.1954年宪法确定的若干原则一度被破坏

    C“文革”时期宪法修订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D.1982年宪法是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汉漠拉比法典》中称其条文是太阳件的旨意,《摩奴法典》被称为摩奴神的旨意,《古兰经》被称为真主的旨意。而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是“十人立法委员会”制定的,并未称是神意,相反,其中还有调整宗教关系的条文。这表明罗马法

    A.否定宗教和神学     B.重实际而不尚理论

    C.体现了自然法精神     D.具有人文主义精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美国联邦政府没有设立国立大学,美国的大学分为私立大学和公立大学(公立大学主要为州立),在最高水平的大学中,私立大学占主要位置。这一局面反映了

    A.人民主权原则         B.分权原则

    C.三权分立原则         D.自由平等原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斯塔夫里阿诺斯写道,“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地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这一时期形成的主要动因是

    A.新航路开辟            B. 早期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的进行         D.第一次世界大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说“(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求变之风”最终

    A.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B.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C.实现了世界政治文明的统一       D.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6 题
  1.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太祖留下祖训:“与士大夫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及言事者”。古代唯宋朝有此家法。宋真宗亲自写手招,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派人送给宰相李流颁布,李流看后,居然当着使者的面,用烛火将诏书烧了,并让回话:“就说李流认为不可”,真宗只得收回成命。……在北宋,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是中央最主要的监察机构;官员并称“言官”。

    台谏官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但台谏官的选择和去留由皇帝’亲自决定。……两宋共有134位宰相,其中有123人出身科举,涌现学者型官员。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二   政治恩赐制是中世纪及近代英国任用官员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府官员不是通过考试,而是君主以恩赐方式将宫廷及政府官职授予其信任的贵族。……到了18世纪末,由于“恩踢制”的影响,文官系统相当紊乱……1854年,由当时的国会议员诺斯科特和杜维廉根据广泛的调查,提出了一项改革文官制度的方案,即著名的“诺斯科特一杜维廉报告”。……这样英国的近现代文官制度开始逐步建立起来。一个相时独立于各个党派的文官团体开始逐步形成,成为了英国政治力量中最为稳定的一部分。……在英国,常任文官实行公开竞考、择优录取的原则,这同时也是西方国家文官制度中最具代表性的原则之一。文官选拔考试的一般形式包括笔试、口试以及实际操作考试等等。考试分两轮,首轮考试一般多采用笔试,复试则按所招文官的职位、类别的不同,采取相对灵活的录取方式。文官一经录用,非经法定事由或辞职,即可任职终身。

    ——摘编网络资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文官政治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改革的原因。(7分)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西文官制度的异同。(10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唐、两宋南方海上丝绸之路比较表

    汉朝

    唐朝

    两宋

    路线

    从今天广东东南亚和南南亚。

    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可与大食(阿拉伯帝国)相通。

    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

    管理

    汉在徐闻县南七里(今广东徐闻县),置左右侯官。

    唐玄宗在广州设市舶司后,几乎包揽了全部的南海贸易。对朝贡使团则只准许使者及随从二人入京觐见。

    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

    货物

    汉武帝时有外国使者来进献,汉武帝派译长带上黄金和丝绸出海,到这些国家交换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

    主要货物为丝绸、瓷器、漆器等输出品及胡椒、香料、珠宝象牙等输入品。

    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

    根据材料,提取关于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分析说明。(1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服务需求增多,香港政府部门、会共服务机构腐败现象相当普遍……香港年轻一代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士开始出现不满贪腐的情绪,之后学生大军也响应并参加了声讨政府反腐不力、抵制腐败的运动……然而,当时香港的反腐机构―反贪侦办处,一直归警务处管辖,而警界又恰好是贪腐之渊蔽。……1973年,香港麦理浩爵士正式宣布成立一个独立的廉政公署,全力打击腐败。

    材料二   廉政公署首长廉政专员依法直接向特别行政区长官负责,其职员不隶属香港公务员序列……其财政也由政府预算直接划拨,财政独立。……香港廉政公署拥有反贪工作所需的基本权力,此外香港法律还赋予廉署一些特权,比如廉署有权逮捕犯罪嫌疑人,有权搜查可疑的楼宇,扣钾犯罪相关的财务,有权调查任何金融机构等。……防止贪污处和社会关系处一方面通过开展广泛的肃贪倡廉的教育工作向社会灌输反腐意识,解释反贪污法例,使肃贪倡廉的理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通过帮助政府社会公共服务组织、私营机构健全防贪机制,完善规章制度和办事程序……《防止贿路条例》第30条规定,如果回答问题会招致或可能招致举报人、协助人的性名、地址被泄漏,任何人无需回答任何问题。……廉政公署外部设有由社会贤达组成的四个委员会,内部设有专门机构对其工作人员和各种行为加以监督,再加上香港极为发达透明的新闻典论监督,廉政公署的一举一动都是在“阳光”下的。

    ——摘编自《香港廉政公署对大陆廉政建设的借鉴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香港廉政公署成立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香港廉政公署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9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期间,美国黑人为了争取自己的平等权利,进行的反对种族歧视和压迫的斗争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即“民权运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黑人受教育的水平,是美国历史上各个人口集团中上升最快的。……他们在为选举权杭争时,能进行有理论、有策略、有组织的斗争。……1950一1970年,黑人平均收入由占白人收入的54%上升为64%……到70年代中期,已有1/3的黑人家庭上升为中产阶级。……195。年时,住在城市的黑人人口已经超过了居住在农村的黑人人口。1970年,纽约、华盛顿、底特律、费城、芝加哥、洛衫矶等城市,黑人居民超过50万。……马丁·路德·金明确指出:“黑人已组织成强大的力量,这使得政府无法回避他们的要求”。……艾森豪威尔政府于1957年颁布了第一个非常重要的民权法,该法令禁止干预黑人投票。肯尼迪政府在司法部专设一名民权助理部长……二战期间黑人种族意识和黑人群众战千性的增强及二战所全力维护的民主思想意识和观念,使黑人重新看到了希望。……1964年,三位民权工作者在密西西比州的内肖巴县给黑人选民登记时被暴徒杀害,这激起了全国舆论的愤怒……对于迫害黑人的行径,周恩来总理也曾发表措辞严厉的声明:“美帝国主义对黑人的法西斯暴行,揭穿了美国的所谓民主和自由的本质,暴露了美国政府在国内的反动政策和在国外的侵略政策的内在联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兴起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兴起的影响。(5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969年勃兰特出任新一届联郑德国政府总理。勃兰特一上台就全面推行其早先酝酿的新东方政策……在加强与西方联盟保持紧密联系的同时……改善和发展与苏联及东欧国家的关系;承认两个德国并存的局面,加强东西德之间的联系,以实现德国问题的最终解决。

    新东方政策的提出是与当时国际局势和西德自身情况密切相关的……把德国问题的解决完全寄希望于西方盟国的做法越来越不符合现实了,西德必须在政策上作出改变,发挥自己的主动作用,才能有所作为。……五六十年代……欧共体的建立表明了西欧各国通过联合自强抵制美苏称霸的努力,西方阵营已走向分化。与此同时,东方阵营也出现了对苏联霸权挑战的事件,如1968年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西德力图在国际上孤立东德的“哈尔斯坦主义”处处碰壁,结果反而孤立了自己。尽管承认东德在表面上使两德的分裂固定化,但实际上有利于克服两个德国互相对立和疏远的状况,必然加深民族间的联系和民族认同感,为日后德国的重新统一积聚条件。……经过20年的发展,战后的西德已经成长为“经济巨人” ……一方面,它需要开拓更广阔的市场,东欧无疑具有巨大的经济利益。在政治上,西德也有了更大的诉求,期望能独立自主的参与世界事务。为此,它也必须改变同东欧国家的关系。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勃兰特提出“新东方政策”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东方政策”的影响。(7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出生于京剧世家,祖父梅巧玲是清末著名旦角演员,伯父梅雨田是京剧胡琴演奏家……梅兰芳在其五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他不但把京剧生旦净末丑的优秀唱腔作为学习的蓝本,还向中国的曲艺学习,向国外的歌剧和芭蕾舞剧学习……首创京剧唱腔南都子,在京剧的表演、服饰道具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处理方法……

    梅兰芳曾于1919年、1924年和1956年三次访问日本,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和1952年两次访问苏联进行演出,获得盛誉,并结识了众多国际著名的艺术家、戏剧家、歌唱家、舞蹈家、作家和画家,同他们建立了诚挚的友谊。……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东三省广大地区,他先后编演了京剧《杭金兵》和《生死恨》……当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以后,他毅然告别了舞台,先后隐居香港和上海,蓄须明志誓死不为日本侵略者演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梅兰芳先后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先后任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京剧院院长……1961年病逝于北京。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梅兰芳成为一代京剧艺术大师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梅兰芳一生所作的重要贡献。在他身上体现了哪些可贵的精神?(9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