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9 题,其中:
选择题 15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5 题
  1.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也是一个学习西方的过程,经历了“始而言技(技术)”、“继而言政(制度)”,“进而言教(思想)”的过程。下列对近代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洋务运动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②康梁维新派主张“三民主义”

    ③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④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A. ④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同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由袁世凯继任。就任后,袁世凯于1914年修订《总统选举法》,不但自己可以终身担任总统,还可以由他的子孙继任,这与封建帝制已无多少差别,体现辛亥革命成果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遭到破坏,“中华民国”只剩下一块空招牌。上述材料中,“辛亥革命成果”遭到破坏的时间是

    A. 民国元年

    B. 民国二年

    C. 民国三年

    D. 民国四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某校有几位同学在学习完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观点错误的是(  )

    A. 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C.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D.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又一次为全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1935年中国共产党曾召开一次会议,它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有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

    A. 中共一大   B. 八七会议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力排众议,率领起义军向湘赣边地区的罗霄山脉进军,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A.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C.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D. 川陕革命根据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正确排列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

    ①九一八事变

    ②南京大屠杀

    ③七七事变

    ④西安事变

    A. ①②③④

    B. ④①③②

    C. ①④③②

    D. ①④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有一篇新闻报道,其标题的前半句是“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后半句应为

    A. 林则徐毅然虎门销烟   B. 圆明园惨遭洗劫焚毁

    C. 洪秀全发动太平天国   D. 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张謇的“实业救国”;从詹天佑的“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到佟麟阁的“国家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这是仁人志士发出的时代最强音。这个时代的特征是(    )

    A.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B.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C.百年屈辱,民族抗争               D.曲折前进,民族复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师夷长技”“变法图强”“民族、民权、民生”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 侵略与屈辱 B. 救亡与探索 C. 反抗与斗争 D. 半殖民地化的过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面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你能推断他探究的主题是

    A. 近代化的探索

    B. 抗日战争的胜利

    C.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D. 中共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构建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技能。下面是某同学编制的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对该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A. 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 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

    C. 中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这是哪次会议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

    A. 中共二大

    B. 遵义会议

    C. 古田会议

    D. 中共七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孙中山先生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展之者昌,逆之者亡。”为顺应“世界潮流”,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的努力是

    A. 成立兴中会   B. 组建同盟会

    C. 实现国共合作   D. 建立中华民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制作“历史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下面这把“历史年代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80余年的奋斗历程。请你选出“历史年代尺”上与标号相对应的内容

    A. ①开天辟地②“第五次反围剿失败”③转危为安

    B. ①开天辟地②遵义会议③转危为安

    C. ①焕然一新②遵义会议③光明前途

    D. ①焕然一新②“第五次反围剿失败”③光明前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以下示意图从某个角度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其中①应为

    A. 俄国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B.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开设工厂

    C.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D. 允许列强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中国近代史,既是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也是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二  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者说:“1927年,他(蒋介石)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人也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材料三 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于打大的决战,有235天用于白天行军,有18天用于夜晚行军;整个长征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均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性……

    ——摘编自中共党史研究案文献

    材料四 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常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征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萁豆之煎?况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叛逆目之。”

    ——摘自1936年12月《桂林日报》

    材料五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报告中指出:“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伟大的历史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就是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1)材料一所述“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的依据是什么?“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指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2)依据材料二,1927年,中国共产党通过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孵出”了两只“小鸡”这两只“小鸡”指的是什么?

    (3)材料三体现了怎样的长征精神?依据材料三,分析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有哪些?(除长征精神因素之外,答两条)

    (4)材料四中的“陕变”指什么事件?中国共产党怎样解决“陕变”的?“陕变”的解决对时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材料五所指的三次伟大的历史性变化是什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所谓“近代化”主要是指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

    (勇开先河)

    材料一:19世纪四五十年代从“师夷长技”思想到“采西学”“制洋器”为学习西方的发端,而学习西方“器物文明”的实践触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封闭僵化模式。

    材料二:张元济写诗赞誉道:“南洲讲学新开派,万木森森一草堂。谁识书生能报国,晚清人物数康梁。”

    ——广东教育出版社《经典广东》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学习西方‘器物文明’的实践”是指什么运动?该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如何?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康梁”分别是谁?他们发起了什么运动?

    (不懈探索)

    材料三: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中国发展的政治障碍已经扫除,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孙中山把实业建设的重点放在交通运输业上,尤其是铁路建设方面。

    ——人教社普通高中《历史》选修4

    材料四:就在封建文化穷途末路的时刻,“德先生”和“赛先生”出现了,中国思想历史发展从此拐了一个弯,有了一个崭新的开始。

    (3)依据材料三回答,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尚未实现的是什么主义?

    (4)材料四中“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反映的是什么运动?

    (感悟历史)

    材料五: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5)根据材料五,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你认为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怎样的态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观看下面两幅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轮船招商局       图二上海仁昌缫丝厂

    图一:为了辅助军事工业,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采取商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等方式,开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等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起初只有3艘轮船,1876年增加9艘,1877年总数达到30艘,使中国轮船吨位增至400万吨左右,约占中外在华轮船总吨位的36.7%,成立后十年间,营业净收入由81000两白银增长到910000两白银。

    图二:受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一些私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资本主义企业。1872年华侨商人陈启源在广东南海县简村开办继昌隆机器缫丝厂;1882年后,上海成立了一些缫丝厂。1878年,道员朱其昂在天津设立贻来牟机器磨坊。1882年,广州商人合股设立造纸厂,采用机器造纸。天津自来火公司成立于1886年,由官绅杨宗濂、买办吴懋鼎、淮军将领周盛波等合资设立。此外,还有制茶、制糖、制药、碾米、玻璃等近代工业出现。

    (1)根据以上两幅图片及文字介绍,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信息点一:__________  信息点二:__________信息点三:__________

    (2)根据图一文字介绍,写出轮船招商局的企业类型。

    (3)根据以上图文内容,你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观看下面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注:图一:台儿庄战役。1938年3月,中国军队在李宗仁的指挥下,包围日军于台儿庄,歼灭日军1万多人。此役是抗战以来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严重挫伤了日军的气焰。

    图二: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经过一个多月的战斗,拔掉了敌人许多据点,使敌人赖以运输军事物资的铁路全线瘫痪。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有力的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

    (1)以上两幅图片与中国历史上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2)根据图片及文字注释,以信息点的形式写出推断的理由。

    (3)这两幅图片体现了这场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