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单选题 26 题
简单题 20 题,中等难度 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 题
  1.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古诗词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其意蕴 含蓄,意境深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中的“柳絮”和棉花的成分均含纤维素

    ②“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烟”是弥漫在空气中的PM2.5固体颗粒

    ③“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中的“香”体现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其中包含了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6 题
  1. 《经典咏流传》是档用流行音乐演绎经典诗词和文学作品、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下列有关古诗词中蕴含化学知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客中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粮食发酵产生的酒精分散在酒糟中,可以通过蒸馏与洒糟分离

    B.《蚕妇》:“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丝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C.《延州诗》:“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石油燃烧产生的黑烟可以用来制墨

    D.《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黏土烧制陶器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下列古代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

    选项

    古代文献

    说明

    A.

    天工开物记载:“凡白土曰垩土,为陶家精美器用”

    陶是一种传统硅酸盐材料

    B.

    李白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诗中未涉及化学变化

    C.

    茶疏中对泡茶过程记载:“治壶、投茶、出浴、淋壶、适杯、酾茶、品茶”

    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有溶解、萃取、过滤

    D.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冰的能量低于水,冰转化为水属于吸热反应

    A.A B.B C.C D.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天工开物的记载中不涉及合金的是   

    A.凡铸镜,模用灰沙,铜用锡和

    B.凡倭铅古书本无之,乃近世所立名色。其质用炉甘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锌熬炼而成

    C.凡釜储水受火,日用司命系焉。铸用生铁或废铸铁器为质

    D.凡治地生物,用锄、镈之属,熟铁锻成,熔化生铁淋口,入水淬健,即成刚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铝合金大量用于高铁建设

    B.手机外壳上贴的碳纤维外膜是一种新型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C.糖精、木糖醇、甜味素、甜蜜素等都是甜度较高的糖类物质

    D.传统烟花的制作常常加入铂、铁、钾、钙、铜等金属元素的发光剂,燃烧时呈现美丽的颜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古典诗词是民族璀璨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其中不乏也蕴含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中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独忆飞絮鹅毛下,非复青丝马尾垂”中,“飞絮”与“马尾”的化学成分分别是纤维素和蛋白质

    C.“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描绘出了浓浓的冬日暖意,“新醅酒”即新酿的酒,在酿酒的过程中,葡萄糖发生了水解反应

    D.“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中,“烟”的含义符合化学中“烟”的定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很多科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司南之档(勺),投之于地,其柢(柄)指南”。司南中“构”所用材质为Fe2O3

    B. “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未涉及化学变化

    C. “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文中的“气”是指乙烯

    D. “含浆似注甘露钵,好与文园止消渴”说明柑橘糖浆有甜味,可以止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2019年北京园艺会主题是“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下列有关园艺会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会交通推广使用的是利用原电池原理制成太阳能电池汽车,可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

    B. 妫汭剧场里使用的建筑材料第五形态的碳单质——“碳纳米泡沫”,与石墨烯互为同分异构体

    C. 传统烟花的制作常加入含有铂、铁、钾、钙、铜等金属元素的发光剂,燃放时呈现美丽的颜色,大会庆典禁止使用

    D. 秸秆经加工处理成吸水性的材料——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符合大会主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化学与生活相互渗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臭氧生物活性炭用于自来水深度处理,利用了臭氧的强氧化性和活性炭的吸附性。

    B.华为自主研发的“麒麟”芯片与光导纤维是同种材料。

    C.采取“静电除尘”、“燃煤烟气脱硫”、“汽车尾气催化净化”等方法可提高空气质量。

    D.天工开物记载:“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沙黏土而为之。”“瓦”是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诗词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绘制《山水画》所用的纸和墨的主要成分都是有机物

    B. 刘禹锡诗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金性质稳定,可通过物理方法得到

    C. 王安石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的燃放涉及化学反应

    D. 曹植诗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这里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下列古代文献涉及的化学研究成果,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   )

    A.《抱朴子·黄白》中“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主要发生了置换反应

    B.《本草纲目》中“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利用到蒸馏

    C.《天工开物·五金》中记载:“若造熟铁,则生铁流出时,相连数尺内……众人柳棍疾搅,即时炒成熟铁。”炒铁是为了降低铁水中的碳含量,且熟铁比生铁质地更硬,延展性稍差

    D.《梦溪笔谈》中“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中的剂钢是指铁的合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涉及到很多的化学知识。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索开”,其中的“火树银花”涉及到焰色反应

    B. 中国古人利用明矾溶液的酸性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其中涉及到盐类的水解

    C. 《天工开物》中有“至于矾现五色之形,硫为群石之将,皆变化于烈火”,其中的矾指的是金属硫化物

    D. 中国蓝是古代人工合成的蓝色化合物,其化学式为BaCuSi4O10,可改写成BaO·CuO·4SiO2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涉及到很多的化学知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日照澄洲江雾开”中伴有丁达尔效应

    B.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

    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指的是物质发生了物理变化

    D.“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中灰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常见古诗文对应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常见古诗文记载

    化学知识

    A

    《梦溪笔谈》中对宝剑的记载:“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

    铁的合金硬度比纯铁的大,熔点比纯铁的高

    B

    《本草纲目拾遗》中对强水的记载:“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惟玻璃可盛”

    强水为氢氟酸

    C

    《天工开物》中记载:凡火药,硫为纯阳,硝为纯阴

    硫指的是硫黄.硝指的是硝酸钾

    D

    《泉州府志》中记载:安南人黄姓者为宅煮糖,墙塌压糖,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

    糖白的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诸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杨花榆荚无才思”中的“榆荚”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B.“霾尘积聚难见人”,雾和霾是气溶胶,具有丁达尔效应

    C.“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紫烟指“碘的升华”

    D.“火树银花不夜天”指的是金属单质的焰色反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诗句分析正确的是

    A.于谦诗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大理石变为石灰的过程涉及到了氧化还原反应

    B.刘禹锡诗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说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常以单质状态存在

    C.赵孟頫诗句“纷纷灿烂如星陨,霍霍喧逐似火攻。”灿烂美丽的烟花是某些金属的焰色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D.龚自珍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指凋谢的花可以包裹植物的根,对植物有保护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下列常见古诗文对应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选项

    古诗文

    化学知识

    A

    《本草纲目拾遗》中对强水的记载:“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惟玻璃可盛。”

    强水为氢氟酸

    B

    《诗经·大雅·绵》:“堇茶如饴。”郑玄笺:“其所生菜,虽有性苦者,甘如饴也。”

    糖类均有甜昧

    C

    《梦溪笔谈》中对宝剑的记载:“古人以剂钢为刃, 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

    铁合金的硬度比纯铁的大,熔点比纯铁的高

    D

    《本草经集注》中记载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的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是真硝石也。

    利用焰色反应

    A.A B.B C.C D.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括许多科技知识。下列古语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熬胆矾(CuSO4·5H2O)

    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凡石灰(CaCO3),

    经火焚炼为用

    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成丹砂

    A

    B

    C

    D

    A.A B.B C.C D.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天眼用到碳化硅,芯片用到高纯硅,石英玻璃用到硅酸盐

    B.《本草经集注》中关于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的记载:“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该方法应用了焰色反应

    C.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中的绿色颜料铜绿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铜

    D.“笔、墨、纸、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文房四宝”,用石材制作砚台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涉及到很多的化学知识。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火树银花合,星桥铁索开”,其中的“火树银花”涉及到焰色反应

    C.天工开物中记载:“以硝石、硫磺为主。草木灰为辅。魂散惊而魄齑粉”文中提到的是火药

    D.天工开物中有如下描述:“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文中的“裘”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诗词分析不正确的是  

    A.王安石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的燃放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B.诗句“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该过程只涉及物理变化

    C.杜牧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此处的“烟”指固体小颗粒

    D.曹植诗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这里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诗词分析不正确的是

    A.李白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紫烟”指“香炉”中碘升华的现象

    B.刘禹锡诗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金性质稳定,可通过物理方法得到

    C.王安石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的燃放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D.曹植诗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这里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本草纲目中有“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的记载,“浣衣”过程中涉及水解反应

    B.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干馏

    C.梦溪笔谈中对宝剑的记载:“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合金,硬度比纯铁大

    D.淮南万毕术对湿法冶金术的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文中涉及置换反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常见古诗文对应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常见古诗文记载

    化学知识

    A.

    周易参同契中对汞的描述:“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

    黄芽为黄铜

    B.

    本草纲目拾遗中对强水的记载:“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惟玻璃可盛。”

    强水为氢氟酸

    C.

    九转流珠神仙九丹经中对生砒精制砒霜的记载:“其色飘飘或如霜雪,或如白色钟乳相连。”

    利用蒸馏操作

    D.

    本草经集注鉴别硝石和朴硝的方法:“强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

    利用焰色反应

    A.A B.B C.C D.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记载了很多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常见古诗文对应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选项

    古诗文

    化学知识

    A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冰能量低于水,冰变为水属于吸热反应

    B

    本草纲目拾遗中对强水的记载:“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惟玻璃可盛。”

    “强水”是指氢氟酸

    C

    梦溪笔谈中对宝剑的记载:“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

    剂钢为铁的合金,其硬度比纯铁的大,熔点比纯铁的高

    D

    本草经集注中记载鉴别硝石和朴硝的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

    鉴别硝石和朴硝利用了焰色反应

    A.A B.B C.C D.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诗句中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海市蜃楼是一种自然现象,与胶体知识无关

    B.“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说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常以单质状态存在

    C.“纷纷灿烂如星陨,霍霍喧逐似火攻.”灿烂美丽的烟花是某些金属的焰色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D.“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烟”是弥漫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我国古代的人民在那时候就已经广泛应用了相关的化学知识,古化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关于古代化学的应用和记载,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

    A.本草纲目中记载“火药乃焰消、硫磺、杉木炭所合,以烽燧铳机诸药者”,这是利用了“的氧化性”

    B.李白有诗云“日照香炉生紫烟”,这是描写“碘的升华”

    C.本草纲目“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指蒸馏

    D.我国古代人民常用明矾水除去铜器上的铜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