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5 题,其中:
选择题 6 题,单选题 16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简答题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16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6 题
  1. 佃农在魏晋时又叫“佃客”,是指世家豪族荫庇下的农民;在唐朝以后,佃农指完全失去土地,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宋代以后佃农编入国家的户籍,不再是地主的私属,须交纳丁税和负担摇役。据此可知,古代佃农

    A. 一直都是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B. 始终未摆脱地主的压迫剥削

    C. 身份和地位不断地有所改善   D. 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明显加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宋朝初期出现临街设邸店侵街的现象,政府屡禁不止。宋仁宗景佑年间(1034—1038年),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这说明宋代

    A. 城市商业管理日益混乱   B. 城市商业经济发展迅速

    C. 政府重视商业税的征收   D. 抑商政策被迫完全废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35年,“国民经济建设计划”指出:“关于国民经济建设……应当是有计划的有统制的建设,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全国一致动员,这个经济建设运动,才有成功的希望。”此计划

    A. 为经济的自由发展创造机会

    B. 表明政府认识到团结抗日的重要性

    C. 利用国家力量发展民族经济

    D. 从国家层面遏制了官僚资本的扩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76年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出土了大量铜锄、铜刀、铜斧、铜镰、铜锤等工具,其年代鉴定为公元前16世纪前后,这一考古发现表明(  )

    A. 夏朝对甘肃地区的有效统治   B. 商朝农业生产普遍使用铜器

    C. 西周手工业生产已分工细密   D. 先秦时期已经使用铜制农具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中世纪晚期,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出现了“乡村制造业活动”: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一现象说明

    A. 工业革命已经在英国开始   B. 自由劳动制度占主导地位

    C. 工业发展基于扩大的市场   D. 工业化促进农村经济转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创办于1802年的著名杂志《爱丁堡评论》曾指出:“在各个方面,有血有肉的工匠都被赶出他的作坊,让位给一个速度更快的、没有生命的工匠。梭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落入到穿梭更快的铁指当中。”材料反映出

    A. 英国纺织业日益走向衰落

    B. 纺织业生产方式发生改变

    C. 纺织工匠的技能日益落后

    D. 蒸汽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6 题
  1. 宋代以都城汴梁为代表的很多城市,流动人口远高于当地户籍人口,称为“浮客”。宋仁宗时,“天下废田尚多,……(民)或弃田流徙为闲民”。这一现象

    A. 说明农村经济日趋萧条   B. 表明租佃制日趋衰落

    C. 反映了人口流动的加剧   D. 反映了城市经济繁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汉书·食货志》记载:“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驰商贾之律,然市井子孙亦不得为官吏。”汉武帝时盐铁官营,大商贾桑弘羊、东郭咸阳等相继任官,出现了“吏道益杂不选而多贾人”的局面。这表明西汉

    A. 商人地位受制于国家政策   B. 抑商政策仍在不断强化

    C. 利用官营政策调解阶级矛盾   D. 商人群体壮大威胁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司马光曾上书指出:“窃惟四民之中,惟农最苦。……而又水旱、霜雹、蝗蜮间为之灾,幸而收成,则公私之债交争互夺,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矣。”这主要反映出

    A. 农民赋役负担沉重

    B. 司马光主张变革

    C. 农民社会地位低下

    D.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管仲认为:五谷食米,民之司命(决定民众生死)也。黄金刀币,民之通施(通货)也。故善者执(掌握)其通施以御(控制)其司命,故民力可得而尽也。这体现了(  )

    A. 重农抑商的政策   B. 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

    C. 以农促商的理念   D. “工商皆本”的主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6世纪中期,英国大部分的呢绒、德国的金属制品和织物、德法两国的酒、西班牙的羊毛、葡萄牙和意大利来自东方的香料以及波罗的海地区的小麦,都运到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成交。这反映出

    A. 西欧国家商业繁荣   B. 新航路开辟推高了欧洲的物价

    C. 荷兰贸易出现顺差   D. 世界贸易中心移至大西洋东岸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阅读下表,据此说法正确的是

    中原

    西北

    东北

    江南

    岭南

    战国

    117

    29

    ——

    ——

    ——

    西汉

    238

    54

    13

    47

    ——

    东汉

    467

    95

    14

    138

    29

    ——战国至东汉铁犁铧文物分布情况表

    A. 汉代南方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

    B. 汉代的铁犁技术已经普及全国

    C. 南方农业发展水平超过了北方

    D. 长途贩运促进了农业技术传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众所周知,欧洲著名城市首先出现在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也最早萌发于地中海沿岸。然而,到了18世纪,远在大西洋的英国却成为资本主义霸主,这主要因为

    A. 英国地理位置优越   B. 英国注重资本原始积累

    C. 意大利的文化传统   D.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有学者在研究我国古代城市发展时发现,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重心的南移

    B. 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C. 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

    D. 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表主要总结了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的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朝代

    夏商周

    秦汉

    魏晋

    宋元

    称谓

    臣、人、众、野人

    夫、仆

    田客、部曲

    佃客、庄客、农户

    A. 土地经营制度的变化

    B. 自给自足封建小农经济的形成

    C. 历代赋役制度的改革

    D. 农民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清朝徽商开办的“胡开文墨庄”采用前店后坊的经营方式,店面朝街,内部布局为三合院混合楼房、平房,为制墨作坊。到第四代传人胡贞观时,胡开文老店已经拥有管事、副管事、雕工、模工、墨工等各类雇工百余人,年产墨数万斤。这说明当时

    A. 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开始出现

    B. 徽商经营方式深受西方影响

    C. 商业资本渗入生产领域增多

    D. 徽州坊市制度残余依然存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美洲作物之引种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之际,总数接近30种;新旧大陆物种的交流包括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及一些农作物等输入美洲;欧洲人饮用从中国和印度输入的茶,食用来自美洲的可可加工成的巧克力。这表明

    A. 新航路开辟后,物种实现了世界的自由流动

    B. 殖民扩张活动,加强欧洲对亚洲和美洲的掠夺

    C. 新航路开辟后,促进物种交流,丰富民众生活

    D. 殖民扩张活动,成为沟通美洲和亚洲的纽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自西周末始,井田制已出现瓦解的迹象,到春秋中期,“公田不治”已很普遍,如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到战国时期,魏国实行“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授田制,秦国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废井田,开阡陌”。这一变化说明

    A. 铁犁牛耕导致土地私有制的产生

    B. 商鞅变法标志着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 各国变法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D. 土地制度的变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著名历史学家游彪曾说:“大司农颜异提出了盐铁官营的计划,得到武帝的批准。为了贯彻这一政策,汉王朝在全国设立了数十处盐官和铁官,使盐铁经营真正纳入了国家工商管理体制。”这一政策

    A. 不利于落实重农抑商政策

    B. 有利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C. 服务于皇帝贵族特权阶层

    D. 保障了百姓生产生活稳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图是新航路开辟后美洲流入西欧的贵金属数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三次英荷战争的影响

    B. 圈地运动的开展

    C. 英国霸权地位的确立

    D. 世界市场的拓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题文)洋务派创办的天津机器局“今其制造,略已扩充,制造制铁机、制铜机、火药炮弹、铳炮、钢铁诸器,并铸造银货,其分厂极多……(甲午)战后颇有扩张,其业之兴盛有可望也。”这表明甲午战争以后(  )

    A. 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 洋务运动已宣告失败

    C. 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

    D. 洋务企业未完全破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表是近代重庆《商务日报》发行的广告量,据此可知这一时期重庆地区

    1930.11

    1932.5

    1934.6

    洋货商品广告量(条/天)

    15

    17

    20

    占总商品广告比例(%)

    46.8

    41.5

    38.5

    A. 反帝运动不断高涨

    B. 民族工业有所发展

    C. 产业结构的不合理

    D. 社会生活日益西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朝贡制度是中国历代王朝处理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主要模式,也是中国古代的外交关系体制,是中国向海外各国推广中华传统封建礼制的重要载体。这一制度的推行是基于中国当时的强盛国力和先进文明,中国的稳定能够确保整个东亚地区的稳定,因此与中国建立联系、发展关系成为周边国家特别是小国的目标。并且这些国家在与中国王朝建立朝贡关系时,可以获得经济上的巨大好处。

    在康熙时,朝贡制度作为亚洲内部外交关系的组织性机制仍然有效,但其经济重要性降低到几乎为零的程度。1684年,康熙帝宣布结束海禁与迁界令,开放所有沿岸港口进行私人海洋贸易,且为了征税建立海关网络。……此后不断成长的海外贸易是与像葡萄牙、英国这些未曾寻求朝贡关系的国家进行交易,中国的海上贸易不仅繁荣,且合法而开放。

    ——摘编自卜正民《哈佛中国史》等

    材料二1492年美洲地理大发现后,全球主要经济活动区域逐渐被联系在一起,并不断加强,当时虽然同时存在朝贡体系与殖民体系,但工业革命的爆发最终使得历史天平倒向后者,随后,世界进入英国主导的帝国殖民时代。

    ——摘编自《环球时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实行朝贡制度的条件。指出康熙帝政策的具体做法和成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朝贡体系让位于殖民体系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当时主导世界经济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工业革命”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传统的观点认为工业革命是一场“突变”,20世纪二三十年代,工业革命“渐进论”兴起。概念之争论体现的是对工业革命总体认识的分歧,这场争论势必延续。

    有学者对此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经济发展存在渐进性和连续性,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进步及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突破了传统的生产方式,是社会生产力的一次空前飞跃。工业革命实际上是突变和渐进的结合,它不同于政治革命,但其意义绝不亚于后者。所以,开始于经济领域,继而发展到社会和政治领域的这场重要变革,完全可以称作是一场革命。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就材料中的一个观点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1 题
  1.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汉初以来,听任郡国自由铸钱,私铸之风盛行。其结果,造成铜钱大小轻重不一,劣币充斥市场。到了武帝时代,铜钱越来越轻、物价越来越贵的现象日趋严重。同时一些诸侯王和豪商大贾、豪强地主乘机利用财势操纵铸币大权;积蓄经济力量。

    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武帝采纳桑弘羊建议,对币制进行彻底整顿:“悉禁郡国毋铸钱,专令上林三官(朝廷主持造币的机构)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行。诸郡国前所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入三官。”这种新铸的钱,称为三官钱或上林钱,后世称为五铢钱。五铢钱的重量与实际重量相等,规格相同,质量较好,成本较高,使私铸者无利可图。自汉武帝创五铢钱制直到隋末,其间垂七百三十九年,尽行五铢延用不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汉武帝币制改革的背景和内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币制改革的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