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诗歌鉴赏 1 题,选择题 3 题,材料作文 1 题,情景默写 1 题,语言应用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8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柳先生的正骨膏

    刘玲海

    邾镇东大街新开张的药铺叫汉春堂,坐堂的先生姓柳,人称柳先生,从东北躲战乱来到邾镇。柳先生擅长骨科,跌打损伤脱臼骨折手到病除。据说,他熬制的外敷膏药正骨膏更是神奇,无论多严重的骨折,经柳先生手法复位后,贴上正骨膏再用竹片固定,少则十日多则一月,断骨愈好如初。

    日本人攻打邾镇的那天,一颗炮弹落在颜老爷的家里,三间大堂屋成了废墟,颜老爷正在前厅伺候他的花树,震得昏了过去。半日后醒来,他看到养在莲花缸里的那株花树,如小臂粗的树干被炸断,仅连接着一部分树皮,颜老爷两眼一黑又昏了过去。那株树是儿子带回来的,儿子的喜好,颜老爷视为珍宝。儿子和他的部队在台儿庄与日本人决战时,壮烈殉国,老人把儿子的一捧骨灰埋在树根下,更是视树为生命。

    现在,儿子的树被日本人毁了,颜老爷像被挖了心一样。他失魂落魄地在院子的残垣断壁间转圈,不知如何是好。许久,他一下子想起柳先生。救人的命和救树的命都是救命,也是心急乱求医,柳先生成了他救命的稻草,一路跌跌撞撞来到柳先生的药铺,全不顾大街上枪弹横飞,见到柳先生,颜老爷扑通一声就跪下了。

    柳先生来到花树前,小心地扶起来,把断茬对齐捏实贴上正骨膏,周匝固定木棍。三日后,树叶竟振作起来;十日后,树叶重新泛绿;一月后,树干断处长好了。

    颜老爷一脸泪痕,紧抓着柳先生的手说:“你救了我儿子,也救了我啊!”

    邾镇沦陷后,病人挤满了柳先生的药铺,断胳膊断腿的病人很多。这天,柳先生在药铺里配药,心里默念着药方,川续断十钱,右手去药匣抓药,放进左手的戥子里一称,正好。继续一味味抓药,骨碎补十钱、藏红花十钱……

    汉春堂的大门咣当一声开了,听声音不是手推开的,是脚踢开的。一群日本兵涌进来,后边还抬着一个嗷嗷乱叫的军官,候诊的病人吓得四处躲藏。

    翻译官提着手枪走近柳先生,说:“听说你医术高明,请你为少佐先生治伤,伤愈后重赏。”说着指指乱叫的日本人,“少佐先生率兵进山剿匪,被八路的地雷炸伤,两条腿骨头断了。”

    柳先生一怔,然后缓步上前,看看担架上那张因疼痛而扭曲的脸,认识。邾镇沦陷后,这个日本人牵着一条凶犬,大街上被咬死咬伤的人不计其数。

    柳先生指点把病人放到诊床上,然后双手在断腿上拿捏,病人忽然疼得又叫起来,日本兵哗哗地拉枪栓,黑洞洞的枪口一齐对着柳先生。柳先生好像没看见,继续接骨,修正碎骨后外敷正骨膏再用竹片固定。一条腿整好换另一条腿,有条不紊。

    “好了,隔日过来换膏药。”柳先生说着直起身去洗手,不再说话。翻译官放下大把银元,日本兵抬着少佐走了。

    隔日,翻译官抬着那个日本少佐来换膏药,又放下大把银元。

    又隔日,那个日本少佐被抬过来换膏药,翻译官再次放下大把银元。

    这些日子,柳先生药铺里来治病的人越来越少,以致门可罗雀。

    半月后,日本少佐是拄着拐杖来的,两个日本兵扶着,见了柳先生露出一脸笑,不住地说:“你的,良民大大的!”柳先生也笑,只是不多说话。日本少佐换完药走了,当然还留下许多银元。

    柳先生听到大门口哗啦一声响,出门看,是颜老爷把他的莲花缸摔碎在柳先生的门口,还把莲花缸里的花树嘎吱一下当腰折断,丢在地上愤愤而去,街上好多围观的人,恨恨地吐下唾沫,转身散去。

    柳先生一脸淡然。

    一个月后,是日本少佐自己走着来的,翻译官跟在后面抱着一坛酒。柳先生和日本少佐已成了熟人,最后一次换完药开始喝酒,喝酒的时候,推杯换盏很是热闹,一坛酒喝光还没尽兴,柳先生提议翻译官再去拿一坛酒来。

    翻译官抱着酒坛子回来时,日本少佐躺在地上已经死了,面目狰狞,胸口插着一把刀,刀柄深入,污血满地。

    柳先生在院里正给颜老爷的那棵花树换药,莲花缸换了新的,缸里的花树折断处周匝固定着木棍,花树枝青叶绿,一派盎然。

    刑场上,翻译官问柳先生:“你当初为什么给少佐先生医伤?”

    “我是医病的先生,不能坏了先生的名声。”柳先生说。

    “那你干嘛又杀死他?”翻译官追问。

    “我是中国人,不能坏了中国人的名声!”柳先生脱口而答。

    (选自《小说月刊》2018年第4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逐渐康复的日本军官“露出一脸笑”,说“你的,良民大大的”,这是在肯定柳先生的医术和他与日本人合作的态度。

    B. 柳先生尽自己的努力治好了日本军官的腿伤,却在伤好后亲手杀了他,反映了柳先生内心的纠结和挣扎。

    C. 以前病人挤满药铺,后来药铺里病人变少,表明老百姓不理解柳先生医治日本人的行为,表达了老百姓对日本人的恨。

    D. 小说通过诸多细节描写,准确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叙述语言流畅自然,朴实无华,却能打动人心。

    2.小说中柳先生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3.文中多次提到颜老爷的花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表演传统曲艺,演唱流行金曲,展示手工技艺……如今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也许你就能邂逅这些热闹的街头艺术表演。快意拨弦,随性而歌,律动翩舞,生动、热烈、洒脱的街头艺术,为蓉城街头增添了别样色彩。

    除了剧院、荧屏,城市露天公共场所也是孕育文化、成就梦想的地方。我们所熟悉的西单女孩、旭日阳刚等,都是从街头走向了更大的舞台、更广阔的天地。但要处理好街头表演和城市秩序的关系,有不少现实矛盾需要妥善处理。此次成都向社会招募街头艺人,推行持证上岗、定点表演,为街头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更安适的土壤,也为心怀梦想者创造了一个人生出彩的舞台。

    街头艺术的规范有序发展,是一个城市文化特质的生动表达。放眼世界,有不少城市都是因为生机勃勃的街头艺术而为人所向往。伦敦著名的考文特花园,被誉为街头艺术表演的天堂,也因此成为伦敦独特的文化名片;巴塞罗那的兰布拉大道,缤纷多彩的街头表演更是让游客惊叹连连。充满艺术性的街头表演,可以让城市文化更加丰富多元,帮助城市形成独特的文化气质。将蜀中风流蕴于音符,将多元艺术展现于街头,相信这也会助力成都文创产业的发展,形成城市新的文化景观、文化资源。

    其实,不只是成都,上海、深圳等城市也都在陆续采取措施,推进街头艺人的规范化、专业化管理。为什么几大城市纷纷有此行动?一方面,街头表演确是城市管理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虽然街头表演对于城市形成轻松、有活力的文化氛围大有裨益,但一些不分时段、不分场合的表演,也影响着城市的正常秩序,对表演的时间、地点、内容等进行相应的规范,才能让其更好发展。另一方面,如今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如何增加优质的文化供给,也在考验城市管理者的治理智慧。

    给街头表演一席之地容易,但要保证街头表演的长期有序规范,却并不是件轻松的事。街头艺人的表演内容理当健康向上、传播正能量。除此之外,街头表演的管理还涉及多方面问题。从表演本身来看,就包括街头艺人内涵的界定、艺人形象的管理、节目内容的审核等,而从外部来看,市容、交通、环保、安全保障等,哪一个环节都不可忽视。只有在实践中对相关管理细节不断优化,各方协调形成合力,才能让街头表演有序发展、精彩绽放。

    城市管理,是门科学。文化发展,有其规律。“城,所以盛民也”,文化是城市的阳光雨露。文化充盈,才能让城市生长出更多的可能性。从禁止街头艺人卖艺,到如今越来越多城市给予街头艺人合法化身份,对待街头艺人态度的转变,体现了城市管理理念的更新,体现着城市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包容开放的城市正在给予文化多样发展更加广阔的空间,而多样的文化也在充盈着城市的气质内涵。城市不仅能长出高楼大厦,还能处处为人们提供丰厚的文化滋养。

                             (摘编自光明日报《健康丰富的文化为城市添彩》)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曲艺、流行金曲等多彩的街头艺术表演让蓉城大街小巷都变得热闹起来。

    B. 生机勃勃、缤纷多彩的街头表演让伦敦、巴塞罗那成为世界名城,为游客所向往。

    C. 增加优质的文化供给,以满足人们对文化多元的需求,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

    D. 街头艺人的形象、表演内容的积极健康向上,是街头表演的最重要的管理内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围绕街头艺术为城市添彩这一话题,文章重点论述了街头艺人表演的有序管理和发展。

    B. 文章以西单女孩、旭日阳刚为例,说明城市露天公共场所能为街头艺人创造一个人生出彩的舞台。

    C. 通过对比中西街头艺术表演情形,文章具体阐释了街头表演对营造城市文化氛围的作用。

    D. 文章从街头艺术切入,论及街头艺术管理的必要性,指出健康丰富的文化为城市添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街头多元艺术能够形成成都城市文化特质,有助于成都文创产业发展,新文化景观形成。

    B. 如果相关部门在市容、交通、安全等方面提供保障,街头表演就能长期有序规范发展。

    C. 处理好街头表演和城市秩序的关系,让管理规范化、专业化,体现着城市管理能力的提升。

    D. 一个文化充盈的城市,能为人们提供丰厚的文化滋养,这也体现出了城市的包容和开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近日下发的《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指出,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中小学校通过有关课程和活动开展书法教育。

    书法在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乃至世俗生活中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但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书法教育的状况堪忧。首先,中小学学生书写不规范、不工整、不美观,字迹潦草;其次,“双姿”不规范的比例很大,坐姿和握笔姿势不正确;再次,学生普遍缺乏写好字的心态和习惯,多数不在意字写得不好;最后,“提笔忘字”现象日益严重。

    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郭振有提出,1988年成立的中国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在过去的20多年里,积累了丰富的书法教育的经验,各地应借着“书法进课堂”的东风,扩大书法特色教育实验区和实验校。                

    (《中国教育报》2011年10月25日12版,有删改)

    材料二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强书法教师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师队伍。”目前,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如何呢?现有的教师是否能够胜任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需要?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组织了一次面向广东省中小学语文教师和美术教师的问卷调查。

    接受问卷调查教师所在的学校中,配备有专职书法教师的占18.77%,由语文老师兼任书法教师的的占27.18%,由美术老师兼任书法教师的占25.6%,没有配备书法教师的占28.45%。缺乏能胜任书法课教学的教师这一现实也在另一项统计结果中反映出来,高达48.35%的教师认为目前学校开展书法教育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可胜任的书法教师”。要解决书法教育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还要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学校聘请有书法专长的校外人员(尤其是当地少年宫和文化站的书法教师),经过适当的教学培训后担任学校书法教师。

    (冯善亮,周凤甫《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状况调查报告(节选)》 2015年1月)

    材料三

    当前教育部稳步推进书法教育进课堂工作成绩显著。近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对“识文断字”基本功提出新的要求,总体目标是打造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的示范标杆,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两种意识”。

    但在继续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的落实中依然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问题。据江西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对全省35所中小学抽样调查显示,86%的学校因没有书法师资、教材等问题,开设的书法课走过场,形同虚设。如何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日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协理事卢中南接受了我们的专访。他建议教育部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开设书法课的情况全面调查,建立相应的督导机制,提高书法的地位,将书法作为推进中小学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书法评价机制,并明确列入教育督导和评价中;重视并定期检查书法教学实施情况。成立专业的书法教育监管小组,每学期、学年到校巡管,检查开课的真实情况,重在监督落实。对书法获得成果的奖励制度要等同于其他考试科目。要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有明确的书法专职教师的“入职名额编制”,使书法教师专职化。除提高书法教师地位、保证书法教师专职教书法外,必须对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尤其是语文教师。尽快制订师范生的书写技能训练目标,尤其是师范院校文科学生必须有相对严格的书法课程。卢中南说,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再到家庭,合力形成严密的书法教育管理机制,才能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中国艺术报》2017年03月06日7版,有删改)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和概括,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 三则材料都试图积极引导读者思考当下书法教育面临的问题,并且暗示读者,中国人的书法能力会越来越强。

    B. 材料二和材料三显示,专职教师在书法教师中所占比例偏低,是目前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最突出的问题。

    C. “如何加强书法教育”,材料一和材料二重视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作用,材料三更强调教育主管部门管理监督。

    D. 三则材料都发表在教育部发布重要文件之后,三者都密切关注我国教育方针和政策,并及时献言献策。

    2.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合理的一项是

    A. 材料一对书法教育现状进行考察,内容具体;材料二是调查报告,数据分析详尽客观;材料三专访专家,突出受访者个人观点。

    B. 三则材料各有侧重,材料二和材料三运用了抽样调查数据,材料一虽能分析书法教育现状,但客观性略为欠缺。

    C. 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当下中国书法教育进课堂的问题,而且都认为开展书法教育迫在眉睫,亟需获得社会高度重视。

    D. 三则材料的背后,是国家对于书法教育的要求,也是中小学对书法教育的强烈诉求,材料具有时效性和广泛的现实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解决书法教育师资不足问题的主要举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自咏(白居易)

    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袭亦暖身。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

    老龟岂羡牺牲饱,蟠木①宁争桃李春?随分自安心自断,是非何用问闲人。

    (注)①蟠木:弯曲的树。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白居易饮食随便充腹就行,穿着简朴暖身就好,可看出他作此诗时生活困窘。

    B. 体瘦家贫不一定寿短福少,从“未必”“无妨”的措辞可看出作者的生活态度。

    C. “牺牲”过着饱足的生活,但改变不了被用作祭品的命运,不如“老龟”自在。

    D. 白居易借“老龟”“蟠木”寄托生活追求,运用反问的手法增强了抒情的效果。

    2.本诗意在“自咏”,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人生态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养老是国家大事更是家事,国家将健全“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B. 我们对职业只要有一颗敬畏和赤诚的心,用“匠人精神”将这份职业做到极致,就有“天天向上”的巨大可能。

    C. “人与自然”摄影展上的这些照片,无论聚焦市井胡同,还是海滨风情,均具有悠远的意境,视觉上带给人清新和素净。

    D. 这次参加市上演讲的学生,除了市内几所直属学校的学生外,还有来自各区县22所学校的学生也参加了演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题文)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著名词作家闫肃为了创作歌剧《江姐》,曾经亲自到重庆条件恶劣艰苦的渣滓洞监狱体验生活,来真实感受当年共产党员英勇不屈、剖腹藏珠的革命精神。

    B. 面对盘根错节的贪腐案件,调查组办案人员坚定信念,纵使拔出萝卜带出泥,也绝不投鼠忌器,看了僧面看佛面。

    C. 实施精准扶贫,就是要创新扶贫机制,瞄准扶贫对象,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百姓箪食壶浆的生活状况。

    D. 为弘扬传统文化,丰富师生课余生活,元旦期间,学校团委举办了首届校园书画展,师生舞文弄墨,共度美好时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汉代的陶塑在艺术风格上没有直接继承秦代的具象写实特征,汉兵马俑较之秦兵马俑,给观者更多的印象是小巧简约,         。这种风格的形成,不是汉代生产技术落后的体现,而是“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自然审美观的体现。

    A. 虽然有一种自然朴拙的亲切,但没有了精雕细刻的精致

    B. 虽然没有了精雕细刻的精致,但反而有了一种自然朴拙的亲切

    C. 只有没有了自然朴拙的亲切,才会有一种精雕细刻的精致

    D. 即使没有精雕细刻的精致,也会有一种自然朴拙的亲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英雄”一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呼唤英雄成了那个时代的声音。而今,时代变迁,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

    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目标九死不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下面是某位高三毕业生发给班主任的短信,有五处语言表达不妥,请找出来并改正。

    张老师好,我在高三几次考试中成绩都不理想,能在高考时有所建树,成功卫冕,这都 是您慧眼识金并鼎力相助的结果。您精湛的教学技艺,超凡入圣,令同学们非常敬重,今日 一别如雨,谨祝教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是某班级春游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苏孝慈,扶风人也。父武周,周兗州刺史。孝慈少沉谨,有器干,美容仪。周初为中侍上士,后拜都督,聘于齐,以奉使称旨,迁大都督。其年又聘于齐,还授宣纳上士。后从武帝伐齐以功进位开府赐爵文安县公邑千五百户寻改封临水县公增邑千二百户累迁工部上大夫。

    高祖受禅,进爵安平郡公,拜太府卿。于时王业初基,百度伊始,征天下工匠,纤微之巧,无不毕集。孝慈总其事,世以为能。俄迁大司农,岁馀,拜兵部尚书,待遇逾密。时皇太子勇颇知时政,上欲重宫官之望,多令大臣领其职。于是拜孝慈为太子右卫率,尚书如故。明年,上于陕州置常平仓,转输京下。以渭水多沙,流乍深乍浅,漕运者苦之,于是决渭水为渠以属河,令孝慈督其役。渠成,上善之。又领太子右庶子,转授左卫率,仍判工部、民部二尚书,称为干理。数载,进位大将军,转工部尚书,率如故。先是,以百僚供费不足,台省府寺咸置廨钱,收息取给。孝慈以为官民争利,非兴化之道,上表请罢之,请公卿以下给职田各有差,上并嘉纳焉。开皇十八年,将废太子,惮其在东宫,出为浙州刺史。太子以孝慈去,甚不平,形于言色,其见重如此。仁寿初,迁洪州总管,俱有惠政,其后桂林山越相聚为乱,诏孝慈为行军总管,击平之。其年卒官。有子会昌。

    (选自《隋书·卷四十六·列传第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后从武帝伐齐/以功进位开府/赐爵文安县公/邑千五百户/寻改封临水县公/增邑千二百户/累迁工部上大夫

    B. 后从武帝伐齐/以功进位/开府赐爵文安县公/邑千五百户/寻改封临水县公/增邑千二百户/累迁工部上大夫

    C. 后从武帝伐齐/以功进位开府/赐爵文安县公/邑千五百户/寻改封/临水县公增邑千二百户/累迁工部上大夫

    D. 后从武帝伐齐/以功进位/开府赐爵文安县公/邑千五百户/寻改封/临水县公增邑千二百户/累迁工部上大夫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迁,古代多指调动官职,包括升降、调三种情况,如迁升、迁授、左迁等均指升职。

    B. 受禅,指王朝更迭时,新皇帝承受旧帝禅让的帝位,尧舜禅让是我国古代经典的传说。

    C. 廨钱,隋唐时期官府用以放债收息的公款,由各州令史负责,所收利息作为官员津贴。

    D. 东宫,因方位得名,一般指我国古代封建时期太子所居住的宫殿,也可借指太子本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孝慈颇具外交才能,曾两次奉命出使齐国,皇帝十分满意并因此提拔了他。

    B. 苏孝慈军事才能出众,先从武帝征伐齐国,后接受诏命,平定桂林山越叛乱。

    C. 苏孝慈管理能力突出,新帝登基之初,由他总管从全国各地征召而来的工匠。

    D. 苏孝慈为官心系百姓,任尚书时主动疏通渭水、反对官民争利、对民施行惠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皇太子勇颇知时政,上欲重宫官之望,多令大臣领其职。

    (2)太子以孝慈去,甚不平,形于言色,其见重如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