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3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9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20 题
  1. “这场战争的爆发揭开了侵略与对抗、中西社会冲突的帷幕,中国从此被轰出中世纪,进入近代,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一系列变化。”关于这场战争说法正确的是

    A.日本割占台湾岛 B.沙俄受益最大

    C.英国强占香港岛 D.英军攻占北京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1851—1875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材料中的“粤匪扰乱”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洋务企业的刺激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沿海一些地区部分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和手工业作坊主开设工厂,雇佣工人进行生产,这说明洋务运动(   )

    A.实现了“自强” “求富”的目标 B.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创办了大量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D.对外国资本入侵有一定抵制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近代历史上,列强通过系列不平等条约从中国攫取了大量特权,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下列条约及内容对应正确的是

    A.《南京条约》一开放南京为通商口岸

    B.《天津条约》一﹣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C.《北京条约》﹣﹣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

    D.《马关条约》﹣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年代尺是记录历史年代所发生大事的记录工具。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近代史部分大事件年代尺,对其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A.①鸦片战争开始 B.②刺激瓜分中国狂潮

    C.④维新变法运动 D.⑥宣统帝下诏退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按照下列思想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民族、民权、民生  ②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③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②③①④ D.①③②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北地终招八国兵,金城坐被联军毁。拳民思想一朝熄,又换奴顏事洋鬼。”诗句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包括

    ①旅顺大屠杀  ②八国联军侵华  ③萍浏醴起义  ④《辛丑条约》签订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在中国近代史上,“振兴中华”这一激动人心的口号,曾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民族的解放和进步事业前赴后继。最早提出这一口号的是

    A.孙中山 B.林则徐 C.陈独秀 D.左宗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业救国、立宪救国、革命救国教育救国等各种社会思潮不断兴起,先进的中国人不懈探索。下列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实业救国﹣张謇创办大生纱厂

    B.立宪救国﹣一康有为慷慨就义

    C.教育救国﹣蔡元培改革北京大学

    D.革命救国﹣孙中山创办革命团体同盟会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马星驰先生用漫画《民气一致之效果》(如图)揭示了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B.各阶层人民的联合斗争

    C.运动中心和主力的转移 D.北京市民的广泛拥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1921年)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材料中的会议

    A.体现开天辟地的首创精神

    B.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C.决定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D.认识到要团结一切可能的盟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左图右史”是历史学习方法之一。下列几幅是中国近代史上重大事件局部图,其中发生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的是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下列不能体现毛泽东“灵活性”的是

    A.转战陕北 B.第五次反“围剿” C.四渡赤水 D.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在党领导革命的艰难探索中,许多重大会议在历史选择的关口,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其中通过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总方针的是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中共三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北大营两侧,暴虐的中国军队,破坏我南满铁路,袭击我守备军。”日军以电报中这一伪造的情节为借口,发动了

    A.甲午中日战争 B.七七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太平洋战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如图漫画反映的情景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C.卢沟桥事变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面对日寇侵略,无数中华儿女前仆后继,舍身忘死。以下四位抗日英烈,在枣宜会战中壮烈殉国的是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945年,晏阳初在与蒋介石的一次会面中说:“人民遭受了二十一年的内战,他们流尽了鲜血,现在应该是为农村的大众干一些事情的时候了。“蒋介石说:“你是个学者,我是个战士,等消灭了对手之后再说吧。”对此后蒋介石消灭对手所作所为的表述正确的是

    A.邀毛泽东赴沪谈判以掩盖内战目的

    B.进攻中原解放区揭开全面内战序幕

    C.先重点进攻后全面进攻人民解放区

    D.实行耕者有其田政策进行土地改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的势力远远大于共产党的力量,国民党又有美国的援助,战争一爆发,蒋介石便咄咄逼人,向人民解放区大肆进攻。但经过短短一年的较量,力量便发生了变化,共产党在力量上处于优势,反攻的条件渐已成熟,为此我党采取的重大军事行动是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如图所述内容,出自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于1888年的一段报道。该报纸和报道中反映的经济现象分别是

    A.《新闻报》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B.《大公报》外国资本进入中国

    C.《申报》中国出现近代企业

    D.《东方杂志》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探索史。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在长达半个多世纪里,经历了从器物制度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艰难探索,有力地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白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惜道光、威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所以我们说,中华民族丧失了二十年的宝贵光阴。”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剪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部编版八上历史教材

    材料三: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心H们现要现国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孙文《大总统誓词》

    材料四: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清王朝在鸦片战争后丧失了二十年宝贵光阴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英法联军发动的战争和“觉悟了的少数人”是怎样学习西洋的?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材料二反映的重大事件和开办的“新式学堂”名称。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探索中最有利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对20世纪中国政治巨变的主要贡献。

    (4)据材料四,分析指出该事件与辛亥革命的关系。请综合上述几则材料归纳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因抗战从危亡中崛起,从危亡中复兴,其中的历史情怀和历史记忆,可以说覆盖了整个20世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八年抗战”到“十四年抗战”,不是“重新发现历史”,而是“重新书写历史”。提法改变的背后实际上是史观的改变,而这改变发生的进程是“民间倡议一官方回应”,有学者多年前就发出过相关呼吁。

    ——2017—01—11新京报《“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背后的原因》

    材料二:当今我亡国灭种大祸迫在眉睫之时,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再一次向全体同胞呼吁:无论各党派间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大家都应当有“兄弟阅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首先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八一宣言》(1935年)

    材料三: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

    ——伦敦《泰晤土报》(1937年11月28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背后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四年抗战”的时间。

    (2)材料二中的“亡国灭种大祸”指当时面临的哪一问题?对此我党提出的政治主张和领导北平学生进行爱国斗争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是关于哪一抗战史实的报道。该战斗对抗战初期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请分别列举一个抗战相持阶段两大战场振奋人心的著名战例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国情制定出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方针政策,领导中国人民不断走向胜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革命与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

    材料二: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掌握了领导权……从某种意义说,这二十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后来许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

    ——哈里森埃文斯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有的故事》

    材料三:我们开了一个很好的大会。我们做了三件事:第一,决定了党的路线。第二,通过了新的党章。第三,选举了党的领导机关——中央委员会。

    ——《愚公移山》(毛泽东致七大闭幕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一大”确定的党的中心工作和“二大”决定的党要走的道路”内容。

    (2)材料二中的“分水岭”指党历史上的哪一重大会议?为什么它被视为“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

    (3)据材料三指出这一大会的名称。新党章中明确规定中国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这次大会的召开有什么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光辉历程有何认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