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探索史。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在长达半个多世纪里,经历了从器物制度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艰难探索,有力地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白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惜道光、威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所以我们说,中华民族丧失了二十年的宝贵光阴。”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剪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部编版八上历史教材

材料三: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心H们现要现国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孙文《大总统誓词》

材料四: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清王朝在鸦片战争后丧失了二十年宝贵光阴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英法联军发动的战争和“觉悟了的少数人”是怎样学习西洋的?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材料二反映的重大事件和开办的“新式学堂”名称。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探索中最有利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对20世纪中国政治巨变的主要贡献。

(4)据材料四,分析指出该事件与辛亥革命的关系。请综合上述几则材料归纳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八年级历史综合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