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12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汉武帝元封六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这一时期刺史主要负责(  )

    A. 行政事务   B. 军事管理   C. 监察事务   D. 财政管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18年6月社会各界人士及港澳台同胞齐聚甘肃省清水县,祭祀人文初祖,传承华夏文明,祈福中华民族繁荣昌盛。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  )

    A. 盘古、女娲   B. 黄帝、蚩尤

    C. 炎帝、黄帝   D. 舜帝、大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道:“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其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指的是(  )

    A. 武王伐纣   B. 长平之战

    C. 陈胜、吴广起义   D. 黄巾起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

    A. 贾思勰   B. 祖冲之

    C. 顾恺之   D. 王羲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唐朝诗人王硅有诗句:“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材料反映西汉的建立者是( )

    A. 陈胜 B. 项羽 C. 刘邦 D. 刘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两汉时期曾出现过“文景之治”“光武中兴”等局面。两种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A. 以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 B. 减轻赋税和徭役

    C. 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 D.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2018年新设立的国家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为我国的反腐败斗争打造了一把利剑。秦时,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称之为“风霜之吏”。此官职应是

    A.御史大夫

    B.丞相

    C.军机大臣

    D.太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王羲之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在他的名作中被号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   )

    A. 《女史箴图》 B. 《兰亭集序》 C. 《水经注》 D. 《洛神赋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了  ,管理今新疆地区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

    A. 驻藏大臣 B. 理藩院 C. 伊犁将军 D. 西域都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编撰《史记》的宗旨,这部史书记述历史的起止时间是

    A. 黄帝—汉武帝

    B. 黄帝—汉高祖

    C. 西汉—东汉

    D. 战国—五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公元3世纪,西域商人只有得到魏国敦煌太守仓慈发给的专门许可证,才可以去洛阳从事商业贸易。这种现象说明

    A. 西北地区民族关系紧张 B. 丝绸之路仍在发挥作用

    C. 中外文化交流基本中断 D. 政权分立影响经济发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Ⅱ·时节》有一组唯美的镜头:禾苗在春雨中茁壮成长,夏日里稻花香四溢,秋收时饱满的稻穗“笑”弯了腰。此情此景,最早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一早期人类的劳作中( )

    A.半坡人 B.北京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当时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下列“诸子百家”及其思想对应正确的是

    A. 孟子﹣﹣民贵君轻

    B. 韩非子﹣﹣“兼爱”“非攻”

    C. 墨子﹣﹣无为而治

    D. 庄子﹣﹣以“法”治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从夏、商、周几个朝代,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其灭亡的具体原因不一,但都有相同之处,这就是( )

    A.外族入侵 B.下属藩国起兵造反

    C.诸侯不再听命 D.统治者昏庸腐败,丧失民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诗人岑参在《石犀》诗中说:“江水初荡潏(yu),蜀人几为鱼……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李太守”的主要贡献是(  )

    A. 洽理黄河 B. 修筑都江堰 C. 奖励耕战 D. 发明水排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图是周代世系略图,它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三公九卿制

    D. 三省六部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观察下面有关甲骨文的图示,从中可以提取到的信息是

    A. 记录中华文明的起源

    B. 具备汉字的构成方法,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C. 了解商周时期的历史

    D. 是世界上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在学校开展的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拟定了如下研究题目,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孔子办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

    B.《诸子百家:筑就中华民族的精神》

    C.《铁犁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D.《商鞅变法:开创秦朝的百年基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图是文物铜方量的图片。其铭文中记载了公元前344年12月,大良造(爵位)鞅。定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的容积为一升。该文物可实证

    A.商朝青铜工艺高超

    B.商鞅废除井田制

    C.商鞅维护贵族特权

    D.商鞅统一度量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汉画像砖是汉代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的反映,中国(青岛)汉画像砖博物馆里一块像砖《胡汉战争》,表现了当时的战争场景:两个将领骑马提箭,直奔敌阵,树丛里埋伏的士兵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西汉时期,汉王朝的主要敌人是匈奴。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是

    A.卫青、霍去病 B.窦固、窦宪 C.蒙恬、霍去病 D.卫青、窦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对下图所反映历史现象的准确理解是(  )

    A.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B.社会局面比较安定

    C.母后主政皇帝无权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某同学依据朝代更迭示意图(如:下图)概括时代特征。这一阶段的时代特征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下表描述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是(  )

    A. 牧野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使中国重新统一的政权是

    A.西晋 B.前秦

    C.东晋 D.北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成语“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唉”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一场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巨鹿之战 D.淝水之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统一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期,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格局,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并未动摇对“天下共主”的追求,而是在规划并指点着中国历史如何重新通向大一统。

    ——摘编自间小波《共识依赖:中华政治共识之传承与更张》

    材料二: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字内,统治时期虽极短促,于“古人之道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

    ——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官像政治研究》

    材料三: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提出的政治主张及其政治目的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始皇创立的最主要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对后世有何影响?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为了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汉武帝在政治、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实现“精神空间的凝聚”有何深远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对人类历史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观察材料一生产工具的演变,图③与图④文物图片说明在当时出现了什么生产工具?依据所学知识,指出图③、图④体现的生产工具在什么时期开始出现?

    材料二:

    (2)材料二反映汉朝一位探险家的“凿空西域”之旅的路线图,写出探险家的姓名。

    (3)根据地图资料,写出下面示意图①②位置的名称。

    材料三:内陆的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罗马帝国,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也包括海上航运网络,这一网络支撑着东半球大部分地区的海上贸易。丝绸之路上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场品。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到远方。

    一一摘编自《新全球史》

    (4)材料三展现了学者眼中的“沟通中西”,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写下你心目中的丝绸之路,并说明理由。

    材料四:…….朝鲜、日本用简和帛,印度用白树皮和棕榈叶,埃及用纸革的内皮压成“纸草纸”,欧洲则用羊皮,这些书写材料,有的笨重,有的脆弱,有的昂贵,都不适于大量使用。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5)据材料四分析,“这些书写材料都不适于大量使用”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改变这种状况的古代技术及其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东汉末年起三国”,“魏晋尽风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请分别写出材料一中①和②所对应的政权名称及建立者。

    材料二:“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陶,实行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可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钱穆《国史大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孝文帝实行“汉化”的原因。写出孝文帝汉化改革的措施及积极意义?

    材料三:《晋书》记载:“昔中原丧乱,流寓江左(江左:指长江下游地岸地区),庶有旋返之期,故许其换注本郡。”东晋政府允许侨人(侨人:指富居南方的北来人口)登记户籍,注明本人的原籍,并给予免除赋役之优待。

    材料四: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大多在北方,长江以南的地区还非常落后……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许多水利工程被修建,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闽西历史》

    (3)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两则信息与材料四的关系。若想了解同时期北方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最好查阅当时哪部农学著作?

    (4)依据材料四,写出江南地区社会生产发展的两个表现。

    (5)以上材料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趋势,写出此时期民族交融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