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单选题 28 题,选择题 2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21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8 题
  1. 1924年孙中山在《建国纲领》中指出:“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这表明孙中山主张

    A. 调节社会财富,解决民生问题

    B. 开展土地革命,废除封建剥削

    C. 通过政治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D. 进行民族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国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当时中国正值

    A. 新中国成立初期

    B.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改革开放新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56年5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在讲话中指出:“在某一医学上、生物学或其他自然科学学说上,贴上什么‘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之类的阶级标签……就是错误的。”该讲话

    A. 倡导了科学文化工作政治化的倾向

    B. 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C. 打破了“阶级斗争为纲”的束缚

    D. 促使“科教兴国”战略提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会意法是我国古代一种造字法,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按意义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与材料观点相符的学派是

    A. 墨家

    B. 道家

    C. 儒家

    D. 法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宋元之际“市井间每有演说话者,演说古今惊听之事。杂以诨语,以博笑噱;托之因果,以寓劝惩,是为小说;书贾或取说话人所说者,刻成书本,是为平话”。这反映出宋元时期

    A. 文学作品叙事粗疏勉强达意

    B. 文学形式适应统治阶级需要

    C. 市民娱乐活动极为丰富多彩

    D. 城市经济推动市民文学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后人用“高华庄重,法度森严,笔画似方似圆,结构布置精严,上承下覆,左揖右让,局部险劲而整体端庄,无一处紊乱,无一笔松塌”来形容唐代某一书法作品。该作品最有可能的是

    A. 王羲之《丧乱帖》

    B.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C. 张旭《古诗四帖》

    D.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庄子·天道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两者都强调

    A.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B.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C. 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D.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战国时有思想家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然而,同为“显学”的儒、墨两家诸多思想却多有相异之处。下列属于墨家言论的是

    ①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③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④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们都是不惊于前驱的勇士,但是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孤独者,他们很少可以找到附和之声。”材料说明新文化运动

    A. 具有急功近利的倾向

    B. 遭到人民群众的反对

    C. 批判封建思想不彻底

    D. 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时代词汇”是记录社会前行的路标。“自强、自立、自存、自治、竞存、适存、进化、进步等,有些人的姓名或字号中大量出现适之、竞存、演存、演生”等词汇。这批新词汇开始广为流行的时代最有可能是

    A. 太平天国时期

    B. 洋务运动时期

    C. 维新变法时期

    D. 国民革命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新文化运动期间,辜鸿铭指出:“中国和欧洲文明都不是绝对完美的文明”,他还批评“中国文人”,并不真正懂得“兼收并蓄”或“扩展”思想。这这表明他

    A. 理性看待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

    B. 反对西方文化侵蚀中国传统文化

    C. 摒弃传统文化全盘吸收西方文化

    D. 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认识相一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最能体现此“二元性”的分别是

    A. 风俗画和文人画

    B. 话本和小说

    C. 汉赋和唐诗

    D. 元曲和傩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教育部门通过高考改革和高校扩招使高等教育获得了迅速发展。2016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69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这说明高等教育

    A. 出现了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

    B. 建立了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C. 践行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D. 培养了大批现代化的建设人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历史学家钱穆曾说:若从现代观念言,朱子言格物,其精神所在,可谓既是属于伦理的,亦可谓属于科学的,其“科学”主要表现在

    A. 属于唯物主义的范畴

    B. 通过实践方式探求理

    C. 用伦理纲常

    D. 强调人具有正当私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这表明在政治上他主张

    A. 主权在民

    B. 君民平等

    C. 反对君主专制

    D. 实行君主立宪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社会进化论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遵循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这种学说曾经风靡中国思想文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因为它

    A. 与近代中国的时代精神较为契合

    B. 科学地阐释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C. 为解决中国社会问题指明了道路

    D. 准确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汉族下层人民和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民的审美趣味有机结合,以酣畅、本色、绌野为主要审美特征。”下列体现这一特征的文学作品是

    A. 《离骚》

    B. 《子虚赋》

    C. 《窦娥冤》

    D. 《水浒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经过政治教育,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项常识,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作战。因此,他们能在艰苦的斗争中不出怨言。”毛泽东的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于

    A.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 《井冈山的斗争》

    C. 《论人民民主专政》

    D. 《新民主主义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在中国历史的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著作的翻译……出版的书籍译自俄文的占了38%到45%,英文占了25%到37%,其他语种只占3%到7%。这一状况最有可能出现在

    A. 洋务运动时期

    B. 戊戌变法时期

    C. 新文化运动时期

    D. “一五”计划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古代一位思想家主张尚贤、尚同,认为天下之乱是起于人们思想不同,“一人一义,十人十义,百人百义”。他倡导:百姓“闻善而不善,皆以先告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皆非之。”他是

    A. 墨子

    B. 董仲舒

    C. 朱熹

    D. 李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贤良方正是汉代察举科目之一。始于西汉文帝,在国家出现日食、月食、地震、奇异星象及各种自然灾害之后举行,皇帝对贤良方正科最重视,中举者地位相当尊贵。这种选拔官吏的方式

    A. 深受董仲舒新儒学的影响

    B. 是两汉时期唯一选官途径

    C. 反映了古代自然灾害频发

    D. 体现了国家对民生的重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张岱年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这里的“先天不足”是指

    A. 知识分子群体不够强大

    B.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不够充分

    C. 民众的公民意识尚未觉醒

    D. 专制集权体制顽固持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下表是《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据。从中可以看出

    A. 儒家思想重人伦轻科技

    B. 科技成果主要服务农业生产

    C. 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

    D. 科举制度推动科技迅速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有史家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第二次思想解放到第三次思想解放花了20年的时间”。下列选项中促使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向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转变的主要因素是

    A. 洋务运动和实业救国思想的涌现

    B. 义和团运动和清末“新政”开始实施

    C. 戊戌变法和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

    D. 袁世凯独裁和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的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民主主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依据新三民主义的建国主张。他指出:“共产党决不抛弃其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理想,他们将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达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阶段。”这一认识

    A. 推动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

    B.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形成

    C. 联合开明士绅支持国民革命

    D. 肃清右倾投降主义路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文革”结束后,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到邓小平“南方谈话”,我国出现了两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这两次思想解放

    A. 结束了“左”倾错误,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B. 破除了对领袖个人和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崇拜

    C. 提高了人民的民主法制意识

    D.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在这一战略指引下取得的成就是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神舟”飞船飞行成功

    C. 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D. 高校招收“工农兵学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 题
  1. “他的思想中包括一整套西方的政治价值观,他用一种思想体系来阐明这些价值:这个体系把它们纳入儒家总的解释之中。由于他以人们熟悉的传统形式提出问题,因而西方的政治价值观发挥的号召力比以往其他形式所发挥的都要多。”这段话适宜于评价

    A. 李鸿章和中体西用

    B. 康有为和《孔子改制考》

    C. 胡适和新文化运动

    D. 孙中山和三民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26年5月,毛泽东在广州举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开设课程中有“革命画”(政治宣传漫画)一课。这说明当时

    A. 中共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农村

    B. 农民阶级已成为中国民主革命主力

    C. 中共已确立正确的革命道路

    D. 毛泽东认识到农民对革命的重要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孕育着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1)结合所学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表现,并分析“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经济根源?

    材料二  概而言之,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只是政治的演变往往有明确的界标,而文化的变迁却没有清晰的标志。

    ——胡宝固《汉唐间史学的发展》

    (2)如何理解材料二“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先进人物往往既能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又能正确看待和处理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个康有为冀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的思想体系,把孔学推到国教的位置上,而自己则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戊戌年春出版的《孔子改制考》、《春秋董氏学》和再版的《新学伪经考》(1891年初版)就是这一活动的代表作。

    ——袁伟时《慈禧、康有为的两面性及其启示》

    材料二  近代中国最伟大作家鲁迅那样的一些抱怨最深的人完全拒绝它(传统文化),……鲁迅和其他一些人一针见血地指出,所有这一切的原因不在于外国的侵略、占领和特权,而存在于中国传统的腐朽之中,这个传统曾经一度光荣且成就辉煌,但现在已经可悲地无能而道德沦丧。

    ——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三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应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康有为“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

    (2)根据材料二,指出鲁迅的传统观及其持此观点的原因。持此观点,他在20世纪初进行了怎样的实践?

    (3)材料三中,毛泽东对外来文化持怎样的观点?运用这一观点,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新的革命理论?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如何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