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1 题,语言应用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经过长期开拓,我国文化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如何发展好创意经济,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大创新驱动力,值得认真思考。时尚产业作为创意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是衡量创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并在国际经济、文化等各领域交流与合作中扮演重要角色。

    用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时尚产业。时尚根植于文化,我国独有的丰富文化资源及其独特韵味可以为时尚产业提供更多鲜活元素。当今全球市场,中国元素的运用已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在国际时尚界,花鸟龙凤、水墨禅意等具有典型中国文化元素的文化意象备受关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得到了最好诠释。但同时也要看到,我们尚缺乏在世界范围内拥有足够影响力的时尚设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设计者通常只是把中国元素当作点缀进行简单移植和拼凑。只有深入挖掘中华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伦理规范,融入时尚设计开发之中,才能打造出具有独特魅力和时代风采的时尚产业。

    时尚产业是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紧密对接的重要载体,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遗余力把传统文化注入时尚设计中。设计者要以虔诚的文化敬畏态度,系统梳理和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例如,绚丽斑斓的苗绣,历史悠久的夏布、寓意吉祥的图案等都可以成为时尚的元素。当设计给人以文化的内涵并直击人的灵魂深处,引起强烈共鸣。我国的时尚产业才能在世界时尚舞台拥有一席之地。

    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时尚产业发展。生态文明是新型的文明形态,生态文化是体现人与

    自然和谐发展的创新性文化。我们要发展的时尚产业应通过生态文明理念和文化创意设计的有效结合,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引领人们生活方式不断改进。一方面,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时尚产业发展全过程。另一方面,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时尚产业,使人们对时尚的追求转变为对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的美好生活方式的理性回归。

    推动时尚产业“走出去”,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如何利用“一带一路”建设历史性机遇,推动我国时尚产业“走出去”,在全球时尚产业快速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作为高创意、高附加值的新型业态,时尚产业“走出去”,不仅是一种设计与创意的传达,也是一种设计理念与生活方式的传播,更是在世界时尚舞台展现中国气魄和历史文脉的重要途径。

    (摘编自李采姣《时尚产业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创新驱动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时尚产业可以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大创新驱动力,其发展程度是衡量创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B. 把中国元素当作点缀进行简单移植和拼凑,会影响到我们拥有在世界范围内有足够影响力的时尚设计。

    C. 花鸟龙凤、水墨禅意等典型中国文化意象受国际时尚界关注,中国元素的时尚设计开始形成特色产业。

    D. 时尚产业的设计者要梳理和挖掘优秀文化资源,立足现实生活对传统文化内涵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发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怎样让时尚产业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创新驱动力”为核心话题,先总后分,展开论证。

    B. 第三段运用举例论证的手法,三个典型事例证明了在时尚设计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可行性。

    C. 文章既分析了时尚产业的重要意义和目前我国时尚设计中存在的弊端,也给出了建设性指导意见。

    D. 文章从文化的高度、生态文明的理念、国际化的视野三个角度深入剖析,直击热点,有现实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原创性是时尚产业的生命,绚丽斑斓的苗绣、历史悠久的夏布等是地道的中国原创,也是中国目前为数不多的能够走向世界的品牌。

    B. 只有立足中华文化,我国的时尚产业才能更有厚度、广度和深度,才会在本质上有别于他国,展现出独特风采,讲好中国故事。

    C. 时尚产业不仅是一种创意经济,还可以通过在时尚产品生产和推广过程中融入精神理念,从而引领人们改进生活方式,回归理性。

    D. 在时尚产业发展中,我们关注的不在于经济价值,而是设计与创意中传达出的生存理念,以及中国气魄和历史文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一则新闻在全球炸开了锅,中国科学家贺建奎宣称,他已经创造了一对基因编辑婴儿。这对双胞胎一出生就异于常人:她们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而婴儿的父母都是艾滋病患者,很可能将艾滋病传染给婴儿。尽管现有的辅助生育技术足以帮助患有艾滋病的父亲得到健康的小孩,他却依然选择尝试用编辑胚胎基因的方法来让婴儿免疫艾滋病。

    然而,这项看似是重大突破的医学技术,却遭到了全球医学界和媒体舆论的纷纷谴责。之所以各国都不越雷池,是因为两点:第一,从技术角度看,这项实验风险巨大,甚至有可能给人类带来不可磨灭的伤害。第二,从伦理角度看,人是生而平等的吗?这项技术所带来的不公平问题,将会扯掉最后一块公平的遮羞布。

    基因编辑婴儿这类事件的发生,给全世界敲响了警钟。它涉及对人类疾病的理解、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甚至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基因“黑客”的出现,让我们重新审视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之间的平衡发展。

    (摘编自互联网)

    材料二:

    高绍荣表示,虽然目前在小鼠上做基因编辑的实验看起来比较完美,但当其应用于人的胚胎上时却可能遇到很多问题。贺建奎并没有对实验小鼠做病毒性感染等检测,也说明他的这项实验并不完善。“基因编辑婴儿”这件事本身就不符合规定,做任何实验都要有底线,这是不能突破的。

    李久辉表示,“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之后,舆论普遍认为其行为不对,但对于其到底是违法还是违规,很难说得清楚。他认为,只有建立生命科学、医学临床研究领域的相关法律,才能确保实践研究中避免偏差和灾难。

    在李久辉看来,医学和生命科学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药物运用于医学临床,在从医学试验研究向医学临床过渡或转化的过程中,必须明确二者的界限,具体到医疗实践中,还需要明确受试者和患者的界限,并通过相关的医学伦理审查和法律监督制度,保障受试者和患者的权利。

    (摘编自互联网)

    材料三:

    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声明

    近日,媒体报道某技术人员宣布其研究成果,声称诞生基因编辑婴儿,引发国内外科技界广泛关注和社会公众不安。我联合体就此事声明如下:

    一、基因编辑技术作为一项革命性技术正在推动着生命科学研究发展,但其应用安全性尚有待于进一步全面评价,如何审慎使用该新兴技术关系到人类健康和长远福祉。中国政府分别于2003年和2015年出台了《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为基因编辑技术等的应用明确了基本准则,为开展相关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提供了根本遵循,这得到了中国科技界一致共识。

    二、我们坚决反对有违科学精神和伦理道德的所谓的科研研究与生物技术应用。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实属违反伦理道德和有关规定,已严重扰乱科研秩序,对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国际声誉造成严重损害。我们对此坚决反对并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立即组成多部门联合调研组对涉事机构和人员予以严肃调查和处罚。

    三、此项所谓“基因编辑婴儿”事件无论是否属实,都是对新技术的滥用,是对科学精神的亵渎。

    我们将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并愿意为调查工作提供学术和技术支撑。

    特此声明。

    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

    2018年11月27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基因编辑技术会扯掉最后一块公平的遮羞布意即它颠覆了人生而平等的基本伦理,造成生而不平等。

    B. 为避免基因编辑研究中的偏差和灾难,必须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明确研究和临床、受试者和患者的界限。

    C. 基因编辑技术虽然是一项推动生命科学研究发展的革命性技术,但严重违反社会伦理道德和有关规定。

    D. 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明确表示,基因编辑婴儿事件是对科学精神的亵渎,必须严査涉事人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基因编辑技术使两个孩子“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从这个角度看贺建奎的研究实验应是成功的。

    B. 基因编辑技术虽然已经通过小鼠实验成功,但如果应用于人的胚胎上,有可能遇到很多问题。

    C. 靠法律和科学家的自律,本可以使基因编辑技术健康发展,但是基因“黑客”的出现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D. 无论是从技术角度还是从伦理角度看,基因编辑技术都可能会给人类带来巨大伤害,因此各国表现谨慎。

    3.根据以上材料,请简要分析贺建奎作为科学家错在何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1944年的月光

    蓝月

    夜很静,月光温柔地洒向大地,洒向窗棂,照着熟睡中的人们,偶尔的几声狗吠让小村庄多了几许生气。

    霍平安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他看见母亲窗前晃动的身影,他知道母亲是不放心自己。母亲不想自己去当兵,但是,现在国家正是用人之际,自己一个堂堂热血男儿怎么可以龟缩在家里?

    那天,母亲把霍平安叫到跟前,说,平安,你也老大不小了,该娶媳妇了。霍平安说,娘,不着急。母亲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娘已经替你说好了亲事,姑娘很不错,家底清白……

    娘,你怎么也不问我一下?霍平安急了,慌忙打断了母亲。

    问你什么?母亲严厉地看着他,婚姻大事,哪家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娘,现在兵荒马乱的,我就算娶上媳妇也过不上安稳日子。

    又不是你一个人兵荒马乱,别人还不都在过日子?

    娘,如果每个人都明哲保身,咱们国家就没有希望了!有国才有家呀,娘……

    不要和娘说什么大道理,国家有没有希望不是你一个人能决定的。娘为什么给你起名叫平安?还不是希望你一辈子平平安安。娘年纪大了,等不起……

    娘……

    别说了。一月后成亲。母亲的语气不容商量。

    霍平安知道母亲这一记杀手锏,就是为了留住自己。母亲就自己一个儿子,父亲早逝,自己是霍家的独苗,母亲紧张,情理之中,可是……霍平安看向窗外,看着暂时还祥和的月色,他知道这样的祥和很快就会被战争破坏。只有把小鬼子赶出中国,母亲和乡亲们才能过上真正平安祥和的日子。

    这些天母亲天天盯着,转眼一月就快到了。霍平安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嘴上起满燎泡……

    母亲终于回房,熄灯了。等了半小时左右,霍平安佯装轻轻咳嗽一声,母亲房间没有动静,他赶紧溜下床,稍微打点了一下行装,然后双膝跪地,心中默念,娘,恕儿子不孝,等赶跑了小鬼子,我一定给您娶一个好儿媳。

    霍平安起身大踏步融入了夜色之中。

    他不知道,有一双眼睛正目送着他离去,是母亲。母亲流着泪,咬着唇,硬是没有让自己发出一丁点声音。母亲抬起头,望着弯弯的月牙子,喃喃道,月亮呀月亮,你一定要照着平安呀!

    这一天是1944年5月26日,从这天开始,月光一直出现在母亲的梦中。

    终于,传来了小鬼子无条件投降的好消息,母亲万分欢喜千分忧愁,月光依旧,平安没有回来。

    母亲站在村口从早盼到晚,从晚盼到早。

    这天,母亲站在院子里,抬头看着月亮,问,月亮呀,你天天看着平安,他现在到哪了?月亮无声,照着母亲雪白的头发。

    院门“哗啦”一声开了,一位年轻人一瘸一拐地走了进来。那人见了母亲,扑通一声跪下了。他磕了一个头,叫遣,娘。

    母亲惊呆了,双手揉了揉自己眼睛,好让自己看得更清楚些。

    可是,眼前分明不是自己的儿子!

    母亲赶紧扶起眼前的年轻人说,孩子,你认错人了吧?年轻人说,没有认错,你是霍平安的娘,就是我狗娃的娘。狗娃从小没有娘,平安说他的娘就是我狗娃的娘。娘,平安跟部队开拔了,我受伤不能上前线,娘,你能收下我这个儿子吗?

    好,好孩子。母亲抚摸着狗娃的手背,说,你和平安都是娘的好孩子。

    狗娃非常孝顺,天天伺候着母亲,陪着母亲看月亮。母亲说,平安那晚走的时候月亮很亮很亮,月亮站得高,她天天看着平安呢。

    狗娃说,是呢。

    不经意间,狗娃脸上亮晶晶一片。狗娃说,娘,有风,风迷了我的眼睛了。

    母亲一天天老去,母亲再也不能起床看月亮,母亲说,狗娃,你把窗户打开。

    母亲的眼睛努力看向窗外,看着窗外的月光,母亲说,平安,娘听见你叫我了。

    狗娃忍不住抱住母亲哭出了声,娘,狗娃对不起你,平安他……

    母亲笑着摸了摸狗娃的头发,说,狗娃不哭,平安没有离开,他天天在月光里陪着娘呢……

    母亲走了,她脸上挂着笑意,在月光的映照下那么安详,那么圣洁。

    现在,狗娃已经是90多岁的老人了。我采访他的时候,他哽咽着说,平安为了掩护我牺牲的。说完,老泪纵横。

    (节选自《小小说月刊》2018年11期,有删减)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篇小说围绕着“顾国家还是顾小家”设计了霍平安和他母亲之间的矛盾冲突,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了人物形象,并突出了文章深刻的主题。

    B. 狗娃知恩图报,他照顾霍平安的母亲以终老,极尽孝心。“平安没有离开,他天天在月光里陪着娘呢……”侧面表明他得到了平安母亲的认可。

    C. 小说在情节设置上富有匠心,在结尾处才交待霍平安牺牲的真相,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丰富霍平安的英雄形象,一方面也设置悬念,增添了小说的吸引力。

    D. 霍平安母亲一直坚决不让平安参军,是出于对霍平安人身安全和家庭传宗接代的考虑,站在母亲的角度虽然可以理解,但这也冲淡了她的家国情怀。

    2.文中多次出现有关月光的景物描写,结合全文,分析“月光”在文中的作用。

    3.母亲态度坚决地阻止平安从军,但平安偷偷出走时母亲却未加阻拦,这样的情节设置合理吗?请结合相关情节加以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祯,字维卿,安化人。隆庆五年进士。除高平知县,征授御史。万历初,傅应祯以直言下诏狱,祯与同官乔严、给事中徐贞明拥入护视之,坐谪长芦盐运司知事。迁归德推官、礼部主事,三迁顺天府丞。十八年,洮、河有警,极言贡市非策,因历诋边吏四失。帝以纳款二十年,不当咎始事,遂寝其议。召为左佥都御史,再迁户部右侍郎。赵用贤以绝婚事被讦,户部郎中郑材复诋之。祯驳材疏语侵其父洛材愤疏诋祯祯遂乞休不允御史宋兴祖请改材他部避祯全大臣体乃出材南京。祯寻调兵部,进左侍郎。二十四年,日本封贡事偾①,首辅赵志皋、尚书石星俱被劾。廷臣议战守,章悉下兵部。祯等言:“今所议惟战守封三事。封则李宗城虽征,杨方亨尚在。若遽议罢,无论中国数百人沦于异域,而我兵食未集,势难远征。宜令方亨静俟关白②来迎则封,不迎则止。我以战守为实务,而相机应之。且朝鲜素守礼,王师所屯,宜严禁扰掠。”而疏内言志皋、星当去。诏诘祯,止令议战守事,何擅及大臣去留,姑勿问。志皋自是不悦。有欲即用为尚书者,志皋以故憾,阴沮之。而张位、沈一贯雅与经略邢玠、经理杨镐通,亦不便祯所为,言祯非将材,惟萧大亨堪任。帝不听。甘肃缺巡抚,祯以刘敏宽名上。给事杨应文言敏宽方坐事勘,不当推举。帝以诘祯。祯言:“前奉诏,敏宽须巡抚缺用,臣故举之。”帝怒祯不引罪,调之南京。后考察,南京言官拾遗及祯,遂命致仕。久之,起南京刑部尚书。逾年复引疾,不俟报径归,帝怒,竞夺祯职闲住。未几卒。

    (选自《明史·卷二百二十一·列传第一百九》,有删减)

    (注)①偾,失败。②关白,日本天皇成年后,辅助总理万机的重要职位,相当于中国古代的丞相。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祯驳材/疏语侵其父洛/材愤/疏诋祯/祯遂乞休/不允/御史宋兴祖请改材他部避祯/全大臣体/乃出材南京/

    B. 祯驳材疏/语侵其父洛/材愤/疏诋祯/祯遂乞休/不允/御史宋兴祖请改材他部避祯/全大臣体/乃出材南京/

    C. 祯驳材疏/语侵其父洛/材愤/疏诋祯/祯遂乞/休不允/御史宋兴祖请改材他部避祯/全大臣体/乃出材南京/

    D. 祯驳材/疏语侵其父洛/材愤/疏诋祯/祯遂乞/休不允/御史宋兴祖请改材他部避祯/全大臣体/乃出材南京/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诏狱”是由皇帝直接下诏任命的监狱主管官员,主要负责朝中或宫内的案件。

    B. “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名,为六部之一,南北朝北周始设,长官为礼部尚书。

    C. “贡市”是中国古代一种贸易,指外国或异族商人随贡使到指定地点进行贸易。

    D. “引疾”是指中国古代官员们辞去官职的一种方式、借口或原因,指托病辞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祯关心国事,积极献策献言。在朝廷大臣讨论对日本应采取的措施时,他曾经上奏,分析形势,陈述利弊,表达了自己反对对日妥协的态度。

    B. 李祯不畏权贵,为人正直敢言。傅应祯因直言入狱,他不怕得罪皇上,入狱看护;在首辅赵志皋、尚书石星都被弹劾时,他也进言应当罢他们的官。

    C. 李祯树敌众多,幸得皇上保全。在有人打算立即擢用他为尚书之时,赵志皋因为旧怨暗中作梗,张位、沈一贯等人也进言说他坏话,然而皇上却没有采纳。

    D. 李祯委过于人,终致惹怒君王。甘肃巡抚空缺时,他把正在接受调查的刘敏宽的名字报上;在皇帝询问此事时,他把过错推到皇上身上,皇帝把他调往南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以纳款二十年,不当咎始事,遂寝其议。

    (2)诏诘祯,止令议战守事,何擅及大臣去留,姑勿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华清宫

    张继

    天宝承平奈乐何,华清宫殿郁嵯峨。

    朝元阁峻临秦岭,羯鼓楼高俯渭河。

    玉树长飘云外曲,霓裳闲舞月中歌。

    只今惟有温泉水,呜咽声中感慨多。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描述华清宫巍峨高耸,表现唐玄宗天宝时期国运昌隆的盛世之态。

    B. 颔联一“临”一“俯”,形象贴切地描绘了朝元阁和羯鼓楼的高峻。

    C. 颈联再现了华清宫中歌舞升平的景象,表达了对盛唐国势的怀念与向往。

    D. “只今惟有”让诗意发生陡转,反差对比中委婉地表达了无限感慨。

    2.尾联中“感慨多”具体有哪些感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晏殊在《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对暮色中春花飘零景象的感叹;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他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难宁。

    (2)庄周在《逍遥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以水和船的关系,阐明了世间万事万物有大为必须有大凭借的道理。

    (3)苏轼《赤壁赋》结尾处主客的精神达到了本质的飞跃:“____________________”——忘记了形迹;多“____________________”——忘记了时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印发。《意见》明确,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到2035年,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早在2017年,教育部等四部门就发布了《关于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意见》。先后两个《意见》,可谓           ,都在普及普惠上做足了文章。

    学前教育幼儿园数量的严重不足和师资存在巨大缺口是其中两大核心问题。正是看到学前教育的强劲刚需,在利益的驱动下,天价幼儿园不断涌现,学前教育质量却没同步跟上,甚至出现虐童丑闻,与教育的宗旨              。另外,当前幼师的来源,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中职学校的毕业生,素质良莠不齐,因此如何加强幼师准入门槛实乃目前的当务之急。建造校舍或许只是时间问题,而师资的打造绝非              之功,是最难解决的瓶颈。面临当前这样的困境,(         ),加之缩减的师范类本、专科招生名额正好可以转移到幼儿园师资的培养上,可谓              ,两全其美。期待这次《意见》提出的各项举措能坚决贯彻落实,切实办好新时代学前教育。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脉相承      南辕北辙      一朝一夕      顺水推舟

    B. 一脉相通      南辕北辙      朝不继夕      因势利导

    C. 一脉相通      背道而驰      朝不继夕      顺水推舟

    D. —脉相承      背道而驰      一朝一夕      因势利导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当前幼师的来源,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中职学校的毕业生,素质良莠不齐,因此如何加强幼师准入门槛实乃当务之急。

    B. 当前幼师的来源,很大一部分是中职学校的毕业生,素质良莠不齐,因此如何提升幼师准入门槛实乃当务之急。

    C. 当前幼师的来源,很大一部分是中职学校的毕业生,素质良莠不齐,因此如何加强幼师准入门槛实乃目前的当务之急。

    D. 当前幼师的来源,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中职学校的毕业生,素质良莠不齐,因此如何提升幼师准入门槛实乃目前的当务之急。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教育部已经本着“控量提质”的原则在进行师范教育改革

    B. 教育部正在进行的师范教育改革是以“控量提质”为原则的

    C. 本着“控量提质”的原则,教育部已经在进行师范教育改革

    D. 本着“控量提质”的原则,教育部的师范教育改革已经进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下面是李强在母亲60岁寿辰时送给表叔的请柬内容,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亲爱的××表叔:

    六十古稀谱新章,宴请嘉宾坐上方。

    亲朋好友聚一堂,诚邀您来捧个场。

    本月20日是令堂60岁寿辰,兹定于20日晚8:30在贵府举办寿宴,诚聘亲友欢聚一堂,届时敬请您务必参加。

    邀请人:李强

    ××年×月×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废寝忘食、埋头苦干、苦心志求真理,科学家们具有刻苦的精神。

    材料:善思、恬淡、博学

    学识广见解深、品高洁守初心、心思密思维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学富才高、淡泊名利、饱览群书、甘于寂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高铁“霸座”,到公交“互殴”;从国外机场霸道“维权”到景点乱画“到此一游”……发生在公共场所的这些不文明行为乃至违法事件,受到公众和媒体的普遍谴责,也引发了关于社会文明的思考。为此某报推出“如何提升我们的社会文明”征文活动,希望在我们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中,引导人们思考人的现代化问题,推动构建与我们不断提升的物质文明相适应、与我们的大国身份相匹配的精神文明素养。

    请参与这次讨论,写了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表达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