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4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
中等难度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艺批评当然要聚焦作品、细读文本,但只有具备社会历史眼光和为人民服务的立场,才能穿透文本、直指人心、引领创作,才能获得真实厚重的批评价值。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一流文艺作品通常是深刻反映社会历史变迁的产物,是社会现实大气候和小气候风云际会的结晶,也是社会实践活动在文艺创作中的集中反映。这就要求文艺批评家能够以“历史理性”的自觉去理解作品和解读作品,将形式分析与社会文化研究结合起来,而不是从形式到形式,甚至一味套用外来理论机械剪裁自己的审美和文化。

    文艺批评重要任务之一是判断文艺家是否将意识到的历史内容进行精准有力的表现,是否具有思想深度。批评家金圣叹正是以其对社会历史的深入洞察穿透文本,对《水浒传》和《西厢记》作出独辟蹊径的精到点评。也正是基于精准的历史趋势判断,他力推小说和戏曲走向文学主流地位,发出洞察文艺发展大势的先声。鲁迅先生点评《红楼梦》言及“悲凉之雾、遍被华林”,以感性语言提炼出小说落魄贵族颓势尽显的整体基调,则既是对作品文本的透彻理解,也是对历史大势的精准把握,因而一语中的、发人深省。

    文艺批评家深入体悟社会历史发展,才能深刻把握历史变革、时代症候和社会情绪,获得解读文本所必需的社会历史经验。批评家把自己对现实和生活的亲历感受融汇到对文艺作品的具体评判中,触景生情、缘事而发,进而产生深刻见解、独立判断和理性光芒。这样的批评才更有力度和温度,无论是赞美还是鞭挞,都有理有据,说到点上、说到要害处、说到人心里去。

    人民是文艺作品的接受主体,做好文艺批评还要自觉为人民服务。有了这个服务意识,文艺批评家就能以鲜明立场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和文艺创作现象,及时总结升华创作经验和创作规律,就能提出带有时代普遍特征的现象和问题,对症下药,前瞻并引领文艺创作走向;有了这个服务意识,文艺批评家就能底气十足地说真话,敢于“剪除恶草”“灌溉佳花”,而不是唯唯诺诺看人脸色,甚至受到利益绑架,甘做市场的奴隶;有了这个服务意识,文艺批评家就能深入浅出地讲道理,在大是大非和乱云飞渡的创作思潮面前,敢于去伪存真、廓清迷雾,以卓尔不群的观点启示作者、启迪读者。

    惟其如此,文艺批评才能突破自说自话的困境,获得真实的生命力。

    (摘编自薛晋文《让文艺批评更有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凡是优秀的文艺批评,都是能够穿透文本、直指人心、引领创作的作品。

    B. 一味套用外来理论机械剪裁自己的审美和文化,文艺批评是没有力度的。

    C. 文艺批评家深入体悟社会历史发展,这是让文艺批评更有力度的唯一途径。

    D. 唯唯诺诺看人脸色,自然难以底气十足地说真话,这样搞不好文艺批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三段以金圣叹和鲁迅对相关作品的点评为例分析问题,特别具有说服力。

    B. 第五段运用排比,分析论证了文艺批评家具有为人民服筹的立场的重要性。

    C. 作者不仅指出了当今文艺批评存在的问题,而且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D. 文章各段从一流文艺作品的特点出发对中心论点进行分析论证,结构严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聚焦作品,细读文本是文艺批评的根本,抛开这个基础的文艺批评是空泛的。

    B. 只要具备社会历史眼光和为人民服务的立场,就能说到点上,说到要害处。

    C. 文艺批评如果对作品进行形式分析,势必会滑入从形式到形式的泥潭。

    D. 文艺批评家赞以卓尔不群的观点启示作者,启迪读者,引领文艺创作走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那山  那人  那狗

    彭见明

    和儿子跑完一趟邮后的第二天,太阳很好,父亲和儿子搬来椅子,坐在邮政所后院菜园子里当阳的地方。狗躺在一旁,用脚爪和蝴蝶闹着玩。

    父亲要对儿子说的,说了三天,似乎已经说完了。但还是说个没完,也许全是重复,父亲记不起了,儿子也不厌烦。

    父亲说完了,儿子才开始说。

    在山上,作为一个新上任的邮递员,他没有资格多说。父亲现在要回平川里的老家去代替自己的位置。他出来工作了几十年,一切对于他都是陌生的,一切都要重新做起,他是生手。应付那一揽事务,将是极不容易的呢。

    “爸,回乡以后,头一要多去上屋场老更叔公那儿坐坐。困难时节,他照顾了我们家不少呢。借他家的油和粮食,计数不清了。后来他一概都不让还。”

    儿子告诉父亲:一家四口人,包了三丘水田。田里工夫他来顶职前已经委托给了同辈好友。他要父亲答应:不理水田里的事,不下水。——儿子担心父亲的腿病。

    “爸,你保证不下水吗?”儿子问。

    “就不下。”

    儿子说:“母亲曾经咯过一口血,冬天里气喘得厉害,她不吃药,也不肯请郎中看。你回家后,一定要带她到县里去检查一次。”

    父亲点点头。

    “这回乡下去,会有这么复杂啊。”父亲想。

    父亲痛惜地望着早熟的儿子。十几岁时,他就无可推托地挑起家庭重担,默默地像牛一样地劳作,为在远山奔走的父亲解脱,为操劳过度的母亲分忧。他过早地放弃了学习,他没有得到过独生子所能得到的娇惯。那厚实的然而仍是幼嫩的肩膀竟压着这么沉重、这么复杂的担子。

    这过早的重荷,完全是由于自己的缘故啊。他真想抱一抱儿子,亲一亲他。可是,他长大了。他想对儿子说几句感激的话,可是,说不出。夸耀的句子,他一辈子没用过呢!父亲最后为儿子装好两只绿色邮包。这邮包是一生中装得最满意的。但装的时间太久,老人的手已经十分不听使唤了。

    父子睡在一张床上。几天的疲劳加上傍着儿子强壮的身躯所放出的热量,老人应该是香甜地睡去的。但是没有。很久很久还睁着眼睛。夜风轻轻地敲打着玻璃的声音,不知名的草虫“咝咝”的叫声,那么清晰、那么顽固地灌进耳朵……

    狗准时来催他们起床,它用嘴巴在扯蚊帐,并“嗷嗷”地呼唤,父亲用力推醒酣睡的儿子。

    默默地煮熟饭,和狗一道吃过。父亲把扁担放到儿子肩膀上,吹熄灯,关拢门,相跟着,走向还眨着星星的旷野。

    下完门坎的石级,父亲踉跄了一下,他不知道是怎样挪开步子的,又是怎样地踉跄了一下,他只知道身子往下一沉。他赶忙撑住儿子的肩膀才没倒下去。

    在一条哼唱着歌谣、不知疲倦的奔跑的小溪旁,在一座古老的不长的石拱桥的桥头,儿子挑着邮包,站住不动了。父亲如果不转回山坳那面的绿门绿墙的邮政所,他决计这样站下去,直到晨雾散去,直到朝阳升起,哪怕耽误一截行程。就这样,让七八十斤重的担子压着肩膀,就这样站着。雾不大,加上溪水的反光,父亲分明地看见儿子脸上的固执。

    于是,他决计不再送了。他对儿子说:“你……小心,走吧。”

    儿子默默地点点头。鼻子里酸酸地“嗤”了一下,但他仍没开步。

    于是,父亲转过身去。

    狗呢?站在桥的当中,“嗷嗷”地着急地叫着。父亲返身走上桥,蹲下身抱着狗的颈根。像哄小孩子一般地对它说:“你去,跟他去,他会待你好的。去吧,他需要你,要你做伴,要你做帮手;过河需要你;过丝茅源需要你带路,不然,他会迷路的;没有你,他斗不过拦路的蛇;还有,山里的人要听你的声音,也……舍不得你的。听见了?听清了?啊,啊……”

    “汪汪汪。”狗着急地喊。说不愿意?还是要跟老人去?

    “你去吧,去!”老人猛喊。

    儿子在逗狗:“嗬,嗬。”

    父亲猛地扭转头,径直往回走了。狗略一踌躇,也跟了去。在老人身边“嗷嗷”叫着。

    老人突然捡起根竹棍,朝狗屁股上抽去。

    “汪……汪汪。”狗负着痛,朝桥那边跑去。

    老人把竹棍丢进透明的跳跃的山溪水里,喉咙里猛地堵上一块东西。好一阵,他觉得一股热气直扑膝盖。睁开眼一看,是狗!狗在吻他的膝盖骨。

    他又俯下身,从口袋里掏出手帕,替狗擦去眼泪,轻轻地喃喃地说:“去吧。”

    于是,一支黄色的箭朝那绿色的梦里射去。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老邮递员、新邮递员可以说都是小说的主人公,因为文章对他们的描写用墨较为平均,且都很生动形象,他们一起表现了小说的主旨。

    B. 作者将狗比作“一支黄色的箭”,较为形象,同时写出狗追赶老人儿子的速度之快;“绿色的梦”则是指老人儿子关于邮递员的梦。

    C. 老人晚上久久不能入睡的原因是他在对自己一生的邮递工作进行深刻全面的反省,回忆一生的邮递工作,他觉得亏欠儿子太多了。

    D. “你去,跟他去,他会待你好的……”老人对狗说的这段话很长,整散结合,其中蕴含着老人对狗的希望,也饱含着老人对狗的深情。

    2.请分析小说中狗的作用。

    3.小说中老人的儿子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试结合作品分析概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并不是荒蛮之地。除个别国家由于长期战乱等因素破坏外,相关国家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并不低。无论义务教育普及程度,2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还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等,相关国家在全球统计中都处于比较高的水平。

    “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教育国际化十分活跃。有多个国家和地区明确实施教育国际化战略,谋建国际教育中心(枢纽),打造国际或地区人力资源和创新高地,培育未来可持续发展新增长点和新竞争力。截至目前,较有影响的国际教育中心(枢纽),主要有新加坡环球校园、卡塔尔教育城、迪拜国际学术城和知识村、吉隆坡教育城和伊斯干达经济特区、仁川自由经济区和济州环球教育城、巴林等。另外,越南、泰国、斯里兰卡、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也曾宣布要建设国际教育中心或地区教育中心。受相关国家政策影响,近年来欧美高校进入“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中举办的大学海外校园数量显著增加。截至目前,引进外国大学海外校园最多的五个国家,依次为阿联酋32个,中国27个,新加坡13个,卡塔尔11个和马来西亚9个。

    “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是20世纪以来全球教育服务主要消费市场,是国际学生主要来源地。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近十年来,全球高等教育阶段超过60%的国际学生来自该地区,并呈稳步增长态势。

    (摘编自朱兴德《准确把握相关国家教育特征》)

    材料二:

    “一带一路”战略需要教育发挥特殊作用,尤其是在人文沟通、人才培养、科技合作等方面。但是,目前的我国教育还不能更好地面对。原因在于教育国际化长期停滞在依附大国的浅层面:一是培养目标狭隘,培养的人才主要在国内就业创业,时外开拓性人才严重匮乏;二是教育交流主受是向国外输送生源,教育输出的中国文化是碎片化的,人力资源和创新技术的输出极其有限;三是课程改革看重的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课改革互不相关,严重缺乏对国际化谋程体系的深度了解,教学质量更未达到国际化水准。在“一带一路”战略急需大量对外开拓性人才之际,不论是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技术教育,都会感到人才乏力,技术创新乏力。

    (摘编自毕诚《“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中国教育反思》)

    材料三:

    随着“一带一路”教育和人文变流的迅速发展,“中国热”“汉语热”不断升温,在柬埔塞街头巷尾的商店里,常常出现中文的标识;在俄罗斯,很多人认为,学好汉语等于有了“铁饭碗”……

    “一带一路”的提出,也让中国了解世界。但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通晓当地语言、熟知当地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的人才还很匮乏,对此,教育部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支持该校通过引进国外师资、公派留学,与国外高校开展合作等多种方式,实现外语专业设置的全覆盖。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对此,教育部门重点组织开展了国别和区域研究,全面加强对沿线国家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等各方面的理解,为推进民心相亲提供了智力支撑。

    在促进民心相亲方面,地缘优势不可忽略,比如,海南可以重点加强与海上丝路家的交流,展开热带农业、海水养殖、旅游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新疆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接壤,在教育对外开放,尤其是汉语国际教育与推广上,具有区位优势。

    (摘编自丁雅诵《一带一路,教育在行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些人认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是荒蛮之地,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因为这种观点不符合这些国家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现实情况。

    B. “一带一路”相关国家,非常重视教育文化交流合作,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国际教育中心(枢纽),如新加坡、泰国,仁川、济州等。

    C. “一带一路”战略需要教育发挥特殊作用,但我国教育国际化长期依附大国致使在人文沟通、人才培养等方面还不能更好地面对。

    D. 培养的人才主要在国内就业创业,教育输出的中国文化是碎片化的,这是我国教育国际化目前的状况,值得我们进行深刻反思。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一带一路”相关地区应当立足本地特点,利用地缘优势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开展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

    B. “中国热”“汉语热”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不断升温,我们应该借此机会让汉语成为这些国家的第一外语。

    C. 目前我国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技术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乏力,所以无法满足“一带路”对对外开拓性人才的需要。

    D. 教育部门支持北京外国语大学实现外语专业设置全覆盖,组织开展了国别和区域研究,这些都说明“一带一路,教育在行动”。

    3.根据材料一,概括“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教育特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玄少为啬夫,得休归,常诣学官,不乐为吏,父数怒之,不能禁。遂造太学受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始通《公羊春秋》、《九章算术》。又从东郡张恭祖受《礼记》、《左氏春秋》、《古文尚书》。以山东无足问者,乃入西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融门徒四百奈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及党事起,遂隐修经业,杜门不出。时任城何时休著《公羊墨守》《谷梁废疾》;玄乃发《墨守》,起《废疾》。休见而叹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灵帝末,党禁解,大将军何进闻而辟之。州郡以进权戚,不敢违意,遂迫胁玄,不得已而诣之。进为设几杖,礼待甚优。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一宿逃去。国相孔融深敬于玄,屣履造门,告高密县为玄特立一乡,曰:“今郑君乡宜曰‘郑公乡’。”公卿举玄为赵相,道断不至。会黄巾寇青部,乃避地徐州,徐州牧陶谦接以师友之礼。建安元年,自徐州还高密,道遇黄巾贼数万人,见玄皆拜,相约不敢入县境。时大将军袁绍慈兵冀州,遣使要玄,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设异端,百家互起。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有顷寝疾,其年六月卒,年七十四。遗令薄葬。自郡守以下尝受业者,缞绖赴会千余人。

    (选自《后汉书·郑玄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B. 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C. 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D. 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学,古学校名,即国学,是仅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

    B. 辟是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征是由中央官署征聘后,向上荐举。

    C. 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称为“茂才”。

    D. 缞,丧服中最重的一种,本来是臣为君、子为父所服,自汉代起弟子也为老师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郑玄喜好学习,郑玄年轻时在乡里担任啬夫,每逢休假回家,常常到学官那里;拜师于马融之时,日夜诵读,从不倦息。

    B. 郑玄不乐为官。被迫拜见何进之后,他很快就逃走:袁绍曾荐举郑玄为茂才,并上表推荐他担任左中郎将,他都没有就任。

    C. 郑玄深得敬重,国相孔融指示高密县令为郑玄特设一乡;黄巾军攻打青州时,徐州牧陶谦把他接到徐州时,以师友之礼相待。

    D. 郑玄善于辩论,袁绍的客人对郑玄不服气,故意提出一些刁钻古怪的问题,郑玄依照儒家要旨给以答辩应对,折服了众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都卢植,事扶风马融。

    (2)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